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唐诗鉴赏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杜甫 十日画一水, 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 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 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唐诗鉴赏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杜甫
十日画一水,
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
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
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
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
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取吴淞半江水。
杜甫诗鉴赏
杜甫寓居成都期间,结识四川著名山水画家王宰,应邀约于上元元年(760)作这首题画诗。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限,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兴之所致,才从容不迫地挥毫作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接着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连绵起伏,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抒发诗人观画时由衷的赞叹。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以铿锵昂扬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描绘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一泻千里,波澜壮阔。
诗里的地名并非实指而是泛指,“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出塞》)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前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形容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无影无形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
“山木尽亚洪涛风”,亚,通压,俯偃低垂;着一“亚”字,就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接着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也可看作是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我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盛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画比顾恺之画,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是见杜甫题画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