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导游词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悬空寺 导游词

管理员

摘要:

  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也成了一大旅游景点。接下来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悬空寺的导游词,方便大家借鉴。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范文1:  始建于北魏,现在已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

  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也成了一大旅游景点。接下来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悬空寺的导游词,方便大家借鉴。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范文1:

  始建于北魏,现在已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也叫土楼观,这里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为了北禅寺一道靓丽的风景。

  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山,依山傍水,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东侧倚山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犷;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得名。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

  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十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 。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北禅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几乎水平状的紫红色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长期地质时期流水、风化等营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曲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可称得上一座名副其实的悬空寺了。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

  “宁寿塔”坐落在土楼山的山顶,山顶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是明洪武十九年由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修。

  “灵官殿”位于山脚下,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韩能静有两个名徒是圣聪、圣明。葬于土楼山根西侧,当地人叫“和尚坟”。

  “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

  “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

  “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

  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范文2:

  悬空寺位於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距大同市约80公里,这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北岳恒山十八景中最独特的一景,号称恒山第一胜景。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这座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其设计思想可谓真绝,其建筑艺术可谓真高。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悬空寺就建在这悬崖上,或者说像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远远望去,只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拢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游人登临,钻天窗,穿石窟,跨栈道,步长廊,如临仙境。这些建筑都集中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每逢暴雨倾盆,雨水从寺顶突出的岩头上飞流直下,泻入谷底,便给这琼楼仙阁挂上了一排排晶莹的水帘,蔚为奇观。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虽然历代都有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悬空寺背西面东,像是悬在一幅巨大屏风中腰的一尊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抬头望上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那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倾斜,瞬间就要塌下似的。

  虽然悬空寺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一栋[危楼],但出于好奇和[探险]的冲动,谁都愿意鼓起勇气踏上寺门。过了佛堂前面的平台后,踏上那连接殿宇之间的栈道,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刚结了冰的河面那样,生怕脚重,寺塌下来,自己做了[空中飞人];尤其是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然而,脚板底下的木板虽然吱吱作声,而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铁扁担”把楼阁横空架起来到三官殿,才叫人松了一口气。这是全寺两座最大的建筑物,大殿的后面挖了很多石窟,变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原来,当年的建筑者,就已经懂得向岩壁要空间的道理了。

  侧身探头向外仰望,但见凌空的栈道只有数条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横木又梁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这不正是修筑栈道的[古方]吗?看来,悬空寺就是用类似筑栈道的方法修建的,而阁楼的底座便铺设在许多铁扁担上。

  其实,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除了藉助“铁扁担”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立木,每条柱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而[身不由己]了。此外悬空寺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当地有一句形容此寺惊险的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当人们仔细观察,了解了它的结构原理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

  但是,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还有其它什么缘故要把悬空寺建在这千尺峭壁上呢?原来,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祟,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寺中共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寺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向高,三层叠起。虽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但仍有三面环廊围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起栈道相连,高低相错,用楼梯沟通,曲折迂回,参差有致,高下错落,虚实相交。整个寺庙,错综而不合零乱,交叉而不失严谨,似虚而实,似危实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构思布局妙不可言,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中体会不到的危险感会紧紧地抓住游人的猎奇心理。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行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寺正室(殿阁)坐西朝东,寺大门向南。

  正室背依恒山西峰翠屏山,面对东峰天峰岭。全寺建筑分三组,先为三宫殿,再为三圣殿,最后为三教殿。别看轻这殿宇小巧玲珑,内里却大有乾坤。寺内塑像颇多,并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由于这些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进山门,迎面是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这组建筑以三宫殿为主体,是奉祀道教之所。殿内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中间一组是以三圣殿为主,这是释迦牟尼的“佛国”,三圣殿内的释迦、韦驮、天女等塑像,端庄正坐,两旁弟子拱手侍立,给人以出世之感,形体丰满,神态感人,是悬空寺内彩塑中的佼佼者。更为特殊的是地处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确不多见。这或许是宗教斗争激化的北朝佛、儒、道三教合作建寺的产物,也无从可得。

  这里的山势好像一口挂起来的锅一样,中间凹了进去,而悬空寺恰好建在锅底。这种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凛烈的大风不能吹袭悬空寺。此外,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挡烈日的作用;据说,在夏天的时候,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阳光照射悬空寺,难怪它能够历经了千多年风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紧贴在峭壁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

  悬空寺虽幽居深谷,但有恒山水库依傍。恒山水库蓄水1300万立方,浇灌着五万余亩良田。夏日,两侧青山侧立,黛色的山峦在水库中显出倒影。水色清碧,涟漪累累。到溢洪闸全开时,峡谷内飞流喷涌,山水相交,浑然一体,结悬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