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精选7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欢迎大家……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精选7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1
伦理学已经成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高校的伦理学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专业教师缺乏、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等等。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进行伦理学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伦理学观念
在现代学科分类中,伦理学是隶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哲学主要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大部分,而伦理学主要探讨道德价值问题。这种对伦理学的基本认识是我们开展伦理学教学的立足点。
(一) 伦理学不是思想品德教育
许多大学生在接触伦理学之前,对伦理学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伦理学类似于从小到大上过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兴趣不高,甚至一开始就有排斥的情绪。为了避免学生对伦理学的误解,顺利地将其进入伦理学大门,教师首先要明确伦理学是一门哲学学科,伦理学课和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有实质性的区别。
哲学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探讨的问题具有根本性。伦理学并不局限于研究一些具体问题,而是首先要研究一些更抽象的“大问题”,也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如人性是什么,为什么要有道德,什么是善的生活、幸福的生活,道德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等等。另一方面哲学具有反思性,它不仅是提出某种观点,更重要的是对观点进行论证,给出理由和根据。伦理学虽然会提出一些具体的道德主张和规范,但在这么做时要对其基础和合理性进行证明。
伦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因此上伦理学课不能像一般思想品德课那样简单地进行道德宣传和灌输,如宣讲八荣八耻、公民行为守则等等,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探讨道德规范背后的更普遍的原则和根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思想引向深入,使其真正体会到这些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 伦理学不是生活技艺
在当代的文化市场中有许多生活励志类书籍,一些讲座、电视节目也在探讨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人们提供建议和指导,如在职场上如何和同事相处,在爱情婚姻中如何处理两性关系,遭遇挫折时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等等。这类知识可称为生活技艺之学。它们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且由于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具有实效,对人们产生了很大影响。不过这些生活技艺之学良莠不齐,很多看法具有片面性,也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
虽然生活技艺之学大量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因而和伦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两者不能等同。生活技艺之学是具体的、实用性的知识,而伦理学本身是一种哲学理论,跟实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伦理学教学不能以贴近生活为名,变成了生活指南或心灵鸡汤,丧失了其哲学品格。当然这并不排斥伦理学的实践性。其实在所有的哲学理论中,伦理学是最接近于生活实践的。伦理学通过从哲学高度反思什么是好的生活,如何追求好的生活,生活的目的和规范是什么,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是能够起到一种指引作用。但这种指导不是像生活技艺那样是一种具体的指导,而是一种范导。亚里士多德曾经把伦理学的作用比作射箭时的瞄准器,虽然它不能保证你能射中目标,但至少能引导你射中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良善的幸福的生活。
( 三) 伦理学不是教条
哲学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哲学无定论,也就是说哲学问题的探讨没有最终的、唯一的答案。伦理学也是如此,它不是教条,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处于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伦理学,存在很多伦理学流派,它们不仅提出不同的道德原则,探讨的问题也各有侧重。黑格尔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我们也可以说伦理学就是伦理学史。在伦理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摆脱教条思维,客观地介绍不同的思想观点,并能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方面或不足之处、相互之间的争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伦理学的丰富多彩。
二、明确伦理学教学的目的
除了对伦理学的正确认识,我们还需要明确伦理学教学的目的,我们的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以笔者看来,伦理学教学至少有以下这些目的。
( 一) 使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知识
任何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伦理学教学也不例外。中外伦理学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思想遗产,需要一代代人去继承和发展。因此在伦理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重要伦理学家的思想观点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哲学专业学生而言,伦理学知识是哲学知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了解一些伦理学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水平。
(二)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人生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生活的学问,在伦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对社会人生的见解。通过伦理学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人生。大学生刚刚步入人生的青年时期,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自己也有很多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但是囿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有些看法是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而且由于理性不够成熟,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肤浅意见的影响。某些不正确、不成熟的社会观、人生观,会让学生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导致犯罪、自杀等极端情况的发生。在伦理学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全面地、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人生,克服学生的片面性和偏激,促进学生理性的成熟发展。
(三) 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伦理学教学固然要包含了知识的传授,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前面我们说过,哲学具有反思性,因而也有批判性。面对一种看法,哲学总是要追问为什么、根据何在、理由充不充分、能否找到更好的观点。在伦理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批判,有助于破除各种肤浅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识别力和判断力,培养起独立的、理性的思维的能力。
(四) 引导学生实现良善的生活
伦理学具有强烈的实践目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伦理学不仅要认识善,也要有助于善。伦理学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学生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前面所说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于这个根本目的。虽然伦理学不是生活技艺之学,不对个人生活提供具体的指导,但伦理学的思考最终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从大的方面说有助于个人的人格完善,从小的方面说可以让学生更理性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通过伦理学教学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让他们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那么最终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采取恰当的伦理学教学方法
老师要根据伦理学性质和伦理学教学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伦理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根据教材进行知识性的传授。但这种照本宣科地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效果也不佳。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传变为主动参与。笔者认为以下这些方法可以采用。
(一) 对话法
将哲学从天上引向人间的苏格拉底,一直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哲学活动。对话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相互的交流、辩驳,揭示未经反思的意见的缺陷,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在伦理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而对话就能起到促使学生思考的作用。在与学生展开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应该平等相待,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纠正一些不合理的看法。真正的对话必然是开放的、平等的,它不是预设某个答案,或以自己作为对话的主导,强迫对方服从自己,而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在对话中学生可以克服自己的一些偏见,老师也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新的视角和灵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 案例法
该伦理学作为对生活实践的理论思考,既来源于实践,也可以运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是伦理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案例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思想中假设的情况。由哈佛大学的桑德尔教授主讲的视频公开课《公正》,在我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了一致好评。他的授课特点是就是将案例分析贯穿整个课程,通过案例来引出不同的理论观点,并且让学生对它们的适用性进行评判。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 小组学习法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布置一些研究任务让他们在课后共同完成,然后让各小组选出自己的代表在课堂上作报告,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或者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增进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注意伦理学教学类型的差异
伦理学教学有不同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专业伦理学教学、公共伦理学教学和应用伦理学教学。它们除了有共同的教学目的之外,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各有侧重点。专业伦理学教学主要是面向哲学专业学生,其目标是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伦理学专业基础,培养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专业性,对伦理学的主要理论要深入讲解,可适当选择一些经典著作,让学生通过读原著直接和思想家交流,提高专业思维水平,还可以采取专题的形式安排课程内容。公共伦理学教学是面向非哲学专业学生的通识类教育,一般采取公选课的形式。公共伦理学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但更重要的是引起他们对伦理思考的兴趣,能运用理论知识对自己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理论部分不必讲得那么深,只要介绍一些主要伦理学流派就可以了,重点要放在联系现实,进行案例分析。
应用伦理学教学是对非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如针对医学院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学, 针对MBA 专业学生的企业伦理教学。应用伦理学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并培养他们运用伦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应用伦理学教学和公共伦理学教学一样,基础理论方面可适当简化,而加强案例教学,但案例的选择要更有专业针对性。也可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讨论本专业中经常遇到或亟需解决的伦理问题。应用伦理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并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贯通起来,从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伦理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我们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会伦理学的魅力,并能在生活中运用伦理学。这样伦理学就能在我国的道德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2
摘 要:在高校教育当中,伦理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兼具理论与实际的综合性学科,对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高校伦理学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主要提出了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创新等几点问题,针对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进一步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师资力量等改革对策。
关键词:伦理学;教学观念;教学手段
在我国700多所本科院校当中,约有100多所高校设立了伦理学学科,在其他高职类院校当中,伦理学学科也在不断增设。一些学校当中,虽未独立设置伦理学学科,但却将伦理学内容融入到了日常教学当中,由此可见,伦理学教学对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要针对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中的不足进行有效完善,进而推动我国整体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师与学生都将伦理学单一的作为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来对待,而忽视了其教学本质意义。基于此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高校师生对伦理學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高校伦理学教学,多以理论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相应的实践课程几乎没有,严重影响了伦理学内容的传递有效性。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一些教师虽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但此类教学方式改进,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理念未能与教学改革同步开放的重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讲解,或是案例分析与谈论等教学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依旧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相应的尊重与体现,所以即便教学方式有所改进,但由于本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大幅度提升。
2.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伦理学教学对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但相对来说,高校对于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投入极为有限,影响相应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专业程度的不足,在高校教学当中,一些非专业院系当中的伦理学教学,一般都由相关教师兼任,并非科班专业教师。其二,教师经验不足,在一些高校当中,伦理学以及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学岗位成为了专业教师的试验教学岗位,学校将一些无法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直接安排在此类岗位上,岗位教师流动性大,教学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积累,影响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3.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对高校学生来说,过于枯燥,难以提升其对教学课程的积极性趣;对教学效果来说,其学术性、前瞻性以及基础性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总结现阶段高校伦理学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独立于其他专业学科,内容关联性普遍较低;二是教学实践内容过于匮乏,影响其教学实效性;三是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四是课程内容更新速率较慢,与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伦理学领域的新发展严重脱节[1]。
在教学方法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其单向灌输、理论为主、教师讲解为主的本质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这种说教式的教学,对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带来了极大的抑制作用,影响课堂出勤率、学生学习质量等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二、高校伦理学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之下,高校伦理学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有效专版,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新时代呈现出价值多元与个性多样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新时代的大学生主张“我选择”、“我做主”、“我负责”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其生活方式也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社会交往当中,人与人的交往会越来越复杂,社会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不良趋势之下,高校伦理学教学理念急需得到有效转变。在伦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式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知识素养与伦理素养的共同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落实,促使其正确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保证新时期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首先要从教材方面入手,教师在选择或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高校伦理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规格,进而有效调整教学大纲,保证实际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当中,沈阳市多所高校,对相关伦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调整,在一些非哲学专业当中,教材选择上改变了传统直接应用哲学专业伦理学教材的方式,而是将内容语言简化后重新编制,这种内容更新,有利于学生对生涩的哲学知识进行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运用[2]。此外,为加强伦理学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适应性,在教材要做到及时更新,而在更新的过程中,不仅要融入国家实时或伦理学领域的新发现,更要注重伦理学内容的适当选择,以医学专业为例,在丰富伦理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在基础伦理学内容的基础上,要将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并在课程教学当中,融入社会医患关系、医疗水平等的实际案例等,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种社会现实,并能够在以后职业发展当中有效应对。高校伦理学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创新,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未来需求,整体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伦理素养与专业水平。
3.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创新方面,要重点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灌输式教学的不良习惯,同时,在新教学大纲的引导下,更新课程设置,提升实践教学在伦理学教学过程汇总的占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些切合大学生自身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吸引他们的积极主动兴趣,例如,探讨学生对于当前大学生结婚案例的看法。婚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他们正处于经历或准备经历爱情的年纪,对于婚姻充满向往;与此同时,他们的人生贯穿在父母婚姻当中,从中受到的影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这种能够引起学生深思的话题,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影视欣赏,通过艺术化的生活,引导学生具体总结恋爱与婚姻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恋爱动机问题、双方付出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思,从而反思自身,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等,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提升师资力量
基于上述高校伦理教学当中师资力量方面的不足,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重点提升高校师资力量:其一,针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进行高强度培训;例如,在周三下午的课程空余时间,可要求伦理学任课教师进行最少2个小时、非任课教师至少1个小时的理论知识补充与巩固;同时,定期组织任课与非任课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竞赛,有利于全校教师的伦理素养提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将伦理学知识传递到学生当中,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其二,培养高校伦理学教师的思想道德自我提升意识;伦理学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学科,相应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始终贯彻为人师表的职业理念,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其三,高校伦理学师资力量的增强,同样需要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其提供有效的平台,高校教学当中,学生更喜欢能够与之进行顺畅沟通、且能够给与适当建议的教师,针对伦理学教师的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可经常组织交流会、座谈会以及茶话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其能够通过相应的活动更好的理解、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进而提升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效果,提升其教学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的有效分析,有利于促进伦理学教学价值的推广与应用。通过相关教学改革对策的顺利执行,能够进一步促进伦理学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房展,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深入。因此,在未来的高校教育当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改革的优势,将伦理学教学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促使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彭松.以素质德育为目标的高校伦理学教学范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4):30-32.
[2]邵华.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06):162-164.
[3]刁龙.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J].学理论,2014(30):206-207.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3
1、教学的支撑点——从临床实际剖析循证医学的伦理内涵
1.1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
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所必需的精神动力。
1.2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1.3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1.4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
1.5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
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2、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伦理问题,或为了解决伦理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伦理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承诺。
3、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社会舆论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伦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伦理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判断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实践循证医学中领悟其伦理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均较强,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学业上多有偏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同时对两门看起来“无关又无用”课程感兴趣,甚至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并采用逻辑推理对两者进行链接,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鞭辟入里的讲坛才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证教学”,讲课中时常面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伦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4]对初学者来说,临床伦理问题常常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只需把握住原则,重要的`是实习医师在参与讨论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医德素质的提升。
5、教学效果——强调实用性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实习医师在直面病人的早期实践中即掌握了提出问题,寻找、甄别和应用证据,结合病人的知情同意和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综合制定循证决策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让实习医师明确这种医学模式符合医学伦理原则,因为它是目前最有利于病人的一种医疗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但目的是通过解决纷杂的临床问题,激发实习医生对医学所含哲理的好奇和兴趣,引导他们走出书本,“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相互依赖,走向交流与沟通,促进人格、价值取向的转变”[5],领悟即将从事的行业中无处不在的伦理约束及其实践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并重的职业价值观。教学医院是医学生步入临床现实的第一场景,是领悟和实践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初级阶段。美国伦理学家RichardHarsh等[6]认为:对医学伦理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伦理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环境中,通过长期培养和内心感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应该贯穿于教育始终。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提高实习医师的医德涵养已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实习期的医疗实践中融入伦理实践是重温医学伦理学、完善医德培养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4
应用伦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兴交叉型学科,主要研究高科技和现代生活给人类各领域提出的伦理和价值问题。由于环境污染、核威慑、科学技术的滥用、医学和生物技术造成的伦理冲击等原因,人们开始从道德和价值的角度反思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应用伦理学应运而生,并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有潜力的人文学科之一。20世纪80年代,西方大学开始发展应用伦理学,90年代后期,我国部分大学尤其是传统的理工科大学也开始瞄准这一潮流。
应用伦理学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完善研究生教育内容和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手段。在国外应用伦理学成为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比较完善,并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与国际相接轨,对于培养文理兼通、能把握科技和社会前沿的创新型人才意义巨大。
一、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构建以科学的课程结构、现代的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为一体的应用伦理学课程体系。
传统教育主要立足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应立足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发学生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而在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主体性,哲学上是指主体在对客体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应用伦理学教学能动地认识、掌握和实践的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应用伦理学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的发生机制,是自我意识的升华,是学生把自己作为主体,把应用伦理学作为客体,以及对自己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学生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才会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自觉主体,只有自觉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主体意识对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作用。主体的理想、信念、成就感等等都能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鼓励主体认真的学习,刻苦的钻研,并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能力的发挥是是学生学习、掌握、实践应用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效应转换器的作用。一般说来,要搞好应用伦理学教学,应注意发挥学生以下几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查找、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等,自学能力是打开应用伦理学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由学习型向科研型转变的前提;分析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遇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学生要进行思考、判断,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涉及到了分析能力,它是应用伦理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是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对各类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综合等活动的过程,是其他诸种能力的结合,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应用伦理学课程的效果。
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使学生能够成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学生的能动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在学习应用伦理学的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它自觉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的生理、心理能量,并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这表现为学习的激情、需要和动机的力量;二是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是主体能动性的源泉,对于目的与达到目的的学习方法、措施的系统思考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习计划。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加上明确合理的学习计划,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应用伦理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深人进行。
二、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按照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理念,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尽相同,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进行研究。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
(1)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即把理论教育与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等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的课程教学主要在多种教材中精选教学内容,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课程的前沿性,把当前学术界讨论的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学术前沿动态的洞察力及创新能力。
(2)把教学与当前国际国内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现代伦理学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纳人伦理学的视野,这就需要人类对生态、资源、环境、人口、生产等关系问题负有一定的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制度伦理、经济伦理、法律伦理等应用伦理学飞速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生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重点选择环境伦理、战争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作为教学的部分内容,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网络行为自律、珍视生命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与讨论,使学生对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心灵困惑和行为失范问题有深刻的了解。
(3)把教学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如何认识社会、把握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应用伦理学课程的讲授中,重点选择各领域的善恶价值、社会正义、个体良心等问题进行讲解与讨论,有利于解决同学们面临着的实际问题。使研究生的培养做到“德业双修”。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专题教学法。针对一些学术前沿问题,例如应用伦理学的发展和研究,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2)比较教学法。针对伦理学理论流派繁多的特点,在教学中,将不同学派伦理学流派的观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了解伦理学发展的历史,更好的掌握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辩论、讨论和个别交流等教学互动形式,通过提前布置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然后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布置的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和教师有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运用应用伦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
(4)情境教学法。应用伦理学不是一门纯粹理论科学,它是一门同人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科学,是一门关于改造人类自身的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克服从理论到理论的倾向,注重于从事实分析到基本理论再到生活实践的阐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使有关伦理道德的理论与社会实际充分结合,将伦理学理论还原为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生的切实思考,培养他们自觉运用伦理学理论去分析和应对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案例分析与基本理论相结合,采取启发式教学。如安乐死的案例、网络非法入侵者的案例、美军虐俘事件的案例等,配合生命伦理、网络伦理、战争伦理等方向授课的需要。主要采取了以下案例引用方式:
①开篇导人式。即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上课伊始就巧设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能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迅速进人学习状态。然后从对案例的分析人手,一步步引导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引用方式,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爱听乐听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
②穿插例证式。即在应用伦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穿插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③练习巩固式。即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进行训练,以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以提高综合分析和多向思维能力。
(6)实践教学法。应用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应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应用伦理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伦理学的实践性,从而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鉴于应用伦理学学科的特点,不拘泥于某种方法,而是把这些教学方法灵活结合,进行多元化教学,注重发挥教师不同学科背景的优势和个人的特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在确保教学大纲的内容得到贯彻的前提下,保持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确保教学风格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7)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手段利用Powerpoint和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电子教案,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利用网络论坛和邮件往来等形式,促进师生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保证了课堂互动的效果。
三、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成果及发展趋势
应用伦理学属于新兴交叉性学科,适合理工科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不应在传统的人文学科,而应以新兴、交叉型学科为主。应用伦理学这门新兴交叉型学科,易与学科前沿紧密联系,学科生长点多,学术潜力大,实用性也强。在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已凸显出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专业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为:将伦理学与高科技和现代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结合,进行综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充分利用理工科学术资源优势,与相关理工科院系合作,如与理学院、科技哲学硕士点合作,研究科技伦理问题,与环境科学学院合作研究环境伦理问题,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研究生命伦理学问题,等。致力于文、理、工科的相互渗透,培养文理兼通的研究生;重点发展战争伦理;注重对应用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与国际接轨。
目前,在研究生课程改革方面,建立了以“伦理学原理”课程为基础,以“中国伦理思想史及原着选读”和“西方伦理思想史及原着选读”为两翼,以“应用伦理学”研究为重心,以“伦理学方法论”、“新兴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及“伦理学学术前沿讲座”为补充的集开放性、创新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并重点发展战争伦理,使之成为特色专业。创设了“德业双修、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服务现实”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学改革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和重研究为宗旨,与国际相接轨,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5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道德现象的科学,是面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要求大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的环境中,运用管理伦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对企业的伦理问题、道德困境加以分析,对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现象和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地将参与式教学列为三大教学方式之一。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1. 参与式教学的研究
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以对“参与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为主,涉及的专业课程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张尚宇在《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出教师要开展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增强理论引导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黄江泉等在《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主张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管理学教学,全面激发学生对管理学教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被迫学到主动学、从旁观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转变。也有人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架构和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于波等在《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一文中认为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应将参与式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已有的研究“参与式教学”相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2. 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仍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还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师只重视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可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以企业道德为例,如果一个员工能背诵企业道德准则,甚至理解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在现实中还是不懂得怎样正确地进行判断、评价和选择,就没有达到要求。员工们只有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在的情感和价值观时,才会对自身的行为和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参与式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企业道德情境中,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在参与教学中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
3. 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
参与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公平的角色和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另一种是在传统授课时加入参与式教学法。这样既有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4. 参与式教学法的程序
参与式教学法是采用全班集体活动方式。首先要把教学班级分为4至6人的小组,小组划分完之后,布置小组讨论的主题。其次是教师要通过课前的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评价标准、围绕实施计划结合课程内容编写教学大纲,并推荐相应的参考书目以及小组讲授和主题研讨环节所需推荐的参考书目。再次,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每个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同时,提出明确的小组活动要求,提供材料和设备准备,并给予小组活动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活动结果的反馈,针对讨论的主题目标,开展活动设计。既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等,还可以是头脑风暴、排序、问题树等呈现方式。各组的讨论结果,采用口头形式汇报或书面形式写在大白纸上向全班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各组轮流展示、大家分享等方式,以达到共识。最后,是活动的结果评论与总结。教师对各组的展示作出评论和总结,给予参与者恰当的评价。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管理伦理学中的实践探索
1. 开放性的教学设计
开放性的教学指教学中注重与社会的联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的内在相关性。
(1)教材的开放性。教材不仅仅是教学所用的教科书,还包括网络资源、MOOC课程、研究性专题材料等。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学习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水体污染”一节时,用一张从1988年到2008年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过程中折射出的城市化进程情况,分析滇池流域污染及控制情况。2010年,滇池流域的废水排放量为3.2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2.02万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6%,城市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占排放量的76.4%,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占排放量的17.6%;氨氮的排放量为0.54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占排放量的1.1%,城市生活氨氮的排放量占排放量的89.4%,农业氨氮排放占排放量的9.5%。所以,城市生活是滇池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的主要排放源。
(2)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利用好课堂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例如,涉及到环境保护中的伦理问题时,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们参观滇池周边的工业园区中的一些企业,调查这些企业是如何做好排污系统的,并实地参观污水净化系统。同学们也能从企业负责人那里了解到污水处理系统的建造要花费百万元以上的资金,但为了保护好滇池,这些企业积极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同学们被深深感动。
(3)教学的互动开放性。除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外,网络提供了更好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开放可以延伸到实践教学,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比如,对于环境保护中的伦理问题,可以让学生对环境污染地区的实地进行考察,并用小视频记录下来,针对研究的'问题收集资料,写成研究报告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多样的参与式教学设计
(1)案例式教学应用。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探索思考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同学们用管理伦理学理论分析案例中的具体问题。传统教材有的案例脱离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可以编写一些生活和身边的案例,利用这些通俗易懂的素材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时效性,可以先把学生分组,采取以小组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由教师综合学生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或者运用课堂小组报告的形式,来推动课程进行。课程的一般内容由学生自学,重点内容由教师讲授。在课堂讲授时,采取小组报告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讲解企业社会责任时,可以用案例“网络游戏,企业的责任在哪里”让学生分析网络游戏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对利益相关者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企业在游戏产品开发和促销上怎样做才算尽到企业社会责任,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企业应该怎样做等。
(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管理伦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家的重要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事件都可以用伦理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事件或热点问题,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深入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用理论来分析现实生活,用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比如,在讲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时可以让同学们就“青岛天价虾事件”进行讨论。
(3)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用一张试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元综合性评价。从之前的死记硬背,为考而学到要求学生运用管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对真实的伦理问题、道德困境加以分析,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激励学生的态度和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参与式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 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围绕某个主题所做的活动,会花费许多时间,特别是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参与式教学还需要组织者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有关材料。由于活动讨论的高度灵活性,有些同学的观点、结果可能得到中肯的评价,但由于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对每个问题的讨论会有种种不同的结论,不利于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2. 参与式教学在企业伦理学教学中改进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教师要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参与式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参与式教学法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管理伦理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准备各种材料,要求教师课前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教师对自己业务水平要不断精进,并且与时俱进地掌握现代教育技能,不断地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
(2)公平和全面的学生参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好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同时,通过课前课后或线上线下和学生交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参与,认真配合教学。参与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优秀的同学踊跃参与,对理论不熟悉的同学不愿意参与的现象。在任务分工时应该让理论较弱的同学负责理论,教师要多鼓励并多创造机会,有意识地对这些同学进行培养和训练,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公平地参与课堂,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管理伦理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与难点,在管理伦理学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运用管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了激发大学生对管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结合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和在管理伦理学教学中的经验,本文提出一些关于参与式教学在管理伦理学中如何应用的思路,为日后更好地运用参与式教学理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瑞珍.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J].经济师,2010(02).
[2]谢智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
[3]李海英,李建军.“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问题透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28).
[4]司彦武.“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有效性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04).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6
一、“高年级研讨课”的源起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高年级研讨课”引入了当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倡“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构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也是对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传统观念的挑战。比如PBL、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综合训练等不同方式的研究性的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主要教授的方法有所不同,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主持人的引领作用、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高年级研讨课多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问题用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不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它借助“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和利用适合的学习资源的能力,强调团队协作。全方位提高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自我完善为主,教师则退居后台,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在案例分析“读、写、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在情景模拟中,重视学生对护理知识、情感的体验。可以说,“高年级研讨课”是我校育人模式课程改革中的又一大步跨越,为下一步黄河科技学院护理专业申硕,引入ISPN项目以及涉外护理实验区的建设,提供了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思路。
二、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改革方案
护理伦理学教学选择本科第三学年进行或专科二年级进行。作为护理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高素质职业道德的修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与及时。
1.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的授课以班级为单位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预习-听课-复习-考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作业)的传统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对学生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益。其主要用于课程理论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灌输式,枯燥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处理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能力(此处正是研讨课PBL教学方法需解决的问题)。
2.PBL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自学-围绕案例提出问题-查找资料一讨论研究-总结反思”;案例分析、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小组中心发言的教学方法。
PBL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问题用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课程内容。不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它借助“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及发现和利用适合的学习资源的能力。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为主,教师则退居后台,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引导作用。PBL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在案例分析“读、写、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强调团队协作。但同时PBL教学方法会影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在同样学时内知识容量减少,同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也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电教设施、图书馆等硬件条件。
三、高年级研讨课对护理伦理学教学的影响
1.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过程的转变。“高年级研讨课”转变了同学们被动学习的观念,从应付考试到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习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同学们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护理人才不再是光会打针发药就行了,原来护理专业更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实用性人才,需要有广博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专业能力。这种应负的社会责任激起同学们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研究兴趣,极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高年级研讨课”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改变,促进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无定法,教师即是研究者,高年级研讨课本身就是一项护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项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高年级研讨课”的教学方式应当是立体多元的,以学生“研究”和“讨论”为主。教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需要查找大量有关的资料,既要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完整性,又要找出研讨的主题,高年级研讨课往往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主题,提出问题。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7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专业自考的全国统考科目,全国统考难度大,知识点繁多,整本教材都是考试的范围,过关难,考试范围既广又全,而生源基础差,学习主动性明显不够。如何让我校一年级550名学生护理伦理学的考试过关率达到学校要求的85%?现谈谈护理伦理学教学经验。
一、大纲、重难点和考核要求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一些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对不同护理服务方式和不同病人护理的道德要求,同时辅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学习,加深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理解。
2.《护理伦理学》的重点、难点章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关系、第三章——护理道德范畴与护理道德规范、第四章——护患双方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第六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第八、九章——护理伦理实践各论、第十一章——护理道德之实现——教育、修养与评价。次重点、难点章为第五章——护患沟通伦理、第七章——护理伦理实践总论和第十章——生物医学新进展和伦理问题。
3.这门课程大纲有四个能力层次。(1)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公理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领会: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3)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4)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和定理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即识记——能够指出是什么;领会——要回答为什么;运用——要求回答干什么和怎么做。
4.本教材共有11章的内容,每一章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学习目的和要求;(2)课程内容;(3)考核知识点;(4)考核要求。考核要求是三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每一章的教学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的要求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该记该背的点必须完成。采用抽查提问方式落实知识点。每一课结束,针对本章的习题练习必须做,独立完成。从第一课开始到第十一课结束坚持做练习题。
二、历年真题分析及应对方法
教师仔细学习护理伦理学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涉及的题型及所占分值: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5题10分;填空题有20个空20分;名词解释有5个15分;简答题4题20分,论述题1题15分。
1.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采用多做练习题的方法,多练自然会做,每一章上完后,就完成本章选择题。填空题考点分布散,没有规律,但又有规律,填空题占20分,有20个空,一空一分,一个空填补出来,这样一分一分的丢分,一般以往考过的不考,重复率也不高,因此把填空题的点勾在课本上,把要填的字落实下来,给学生熟知,关起书来做试卷上的填空题,不会做的记下来,第二天再记,记住后再做试卷上的填空题,按此来做的学生每章填空题就是以后要战胜遗忘了。
2.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有67个。有的章节多,第一、二、三、四、六、十一章多,第五、七、八、九、十章少,重点挑出难记的、基本的、在真题中出现的让学生记下来。
3.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有五题,占25分,论述题一题占15分,两者集中在第七、八、九、十、十一章,而七、八、九这三章最多、最容易混淆,三章有28道题是最难的难题,要求重点背,全部背会,采用班级分成12个或13个小组方式,每组由6个成员组成,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抽查小组长或各小组成员。第一章有3题,要记的内容多,重点章节;第二章5题,容易些;第三章3题,第四章3题,第五章有4题,考核的点多;第六章有5题,必考的章节内容;第十章有1题,第十一章有4题,重点章节。容易混淆的题列出来,放在一起背,比如:第七章基础护理的'特点、专科护理的特点、整体护理的特点这三题容易混在一起,就用比较的方法记忆。又如:老年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肿瘤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ICU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也容易混淆,这三道题放在一起记忆,效果比较好。不容易忘记,记得牢。少数同学不能按要求全背的,就留到假期完成,当作假期作业,新课按教学进度进行。
4.论述题有1题,占15分。最近几次的全国自学考试最后的论述题换成了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属于考核要求中的最高要求,应用课本上的护理伦理学几个不是一个知识原理分析回答几个问题。灵活性最大,每个案例重复率是零,难度最大。从2008年开始,历年真题论述题出现过9次,案例分析题出现7次。案例分析题要考的概率比较大,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运用能力相对弱,能灵活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的学生太少。3次的案例分析不在教材上,4次案例分析是在教材上,那么就要求学生把书上的9个案例弄明白,我们学校学生的情况就如此,98%学生要拿到案例分析的这15分希望渺茫。所以案例分析题放弃,2015年10月的全国考躲过一劫。我们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论述题上。
此外,教学一轮结束,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复习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间足可以安排3次,到全国统考这个期间,大量做考试的真题,让不同考生自己查找知识的漏洞,及时补上,自己根据漏洞选做不同的题型,为过关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