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语文试卷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中石 学年 试卷 单元

管理员

摘要: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语文试卷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圮(______) 募金(______) 铁钯(______)  湮(______) 啮沙(______) 溯流(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棹数小舟 棹:__……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语文试卷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圮(______) 募金(______) 铁钯(______)

  湮(______) 啮沙(______) 溯流(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棹数小舟 棹:______

  (2)不亦颠乎 颠:______

  (3)渐激渐深 激:______

  (4)转转不已 已:______

  三、选择题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阅十余岁

  B. 尔辈不能究物理

  C. 是非木杮

  D. 一老河兵闻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二石兽并沉焉

  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 石必倒掷坎穴中

  D. 可据理臆断欤

  四、文言文阅读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盖 石 性 坚 重,沙 性 松 浮,水 不 能 冲 石,其 反 激 之 力,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

  五、选择题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六、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找不到父母的孩子,请坐上任意一辆公交车,司机会为你联系家人。5月1日起,全国公交车已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的守护车。”

  然而,警方表示,此消息不实。请走失儿童选择留在原地或想办法联系110,不要理会陌生人,直到警方和家人的介入。

  材料二:“一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时,由于同时食用牛奶、榴莲,导致中毒,引发心脏病,猝死。”

  然而,食品专家表示:同食牛奶、榴莲不会中毒,此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材料三:“帮忙扩散,一个3岁小女孩在锦绣花园小区附近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拐走,有知情者请告知。联系人×××,139××××××××。请伸出手指,看到就转载。”

  然而,警方表示,此类消息均为虚假传言,他们并没有接到相关案件。

  ——以上材料均摘自央视新闻“朋友圈的.谣言”

  (1)请根据材料信息探究,我们应怎样对待这类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出现的消息?

  (2)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分析这些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竟不可得 竟:______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______

  (3)众服为确论 为: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①瞑:同“眠”。②陂(bēi):堤岸、湖边。③薮(sǒu):湖泽通称。④缊:乱麻绳。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______

  (2)须其夜艾 艾:______

  (3)阴布大网 阴: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 笼: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八、语言应用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寓意于事”,即借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请你也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叙述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