洋芋如玉随笔 “少壮不努力,长大挖洋芋。春眠不觉晓,醒来挖洋芋。举头望明月,低头挖洋芋。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挖洋芋。夜夜思君不见君,还得埋头挖洋芋。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挖洋芋。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挖洋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挖……
洋芋如玉随笔
“少壮不努力,长大挖洋芋。春眠不觉晓,醒来挖洋芋。举头望明月,低头挖洋芋。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挖洋芋。夜夜思君不见君,还得埋头挖洋芋。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挖洋芋。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挖洋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挖洋芋!”
看到网上好友空间里流传的这段话的时候,连我自己都笑得弯下了腰,再看空间里那几张毕真无限的照片,一下子就把我送回到了挖洋芋的场面里去了。每次国庆节放假的时候,也正是老家挖洋芋的时候。尽管从理论上我是有时间回乡下挖洋芋了,但由于工作上的事老忙活,最近五年真正挖洋芋还只有两次,一次是前年,一次是今年,都是放长假的时候,但两次经历却一点儿也不一样。
前年和孩子一起回到了老家,同时回来的还有正在上大学的小弟,我们三个跟着父母去沟坡下挖洋芋,那块地不大但挖洋芋的人却不少,一会儿就把洋芋挖完了。我们在这边捡拾装袋,小弟却带着孩子在那边烧起了洋芋。他俩找了一堆柴,在洋芋上面轻轻地盖了一层土,架上柴点燃后开始烧烤,不久空气里就传来熟洋芋的清香来。等到熟透的时候拿出来,剥去那层黑皮,手里便呈现出一个柔软的焦黄的像鸡蛋黄一样的大洋芋,吃起来酥软得像面包一样,加上热气四溢,直把整个沟都熏香了。孩子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野味,玩得有趣,吃得开心,等回头再看她的时候,嘴角圈儿变成了黑的,把大家都逗笑了,她也笑得更灿烂了,大家就继续开心地干活。我们得把那些洋芋袋子扛到拖拉机上,刚开始扛的时候感觉还行,可扛到十几袋的时候,突然腰就给扭了一下,我感觉不对了,确定是腰椎病犯了,洋芋是再没办法扛了,只有静下心来捡拾,剩下的洋芋全是父亲和小弟扛上去了,而我只能当看客。后来回到城里,又是吃药又是扎针,折腾了几个月,才慢慢地好了。那次挖洋芋的一喜加一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小城工作的时候,政府牵头搞了个洋芋工程。起因只有一点,旱塬前半年的雨水很少,而老百姓总喜欢种麦子,麦子不是被旱死了,就是长得稀疏如野草,打不了几斤粮食。政府邀请专家来考察,结合地理条件,专家提出了一个压夏扩秋的办法来,引导农民多种秋粮,少种或者不种夏粮,最好是多种洋芋,富足的阳光加上厚厚的黄土层,那洋芋长得大、淀粉足、味道香。当地每个农家都有几十亩地,由于产量高,把种的洋芋卖掉,这样下来没有几年就富了。按照专家的办法,政府先是教育引导,后是强制推广,终于形成了规模种植。这时候有个农民拉了一大车洋芋送到了广州,把两毛钱收到的洋芋卖到了三块五,按照发现的这个秘密,他开始大规模地向南方送洋芋,先是汽车送,后是火车送,接着成群结队地送,最后加工以后再送,他就成了当地洋芋大王,县委书记就成了洋芋书记,接下来洋芋局长、洋芋乡长、洋芋村长不计其数,到最后这里就成了全国的洋芋中心,号称薯都。洋芋开花赛牡丹,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全国的洋芋们就都来这里开会,这会开着开着,就形成了洋芋一条龙的产业化道路,这里的洋芋就闻名于天下了。名气太大了,我到省城工作后,每次在食堂里吃洋芋,大家总是往我的脸上看,一是因为这洋芋确实来自小城,真的很好吃;另一个方面我也是来自小城,是不是我和洋芋具有一样的品质。不过洋芋比我走得还远,除了北上南下以外,还漂洋过海出口到了国外。尽管走那么远,但我知道它的味道没有变,因为那里面饱含了黄土的味道、旱塬的味道、阳光的味道,用这些浇筑出来的味道,无论走到哪儿,都变不了也不容易变。
本来说今年就不回去了,但就在国庆节前一个月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父亲在开着拖拉机干活的时候,在村头一个小下坡的地方没踩上刹车,结果把他重重地摔下来,好在前面有一大堆柴草,才没让车翻到沟里去,人也只受了些外伤。为了让我们大家不要担心,他竟然没告诉我们;终于知道了,这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天。老家虽然不属于小城,可因为离小城不远,也慢慢知道种洋芋的好处了,这几年老乡们也种了好多的洋芋。父亲种得虽然不多,但三亩洋芋靠母亲一个人是一时无法挖完的。临近国庆的时候,我请了三天假,加上星期天和国庆长假,竟然在老家里长长地呆了十天时间。一直忙乱的我终于在老家里呆了这么长的时间,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父母也因为我的归来,眉头舒展了许多。在这些时光里,除了下雨天气以外,别的时光我都用来收拾洋芋了。
挖洋芋的田地不宜太干也不宜太湿,太干了地皮太硬,挖起来太累;太湿了挖出来的洋芋粘得泥太多,不太干净,最好是下过雨后晒一半天再挖就最舒服。本来刚回去的时候,还一直下着雨,第二天却一下子放晴了,这样美好的日子就让我给等到了;晒了一上午后,我就和母亲便去挖洋芋。本来说好父亲就不去了,结果他在家里着急,还是在后面赶过来了,说帮着拾洋芋。可做着做着他就跟往常一样的干起来了,我们知道受伤的地方还在痛,可他真的干起活来,也许是把伤痛忘了,更大的可能是看我俩挖得慢,一着急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其实挖洋芋没想象的那么混乱,因为洋芋是按照行列种上去的,挖的时候也有规律,就是站在两行中间的地方,左边一棵,右边一棵,洋芋挖出来放在中间的土层上面,这样洋芋就排成了一缕整齐的队伍。还有挖的时候,得照着洋芋的苗子去挖,既不能挨得太近,太近了容易伤着洋芋;又不能离得太远,太远了不能把洋芋一次全挖出来,得翻来覆去地找。挖了两三来回之后,我就已经轻车熟路了,挖得很快也很顺当。只是那汗水一点也不争气,也真不听话,直让父母以为我真的很累了,其实是经常不劳动,把人惯成这样了。再回头想想父母还在田里劳动,城里跟他们同龄的人每天早上在滨河路与广场上活动,劳动与活动只有一个字的差异,意义却大为不同,因为领袖说劳动最光荣。
每挖一行,就好像完成了一样作业;接着挖几行,就好像完成另几样作业;我就像交作业一样的挖着洋芋,挖过一个多小时再回过头来看,身后是一片洋芋。为了让稍显泥泞的洋芋干一些,父母只把洋芋苗和杂草收笼了,洋芋还在地上晒着。除去苗草的洋芋更加显眼,那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洋芋撒落在田地里,就像天空里的繁星一样,那样明亮,又那么丰硕,更那么美丽。也许是从来没用劳动成果的眼光来看待洋芋,当自己真正挖出来摆在田里的时候,感觉这洋芋已经不是最简单的洋芋了,眼里的它们真的如玉一般润泽,如金子一样宝贵。
那几天我就在如繁星般的、如金似玉的洋芋群里过着。早上挖,下午拾,挖出来的是金子,拾起来的是宝玉。不管在市场上卖多少钱,可在农民眼里,准确的'说,在劳动者的眼里,它都是无比金贵的。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地离开了乡村,离开了土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种地苦啊,种地的收入却很低;还有很多像父亲一样的人留在乡里,留在了土地上种田,原因也只有一种,就是种了一辈子的地,田地给人吃给人喝,对土地有感情啊;就是自己再苦再累、收入再低也要种,身体受伤了也要去干活。也许在他们的心里,土地就是命根子;本应该在所有的人心里,粮食就是命根子,但种粮的人和他们种的粮食,还是常常被忽视。
一天接着一天,我就在不断地挖着洋芋,挖着那如金似玉的洋芋,让它们像星星一样地撒落在我身后的土地上。随着挖洋芋的时间长起来,流的汗少了,浑身的疼痛少了,手上水泡也破了,挖得越来越顺当了,挖的洋芋越来越多了,一天比一天多。就在假期过半的时候,加上叔父叔母的帮忙,我们已经把所有的洋芋挖完了,只是没有拉运回来。这时候接着下了两场雨,我就在雨季里体味着故乡,体味着那种不上班不写材料的日子。这时候故乡的山是最美的,雨水是最多的;这时候蹲在故乡里,过的日子安宁而闲适,过得人心静而神清,有种“悠悠见南山”和“欲辨却忘言”的感觉。不久这雨不下了,不下了我们就可以拉运洋芋了。除了把吃用的倒进窖里外,大多数都要送到五公里以外的洋芋收购点上去。本来说最先收购的价格是五毛,可不久就降了。父亲和我那天装了一车小洋芋送下去,只有三毛多。不管怎么说,这洋芋还得卖了;剩下的两车大洋芋却不能再卖了,因为价太低,实在有些划不来。回到城里我一直问父亲,他说还没有卖,因为价格越来越低了,真不知道这价什么时候上去,本来今年天旱洋芋少,可价钱还是上不去,心里还是着急啊。我就劝着说,反正也卖不了几个钱,多少都无所谓;可我知道对他来说,怎么会无所谓呢。后来我就盼着这洋芋涨价,可到底什么时候能涨上去,我说不清,乡亲们也说不清,有时候整个国家的人都说不清;但所有的国人都明白,我们不能缺少粮食,也不能没有洋芋,那如玉似金的洋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