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的论文 摘要:通过从听记、听辨、听想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听力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得到提高,对其音乐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生;音乐;听力训练 听力是“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把学生的听力培养好,……
关于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的论文
摘要:通过从听记、听辨、听想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听力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得到提高,对其音乐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生;音乐;听力训练
听力是“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把学生的听力培养好,对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演奏乐曲、歌唱歌曲以及训练音乐的各种技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听觉能力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提高整体音乐素质,应从听力能力的训练开始。听力训练主要包括听记、听辨、听想能力的训练。这三个方面能力的训练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环球相扣。
一、听记训练
对学生来说,听记训练有两方面的教学要求:一是把听到的有声音乐语言信息变成无声音乐语言信息基本存入在人的大脑之中;二是把听到的有声音乐语言信息进行较完整地记录,使之成为书面信息。这两种听力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在训练第一种能力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将音乐语言整体化,不要一字一句的记忆,而是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整体记忆,对音乐形象有个整体印象,这样较容易在大脑中记录多的音乐信息。对于第二种能力的培养则要求学生首先对音高、节奏有良好的把握能力,还要有基本的乐理知识,然后在听到音乐信息时先储存于大脑中(即第一种能力),然后通过掌握的乐理知识记录成书面信息。在培养学生听记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听记单旋律的技能比较容易掌握,而听记和声进行和简单的多声部旋律时,学生却感到很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和声听觉及基本乐理知识与和声基础知识以及学生没有养成听和声和复调的良好习惯。我认为,对学生的听记训练应从“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单项突破,分项落实,整体提高,全面发展”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能力。
整体设计就是从训练学生的听记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思考,先对学生的听觉水平有一个整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好从哪些方面,以什么手段来训练听记能力。分段实施则是根据总体设计,制定出每个阶段的计划,制定出听记训练目标及措施,这两者相辅相成必须统一。单项突破就是要在每个阶段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如:在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单声部听记能力,由少到多,音域由窄到宽,跨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节奏从简单再到复杂。这一阶段是打基础时期,要求要严格训练,使学生对音准、节奏等音乐要素有准确的把握能力。中级阶段,由单声部到简单的二声部,如有规律的节奏、音程较融合的二声部,在此阶段主要提高和声音程听记的能力。最后到复杂的二声部,包括节奏变换频繁,音程跨度大,音域广等,训练学生对和声、复调音乐的整体把握,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管弦音乐领域,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因此在训练学生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分项落实,是将整体设计分解成一个个相互有关联的单项进行有机地听记训练,在强化听记过程中,使层次之间衔接平稳,减少跳跃性,坚持听记训练的系列化。在听记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及时听记与隔时听记进行训练。及时听记就是教师弹奏完乐曲或播放完录音(反复几次)让学生当即进行模唱、复述、回答、笔记;隔时听记是让学生复述或模唱,写出前几天教师弹奏或演唱的歌曲或乐曲(包括简单的伴奏)。并通过听写测验、模仿演唱、笔记检查、评分考核来强化学生的听记意识。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进行听记实践。
二、听辨训练
听辨训练是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判断能力。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辨能力,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在琴上弹错音高、节奏、和弦及旋律片段,让学生辨析,纠正;或者教师弹奏两段相似的旋律,让学生指出不同之处。为了发展学生的音准感,我们用键盘乐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乐器进行调音、调弦,同时鼓励学生“击懈”教师上课中不严谨,不准确(音准、节奏、和弦)甚至出现错的地方。也可以用弦乐进行训练,如用小提琴奏出某一个音,教师可以在此音的基础上进行稍高或稍低的调节,让学生进行辨别,这对训练辨别细微音准差别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对于节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把握乐曲风格的能力,比如给学生听切分节奏可以使学生联想到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给学生听3/4拍子的节奏,可以带动学生想到三拍子舞曲强弱弱的音乐感觉。我们通过听辨训练,使学生对乐曲的风格、调式、调性、节拍、和弦、复调、力度、速度等诸方面进行全面理解,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奠定好的基础。
三、听想训练
听音乐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听神经作用于大脑的胜利过程,还是一个认识、理解、深化知识,由少到多的积累知识,由此及彼的适移知识,由理论到实践运用知识的过程。而音乐的听想训练正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通过无声音乐语言进行分析,提高综合音乐的能力,把音乐进行条理化,形成清晰地认识,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和联想,使学生的思维更好地伴随着听觉,在听和想的互相促进中,提高学生的智能。
1.听想旋律与伴奏织体的各种要素
在培养学生听想的过程中,让学生听出主旋律与伴奏织体的组成要素。音乐作品的实际音响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诸要素相互参与、相互合作,经人为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声音工艺品”,我们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觉到,但我们的耳朵必须是经过训练且能分辨音乐的耳朵,否则,就难以接受、理解这种音响外层的“工艺品”。如:让学生听想五重奏《江南好》时,从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想出乐曲的节拍、节奏型、调式、调性、旋律进行的特点等,然后让学生听想伴奏的各种要素,其中包括哪些乐器演奏低音,持续长音?哪些乐器演奏和声音型?那些乐器演奏副旋律?这些要素如何衬托主旋律?在衬托的过程中,他们的有机结合对主旋律的情感表达、刻画意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联想,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为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听想乐曲的结构
听想乐曲的结构,学生则可从结构上把握住乐曲的脉络以便记忆。例如:让学生听想管弦乐曲《马车》,这首乐曲描绘了远方的马车由远到近飞奔而来,驭手挥舞皮鞭,马蹄扬起了尘土,马铃清脆响彻天空,又渐渐地消失在田野的音乐形象。A段由小串铃烘托板胡的主旋律,接着小提琴重复这一音乐主题,中提琴、大提琴与木管连续三个八度的半音进行,描述了马车疾驰的心象。然后转入4/4拍,速度减慢,在平稳的象征马车行走的节奏音型衬托下,驭手唱起抒情的歌曲,歌颂人们愉快的幸福生活。最后,第三段音乐主题再现,乐曲由强渐弱,消失在田野尽头。通过听想,学生掌握了A+B+A的曲式结构,明确了各种乐器与伴奏功能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音乐分析与综合能力。并掌握了伴奏织体中各种要素为深化音乐主题和揭示音乐意境的表现作用,从而深化了所学的知识。
3.听想乐曲的神韵
音乐不但是听觉艺术,而且也是情感艺术。一首歌曲或乐曲演唱、演奏得感人至深,全在于表现乐曲的神韵。为此用听想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用音响放出富有神韵的歌曲和乐曲让学生聆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听想闵惠芬演奏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俞丽拿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鞠敬伟演唱的《英雄赞歌》等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分析,从力度变化、速度变化,演奏技巧,演奏风格,情感表达,形象意境诸方面深化学生的音乐表现意识。通过启迪,激励,让学生用自己内心无声音乐语言通过口、手指的控制,表现出对乐‘曲演奏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联想自己的演奏,演唱中的不足,从心理上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听想训练,强化了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敏感和接受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综上所述,听力是学习音乐的载体,音乐的听力能力是音乐欣赏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任何一种音乐素质都离不开良好的听觉能力。听到音乐不等于理解音乐,我们必须运用成功的学习方法及先进的学习手段把由音乐听觉引起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与理解认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逐步获得高水平的音乐听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