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赏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掩耳盗铃 先秦:吕不韦撰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
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赏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掩耳盗铃
先秦:吕不韦撰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厌恶(恐怕)别人听到,可以;但怕自己听到,就很荒谬了。
注释: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chuí)毁之,钟况(huàng)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jù)掩其耳。恶(è)人闻之,可也;恶(wù)己自闻之,悖(bèi)也!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则:但是。负:用背驮东西。锤:槌子或棒子。况然:形容钟声。遽:立刻。悖:荒谬。恶:害怕。
赏析: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9)恶(e):害怕。
赏析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
《掩耳盗铃》原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原文及翻译: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
在范氏家族衰败之后,有个普通人得到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他背不动,于是打算用锤子将其砸碎以便携带。然而,刚砸了一下,钟就发出了巨大的响声。他担心别人听到这个声音会来夺走钟,便急忙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他害怕别人听到这个声音是可以理解的,但害怕自己听到就荒谬了。
赏析: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通过讽刺一个盗贼的行为,揭示了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这个人以为只要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就不会听到,这种想法显然是非常荒谬的。故事告诉我们,欺骗自己是没有用的,因为事实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而改变。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简洁有力,情节虽简单却富含哲理,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它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和行为,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人们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欺骗的状态,忽视了问题的本质。
总的来说,《掩耳盗铃》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是一个深刻的象征,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应该直面现实,而不是逃避或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