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许昌三国文化征文范文(精选1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征文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相信写征文是一个……
2024年许昌三国文化征文范文(精选1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征文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相信写征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年许昌三国文化征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说起刘备,是皇室宗亲,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刘备因无法扶起汉室而叹气,正巧遇到张飞,两人进入酒店又遇到关羽,随后三人在桃园三结义,此乃生死之交呀!在以后的日子里,刘关张三兄弟又得凤雏、卧龙,建立蜀国。东征为张飞报仇,被陆逊打败,在白帝城病倒。我感觉刘备待人宽厚,很重兄弟情义,又重用人才,是《三国演义》里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提起诸葛亮,那可是足智多谋。在《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就非诸葛亮莫属了,他是有名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刘备最得意的军师。“草船借箭”表明了诸葛亮有胆有识;“空城计”和“火烧新野”又表明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机智的头脑曾多次帮刘备击败曹军,可谓是屡战屡胜。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呀!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敢于冒险,知识渊博的人,真可谓天下奇才。
枣红的`脸,长长的发,手拿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此人便是关羽。“刮骨疗毒”验证了他的勇敢和坚强。“单刀赴会”又说明他武力高强,有胆量。一般人无法抵挡关羽的攻击,是一员威猛厉害的武将,但他也有失误之处:一不小心竟把荆州给了别人,真是不应该呀!但他的勇猛和仁义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话说三国,英雄好汉纷纷浮现水面,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走进三国时代,欣赏众多英雄人物,让我仿佛听到了桃园三结义时,刘关张三人碰杯的声音;仿佛看到了当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的壮观场面;仿佛看到了诸葛亮摇着羽毛扇,胸有成竹的样子。
所以说,《三国演义》真不愧为历史名著,绝世佳作!三国文化源远流长。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2
作为一个青少年,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作为今天21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拥有着更多的历史责任。《三国演义》是一部广为人知的名著,其中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那就是“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拥有的是兄弟情义,他们发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效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下共戮!”
是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多么豪壮,于是今人便效仿,的确,其誓言中表达着浓厚的兄弟情义,也委实使刘、关、张成就了一番霸业,可也正因此誓,才是张飞和刘备都死于心中所郁之中呀!此谓,成也在义,败也在义焉!但是,作为我们如今的青年,决不能依然停留在那种“同生共死”的豪迈气概上,即使我们的兄弟不幸先去,我们也不能为遵守诺言而轻视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如今的我们应是你走了,我会更好的活,为了我们曾经共同的誓言。我们要的是那种共同向上的.誓言,而不是那种使我们走弯路的誓言。试想如果我们都讲义气,那岂不是一个兄弟死了,要用生前许多兄弟来赔命,否则就是违背誓言之罪,那也太荒谬了。
所以,我们是要讲情义,但并不是那种为你上刀山、下火海的情义,也不是与你同生共死的情义,而是那种死守着我们的目标理想前进,永不退缩的情义。
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是讲情义的,是为祖国的富强而一起建设美好未来的情义,为国家独立而卫守边疆的情义,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情义。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3
三国,那个纷扰动乱的年代,有无数分不清对错的征战与纠葛,有战场上无情的刀戟和淋漓的鲜血,有场外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当贪婪吞噬了恩情与孝义,我感叹历史是一支凄婉的歌。慢慢走进“三国”,它将不再是一个个的故事片段,而是至今绵延不绝的长河。尤其是那些“蜀中人”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不知何时,我开始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为他们的危局而担忧,为他们的失败而扼腕叹息。是的,我迷上了那“结义”的桃花,爱上了不离不弃的忠义,喜欢上了孔明的智慧, “蜀中人”的智勇忠义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
花香悠悠沁人心脾,情义浓浓涌上心头。花树间兄弟结义,携手共兴汉室江山。
一声“大哥”发自心田,面对曹操的欣赏无动于衷,面对美女、宝马与金银,他心依旧,“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和大哥团聚,他日日祈祷;担忧大哥的安危,他夜夜难眠,他执著地坚信着重逢的到来。这就是关羽,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关羽,是在大哥面前低头听令的关羽,是刮骨疗毒不皱眉头的关羽,是面对强敌傲骨依然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面对死神的降临他毫不畏惧,放不下的是:与刘皇叔的桃园结义。关羽去了,张飞、刘备一个醉酒中为部将所杀,一个伐吴失利郁郁而终。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我想来,这大概是他们最好的归宿。绯红的桃花悄然落地,无声无息,化入泥土滋养大地,他们的情义有口皆碑代代相传,无形中已经化作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信仰。
我们生于九零后,长于零零后,成于一零后,少有服从与追随,更多的是对人际和谐的努力,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对家国民族的'关注,生活中你会看到不计得失的帮助,敞开心扉的倾诉,彼此默契的合作。或许竞争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沉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缺少力量,有“义”的支点,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样可以撼动世界。
小学时《草船借箭》里,我结识了足智多谋的他,初中时《出师表》里,我结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高中时《挥泪斩马谡》里,我结识了有情有义,却又军法严明的他。他就是诸葛孔明。与他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回又一回的崇敬。生不逢时,只愿隐居草庐,仰观俯察间了却此生,这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茅庐三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决心、保明主、谋大业。这不变的承诺融入了那颗炙热的心。喜欢他手执羽扇的悠然,那份宠辱不惊,使我感到蜀汉的发展不可限量,曹魏大军是多么的渺小,东吴水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不是他呼风唤雨,是他的潜心观察与思考,顺应自然,揣度人心罢了:算定了曹操疑心太重,算定江中必有大雾,就算定了草船足可以借箭。这是一种态度,叫做自信,这是一种实力,让人深不可测。
有多少赞美就会有多少诽谤。有人说他心胸狭隘,气死周瑜;我却不以为然,如若周瑜之前宽厚待他,同心协力,又怎么会有气死之说;夺取荆州只是一个军事家的谋略,为了蜀汉的他是对的,所谓“在商言商”嘛。有人说他小题大做“斩马谡”,挥泪亦是“作秀”,我还是要固执的为他平反:街亭乃要害之地,由于马谡的疏忽落入敌手,使蜀国陷于困境——马谡该斩,为了让蜀军重整旗鼓,只有严明法纪。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孔明怎忍杀之;马谡饱读兵书也颇有才学,诸葛怎愿杀之。这不是小题,更不是大作,这是一种长远的政治目光——完成先帝遗愿,匡扶汉室。
孔明带着遗憾睡去了,有谁看到他眼底那颗晶莹的泪滴,有谁还依然记得他的曾经——如果此生事事皆已算定,又何必麻烦再来世上走这一遭,正是这种无常,才让人生是这样的多彩诱人!
事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叫做追求。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叫做奋斗。
为了信念永不放弃,这叫做坚持。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有情有义有才具。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敢想敢为敢成功。
我们为何不做蜀中人,扬帆起航,去追寻那个“未曾遗忘却会在某些时刻丢掉的梦”。合上发黄的书页,心头绽放出朵朵灿烂的桃花,抬头望去,我的路还很长,深邃里我看到了那智慧的目光。我知道我并不孤单——“蜀中”有我也有你。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4
《刘皇叔三顾茅庐》主要讲:徐庶临死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深信诸葛亮是一个贤才。刘备、张飞、关羽三人第一次去找诸葛亮,小童说先生从早上就出去了,不知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第二次,三人冒雪而行,小童说先生在堂上念书,到了堂上,先生的弟弟诸葛均告诉刘备他二哥诸葛亮被朋友邀去游玩,于是刘备留了一封书信给诸葛亮;第三次去了诸葛亮正在午休,三人便在外面等待,诸葛亮醒了,马上接见了刘备,跟他讲解了天下大势,刘备不仅了解了天下大势,还得到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这篇文章让我得到的启发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以放弃,有时可能就是这一个放弃,让你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我们要像刘备一样,无论失败多少次都不可以放弃,有时可能只要你再试一次,就可以成功。所以我们要像刘备一样,三顾茅庐。其实刘备除了有耐心,成功的关键在于得民心,也就是礼贤下土,善于用人。
走进三国,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认识了许多战争中的人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本书。《三国演义》会陪伴我一生!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5
太奇怪了,我站在一条小土路上,身边竟然站着一位身穿长袍马褂的人,只见他身材魁梧面相和善。我看的好眼熟啊!哦!竟然是刘备!我真是吃惊的不得了,以为是在做梦。谁知,刘备看到我也是一副吃惊且带点恐惧的表情,毕竟是王者遇事沉着冷静,马上厉声的问我:“来者何人?报上名来!”我连忙双手在脸前一抱说:“我叫吴泳翔。”刘备一看我的衣服怪异,而且又挺自信。他微微的皱了皱眉头,突然拔出剑就要刺我,完了——刘备肯定以为我是曹操的奸细了。
我把腿就跑,没跑多远就看到,一位身披盔甲一脸霸气的人骑着一匹战马疾驰而来。曹操!曹操怎么回来这里。我还没有来得及多想,两人就乒乒乓乓的'打了起来。我趁机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因为刘备没有骑马占不了便宜,所以他虚晃几下就跑了,曹操也没有去追他。
这时曹操看到我就问:“你是何人?”我知道曹操性子急而且又小心眼,要是我说错话了我可就要挂了呀!我眼珠一转便说:“丞相,在下是前来刺探军情的。”“哦——!是吗?”曹操果然半信半疑。而后他又似乎又有点相信的点了点头,看也不看我一把就将我拉上了马背回到了魏军的营地。刚一到营门口,曹冲就跑出来迎接曹操。我从马背上往下跳,没想到马背这么高,我重重的摔倒地上,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在奇怪,我醒来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木屋的外面。这时我感到自己有些饿了,就小心翼翼的推开了门进去。只见里面有一个人摇着一把羽毛扇来回的踱着步。诸葛亮!不会是诸葛亮吧?不过除了诸葛孔明,谁还会摇着羽毛扇!看到自己的偶像,我竟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孔明先生看到我也不吃惊,依然轻轻的摇着羽毛扇子,一只手轻轻的一掐说:“哦,你是公元二零零九年的吴泳翔吧!”我我非常吃惊的点了点头。这时,刘备突然的闯了进来,大怒到:“曹贼的奸细,拿命来!”提起剑刺向我的额头。“完了——!”我一下子惊醒了,原来是妈妈轻轻的点着我的额头叫我起床呢!
唉!都是这几天看三国看入迷的结果!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6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在天与地的交汇处,谱写了一曲华丽的乐章。古往今来,多少历史文人,耗尽毕生的心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直至今日,读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而罗贯中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则更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用他独特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
“三国”中的人物给我的感觉是“智勇忠义”交织而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周瑜是何等英姿焕发;刘备桃园三结义是何等重情重义。会为张义德单骑伫立长坂坡,“身张义德也,谁来共处决”,吓破敌胆而拍案叫绝;会为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被孙权所害而破涕大哭;会为周瑜久不得胜,吐血身亡而深感惋惜。当我读完《三国演义》,百感交集,千丝万缕的.感慨,犹如喷发的火山,是那么强烈。合拢了书本,平静了心情。在易中天教授的引领下,我犹如梦回三国,曹操的奸雄,孙权的深谋远虑,刘备的重情重义,不但让人触手可及,而且古老的历史似乎已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生豪迈,对酒当歌,生命苦短世事间几度春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民族责任我辈当一力承担!
《三国演义》中惊险刺激的斗争至今想起来还依旧历历在目,其实人生本来就是难以预料的。生活,就像草地上纷飞的蒲公英,无奈的苦涩中总带着些幽香。诸葛亮的知恩图报,关羽、张飞的忠心耿耿,刘备的思贤如渴,曹操的足智多谋……种种的人物形象,在当年战乱的年代里,铸就了一个个真实而伟大的灵魂,尘封的四壁,隐去了一切,落叶在街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有时候,我往往会记得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而忽视他的真才实学;记得张飞的“醉失徐州”,而忘记他的赤胆忠心;记得关羽曾放过落败的曹操,而忘记他的“水淹七军”……人,似乎总爱遗忘。但是,请记得,他们都是堂堂正正、敢作敢当、信守承诺的英雄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车轮已碾过千年的光阴,那些立马横枪,驰骋沙场的英雄们已经化为繁星,点缀着浩瀚的历史苍穹,千年之前的是非对错谁又能说得清?静静的秋色,微微的风,看繁星点点,思索着书中的收获,生活在这个时代,不会再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场景,但你却不能让灰尘蒙蔽了双眼。
读一本书会让你更为理性的认识事物,了解生活,感悟人生。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来阅读名著,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让三国文化发扬光大。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7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去三国文化广场游玩。
一路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争奇斗艳。绿毯似的草地上还有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木质亭子,亭子下面还有一条条长凳子,供游人们歇息。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三国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金属做成的大脸谱,大约四米多高,白脸的是忠厚仁义的`是刘备,红脸的是英勇善战的关羽,黑脸的是豪爽正直的张飞,它们雕刻得栩栩如生。
从三国文化广场往东,沿着一条小石子铺成的小路向前走,我们就来到了儿童乐园。儿童乐园理镶嵌着五禽戏图案,十二生肖转图,还雕刻着一幅大理石做成的棋盘,草地上每隔一段就有几个五颜六色的“小蘑菇”,爸爸说那是音响。
从儿童乐园下了台阶,便来到了人工湖。湖面像面明亮的大镜子,微波荡漾,阳光照射在湖面上,闪闪发光。湖水清澈见底,湖中的鱼儿有的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的你追我赶,热闹极了。湖面上有几条美丽的小船,游人在船上悠闲地观赏四处的景致。湖中央雕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火凤凰。湖的四周种着一排垂柳,微风一吹,柳枝随风摇摆,就像位翩翩起舞的少女。
三国文化广场真美啊!直到天色已晚,我和爸爸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三国文化广场。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8
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威风凛凛。说到这儿,大家都应该知道他的大名了吧?没错,这位相貌堂堂的将军便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他武艺绝伦,虎牢关一役,英勇无比。他的刀,斩杀敌将无数,如同恶魔一般缠绕在魏吴将士的心中。他的英勇早在世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有云:斩将夺旗乃军之本分。观其一生,战功卓著,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优秀的武将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胆识过人、智勇双全。明知是鸿门宴,仍单刀赴会,不带一兵一卒,视吴国君臣如无物。用自己的智勇水淹七军,斩了魏将庞德,擒了于禁,使魏兵闻风丧胆。他更是忠义两全,尽管曹操待他不薄,但他仍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兄长。
如果你认为关羽为将仅止于智勇双全,那你就错了。他没有张飞的蛮壮,没有马超的高傲,没有黄忠的血勇,没有赵云的武力,但他勇武,他忠义,他智慧……他有的.更多的是英雄的正气与王者的道义,他更多的是对天下万民的忠义,他更多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但是,世间没有常胜的将军,正因为关羽威名远扬,使他骄傲轻敌,误中敌人奸计,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落得被杀的下场,洒尽了一行英雄泪。我不得不为他惋惜。
纵观关羽一生,驰骋沙场,杀敌无数,但终因轻敌,壮志未酬身先死。但我仍欣赏他的作风,尊重他。关羽,真正的大丈夫!
三国人杰多如天上之繁星,可是真的能发光久远者不多,关羽则是最为炫丽亮眼的一颗。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9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0
三国时期是一个典型的“时势造英雄”的时代,金戈铁马、风云际会、动荡岁月将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多英雄风流人物从各个社会基层角落汇集到历史舞台中心,他们或以文治武功割据为王,或以智术谋略运筹帷幄,或以忠肝义胆为主献身……其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都以“英雄”的风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组组鲜明而生动的印象,并给后人诸多的感慨和启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除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塑造的。然而,现代的相当一部分读者、研究者对刘备形象却评价不高,甚至颇有非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刘备形象是“苍白无力”的。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罗贯中塑造刘备形象的得失,是一个很有艺术价值的问题。
刘备,刘备在众人心中有着良好的形象,皇叔正其名,仁义突出其爱民。他所管理之处人民皆俯首恭迎,甚至在他落魄之时竟有义士杀妻取肉给刘备食用。可以说,刘备是位魅力型领导英雄,他没有孔明有才,没有关羽那样善战,但是,并不代表不能成为他们的领导。刘备可以说是通晓成功之道,只要我知人识人,为我所用就可以了。就连赵云救回阿斗,刘备也假装去摔阿斗,以笼络人心。历史上的刘备,作为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天下英杰,蜀汉政权的开国之君,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
作为“明君”,刘备一生作为,基本符合古人对“明君”的最重要的两点期待:一是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二是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史书对这两方面都记载颇多。就“仁德爱民”而言,刘备大半生颠沛奔走,屡遭挫败,施仁政于民的机会并不多;但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此而争取到了人心。就“尊贤礼士”而言,刘备的表现尤为突出。建安十二,时为左将军领豫州牧、年已四十七岁、被视为天下大英雄的他,满怀诚意,三顾茅庐,恭请年仅二十七岁、无名无位、尚未建立任何功业的诸葛亮出山辅佐,留下千古美谈。夺取益州之后,对于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附,他兼容并包,唯才是举,其中益州名士黄权曾坚决劝阻刘璋迎刘备入蜀,刘备攻取益州时又坚守广汉,直到刘璋投降后方才归顺,刘备却不计前嫌,任命黄权为偏将军,信任有加;刘备称汉中王,兼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刘备称帝后,亲率大军伐吴,又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以防魏。刘备在夷陵惨败后,黄权无法退还蜀中,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得率兵降魏。
乡闾间一个小小的地主豪强而已,或者是有些声色犬马之喜好,稍微讲讲义气,并有着一个众多人都会有的梦想和一副不俗的外表罢了!只因背负了曹操对他的“天下英雄”这样一个品评,勉强地经营着辛苦的一生,急急如丧家之犬般流浪了大半辈子,却无所事事。从公孙瓒、陶谦、吕布到曹操、袁绍、刘表,刘备一路投靠一路背叛,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最终是靠着“借”了荆州立足,然后紧接着以同宗的名义骗了老实人刘璋的`成都。在汉中打赢一个“非典型性”的不完全胜仗之后,他便急急忙忙地称王称帝,又立刻无声无息并十分耻辱地把荆州给人送回去了,还搭上了自己手下第一号大将的性命。——这是一个什么样气局的“英雄”啊!称帝之后他大事已了,便可以不顾大局,打着一个给手下人报仇的名义,倾全国之力去讨伐同盟军。他章武元年三月称帝,当年六月就大军东伐,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成都,回过自己的帝宫,回过自己的亲人身边,并在两年之后凄惨地薨于白帝城。——这是什么样气局的皇帝啊!他用关羽守荆州、用魏延守汉中,用马超守边关,什么地方都没得守的是赵云,他用庞统攻蜀中,一再用老兵黄忠当先锋,并托孤李严,这些大约都是失败的战术策略。他一辈子就用那几个人,却仍然不能做到人尽其材。夏侯敦对赵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很恰当:“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野鬼耳!”——这是什么样气局的领袖啊!
刘备的一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却也是不断失败的一生。他自己基本上从来没有打过胜仗,除了袭取成都这个不堪一提的阴谋之外,他还打过谁并打赢过谁么?没有!
纵观历史,对于刘备,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他放入那个历史背景中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用毛泽东的话,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1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这是当代小天王林俊杰的一首品三国的歌。描述三国时期的一些概况。我从小就关注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近兴致来潮,又一次捧起了这本另类的史记。虽然作者的文字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但多少历史见证过它的真实,也许不是百分之百的符合事实,但不可以否认它曾经的存在。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凌驾于他人之上,战火纷飞的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不明白为何三国不能和睦相处,不明白英雄为何热衷于成为乱世的枭雄。蜀魏吴,个个都自称君子,却不知自己的“丰功伟绩”是由什么垒成的`,自己正踩在无数将领小兵的鲜血与汗水中站起来的,君子向往高尚,讲究仁义。当我第一次用小学生的眼光欣赏《三国》的时候,我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争斗,无法理解他们的向往,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无法理解他们口中常常提到的仁义。但是有一点,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另外,最重要的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是”义”。赵云的忠肝义胆天地可见,冲锋陷阵,他会冲在最前面,撤退回营,他甘愿断后护送,生命在他的战场上只属于国家,属于他效忠的朝廷,无论功劳多大,他都不会居功自傲,独领风骚。这,才是真正的“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的智慧都倾注在军师的天职上,献给了刘备创业的进程,没有怨言。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耳熟能详的历史无一不透着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与精力。出师一表争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义”的真谛。张飞虽然是个欠考虑,容易脑热的单细胞动物,看他就晓得什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然而兄弟有难他必定出手相助,因为火爆的脾气,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这也是为了兄弟,为了义,他用生命换来的“义”。这,才是真正的义。关羽很讲义气,对事不对人,为了刘备,他宁愿帮曹操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心念旧恩,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毅然在华容道调转马头,放走了曹操,不是别的,只是为了义。这,才是真正的“义”。
《三国演义》上演的不只是场战争游戏,它并非“演”的天下,而是“义”的舞台。如果不是“义”的存在,哪会有三国鼎立的时代?!
义――三画一字,简简单单,又寓意深刻,三国演义,义贯三国,逝去了义,三国也就演不起来……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2
称许昌为“古都”,实在名副其实。这里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寻根问祖之地。有的历史,因为太久远而消散于无形,只成了书里的符号;有的人物因深埋于地下而被人遗忘。但直到如今,三国的历史典故仍会被人们反复提及。而一部120回的'三国,就有51回发生在许昌,172处提到许昌。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踏上许昌这片土地,便如走进了三国故事里。魏都宾馆、建安大道、魏武帝广场……在这里,三国余韵浓抹,俯首皆是三国故事,历史传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春秋楼----彩塑的是关羽的坐像,关公傍烛拈髯观书,形态逼真。看到那已燃不起来的烛光,我想起了民间传说,关羽要夜读《春秋》,二位皇嫂要做针线,曹操却派人只给他们送去一根蜡烛,企图乱其礼数。关羽大义凛然,抽出宝剑,把蜡烛劈为两半,分开使用。从此,关羽“剑劈蜡烛”的故事就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许昌州官曾题诗赞颂关羽美德: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然而让我震撼的,是“关羽诗竹碑”。关羽在曹营,一心想着刘备,就画了一幅竹子图,挂在春秋楼内,表示他的忠贞。乍看,一株株的竹子,临风摇曳,再看,竹叶的交叉疏密,都像是着意安排的,仔细看,飘洒的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的文字,顺着竹势念下去,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谢。”有人说,当时的曹操未看出此诗,我想足智多谋的曹操肯定看出来了,人们只看到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却没有看到曹操爱惜人才的博大胸怀。
在许昌,三国遗迹很多,需要你亲自触摸。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识”可不行,还需要有“胆”,就像赵云,几乎百战百胜,无战不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时也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了刘。虽说一代天骄是成吉思汗,但子龙也可以做了。
我们世纪少年应该具有诸葛亮的“识”,赵子龙的“胆”,这就是胆识。《三国演义》有三绝:义绝、奸绝、智绝。恰恰,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了这本,《三国演义》,我获益匪浅。三国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4
一段历史,一种文明,总可以追寻出一些起源,一个发源地。而三国文化中 —— 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重要的人物里,由于民间诸多朴素、美好的传说,加之罗贯中笔下的演义,刘备已然是最受人们同情,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在这条路上,一座小城中最普通的农田包围的路上,我们一行人正将三国文化踩得更实、更真切。尽管涿州这个地方远离四川,但它却又与“蜀乡”有太大的联系。一提到“蜀”,人们最多是想到 —— 四川、蜀国、刘关张。是的,这里是刘备的家乡,是张飞世居的土地,是关羽遇到两位英才的地方。这里更是他们结义之地,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的故事想必大家也已经耳熟能详。
当年,刘关张结义于涿郡桃园,招募五百乡勇,又妙遇张世平,苏双这样的大商,赠与良马、缤铁、金银,而后投奔刘焉,艰苦创业。凭着“初出便将威力展”的勇气和才智,逐渐兴旺。见徐庶,遇水镜,得诸葛等等,励精图治,成就了一番事业。虽然刘备匡扶汉室的心愿未了遗恨而去;关羽败走麦城;张飞则是伐吴未克身先死,身在阆中,头在云阳。但他们留给后世的,却依然是忠心,勇毅。
就这样思索着,不知不觉间三义宫的形象竟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三位义士的庙宇,显得那样古朴,宁静。可能由于心中的敬畏,这庙宇竟也显得雄壮了一些。不大的广场上,一尊后人为他们修筑的忠义鼎正对于庙门,只此这些——总之,一片祥和,一片的与世无争。再向鼎前面看去,同样正对庙门的是一条农田间的`阡陌,人、田、庙三者和谐在了一起。这一座庙宇也好,宫殿也好,已是这里农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不知修建者为何把庙建在这里,或许这与楼桑的华盖有关,或许这是刘关张三人曾走过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是将他们走过的地方再次依依踏实与重温。脚步中不仅有方位的变化,更有纸片的文化的遗影。这庙宇是这样古朴,就像它正对的农田一样,它也与小城现有的一些文化相符合。它的气息与这里的人们,与这座小城的呼吸融为一体,尽管这里没有三位英雄的遗体,却遗留了他们的英魂。
不论怎样,一向忧国忧民从民间底层走出的汉昭烈帝,见到这一幅景象也该安息了吧!他生前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让他的子民真正过上没有征战的生活,而现在他的家乡已经和平繁荣,祥和安定,他已应安息了。他同自己的二位兄弟,向着那些正在农田里劳作的农人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5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回体章小说,也是我国最优秀的历史长篇小说。它是根据史书记载、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等材料,由元朝末年罗贯中加工而写成的。《三国演义》以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入人胜的故事情节、维妙维肖的人物刻画,影响后代文学艺术。但是,《三国演义》宣扬了封建的“仁政、”“英雄”史观、“天命、”“鬼神”等唯心的先验论和封建道德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汉灵帝元年(184)黄巾军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间,魏、吴、蜀、三国灭亡,晋武帝一统中国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动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丑恶的本性,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动乱年代的灾难和痛苦,以及人民群众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它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损人利己、狡诈阴险的.——曹操;忠诚厚道、谦恭待人的——刘备;打击豪强、任人惟贤的——诸葛亮。
读完后,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待人和气、爱动脑筋;体会到了刘备的重友情、只人善用;体会到了曹操虽然狡诈阴险,但他也有没人能比得过的雄才大略、和他本身就具有的机警过人。
读完后,我从“空城计”一典故中知道了遇到了困难不要慌张,要冷静,做什么事都不要大意;从“七擒孟获”一故事中明白了如果要让一个人心服口服,就必须做出让他服你的事,但我们也不要向孟获一样被别人“七擒七纵。”
说三国,好象其实也就那么一回儿事,但又好象又是这么一回儿事,也好象什么也不是一样。说三国,可真是“累”呀!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16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府邸,历来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华夏之源,又是汉魏古都。自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东汉末年建安元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汉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三国时期,许昌为魏五都之一。
许昌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曹魏文化堪称一绝。著名景点有:曹丞相府、汉魏故城、受禅台、春秋楼、灞陵桥、毓秀台、射鹿台等。下面我们来领略许昌的曹魏风情。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曹丞相府。景区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仿汉代风格。曹丞相府景区以历史为背景,以“汉风魏韵、梦幻相府”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汉魏三国的博大与辉煌。曹丞相府景区主要有魏武游园、曹操塑像、艺术照壁、求贤堂等标志性建筑群构成。景区外围有帝王街、佳人街、三国演义大舞台等旅游配套项目与之相辅相成。曹丞相府大型人文旅游景区的运营进一步扩大许昌这座曹魏历史名城的对外知名度,更好展现许昌的城市对外形象,有效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汉魏故城。景区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廿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即汉魏故城)在城东30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据考,当时城内建筑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筑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等。
受禅台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公元220年,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受禅台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称帝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明嘉靖《许州志》记载:“八里桥在(许州)西八里,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关羽被擒到许昌后,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军部将欲追之,曹操断然制止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桥西建关帝庙,设像以祀。
毓秀台在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时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射鹿台位于城东北许昌县许田村西。相传为汉献帝与曹操、刘备等狩猎射鹿处。现台高约1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于射鹿台四周田野多为盐碱地,茫茫苍苍,似瑞雪初降之状,故被后世称为“许田积雪”,为许昌十景之一。
“欲知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使许昌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实地考察。希望借此机会,当地政府和旅游当局能够拓宽曹魏文化,丰富许昌曹魏文化的内涵,树立许昌曹魏文化的正宗地位和特殊价值,扩大曹魏文化的影响力,争取将曹魏文化定制成一个特色名片,将许昌打造成“中国三国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