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精选2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国》读后感 篇1 翻开《雪国》,有些不习惯,因为这书开头没有我……
《雪国》读后感(精选2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国》读后感 篇1
翻开《雪国》,有些不习惯,因为这书开头没有我国书籍中的“序”之类的导读介绍。只有简单的作者介绍: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生于大阪。1968年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山音》《古都》《睡美人》等。
《雪国》让我读出了萧条、苍凉、寒冷、凄婉、唯美。
《雪国》开篇,美丽的叶子进入了男主岛村的视线。作者用细腻地笔触描写了深深吸引男主岛村的叶子姑娘的外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例如“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触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这是一束从这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象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诸如这样的细腻描写很多,以致于我后来不再划线了。不仅是对叶子,对女主驹子也有许多,还有景物描写也是极其的细腻的。
由此可见,作者精于观察,在写作上极其有耐心。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写作时总是想尽快地把事情表达完整,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只是点缀于文章中。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每个人物都像是从散文诗中走出。
每个国度风土人情不同,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不同,文中男主岛村明里恋着驹子,心里满满的中意的是叶子,家里还有太太孩子,这是我不可接受的。然,驹子为救老师的儿子当艺妓,文章的结尾,叶子葬身于火海,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的悲戚和无奈。
雪国是寒冷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助无奈,身不由己地挣扎。《雪国》留给读者的都是细腻、凄婉、寒冷而唯美的画面。
我读完整本书,被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急不躁娓娓道来的叙述,耐心地描写人物和世间百态的功力折服。
《雪国》读后感 篇2
一片白茫茫的雪国,连绵起伏的山峦,火车向前行驶着。窗外的暮景以及一位美丽姑娘的身影在玻璃上构成虚无缥缈的梦。她叫叶子,仿佛人如其名终究要飘落。他没有抗争,她认命,在一场大火中从高楼向下缓缓的寂静的向人间道别。她像是黛玉还完泪后再回到天上去,她送走了师傅,送走了情人行男,再也了无牵挂。她的最终离去仿佛是要告诉你:在人间,一切都是徒劳的。
如果叶子代表着精神上的美,空幻迷离的美,那么驹子便是真实的美,一种像春天像小草生机勃发的美。与现实对抗,与生命抗争。她十六岁开始阅读小说并做了简单的笔记,可在岛村眼里她并无深刻的理解。
岛村心想:要是见到驹子,就劈头给她一句“徒劳”。然而,对岛村来说,恰恰相反,他总觉得她的存在非常纯真。
她未婚夫行男卧床不起,师傅中风,她为了医药费为了生存去做艺伎,而在岛村看来又是徒劳的,关于书中第二次提到徒劳:
他明知对于这女子来说不会是徒劳的,却劈头给她一句“徒劳”。这样说过之后,反而觉得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纯真了。
驹子弹着三弦琴,以山谷大自然为知音,美妙的琴声里满满是对生活的热烈与迷茫。可在岛村看来:
驹子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不过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她才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
生命是一场徒劳又怎样,我喜欢着我的喜欢,热爱着我的热爱,我身心沉浸着我就觉得有意义。驹子始终怀着一份纯真与真挚,而这正是岛村所怜悯与叹惋的东西
她深深的爱着那个来自异乡的岛村,可同时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岛村是有妻子的。他对她也只是爱怜,是对美的一种疼惜。在他眼里,驹子不过是:
一个在乡村水果店里的奇怪的水果,独自被遗弃在煤烟熏黑了的玻璃箱内似的。
在最后,天上出现一望无际的银河,而地上是一场熊熊的大火。火势向天喷去,银河倾斜下来。叶子的死无疑是对美的致敬,美的诠释。而驹子疯了,或许叶子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小说到此结束,诗一般的收了尾。
《雪国》读后感 篇3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了东京的一位西洋舞蹈评论家岛村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驹子,并被她吸引,后来又两次来到雪国与她相会。在他第二次来到雪国时,在电车上又看见了美少女叶子,并心生恋慕。因此,他们三人构成了微妙的情感关系。最后,小说以叶子的意外死亡而告终。
这部小说主要在写岛村与两个女人的情感,但是在我读完后,发现这本小说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那种男女间的情感,而是一些别的东西。
整部小说中,然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但是又是那么真实,“虚无”与“徒劳”贯穿了整部小说:岛村对真实的渴望与追求,到最后变为一场空,只得以虚幻来定义现实;艺妓驹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与未来,她为岛村送行连行男病危了也没有去看,这一切却得不到回报,只是“美丽的徒劳”罢了。这也是一方面的表现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状况。
至于叶子,可以说这个人物是“不存在”的,她的出现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在结尾处的那场火灾,叶子意外的丢掉了生命,如果照常理来说,岛村应该是会像驹子那样悲痛,但是他没有,反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顿悟,驹子与叶子的离开,更是让人感受到人生如梦的虚无感。
这部小说大多是对话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仅有那种唯美的体现,又同时为人物的心理或是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了暗示。就比如说在叶子逝世的那场火灾,作者将其描写成诗一样的画面,就意在叶子的超凡脱俗,在这种意境下,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光这么说,也许还是不够,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日本的另一部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它主要是以物写哀情的,而在这部小说中,也有相似的地方。《源氏物语》是写于日本还在封建制度相对和平的时代,而《雪国》则是写于日本在大肆侵略的时代背景下,小说中的思想感情与之结合不难看出作者反对战争,但是,小说中关于战乱只字未提,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反映了在那个社会日本平民对美好生活追求却总遥不可及的徒劳,以及有甚者沉浸在那种虚无的幻想的状态,这也是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脱离了“正轨”,在虚幻中表达情感,营造出了脱离了现实的境界,反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最好的批判与诠释。
《雪国》读后感 篇4
雪国这本书是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看完的,因为我看的这本书是由川端康成的两本书合订的,在我以为才看到一半的时候,故事突然停止了。在没看以前,我去看了书的简介,简介说故事是东京的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伎、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所以我认为书中会出现感天动地的爱情,出现令人心痛的背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岛村对叶子的爱是一直埋在心底的,他甚至只和叶子正式交谈过一次。而驹子却是在雪国一直陪伴他的女人,驹子起初是一个漂亮纯洁女子,一个让岛村不敢亵渎的女人,所以岛村才会二次来找她,然而第二次岛村来的时候,驹子已经沦为艺妓,每日喝的醉醺醺的,不断接单,特别的忙碌,但是却仍然频繁的来看岛村,哪怕只有几分钟。如果说驹子是深深爱着岛村的,那这也真是个可笑的爱情,一个整日陪伴男人喝酒取乐的艺妓深深的爱上了一个已经有妻室的坐食遗产的男子。
作者唯美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两个美丽的女子,一个是曾经美丽纯洁然后逐渐堕落的驹子,一个是在驹子沦落后代替她撑起岛村心中美好的叶子。然而无论是驹子的纯洁美丽,还是叶子的清新脱俗,都是岛村所得不到的,一个沦落了,一个消逝了,叶子最终在火灾中身亡。川端康成作为亚洲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最后却选择煤气自杀。我认为,川端康成能够发现生活中、自然中的美丽,所以他的文笔是那么的唯美,就连“雪国”这个名字,也给人一种一尘不染的感觉,然而他也看到了无论什么样的美,都无法生存,要么沦落,要么毁灭,这是他所接受不了的。
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向往美的,但是也许我们对美不那么敏感,所以它沦落了就沦落了,最多浪费一汪泪水,然后我们更加坚强了,这就是所谓的适应生活吧!我们不能像川端康成一样,在看到美的虚无之后,变得悲观。但是同样不能变得麻木,变成摧残美的帮凶。就算美不能存在于现实,也应该时刻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唯有心中有美,才能发现生活中那处处的美丽。
《雪国》读后感 篇5
川端康成的作品总是一种唯美而又充斥着淡淡的哀愁,读来并不觉得压抑,却总是被哀愁所缠绕。
作品讲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岛村几次来到雪国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第一次去雪国,岛村遇到了一个艺伎,作品中,岛村与驹子的交往渐渐地让他们互相感知到了对方,驹子也渐渐对岛村产生了些许的情愫。而驹子终究只是个艺伎,尽管她刻苦学习,读小说,练三弦,但正如岛村所说:“一切都只是徒劳。”
而叶子,在岛村的生命中也只是过客。岛村在前往雪国的列车上见到了照顾着行男的叶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吧,当书的最后叶子突然之间死于大火,也让我觉得这个结局有些不可思议,又在情理之中。叶子死后岛村的痛苦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说叶子的死亡使得岛村心中的幻想破灭,那么,她的死也让驹子的爱显得更加徒劳,无力,让人感到悲哀。
在那个终年积雪的地方,发生这样的事,着实让人感到心凉,本以为书中描绘的是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但读完之后则感到人性的无奈脆弱,与无限的哀愁。
雪国的景是美丽的,而如同这景一般美丽的两个女人却有着那样可悲的结局。在夕阳的余晖下,她们内心的火种也渐渐熄灭,岛村则像是过路人,仿佛参与其中,又好像仅仅路过。
《雪国》的语言并没有多么充满感染力,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夸张的描写,仅仅是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能将人带入那个境界中。那充满穿透力的笔触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那种淡淡的哀愁便一点一点在心中蔓延开来,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其实我是同情驹子的,她只不过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艺伎,她想要的不过是真正的爱情,她认为岛村就是那个能够实现她愿望的人。但事实总是残酷的,对于她一个艺伎来说,一切只是徒劳,徒劳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仅仅只是为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许的色彩,而这些表面的改变并不能对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质的变化。
在驹子身上能够看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国》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结局总是悲哀的,能够在这种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现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笔: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雪国》读后感 篇6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特别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美好人性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性,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因此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妓,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妓,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一步步的逼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美好而真正的爱情,希望找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性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热烈般的爱着岛村,但岛村最多把驹子当做是朋友罢了,只是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在驹子身上展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岛村身上展现出一懒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虚无中,岛村和驹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完全的不同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从侧面烘托了驹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独特意境。
《雪国》读后感 篇7
“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许是日本文学笔下时刻笼罩着淡淡的悲哀,我总不敢轻易去触碰。读罢川端康成的《雪国》,无力感似有似无地涌上心头,竟感到了莫名的惆怅。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故事便从川端笔下这片茫茫雪域开始。
岛村,坐食祖产的有妇之夫,对西方舞蹈感兴趣,然而却只是凭借西方舞蹈的书箱和图片去任意想像。他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他自我空想的舞蹈幻影。驹子,雪国的艺妓,为了给师傅患病的儿子行男等医药费成为艺妓。她是一个连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女子,她期望能够上城市去,与其它山沟沟里的艺妓不一样,她几乎每一天都写日记,把读过的小说做了十册多的读书笔记。小说描述了岛村三次到雪国来找驹子,在第二次来的途中被一双美丽的眼睛吸引。“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娇艳而美丽。”这是一个叫叶子的姑娘,她的声音悲戚而优美,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加声,小说平谈如水,却纤弱氤氲着淡淡的悲哀。最终以叶子在一场大火中丧生而结尾。
川端康成的文笔极其细腻,意识流的资料按时间顺序相互交织,所有情节,语言都如雪国的皑皑白雪,纯净而无丝毫杂质。平淡却能给予心灵沉重一击。
小说始终围绕着“虚无”与“徒劳”。
在岛村看来,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却一向在寻找活着的意义。驹子在他眼中,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是徒劳的;对城市的幻想是徒劳的。“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此刻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天真的梦想。他强烈感觉到,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爱上不可能的他是一种徒劳,她为了将死的行男筹医药费是徒劳……
生命本来就是徒劳的,所以岛村在看到叶子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极度的悲痛。“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呼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叶子是虚无的美丽,是精神纯洁美丽的化身,她的死亡映证了生命的虚无。生死无常,人生无常,无生就无死,无死就无生。人生无所谓生和死,死并不是生的终结,无并不是有的肯定。生和死,有和无只可是是生命存在的两种形式,仅有敢于肯定死,才能拥有生,才能在生的时候不为死的影子所困扰,才会在列的时候不会因贪生而却步。死是幸福的重点,人死后就回归到虚无,同自然万物一样,到达万物一如。这是川端康成经过《雪国》想表达的,与中国古代老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有时候我们将生死看得太重,在这世界上,我们谁也没有办法活着离开。那又何必自寻烦恼,为生死所困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倒不如坦然去应对生老病死,像赶赴上盛宴般去迎接自我的宿命。
生命会回归虚无,但我并不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哪怕到最终我们什么也带不走,但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我们能够探究生命无穷的意义,因为岛村觉得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他一向深陷在一种混沌的泥潭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们活着,就有活着的使命,有更多未知等待发现,许多问题等待思考。我不愿意因为结局而放弃享受生命的过程,哪怕是为了一朵春天早开的花,第二天升起的太阳,我都有正取幸福的理由。就如同雪国不会一年四季都大雪飞扬,它总会等到了春天的到来。这也正如我们每一天都做的,期待第二天的朝阳,为更好的明天奋斗。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那里还是一片白雪琉璃的世界,迷迷蒙蒙地罩上一层柔和的乳白色,整个世界纯白洁净地似有似无。里面有物的悲哀,人的悲哀,人的徒劳,生命的虚无,岛村的哀伤,驹子的三弦梦……
“没有剧场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道无阻地响彻远方积雪的群山。
在那里,雪山将给生命,最冗长的回音。
《雪国》读后感 篇8
暑假,我认真地读完了沈石溪著的《雪国狼王》这本书,书中一共讲了八个故事,我不禁被书中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的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次震撼。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是《雪国狼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只狼狗叫巴尔托,它是狼和狗结合的孩子,它从小生活在狼群,凭借自己的勇敢当上了狼王,当它妈妈要回归雪橇犬的队伍时,它放弃了王位跟随母亲来到人类生活。在1925年1月罗摩镇流行了一次白喉瘟疫。为了给人治好这种病,病人只能尽快注射血清才有救。有血清的地方在巴尔托所住的小镇,从它家到罗摩镇要一千多公里。巴尔托接受了运血清的任务。途中,巴尔托的脚掌裂开了一道道血口,一步一个血印在暴风雪中前行,这时一群狼来帮助巴尔托到达了目的地,救助了近百个孩子的生命。在纽约的中央公园里,还特地为它立起了一尊拉着雪橇的狼狗的精美铜像。
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一次次被震撼,居然动物可以这么奋不顾身,投入这一场抢救生命的大军之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舍命救人的场景,感天动地,这是动物们至情至性的本能与反应,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一次次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被这书中巴尔托及狼群所做的一幕震撼着。在我的眼里,狼就是凶狠,残忍,冷血,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可是这个故事却颠覆了长久以来,狼在我心中的形象,它们也有如人类的情感,它们坚强勇敢,它们听从主人的召唤,全心全意为主人服务,不惜一切代价。就像故事中的忠实的巴尔托,其实动物身上的情感更加让人为之动容。
读着《狼王的故事》我感到紧张刺激,在寓意深刻的故事中,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在巴尔托和狼群的交流中体会到了温情,在它争夺狼王的角斗中看到了无畏和勇猛的气概,在它奋不顾身拼死完成救援任务的行动中凸显了动物勇敢和忠贞的精神。
掩卷沉思:如果让我是去完成任务,我会怎么做?我都不敢想这个问题,这是多么令人汗颜的假设啊!我还不如动物。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困难,我却不具备像巴尔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看完沈石溪的《雪国狼王》,我感受到动物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动物对人类表现出的是自发的、纯朴的感情,而我们也可以从它们那里感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巴尔托是屹立在我心目中的一尊精美的铜像。
《雪国》读后感 篇9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岛村已经到达了雪国。
回想起自己好长时间的一段忙碌似乎也要停了下来,接下来就要从肢体的忙碌回归到灵魂的活跃中,以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同书籍为伴,为此感到很喜悦,特意在网上买了七本书籍,希望这些书籍带领自己的灵魂走在路上,或许此时的我也在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到达的是另一片国度。
雪国的开篇就将我引到了清洁、寒冷且孤寂氛围里,这样的氛围易于使自己安静下来,头脑开始组织画面,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这本书不像一本通俗的读物,读的不是很懂,很难体会人物的心里情结,似乎和以前读过的《百年孤独》很像,虽然不是很懂,但读时心里却特别的安宁,或许读书除了获得思想的东西外,这种安宁的氛围也是另一种体验。
书中主要讲述了岛村和驹子故事,驹子是岛村到达雪国后认识的一位艺妓,驹子很美,尤其是在这纯洁的雪国内,或许这是一种艺术的结合。一个人到达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当你欣赏美景时突然出现一位美丽的少女,你是否感觉这个女子更美,这时你是否将女子之美融入到自然之美,又将自然之美融入到女子之美,两者的融合构建起更美的艺术品,真是愈来愈美。
岛村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西方舞蹈,但他从来没有看过,不过他却常常评论,后来他写了这么一段话:描写没有看过的舞蹈,实属无稽之谈,是地地道道的纸上谈兵。可是,那是天堂的诗。虽美其名曰研究,其实是任意想象,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
这种空想是有西方的文字和图片产生的,仿佛憧憬那不曾见过的爱情一样。我感觉这句天堂的诗写的特别贴切,就像学生时代畅想未来,儿时憧憬爱情很像,虽然现在知道那都不是现实,可当时却沉浸过,那些包含了自己的向往和想象,是内心世界最真实最想得到的东西。
很多时候去一个旅游景点,当时并不感觉很美,可不知什么时候当自己偶然想起时,却感觉很美。过往的生活在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体验,可事后在回忆中却发现对它的留恋,因为我们有灵魂活动,只有将现实的美加以升华才能成为天堂的诗。
《雪国》读后感 篇10
读了书之后,感觉总是要写点什么,不然我总有一种感觉:再过几天,或许我连这本书的内容都不记得了,甚至或许一年后的今天我都不知道去年曾读过这本书。
这本书怎么说呢?说实话,我真的没读懂,真的。或许是不喜欢过于单纯的描写,也或许是看惯了大场面大情节的叙述吧,对于这种大部分描述雪国风景而将细腻的情感寄托于景色上的书不是很懂得欣赏吧,总的读下来,就是感觉到一种压抑,既有为自己没读懂这本书这本书所阐释的含义,没有与作者内心共鸣的惋惜,也有对书中驹子最终还是做了艺妓,岛村终归还是没能与驹子表明心意而遗憾吧,总之很多种感觉交杂在一起,感觉再不梳理脑海中的头绪,可能就会陷入思维的混沌或者干脆忘记读过这本书的思想吧,或许这也是我要写这篇读后感的真正想法吧。
不想为这本书到底好在哪作出教科书般的解释,只想单纯地作出自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书中主要就是描绘了岛村来雪国与艺妓驹子厮混的故事,而之中也牵扯到叶子和行男与叶子的关系,具体的不再详述,也没有那个心情详细叙述,可能需要真正读过的人才能理解吧。岛村来雪国第一次就喜欢上驹子的美貌,而驹子也被岛村的学识所倾倒,但是岛村终究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竟把从来没有看过的西洋舞蹈也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番文章来,因此这种我认为可能有性格上的懦弱,以致无法表达对驹子的爱意,虽然明白驹子也同样深深倾倒于他,可终究是水中映月一场空啊。
驹子可以说是比较好或说是乐于追求美的人了,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只要能见到岛村就好,哪怕让岛村带妻子来也好,只要能这样长久地交往下去就好,也不愿寄一份哪怕是妻子看了也无关痛痒的信,她或许内心真正想的就是遇到一个能与她内心相共鸣的人,正像她不愿为多挣一些钱搞坏自己身子一样,钱只要够用就好,趁空溜出宴会也好,来到客栈也罢,都会来到岛村的房间,不论是早上七点钟亦或是夜半三点钟,只要见到他就好了。或许这就是单纯的喜欢吧,像岛村眼里的驹子一样,是个单纯很好的人呐,就像璀璨的银河和雪国洁白的雪一样早已走进了岛村的内心,为之倾倒,超乎了普通旅客的身份和艺妓。
说了这么多,或许每个人读《雪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吧,读一读吧,书内容不多,字数也不长,也希望能与我有相同共鸣的人。
《雪国》读后感 篇11
初见川端康成的《雪国》,不禁为这个充满梦幻气息的名字所动,过往曾耳闻的童话不由浮上心头。“在雪花飘落最纷密的地方,会有一个仅有有心人才能见到的国度。对这雪虔诚地许愿,当雪止之时,愿望便会实现。”借此,我不由自主地揣度,这大概是一部与爱相关的作品吧。最真切的心愿总与爱相连,不是么?但当我读至最终时,却分明感觉一头雾水。直至第二遍读毕,我认为这是一部与爱无关的作品,它的其中仅有清冷的交流与疏离的淡漠。读罢三遍,我又忽觉其中字字句句,皆满怀爱意。那是种独树一帜的爱,是建立在皑皑雪原之上,冰冷苍茫,但又如鲜活跳跃的心脏一般,艳丽、炽热、充满力量的爱。而作品又有一种与《伊豆的舞女》中相似的物哀之情深深流露。雪,易化易逝,《雪国》便也造就了顷刻便消的美感。物哀之情,字题而生,凄怆动人。
来自东京的青年岛村在前往“雪国”的列车上邂逅女子叶子。他用结霜的玻璃擦净借反光观察叶子的片段,在我看来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岛村欣赏一瞬而逝的光照在叶子脸上的时候,在感叹同时,又有一种哀伤的情质,刻画细腻动人。
全文的主线牵引却是始终围绕岛村与艺伎驹子。两人情感不类男女之爱,但又高于朋友之间。其间在过程中,表现出生动的矛盾,仿佛两人都是在犹豫着试探。驹子无疑有颗善良之心,为了前未婚夫的病成为艺伎。,艺伎、舞女,日文写做“踊子”,由名便可见。出卖舞姿的人,无疑地位低下。而驹子却有自己的矜持与原则,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作者在本书中,着很多笔墨粉饰物哀之感。物哀,既“物”,且“哀”“Mono-Aware”但其旨并不仅仅限于“哀”,而是以“哀”为本,衍生至多样的情感。性质与“睹物思情”“触景生情”相类。物哀一词广泛用于日本文学概述,体现出一种对易逝美景的异常喜爱。如日本人爱樱花,不仅仅是因为樱花开时美丽绚烂,也因为其花期短暂,顷刻间便凋谢,带着壮丽、决绝的美感。在日本还有种说法,叫做“一期一会”,指的便是“一生仅有一次的缘分”这种带有少许疯狂意味的观点,生动表现出了日本人对于完美事物的态度。日本地理景致优美,雪原、海滩、林海、火山、温泉,迥异的好风光致密集中在一片狭窄国土上。可日本又偏偏处于版块交界处,自然灾害的频发,在自豪于美景的日本人心中根植下“完美的事物都是易逝的”的概念。又有“盛极必衰”,太宰治,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人间失格》《金阁寺》《罗生门》等均为少有之佳作,而三人却都在顶峰阶段走上自决的道路。川端康成本人也在获诺奖两年后自杀。里面主客观缘由均有,但也算作物哀精神根深蒂固的印证罢。
在“雪国”中,带有此类语句:“……并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齐,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她的与灯光重叠的一瞬间,就像在夕阳中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而在全文最终,村子发生火灾,使一切事物都化为乌有,包括叶子的生命。岛村却并未过多涉于悲痛,而是被头顶的银河所深深打动,摄住神魄。
整部作品语言优美,在清寒的雪的国度,仿若仅有白黑灰,褐色青色的世界中,发生一幕幕平淡无奇的人生短剧,无声无息,虚空飘浮,最终,全部被通红的火舌所吞噬,消失得干干净净。泯灭一切的火焰仿佛是全文中唯一的亮色,可它的妖异又是为了抹杀而存在的。全文读毕,心中情绪复杂,悲而不伤。毫不激烈澎湃,深层的脉动却犹清晰可辨,更富于张力与冲击力。极盛生命的燃烧,便只能用忧伤的美丽来形容。
艺伎驹子的前路必然坎坷漫漫。岛村的未来也被扎上细微的芒刺在心尖。叶子的将来早已不复存在。三个人的命运偏轨,走向未知的方向。作者将三个人的毁灭盛盘置于我们面前,清醒之时也已无从尚飨。三个小人物,一出默剧,演毕各奔东西,湮于人世洪流。芸芸众生,苍苍白骨,觅不见影踪,庸庸碌碌。如开头,实现愿望的雪国,终归恍生一梦。物哀精魂渗透了一代人的雪之国度,在一个幻灭通往下一个幻灭的迷途中升华为所谓永恒。我不得不称之为是伟大的爱。
《雪国》读后感 篇12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另外两部是《古都》和《千羽鹤》。《雪国》并无较多的情节,着重表现的是在雪国独有的地方风光中,岛村和驹子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全书到处弥漫着悲伤的美。《雪国》的背景设置在远离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伎”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作者用美丽又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雪国》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什么丰厚深刻的社会主题,故事写的是一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前后三次前往一个北国的山村,与当地一位叫驹子的艺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故事就是在这一出洁白雪国里不经意地发生、终结。
我感觉这个故事里最值得怜爱的莫过于驹子。她的人生是坎坷的,行男的死去,从事艺妓等等都是她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她真的有努力地在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她会看书,会努力地练琴,会努力地博得岛村的爱。在对待岛村上她真的显得那么娇柔可爱。一次岛村去她的家的时候,记得她说过每次去岛村那里都会穿一件新衣服,还会跟别人借,就为了让岛村看到每一个不同的而美丽的她。她会在意岛村说过的细枝末节的话深深地种在心里,可是岛村对她也许多数只是身体上的留恋,多么可悲。她的爱是徒劳的.,不是吗?她的单纯没有换来同样单纯的感情,多少让人惋惜这个女孩子。至于她的亲人们的离开,她也无法控制,岛村最后也要离开她的世界重新开始生活。这未免太过残忍了,她于岛村是个什么样的过客呢?也许回到大城市的喧嚣中,岛村可以不再想起她,但是在那寂静的雪国,那个叫岛村的男子一定会在驹子年轻的灵魂中长久的驻扎。
雪国的雪是天地间寒冷和美艳的精灵,而寒冷、美艳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灵。纯净、空灵、悲情,川端之美犹如富士山之巅终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现出来,就绝不会泯灭。”《雪国》以持久的方式诠释着哀而愈美的情愫。
《雪国》读后感 篇13
读《雪国之樱——三口百惠传》很有感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三口百惠在中国家喻户晓,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血疑》,深入中国观众心灵,她的清纯、淡雅和美丽的本色表演,让我们感受到日本女孩对爱情的纯真和热烈。
三口百惠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她略显忧郁的表情、温柔可亲的小脸及简洁的发型,尽显天使般的清丽之美。她和三浦友和塑造众多爱情经典作品,像《伊豆舞女》、《绝唱》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真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房。三口百惠在日本受到追捧,连中国老百姓也很喜欢青纯之美的她。
她很有主见,在二十一岁时急流勇退,离开如日中天的事业,她的理想就是当好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希望在家里做丈夫三浦友和背后的幸福女人。她对家庭的渴望来源于她的私生女身份,小时候生活里很少看见父亲,她的母亲只是父亲的一个情人,父亲甚至不愿给她出上高中的学费。虽然母亲很爱她,她的心里始终渴望一个完整、健康、和谐的家。在少女时代,她很幸运,遇见三浦友和那样帅气和感情细腻的恋人,她认为有了那样一个完美的恋人,她一生无悔。
在亿万百惠迷的无限惋惜中,她唱完最后一首歌,把话筒轻轻放在舞台上,飘然离去,留给歌迷一个如诗如画的天使背影。义无反顾地去做一个好妻子,那时她的选择很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她也如愿,三年后有了儿子,每天忙忙碌碌地照料丈夫和孩子。等到她洗尽铅华,步入晚年后,和一般的家庭主妇也并没有什么两样了。有一次她不小心碰伤了身体,打电话给丈夫三浦友和,希望丈夫能尽快回到自己身边,但丈夫只是淡淡的问了两句,并没有返回家。她的爱人并没有如年轻时那般永远爱她,甚至因为孩子的兴趣问题,说谁都不愿意生活在她三口百惠的阴影下。悲伤的她因为家庭对她的冷漠离家出走,还需要去一个牙科大夫那里寻找精神的慰藉。
由三口百惠大半生的经历,再次证明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女人,都不能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我曾经看过世界百部女作家作品,其中一个主题是女人的幸福只能存在自己心里,而不是男人那里。有自己独立的事业,独立的经济基础,独立的朋友,才能给自己的幸福画上温暖的圆圈。
《雪国》读后感 篇14
我之前想着《雪国》也许很长,也许像那本字母密密麻麻的“The HungerGames”,也许像我仍然没有勇气翻开的《百年孤独》,可是它只是一百二十一页的中篇,也许只能算作短篇,显得小而且可怜。
它的名头我都忘却了,漂亮的封皮在两周前扔进了纸篓。我知道川端康成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只是人都崇洋媚外,日本作家的名字好像很难从大脑皮层剔除。
我看到很多人讲它如何浅薄、如何无味、如何零碎得像一篇读书笔记。午后或者夜晚,我总是忍不住一点一点地读翻译过来仍然带着一种温柔的气息的字,想着川端在写这样的句子的时候,会否露出柔软的笑。
这一年几乎都在念小说,美国人写的永远最好看,读下来好像吃了一大盘加了好多洋葱炒的小龙虾,又辣又在手指尖上盘旋很久。比起来,日本人写的东西总是淡,即使是那个在我的书柜里占了一大块的东野圭吾,讲死人的时候也像白开水一样,寡淡而透明。可是他们永远最柔软,也最能在一个人的时候打到心底去。
川端康成是个很典型的日本作家,我想。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习惯了在零碎的思绪里感知某些与我的想法相通的东西。我觉得很好啊,像读塞尔努达的诗一样。
《雪国》是我至今念过的最美的小说。啊,也许红楼梦也是吧,可是它好长,我没有勇气看完。
《雪国》读后感 篇15
她是艺伎,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痴情地爱着有妻室儿女、坐食祖产的岛村,她大度,冰雪聪明,尽管她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纱,被岛村明媒正娶,但她还是隐忍着说:“下一次,带您太太也来温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欢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盖下激烈地窜着火苗,她为报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儿子行男去当艺伎,她读各式各样的外国文学,记了厚厚的日记,努力学习三弦琴,她一直、一直在挣脱现实的生活,当岛村摇头看着她的日记说:“都是徒劳吧。”她只是淡淡地回:“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呢。”
她敢爱、敢舍,却仿佛永远得不到幸福,岛村懦弱、空虚,正是她无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痴痴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却终究让人给负了。
她是天上的银河,是银河中的星星,有岛村难以企及的美丽,她将自己一切最纯粹的东西展现给岛村,她深沉地爱,不求回报,甚至,在岛村偷偷准备离别时,她只呆呆地望着,跳到正在行驶的汽车上,脸贴着冰冷的窗户,喊:“喂!你去哪儿?”
也许,这就是两个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两个人对待生命,对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
假如有一天,岛村不再是书中的岛村,驹子不再是当艺伎的驹子。他们的爱情会继续吗?
我想不会,岛村依旧那么索然无味,而驹子,依旧热情似火。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两个不一样的雪国,一个活成的枯树,一个活成了明灯。
《雪国》读后感 篇16
算下来,《雪国》已经读了三遍了。第一次概读,大致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以及情节发展状况;第二遍细读,品味其中主人公岛村和驹子之间的感情,以及夹杂在他们中间的叶子和行男的微妙感情,感受《雪国》给我带来的日式爱情;第三遍在重温作品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川端康成的环境描写,去浅析这些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因为之前读了两遍后也去翻阅和查找了《雪国》作品赏析的相关资料,很多都是对作品中人物关系的解析,如岛村和驹子的感情真假,叶子和行男之间的隐晦情感,以及驹子对行男的态度等等等等,这种文章很多,无形中也影响了我对《雪国》的理解。但是,我是不喜欢走人家走过的路的,看了那么多文章我都不知道我最初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是怎样了,已经默默随着主流思想走了,失去了我自己当初对《雪国》的纯真……
不走寻常路,我不想再去分析人物关系,因为我觉得很多其实都不是我自己的理解,而是从别人读后感上的理解,因此我选择研究《雪国》中的环境描写,于是这次在重温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了川端康成在作品中对环境的构造,其实仔细研读发现精彩的环境描写不少,或许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呢,在最终的读书报告中我将就其中部分的环境描写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或许对于这部作品的解析会有意外的收获。
一些被我们边缘化或者忽视的东西也在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期待新的发现。
《雪国》读后感 篇17
川端康成的文字,极致细腻暧昧,值得慢慢琢磨参详。
他必定是从灵魂深处细细端详过女子,才写的出这样的文字: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
星河当空,雪色当前,美人在旁。
雪国的美,雪夜的寒,都与美人紧密相连,仿佛雪国就是美人,美人便是雪国,二者在意向中合而为一。男人所眷恋的,是雪色还是美人?都不是,又或者,都是。
在雪国极致的寒意衬托之下,女子热烈的爱情愈发地珍贵温暖。年轻的艺伎对外乡已婚游客的爱恋难以自持,以至于不顾一切,哪怕已知一切都是徒劳,也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这一份真切的深情。
读到后段才知道,女子每夜坚持天亮之前离去,原来是因为费用是根据时间来计算:早上五点前离去按五点算,五点后离去按十二点算。深情至此,实在是问不出口那一句:值得么?
与女子热烈的情感相比,男子的自卑和薄情更贴近雪国的寒。
女生主动有错吗?没错的,更不如说主动寻爱的女生更值得好好宠爱珍惜。因为她们懂得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明知徒劳,也要用凄凉曼妙的声音发出求爱的呼唤。这便是她们一生所求,哪怕最终一无所得,这份纯真洁净地呼唤也是她们存在的证明。
也许我偏题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本就是读自己这一生啊。
《雪国》读后感 篇18
《雪国》的故事在一个银色的国度里慢慢地揭开了故事的一角,雪国被白雪覆盖,一切丑陋的虚伪都蒙上了灰尘。岛村遇到了这里美丽的艺妓驹子,两人一见如故,在雪国的日子里岛村有驹子的陪伴并不无聊。
有传言说驹子有一个病重的未婚夫,由一不叫叶子的女子照顾,而驹子成为艺妓是为了支付医药费。但当岛村里问起时,小马却矢口否认。过了没多久,驹子的未婚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照顾驹子未婚夫的叶子请驹子去探望,但是不管叶子怎么请求,驹子还是不去,和岛村慢慢的离开了。
驹子未婚夫死后,叶子在大火中自杀,而岛村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驹子失去生命而难过。
就像一个没有尽头的故事,在最后,雪国火花飞天,让白雪染上了火红的颜色,埋在雪地里的是渐渐失去了色彩的生命,在茫茫的雪地里湮灭,融化成一片洁白,最后尘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充满悲伤的笔墨在纸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仿佛一点点墨水就会在纸上留下绚丽的花朵。他的故事和他自己的一样悲伤,早年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他的世界观增添了一抹暗淡的色彩。在凭借《雪原》、《千只鹤》和《古都》获得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三年后,他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才华横溢而又忧郁的一生。
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这种行为,但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听到他悲伤的叹息。生命不是死亡的对立面。死亡潜伏在生命中。川端康成的话,仿佛在告诉世人,他依然存在,生命的存在中包含着死亡,让一切得到升华。
《雪国》读后感 篇19
看完《雪国》,像听了一首柔柔的歌曲,心底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余间悬绕。纯纯的曲调,像极了冬日里暖暖的阳光,带着令人窒息的气味,慢慢的融入心肠。
记不清是第几次翻看《雪国》了,却一直没有机会看全。也记不清是多少次在杂志、书评上看到别人推荐这本书,却一直没有买到手。特意抽了一天的时间逛书市,跑遍了整个图书城,问了N个书店,最后一位漂亮的阿姨帮忙找到了它,小心的揣在怀里,坐着人攘攘的公车回来,天已经快黑了。
并不像那些名著一样那么厚,溥溥的一沓纸里散发着芬芳的书香,连着几个晚上,我都像品味一壶珍茶一样式,几张几张的细看。困了要小心易易的把书放好,然后带着浓浓的疲惫入睡。
尽管如此,我却感到了困惑,那就感觉就像一个看不懂线谱和乐理的人听到一首好曲子时一样,有心灵的陶醉,也有悦耳的感受,却不知道好到底好在哪里。《雪国》就是首这样的乐曲。虽然我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但我依然愿意贯注我的全心去倾听。
书的内容讲的是一个遥远的岛国小镇,那里有温泉,产丝织品,终年积雪,每年都会有像岛村一样莫名前来的游客。作者通过岛村在火车上一对打扮得很像夫妻然而又给人很怪感觉的人的描写,引出许多其它的话题,如雪国小站的景物,岛村对驹子的想念等等。继而过
《雪国》读后感 篇20
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题记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员,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质,其作品《雪国》是一本讲述日本寻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发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雪国》、《千羽鹤》、《古都》的合集,以文学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单纯清浅,恍若以京都四季风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乐;《千羽鹤》的编织承转亲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迹,以超然的叙述技巧蜿蜒探入内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国》则与两部作品都极不一样,透过那样秉赋强烈、棱角鲜明的虚构,摊开一帧按捺不住却无以寄托的精神映像。
从火车穿过隧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处处看见两相映照的风景:岛村眼睛里的两个女子,驹子徒劳而认真的生,与叶子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构成亮色与冷色、浓烈与柔敛、渐悟与顿悟的对照,实与虚、动与静、续与断的反诘,如霞光对雪色,如镜里照现的妖娆红颜与窗上浮映的迷离秋水;并非对比,亦非张爱玲所偏好的“参差的对照”,而是一体之两面,是生命在抵达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丽与虚幻,因为不断的消逝,涌出不竭的眷恋。岛村并不仅仅是叙述的取角,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叶子与行男之死别,正照应驹子与岛村之生离;而叶子对于死的决然归赴,像透过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岛村对于生的惝恍缱绻。
解读这篇小说的虚构动机,让我想起另一部成双设对、处处渗透“参差的对照”的作品《石头记》,贯穿两者的是如此相似的精神底色:是情,是幻?孰真,孰空?是执著于物哀之美,抑或皈依运命的徒劳?当记忆如此纤毫毕见,刻骨铭心,由谁来了悟红尘虚幻,悬崖撒手?
《雪国》读后感 篇21
川端康成的《雪国》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国》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雪国的晶莹剔透、丰富多彩也象征着有过灿烂文化的日本;叶子象征着作者的终极理念,在这里体现为日本传统。和叶子一样,行男也隐喻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行男和叶子是一体的。叶子生命的终结也寓意着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可能消亡的命运的深沉担忧。岛村象征着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窥探和关照,实为西方文明的隐喻。在驹子火一般的爱情、叶子“内在生命在变形”的死亡、雪国魔力的感动下,他仿佛置身于银河中的灵魂最终受到了深深的浸润,这也象征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感化力量;驹子有着双重的身份,象征着面对外来文化压力时无力的传统维护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时也隐喻作者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矛盾和复杂的心情。
《雪国》这部作品,如果单从语言的表达与意义这方面来看的话,我们极易发现它只不过是浅浅淡淡的生活的一种持续,没有什么值得真正吸收的亮点,然而如果我们着眼与它的表现浸透力也就是着眼与它语言的价值的话,就不由你不觉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样会认为它是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书中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这个艺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雪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川端康成的文学大都具有动摇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牵动了作品的整个世界,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登场入物男女关系的构成方式,对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接触方式来看可以说其特点就是对于对象的浸透力。
《雪国》读后感 篇22
暑假到了,我们终于能好好修息了,在这个暑假中,我看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雪国狼王》。
这本书是被誉为"中国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如:雪国狼王,梅里山鹰,阿黑的密秘。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爱的便是雪国狼王。让我带领大家进去故事吧!
这个故事分为7段,让我为大家从头说起吧:1923年,一只叫尤肯的头犬带领着一队挽犬,拉着雪橇去城镇换回生活的必须品后回归部落。可在回归部落的第10天,他们碰上了狼群。饿极了的狼群把他们撕成了碎片。只有头犬活了下来,因为狼王要把她做为自己的妻子。第2年尤肯就生了只小狼。因为小狼是在暴风雪中出生的,所以这只小狼叫"暴风雪"。
在15只小狼中已经初步排列了名次。最历害的便是"黑毛"。黑毛曾在攻击麋鹿时被麋鹿的大角扎伤了右眼,所以,大家都认为黑毛会成为狼王。过了几年,狼王便走了。在狼群中,分成了2派。一派的头头是黑毛,另一派的头头是暴风雪。一次尤肯的主人的朋友到狼群里来猎食物。这一次,暴风雪与黑毛开始争夺王位,最终暴风雪赢了。因尤肯回到了人类中,暴风雪也尾随妈妈进到了人类中。成为了一只出类拔群的雪犬。它凭借卓越的智慧与勇气,赢得了一个国家的赞许。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原来狼也会归顺人类,在此,我要对大家说:''不要让狼灭绝!‘'人类因用动物的立场去想动物
《雪国》读后感 篇23
《雪国》这部作品以他独有的那种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伤,或是羞羞涩涩的爱慕,或是淡淡的凄凉,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而且这种打动是一点点,一丝丝,静静的,轻轻的,流入我们的心田。看完《雪国》掩卷沉思,慨叹驹子和叶子命运的不幸。
如若初见,便不如不见的好,驹子与岛村的相见便是如此。初见时,刹那间便是永恒。驹子为岛村的见识与明朗所深深折服,从此心中的爱慕之情便油然而生。岛村因欣赏舞蹈艺术而与驹子成为知己,驹子的热情也为岛村心中的凄凉阴影带来了一丝温暖,犹如冬日之骄阳融化冰雪一般。
驹子是雪国里悠悠飘零的雪花,在半空,这般冰艳动人,带着寂寥的哀伤让人怜爱不已。可是雪花永远只能是雪花,她的身份是艺妓,她的命运已经定格,纵然努力去摆脱,却也只是徒劳,正如小说里写的:驹子的生命是徒劳的,你只能看着这哀艳美丽的雪花悠悠地飘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动,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岛村是雪国里独自飘零的孤叶,在风中,这般孤寂凄清,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纵然及力去追寻内心,然而却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总体来说,《雪国》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围绕三个人物驹子、岛村和叶子来展开。尽管如此,川端康成的语言却给人一种凄凉无奈之感。驹子的无力,令人伤感无奈。驹子的存在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在岛村的心里是,在雪国也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她代表着雪国。其实,驹子的形象随着叶子的死去而幻灭,她悲凉的喊叫声意味着最后的挣扎,但却依旧无力。她——注定不能摆脱命运,雪国的凄冷已成宿命。
《雪国》读后感 篇24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特别喜欢它的书名——《雪国》,让人情不自禁有种神柲而又纯洁的感觉,当你再看一眼书名又好似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孤独。
《雪国》的作者是日本的川端康成,他的作品富有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我总认为川端康成写的作品太干净了,就连虚无的东西都十分自然,毫无违和感。
刚打开这本书便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以世上最纯洁,美丽的雪作为背景,读着读着便让人产生一种感觉,满天的雪,冼濯了肮脏的世界,邂逅的只是安静的大地。我想只要心灵干净,纯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一定是这样的吧!川端康成一定也是品德高尚的人。
《雪国》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人,他曾三次前去雪国的旅馆,与叶子和驹子发生了一些情感的纠葛的事情,不过这本书倒并没有讲岛村第一次来雪国的事情,这本书是从岛村第二次来到雪国开始的。在他第二次来雪国的时候他又结识了叶子,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这个美丽而又单纯的少女。而岛村在叶子和驹子之间也产生了许多微妙的关系。可惜最终叶子因为一场意外而黯然辞世…
也许《雪国》这个故事十分凄凉、悲惨,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但再仔细想一想《雪国》这个故事虽然表面上特别干净,很优美,并没有什么深文大意,但实际上故事以叶子之死为结尾,其实就是要告诉世人:叶子是真、善、美典型的代表,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作者川端康成就是想借此告诉世人这个世界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可是我们可以努力做的更好,努力的突破自己,争做人上人。
《雪国》读后感 篇25
岛村不想被世事牵连,他有妻儿却四处游荡,寻花问柳;他研究西方舞蹈,却不喜欢直观肉体的表达,而是欣赏古文字、图片记载的舞蹈形态,这样可以任意想象,如同“天堂的诗”。
他欣赏驹子,觉得她世俗中带着无限的纯洁,他形容为“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驹子渴望生活,向往城市里的事物,这无疑给岛村虚幻的人生带来一些真实与灵感,他形容她这种憧憬为一种“本身的徒劳”,却带着纯真。
岛村也向往叶子,叶子清澈的声音、车窗里浮动的影像就引来他无限遐想。他试图从驹子那打听叶子的消息,却总是徒劳,驹子可以跟他分享任何事,她的身世、她的日记…唯独对叶子只字不提。岛村很好奇,他不知道驹子在回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渴望什么。
驹子心灵纯真,却被世俗所累,长期的艺妓生活使她不免沾染了风尘气,一个个的宴会让她疲于应付又似乎乐在其中,她想破茧而出,茧却越结越厚,她的抗争在岛村看来“一切都是徒劳”。
而叶子呢?如同初雪一般干净、真诚,叶子面对现实生活是局促不安的,低微得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当她面对小孩、需要帮助的人,她又是那么的轻快、热心,与众不同,这与驹子的觥筹交错、曲意逢迎形成了两个世界,她认为叶子就像一个沉重的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岛村欣赏驹子身上奋争的美,更被叶子天生的纯净所慑服。
驹子倾心于岛村,岛村倾心于一种虚幻美,对岛村来说,驹子的存在只是“徒增了几许旅愁遥远的声音罢了”。最后,叶子带着她那局促不安的真善美消亡在火海中,如同一个玩偶,毫无反抗,却由于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