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代表作 对于徐非鸿可能学美术或者是艺术系的人来说也许更熟一些,必竟都是艺术圈里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徐悲鸿的代表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
徐悲鸿的代表作
对于徐非鸿可能学美术或者是艺术系的人来说也许更熟一些,必竟都是艺术圈里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徐悲鸿的代表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先生最著名的作品《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徐悲鸿的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箫声》、《睡》、《陈散原像》、《桂林风景》、《黄山》、《老妇》、《女孩》、《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父徐达章像》、《风景》、《小孩》、《静物·水果》、《蔡公时被难图》等 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松》、《雪》、《逆风》等 素描:《狮吼》、《自画像》、《画龙点睛》等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代表作介绍: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愚公移山》:本件作品做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粑,挖掘不止。以裸体的形式画古代中国传说,是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的大胆尝试,为的是更突出力量和气势。此画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着色法,部分人物略使明暗,以显示其体积,这种把中国水墨画法与素描画法相结合起来的实验,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九方皋》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负伤之狮》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徐悲鸿十大名画
1.《珍妮小姐画像》。这幅是徐悲鸿比较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画之一。它创作于徐悲鸿44岁,为画中女主人男友委托徐悲鸿所作。这幅画融合了西方油画的写生和中华传统水墨的渲染、白描技法,中西结合让传统肖像画创作得到了创新,更具艺术特色和感染力。
2.《田横五百士》。它是徐悲鸿的成名作,画中讲的是秦末齐国王田横被刘邦击溃后,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海岛的故事。
3.《晚秋栖霞图》。此图是他游南京栖霞山后所绘,立意新颖,取景独特。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树木以自己的枝繁叶茂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以自己的绿装红叶装点着大自然的色彩,而徐悲鸿则以生动的笔墨创作了不朽的艺术篇章,为栖霞山的绚丽风景增辉生色。
4.《春山十骏图》。这幅画堪称是徐悲鸿的代表作,画中的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备受内外界一致好评。这幅画曾在拍卖会被国内买家以高价所获,现成为莞城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5.《九州无事乐耕耘》。这幅农耕题材的画幅以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创作出来,在他的作品是很少见的,也算是比较珍贵的。
6.《巴人汲水图》。它共有两幅,画中真实展现了抗日时期民众艰难的生存景象,是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7.《九方皋》。徐悲鸿将画中的马用人格化的手法来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这幅画构思巧妙,色旨调和,反映了徐悲鸿炉火纯青的画技。
8.《愚公移山》。这幅画讲的是古代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它展现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9·《泰戈尔像》。这幅画运用了素描、脸部染色与线的创作手法,具有典型的徐悲鸿风格,是他写生肖像画的代表作品。
10.《八骏图》,八匹骏马身姿矫健,自然灵动,无拘无束飞驰于草地上,这幅画是徐悲鸿画马的经典力作,,体现了他画马的超高水准。
徐悲鸿简介
1.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江苏宜兴县骑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在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平艺术学院任教。1949年后,他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动物、花鸟,崇尚现实主义,特别推崇传统中的任伯年,强调中国画改革与西方绘画技法的融合,绘画上崇尚光与造型,强调对物体解剖结构和骨骼的准确把握,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的中国画坛影响很大。张书旗和刘子固被画坛称为“金陵三杰”。他的国画充满了色彩和笔墨,尤其是奔马。
2.徐悲鸿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他主张对“国画”进行改良,立足于中国现代的写实艺术,在现代中国画颓废的背景下提出《中国画改良论》。
3.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出血去世,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廖夫人向国家捐赠了他的作品1200多件,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著名画家作品1200多件,图书、画册、碑刻等一万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