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中“活法” 杨万里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十分推崇黄、陈等人,并摆脱了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世称“诚斋体”。 杨万里诗中“活法” 关于“活法”的提法,最早见于江西诗派成员吕本忠的《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
杨万里诗中“活法”
杨万里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十分推崇黄、陈等人,并摆脱了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世称“诚斋体”。
杨万里诗中“活法”
关于“活法”的提法,最早见于江西诗派成员吕本忠的《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幻莫测,而又不背规矩也。是道者,改有法而无定法。”这里所指的“活法”,其核心在于“变”,亦可称“变法”,至于怎么“变”就需要一个“规矩”去约束,可以围绕着这个规矩去变,可以有多种的变化,但是不能破坏逾越过这个规矩,大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讲的“万变不离其宗”。
杨万里所创作的诗正是“活法”的.典型,与之同时文学家周必大曾在《次韵杨廷秀待制寄题朱氏涣然书院》中写到:“诚斋万事悟活法,诲人有功如利涉。”张t则更加形象的评价杨万里的活法“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诗人刘克庄则称:“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转圆美如弹丸者,恨吕紫微公(本中)不及见耳。”杨万里虽推崇江西诗派,但其摒弃了江西诗派恪守陈规、引经据典,以瘦硬奇拗为诗的弊端,形成了活泼自然、新鲜诙谐而自成一格的“诚斋体”。
钱钟书在其有关评述宋诗的巨著《谈艺录》中对杨万里及其诗作进行过论述:“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善写生;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未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2](P118)此段评论钱先生将杨万里的诗与陆游的诗做了比较,二人都从属于江西诗派,在诗歌创作理论上都遵从黄庭坚所倡导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创作理论,陆游诗过分的崇韩学杜,钻研字句,导致诗句拖沓繁复,有抄袭之嫌。而杨万里与陆游不同,诚斋虽师江西之法,但是他意识到江西诗派的因为过度的钻研字句,典故连篇导致诗歌呆板不化,失去了诗歌本应有的神韵和意义,杨万里意识到诗歌创作不能只在前人的诗歌创作中钻研字句,墨守成规,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陈出新,才能使诗歌充满生气。如《春晴怀好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该诗描写了故园的春天景象及故园海棠的姿态,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气力,其中“只欠翠纱红映肉”一句就是由苏轼的诗句“翠袖卷纱红映肉”一句转化而来,诗句即继承了江西诗派承袭古风的优良传统,且在运用上恰到好处,没有臃肿拖沓之感,反而显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