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必须死随笔 杨修遭杀的直接诱因就是没有管好他的那张嘴,到处“高音喇叭”,落了主子的口实,给了政治对立面“织罪”的理由,被砍头是一定的。这也印证了祸从口出这句话的道理。 杨修是世家子弟、饱读诗书之人。岂能不知孔子有云:谨而信和君子欲讷于言。因为你所知……
杨修必须死随笔
杨修遭杀的直接诱因就是没有管好他的那张嘴,到处“高音喇叭”,落了主子的口实,给了政治对立面“织罪”的理由,被砍头是一定的。这也印证了祸从口出这句话的道理。
杨修是世家子弟、饱读诗书之人。岂能不知孔子有云:谨而信和君子欲讷于言。因为你所知道的不一定是事情的`本真,就是了解了也不应信口乱说,要晓得沉默是金啊。史载:杨德祖极聪慧,恃才放旷。纵观杨修一生,其实并无经天纬地之才,只是会抖一些小机灵而已,恃才放旷更算不上,自以为是倒是真的,以杨修的才德,充其量坐个民间字迷协会委员,让他出任曹操丞相府主簿,太勉为其难。在东汉末那个谋士如云的年代你算个鸟啊!《淮南子.人间训》说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你靠祖荫得高位,靠抖小机灵得恩宠,最终因口无遮拦招致杀身之祸。本来天下三危你都占全了,就该如履薄冰般谨慎行事,无才无德你便默默无闻埋头做事就得了,偏喜欢揣摩主子的心思到处张扬,图一时之口快;引塌天之大祸,你不死天都不答应。
口舌致祸自古有之,家不长里不短的到处嚼舌其实是个损人不利己的脏活,到头来还是损人害己。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言语不慎冒犯了北周的皇戚宇文护,被宇文护陷害致死。临死前用锥子刺破贺若弼的舌头,目的就是让贺若弼记住口舌之祸的灾难,希望贺若弼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可见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再回头说说杨修,大军处在进退维谷之际,做为秘书理当外安军心,内解主忧。因军营口令是鸡肋一词,便妄猜丞相的心思,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且不说鸡肋口令是不是因曹操想撤兵而定,就是你真的知道了大军要撤,在命令没有下达之前你一个小小的主簿也不能随口胡乱讲话,否则你就是嫌自己一个脑袋有点多了,须知扰乱军心是犯兵家大忌的。果然此举激怒了曹操,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清代有一本语录体的集子《浅近录》曰:言语之道,似小实大。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语而折终身之福者,且须点检。
当曹操随大军撤退,经过辕门,见杨修之大好头颅,拂须长叹:你的话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