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情绪的来源美文摘抄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摘抄 厌恶 美文 情绪

管理员

摘要:

厌恶情绪的来源美文摘抄  在所有负面刺激引起的情绪中,厌恶属于相对较轻的反应类型,愤怒、恐惧和悲伤,都会产生比厌恶更严重的反应。  厌恶的具体刺激源有效性受不同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很大。比如张扬的个性,在崇尚和鼓励个性的社会氛围中,不会成为厌恶的刺激源,但……

厌恶情绪的来源美文摘抄

  在所有负面刺激引起的情绪中,厌恶属于相对较轻的反应类型,愤怒、恐惧和悲伤,都会产生比厌恶更严重的反应。

  厌恶的具体刺激源有效性受不同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很大。比如张扬的个性,在崇尚和鼓励个性的社会氛围中,不会成为厌恶的刺激源,但若放到一个保守的、等级森严的社会氛围中,则非常容易引发周围人的厌恶。

  行为人会对所厌恶的刺激源做出两种评价:一是否定;二是认为它低级,这里的.低级是指虽然可恶但却不够对当事人构成威胁。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自以为是的人几乎在所有社会和文化中,都是最容易引起别人厌恶的刺激源。

  自以为是,不是个性张扬,而是没有基础的张扬。这个词的内在含义是他(她)事实上并“不是”,但却认为自己很“是”。“我很好,你(们)很差”的想法就是一个实际上不怎么好的人自以为是的心态。对自己有过高评价,而又以此为基础进行炫耀、争辩,或者否定其他人的正确意见,是最容易被人厌恶的行为模式。

  一个参与我们研究的志愿者小雅讲述了她曾经遇到过的一名极品男子。在双方初次接触的过程中,该男子首先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6个不同的头衔,从某公司总裁到某集团顾问,再到某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最后一条头衔是“某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班长”。在这种奇特的身份介绍之后,双方开始就电影产业的现状进行意见交换,试图寻找合作的机会。

  在这名男子的眼里,搞电影产业,就是要“三大”:大投资、大明星、大宣传。虽然到目前为止,他还只拍过两部实验性质的MV,但他坚信,只要有人投以足够的钱,用这些钱雇大牌导演和明星,改编一个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就可以拍出成功的作品。接下来,从开机就进行炒作宣传,甚至制造噱头引起关注,直至最后进入院线,就一定能实现名利双收。

  当小雅提出,电影是用画面和声音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手法,因此好故事才应该是一部好电影的核心要素时,该男子大加驳斥,并反复强调:“中国的老百姓,谁看故事啊?只要屏幕上有明星,就会兴奋,明星越大牌,爱看的人越多,票房就越高!”在随后陈述自己宏伟计划的时候,他慷慨激昂的样子甚至无法让别人插话,并且频频提到自己和哪些娱乐明星一起出席过活动,一起合过影,手机里存了哪些人的电话,完全是踌躇满志的样子。

  最终,小雅不得不提前中断了这次会面,以有事为借口礼貌地离开。我们尝试着指出了当时她的情绪来源,小雅认同了我们所分析的两个特征:“第一,这名男子所说的东西在我看来是不对的;第二,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还大言不惭地吹嘘和标榜,这种无知让我感觉很低级。”

  与此性质相同的实际案例,还有某娱乐名人跨界扮演意见领袖的事件。2010年,某著名演艺界人士通过公众媒体发表了自己对一些事件的观点和评价,在受到公众的质疑和反对后,大肆谩骂反对自己的人,成为一时笑谈。

  整个事件结束后,我们分析了公众厌恶这位艺人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以不适当的身份,发表了民众不认同的观点。民众认为他的错误观点很低级,而以艺人的身份在自己并不熟知的领域中充当意见领袖,则属于自以为是,非常让人厌恶。

  当然,民众的反馈中也存在大量谩骂的现象。需要注意,谩骂属于愤怒情绪导致的攻击行为,已经超过了厌恶情绪的上限。厌恶情绪的一个必要特征是,不具备攻击欲望。

  通过讨论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引起厌恶情绪的刺激源,具有共通性规律。当事人对刺激源产生厌恶情绪,至少同时存在两个必要特征:一是对刺激源的否定,具体表现为不认同;二是除了不认同之外,还认为刺激源很低级,远低于自己对它的主观预期。

  如果当事人并不期望改变刺激源低级的错误状态(也许是不屑,也许是不想),那么就会产生厌恶情绪;如果当事人试图通过攻击行为强迫对方认输,甚至想要驱赶或消灭对方,那么所产生的情绪就是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