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教难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心情随笔

管理员

摘要:

精选心情随笔:教难  曾写过一篇散文,是有关儿子吝啬的文章。有一位网友对文章评论说“孩子的坏习惯都是父母娇惯出来的”。这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确确实实有溺爱孩子的家长,狠不下心去管教孩子,让孩子的恶劣习惯恣意发展的情况。这实在是父母的过错——“子不教,父之过……

精选心情随笔:教难

  曾写过一篇散文,是有关儿子吝啬的文章。有一位网友对文章评论说“孩子的坏习惯都是父母娇惯出来的”。这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确确实实有溺爱孩子的家长,狠不下心去管教孩子,让孩子的恶劣习惯恣意发展的情况。这实在是父母的过错——“子不教,父之过”。反过来想,如果父母从不纵容孩子的恶习,孩子是不是就一定能改掉恶习养成“良习”呢?我想未必能如愿以偿。一班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同受教于一个老师,道德品质却有高有低,知识技能却有良有劣。同是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不用多加操心,就能顺利成材;有的孩子父母操碎了心,却仍然顽劣不化。这些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说,孩子顽劣没有培养出好的习惯,如果全归罪于父母,也真的有失公允。

  有的人真的很难教育的。一个班级经常会遇到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学生。“玉不琢,不成器”常常用来比喻育人。其实教育和经手玉器实在是有很大差别的。对一块毛玉,如果有玉匠的制作理想,只要精心打磨,玉石迟早会成为匠人理想的物件。这是因为玉石的形状、成色都能明显地看到、触摸到。而教育人不是培育肉体,瘦了让他吃肉,胖了让他减肥;育人是打磨和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而且人的精神和灵魂看不见摸不着,掌握的根据全是外在表现而非本质。谁能把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无一遗漏的描绘出来呢?没人能。高级教师不能,特级教师也不能。所以,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所谓的“人之初,性本恶”都是对人精神和灵魂的简单描绘。其实人性是相当复杂的,人出生到世,没有两个婴儿完全一样的性能,他承载潜藏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上一代人(或者更老祖先)的生命基因而且还有变异。这种独特的精神和灵魂也真是难教的原因,这也是孔子要“因材施教”的原因。

  说到“因材施教”,它是教育原则而不是教育方法,它的本质是灵活施教。它要我们根据“材”的性能,采取合适于“材”的教育方法;根据“材”的特点把“材”塑造成更适合于“材”的最理想的“物件”。“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说起来容易理解,做起来并非轻而易举。这里的“因”字,其实在告诉我们“教无定法”。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科学正确的认识,还要根据教育对象确定塑造的理想,还要有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的教育步骤,这实在是难矣。

  记得有一次妻子管儿子实在管不了了,竟然对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起气来,好几天对儿子不理不睬。如果认为不理不睬是一种教育方法,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是可以的。如果对孩子真的不管不顾,让他去任意发展,就万万不可取了。

  育人,难矣。对“顽材”和“劣材”尤且如此。有时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甚至忍受耻辱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