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读书笔记2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 学校在放假前给我们骨干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
学校在放假前给我们骨干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读《当代认知心理学》,并做交流。这本书确实挺难看的,我的看的时候圈圈画画还是觉得糊涂,干脆用电脑取代笔来做个读书笔记的摘抄与总结,给自己列个清新的提纲,也好资源共享,希望能帮到其他的人来了解这本书。
一、序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一门学问。本书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在结构体系上,力求兼容并蓄。
2、 在内容上,突出科学性、学术性、基础性和前沿性。
3、 在文献资料的选取上,力求反映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一章绪论
20世纪中期,世界科学史上诞生了探索人类智慧产生和发展的前沿性尖端科学——认知科学。
一、 认识心理学的概述
(一)认知心理学的涵义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赛尔(Neisser)出版了了名为《认知心理学》的专注,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他在书中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信息经感觉输入的转换、加工、存储、恢复、提取与使用的过程,他把认知心理学划分为视认知、听认知和记忆与思维高层次心理过程三部分。
2、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里事件,、心里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3、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或数据处理心理学)。
4、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对人的认知活动的三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信息在人脑中的流动过程,从感知信息开始直到最终做出行为结束。
第二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过程。这种理解把认知活动看作是人脑对符号的操纵与处理的过程。
第三种理解: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过程。这种理解认为认知活动是个体选择、转换、操作和使用从环境中来的信息,以及利用人脑中的知识与经验来认识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特定问题的过程。
以上三种对认知心理活动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实质,它们都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尽管也存在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人类认知活动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系统。
4、 信息加工去向的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分支学科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有:
首先,是对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领域的扩大。
其次,是从心理物理函数的手机走向了对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揭示。
再次是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最后是重视个别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以及对个案的研究。
(二)人类认知系统及其特征
1、人类的认知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维持生存的系统,它涉及到人类的情绪、需要、动机、意志以及维持生命与延续生命的部分。另一个是认知的系统,它涉及到个体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内部心理操作过程,以及个体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过程。
2、认知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有限容量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认知策略系统、知识经验系统和自我监控系统,即元认知系统。
3、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
第二,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
第三,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
第四,人是一个具有习得与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系统。
第五,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构建、重构而获得知识的系统。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并建构到自己已有图式之中的过程;顺应是指当个体遇到自己不能用已有图式同化新知识时,对已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构,以适合新知识的过程。
第六,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
监控认知,即元认知,是由弗拉威尔于1976年首先提出来的,其涵义是“认知的认知”,是指个体具有“知道”与“使用”自己“知识与认知策略”的能力。
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知道自己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知道自己可以采取哪种认知策略;二是根据社会环境的需要与要求,知道自己有哪些能力可以使用特定的知识与认知策略,去处理特定问题的心智操作。
二、认知心理学的起源
1、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主张,科学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经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
(2)铁钦纳受冯特的影响并继承了他的思想。他认为,一切科学的对象都是“经验”。产生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
(3)1912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冯特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和动物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和心理活动,他主张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或行为。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公式是“刺激—反应”。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全放弃了对人的 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使心理学成为了“无头脑的心理学”。
(4)托尔曼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框架内,把控制行为反应输出的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引入到对有机体的行为研究中。他提出中介变量的公式:B=f(S、P、H、T、A)公式中B表示行为变量,S、P、H、T、A表示实验变量,其中S代表环境刺激,P代表生理内驱力,H代表遗传,T代表过去经验或训练,A代表年龄。
(5)赫尔和许多心理学家都把中介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推向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如思维、记忆、问题解决和语言等领域。这样为当代认知心理学所强调的对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成为当代认知心理学知识领域中的重要观点。
因此,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心理学内部经历长期矛盾、冲突与探索后所孕育的结果。
2、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
(1)、1967年,奈赛尔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2)、对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是语言学、通讯理论和计算机科学。
首先,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其次,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大理论的出现,推动了以信息加工观点来分析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类科学史上出现过三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物质、能量、信息。信息论的奠基人是数学家申农,他在1948年发表的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字理论》中,提出了电话、电报这类通讯装置能在一定条件下把信息传递出去的思想。
认知心理学从申农的通许科学理论中引入了以下概念:信息装置、信息编码、通道容量,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连续的过程和平行的过程)。总之,申农的通讯科学理论对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给认知心理学提供了用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的概念与术语,而且也引导了心理学着重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
最后,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2
今天终于把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读完了,这是我寒假给自己定得一个任务,在寒假快要结束时完成了,心理很高兴。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缘于自己对儿童心理学的一点喜爱,接触心理学还是上师范时的事儿,当时就觉得心理学是个挺有趣的学问,于是就喜欢上了。接触这本书还是20xx年的春天,这本书是《中国教师报》20xx年推荐十大图书之一,书是学校买的送我们的,当时拿到这本书翻了一下,发现书里写得都是些心理实验,当时就想读,没想拖了快一年了,现在终于把它读完了。
这本儿童心理学写了8大部分的内容,涉及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儿童知觉动作的发展,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儿童情绪发展,儿童道德发展等。本书的最大写作特色是所有的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介绍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心理实验来实现的。书中一共写了64个儿童心理实验,因为有这些有趣的实验,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算吃力,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因为有了实验作为参照,让人读了容易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写作方式都相似,先写实验介绍,再写实验应用。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似乎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改为《婴幼儿心理学》,因为书中很多的实验都是以婴幼儿为对象,实验的内容多为揭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例如整个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介绍的内容都是地婴幼儿的看,听,动作等现象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内容感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是太大。自己读了最有感觉或者说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是第8部分内容:儿童道德发展。道德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该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高层次内容,第8部分的实验对象多为学龄儿童,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等。与自己的工作还是联系比较紧密的,自己也能从书中得到一些育人的方法。
教育学生从善应该是德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做的事之一。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从善,每一个老师也都绞尽脑汁,“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老师们都用上了。这些方法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有的对某一个人有效,对其他人无效,有的开始有效,用多了就无效……《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中就介绍了这样一种教育学生积极从善的.好方法——角色扮演。这一方法经过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了的。具体说来,角色扮演就是引导儿童担当别人角色的教育方法。它能向儿童提供各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情境,通过人际或社会互动,再现儿童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社会难题。它使儿童以参与者或观察者的身份,卷入这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而由扮演所引起的一系列言语或行动、理智或情感反应,又成了他们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借助这些以验,学生可以去探究和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感受,形成解决人际或社会问题的技能和态度。怎么样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要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能光凭一张嘴,而应该放手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将广阔的弹性空间释放给他们,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智慧,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总的来说,《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书中有许多理论如果能与自己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能使自己的工作能上升一个台阶。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3
本书是我在图书馆查找心理学书籍时找到的,看到书名《赢在人心》,便觉得很感兴趣,大致浏览下,发现是讲述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该如何奖励你的员工,考虑到以后作为老师,也会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所以,学会奖励也是应该的。
作者在前言中说道:“你如何对待你的员工,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能决定他们在工作中的欢愉度。当前,在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的拉锯战火热上演之际,选择以适当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奖赏,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这让我联想到今后当班主任,如何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加努力,使没得到奖励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励也更加努力,现在的高中生不像小学生,给一个棒棒糖就会很开心,选取合适的奖励尤为重要。
本书罗列了在澳大利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公司所采用的五花八门的奖励手段。从成功的管理风格到家庭般的友好实践,再到康健活动的倡导,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首先,第一章是如何选择正确的奖赏,书中提到在澳大利亚,许多公司多年来一直在通过奖励鞭策着自己的员工,他们心中都知道,只有奖励员工才能让员工们更清楚的看到自己努力工作所获得的成果,从不断的增加生产到获取更多的盈利,让员工们都能从中找出自己的贡献,并自然而然的产生成就感。我想作为学生和他们的想法应该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吧,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别人认可。收到奖励的员工往往都能更加情愿的为公司做出额外的奉献,更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知识本钱,甚至连干一番事业的年头也会长一些。能够感到自己受到赏识,并且能够体会到自身存在价值的员工,总是更具雄心壮志,而这正是一个公司谋求生存和发展所求之不得的潜在宝藏。学生也一样,作为老师,我们将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适当的奖励,让其更具雄心壮志,激发出潜在能力,这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对我就一直鼓励,使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所做的事。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将其引导到适合自己的状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继续书中所讲的对员工的奖励,作者认为奖励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增加员工的腰包,一旦真成了这样,奖励也就变了味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也只有小部分的大公司,才能支付得起员工们的高昂薪水,并有大把的钱用来奖励自己的职员,其余的中小公司远不与本这样的资格,但这并不意味再奖励方面这些公司全无作为。奖励本身就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物质奖励显然具有非常明显的'有点,他们通常包括现金奖励、利润分成、珍贵礼品,以及参加重大活动的门票,或用于旅游度假的车票和机票等等。当然还包括重大奖赏,以及给足了退休金等等;非物质的奖励则可能包括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拓展员工们的兴趣爱好,或者培养某一员工具备的某种潜质,或者是为了提高士气“笼络民心”,在一个月内的某一天营造一个特别的主题日,以便在员工们当中有意的增加某种凝聚力。非物质奖励还有可能包括给予某些员工特殊的培训,或者交给他们某一个项目,以提高这些员工的工作竞争力,拓展他们的工作经验,提升他们在劳务市场的潜在价值。我觉得老师也是一样,对学生的非物质奖励更加重要,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笼络民心”,适当的口头表扬,精神奖励显得更为合适,为此培养相应的班级干部,对其工作表示理解支持,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书中接下来介绍了作为管理者,如何积极主动地做好员工康健活动、如何做到家庭般的友好实践、现金分红和利润分成以及社区公益项目等奖励方式。主要是通过各个实例来说明的。之后介绍了职业和个人发展,主要是说,一直以来,很多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把对员工的培训计划、指导和训练作为奖励员工的一种方式。作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一些公司采取的做法通常是:资助学费,同时应允员工一定的参与课程学习的时间,而这种课程往往对员工个人有益,与工作本身却没有很直接的关联。或者,他们提供的这种培训机会,从长远眼光来看,能引发员工内在潜能,提升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给员工提供类似这种个人的职业培训无异在表达:“谢谢你在公司的辛勤工作,我们能体会到你作为一名员工的真正价值。”培训也是一种本质上的奖励,因为能学习到新的东西能成就
人的满足感,这种成就跟满足源于培训增强了人的可控能力,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学校里因为各种比赛而进行的各种培训,除了那种科技类竞赛,还有各种各样的音乐、舞蹈类比赛,这些培训无疑给学生一种“多才多艺”的感觉,是学生更有动力,想着全面发展靠拢,另外,一些体育类的培训也能适宜的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男生来说,一节额外的体育课可谓是个不小的奖励,其产生的后果也是很巨大的,使得男生们有了更多动力去学习。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作者要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奖赏员工以谋取最佳的效果。在经济较高程度发展的前提下,作者重在肠道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奖赏,并用大量的事实告诉读者,如何在关键环节能够使物质奖励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又如何能够在奖赏的氛围下,使企业和员工真正的相融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回顾每个人走过的路程,从初始感知人世,奖赏就会伴随着每个人成长,从大人的一个亲吻、一块糖果,老师的一句表扬、几片掌声,都会使人们逐渐明白对与不对,该与不该的区别。更有许多的佼佼者,以挂满胸膛的奖章。整墙的奖状,骄傲的展示着他们曾经拥有的辉煌。赢在人心,是我们为人师表所更应该注意的,赢在人心,才能更好的使我们完成我们的使命,赢在人心,才能赢得未来。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4
推荐一本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现象(3-6岁入学前儿童)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读了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如何处理一些突发状况。幼儿心理学从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情绪、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理这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幼儿发展过程中的趋势和年龄特点,让我们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进步和成长。 本书的语言很严谨,而且举了丰富的例子来说明解释,让人容易理解,而且增加了趣味性,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结合专业分析,使我们新教师学会灵活的处理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例如在解释幼儿的想像力发展时,举了一个例子:一名6岁的幼儿画的未来的交通工具,就是对汽车和直升飞机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出的新形象,例子后还配有插图,让人一看便明白了幼儿想像的过程是怎样的。在书中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例如恩格斯说的: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这句话告诉我们心理现象丰富多彩、复杂有趣,吸引着人们去探究、摸索,闻一闻它的香味。又如杜威阐述的:游戏即生活,生活即游戏。这句话寓意深刻,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锻炼了许多生活技能。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体验了多种成人的角色,学会了照顾他人,整理物品,处理社会关系,明确了许多生活常识。
所以游戏就像生活那么丰富,幼儿的'生活基本上是在游戏中学习,所以生活即游戏。 读了本书不仅学会了很多关于幼儿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幼儿的教育有了宏观和微观的了解,知道幼儿成长在心理方面是有阶段有层次的,有不同的发展关键期,而并非单纯的生理成熟。这样身为教师能够在不同年龄阶段,及时培养幼儿最佳的技能技巧,使幼儿获得事半功倍的发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最重要的是作为新教师,工作经验比较欠缺,经历也比较单一,而学习幼儿心理学能让我们快速的熟悉和成长,在突发的事件中,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能避免事件处理不当所带来的麻烦,也不会伤害到幼儿。因为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就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处理教学中的问题,不会以个人的角度判断幼儿的对错,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吸引幼儿的注意。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5
这周早读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这是3月都要学习的一本书。在这周里老师每天拆解一个概念,认知水平不高的我,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学习,但透过这周的早读发现老师的心理学功底很深厚,产品经理的书居然能拆解出作用于生活的心理学知识。
一、愤怒
第一个概念是愤怒,是指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进而反击。自己有时也会愤怒,但过一会就没事了。如果说是因何种心理边界而被侵犯而产生的愤怒,可能就是由于别人还不够了解自己吧。总之,很少真正的愤怒过,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二、恐惧
恐惧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但无能为力。自己的恐惧就是怕黑。觉得漆黑的夜想到的都是恐惧的事情。白天的光明都被黑夜所侵犯,每天都会有黑夜,在这件事上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因此面对黑夜的方式选择的就是开灯睡觉;随身携带有光的东西;战胜自身的恐惧,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学会去战胜内心的恐惧,不看恐怖片,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三、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与自己或他人相处时产生问题的根源。与他人相处中建立起的一个防御机制就是不愿意敞开心扉面对面的交流,比如在工作上,自己内心深处是不想分科的,但是却在这件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防御机制,因为我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在这件事上,我们的心中都建起了一道墙。但更多的想到的都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做事,所以这样的防御机制自己也不想去改变,不要忘掉原本的初衷就好,不管是怎样的决定,只要自己的心不要改变就好。
与自己建立的防御机制就是觉得今年要考试,这才是最重要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做一件事,意味着就要放弃其他的事。除了考试,我还要阅读、还要写作、还要拆书、还要治病、还要外出游玩、还要考试、更重要的是我还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目标,那么多的事总觉得自己兼顾不了,与自身因多种矛盾的事也建立起了一道心理防御机制,更重要的事,我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如果说拥有了一切时,那就意味着年龄的递增,在这个年龄里,我应该尽情的'享受这个年龄所带来的快乐,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如果能兼顾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更好的,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我想协调,因为这些对我都很重要。
四、透过一张图的看见
以前师父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关键对话之所以被那么多人接受并应用,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强大的模型。而感觉这张图也是一个模型。跨过心理边界,圈内会注入痛苦和焦虑,在这个圈里也有可控的因素,同时也有不可控的因素。就算痛苦、就算焦虑在心理边界的这个圈内它依然是可控的,可以由心去主导和改变,而心理边界之外的不可控因素才是无法主导的。痛苦、焦虑、恐惧愤怒等都是跨过心理边界进入圈内的情绪,这些都是可控的,因此调节情绪改变自身是可以做到的,难的就是那道心理边界之外的那些不可控的因素,那是无法主导的。
五、总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通过早读老师的讲解,尤其是对以上概念的拆解,让自己的内心也更加趋于平静,知道该做什么,遇到心理边界之外的那些因素也懂得如何运用拆解多种知识的能力去解决。早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颗心的明净与求索,谢谢早读老师!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6
1. 科学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很容易掌握,那就是科学思维所基于的理念是比较、控制和操纵。
注:心理学的四个成分:科学、行为、个体以及心智。
心理学的四个目标: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2. 实验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分离变量,当成功分离出一个变量,实验的结果就能排除大量之前提出作为解释的其他原理。
注: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解释首先要区分出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3. 科学家们通过两种方法尽可能地排除不正确的理论:要么是在实验条件下直接进行控制;要么在自然情境性进行观察,以便比较各种可能的解释。
注:对于事物的探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理论为依据,一是以现象为依据。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推演,也可以直接从问题分析入手推演解决方法。
4.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该是这样的:科学家能够操纵他感兴趣的变量,并对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感想:一个创造性的想法不仅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提前预防
5. 使用随机分配能有效避免由于分组方式所导致的系统误差。这两组被试在所有变量上均得到匹配,但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随机分配也消除了实验组或控制组之间的偏差。所谓的重复是指在各种环境下重复一个实验,看还能否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
感想:随机相比于人为控制,会更加接近事物本质。对一个人的评价与认识,要看他与朋友与家人的相处
6. 随机分配有两个优点:一个是在任何实验中,样本的梳理越大,随机分配越能平衡两组所有其他的无关变量。而即使在一些匹配得不是特别好的实验里,由于随机分配克服了系统误差,仍然可以让我们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只要研究可以被重复。这是因为,经过一系列这样的实验,两组间混淆变量造成的差异就会被平衡。
感想:整体趋势才可以作为评判依据,对一个人的评价要参照他周围所有人的评价而不是单一的几个,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贴近实际,让人信服。
7. 对科学家显而易见的事情却被外行人完全误解。
8. 聪明的汉斯——神马的故事。“这匹会思考的马将会使科学家对许多问题作出长时间的思考”
注:一匹会算术的马是一匹优秀的马,但不是优秀的数学家。
9. 节省原则:当两种理论拥有同样的解释效力时,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个比较简单的理论(设计较少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感想:因为相比于难以理解的东西,人们更倾向于简单的,毕竟简单的东西比较“轻”,可以“抖”
10.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发展性障碍,其表现是社交缺陷、语言发展的之后及异常,以及活动和星期范围狭窄等。
感想: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自闭症小孩的视频,他们是遗落在人间的天使,需要更多的人的呵护与关爱,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被爱包围与安抚,都会被感化。爱才是世界的主旋律。
11. 仅仅相信见证叙述或者认为流行的治疗方法和伪科学无害,最终带来伤害。
感想: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而不知。
12. 如果草率地用理论(这就代表了沟通)来给一个现象(按键敲击)加上标签,对实际操作者来说,意识到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去判断理论能否被证实可能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感想:改变一个固有的观点比让大家一开始接受一个新观点更难。因为它意味着要打破与重组之前的固有认知。
13. 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通常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联。为了对许多同事发生的时间锁造成的因素影响分别进行考察,我们必须创设一些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条件。科学实验将世界上原有的相关关联分割开来,以此来使单一变量的影响显现出来。
感想:一个结果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要考察每个因素对它的影响作用大小,就必须控制其他的变量,以便在考察时,能够更精准地知道测试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4. 心理学上很多经典实验都需要将现实世界的自然关系分开考察,通过这样一种逻辑,就能看出哪个变量是决定因素。
感想: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在考察队时间起决定作用大小的因素间,可采取隔离其他因素,然后运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方法对它进行测试。
15. 创设特殊条件来验证是否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可以防止错误观念像病毒一样侵袭我们。
感想:基于验证的'结果相比于纯粹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更有考究性、真实性与可靠性。
16. 尽管人们有大量关于物体运动和下落的经验,但对于运动的直觉理论都是些相当不靠谱的。
外行人关联的不准确是因为他的观察是“自然的”,而不是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控制。
感想:人们的直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直接主要依赖于人们以往的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往往存在偏差。
17. 早起我们关于宇宙结构和活动的世俗理论十分离谱,他们之所以依然存留下来,只不过是作为一些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自己可以荒谬到什么程度。
感想: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8. 个人经验并不能为抵制有关心理学的错误信念提供保证。
感想:个人经验往往都不靠谱,因为人们有认知偏差
19. 研究显示,笃信宗教的程度与参加慈善活动、帮助贫困的人或是不欺骗其他人这些行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感想:信仰只是作为内心的一种力量支撑,有的时候是一种寄托,并不代表就会根据它完全行事。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7
《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主要是利用闺女睡觉的零散时间看完的。看完之后还是要记录总结一下,以利于自己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是针对0到6岁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孩子老爱反复扔东西,爱咬人,爱抢别人的玩具,爱偷看大人洗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解析。不单单看到孩子表面的问题,要分析出现这样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像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遇到喜欢的玩具就会去抢,好多大人这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都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强制拿走还给别人,或者要么就开始打孩子。以为孩子不听话怎么老是抢别人的玩具呢!第二种情况多见于老人带孩子。我在公园里跟妞玩的时候经常见到。
表面上是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懂得物权所有的'概念,在孩子的眼里,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还分不清“你的”,“我的”的概念。所以,在发现孩子抢玩具的时候。家长更多做的要耐心劝说,不单单是大声责备。家长应该耐心的跟孩子说,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不是你的。你玩会要还给别人,或者告诉孩子玩别人的玩具首先要得到别人的允许。如果是对方宝宝恼怒或者哭着要回玩具。家长这时一定要给自己宝宝转移注意力,用别的玩具代替。这招很有效果。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很重要,就是关于孩子秩序敏感期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物品必须按照原来的位置进行摆放不能变动。0到4岁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关键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习惯和品质。孩子一旦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所以当孩子出现秩序敏感期是,父母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满足的也要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切勿蛮横镇压。另外,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用完及时归位等,都是有利于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建立。最后,还有一点非常值得看的就是附录写的称职父母应该知道的心理学规律,这些心理学规律很实用,无论在幼儿期还是少年期,我自己细细的看了三遍,还都抄录在了本子上。建议每个家长都要去了解并且实际应用这些内容。
总之,当孩子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父母一定要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时,除了敏感期的问题之外,有可能就是父母本身的不良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力量,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8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算是一本思路清晰,可读性也比较强的读物。它既具有心理学研究的严谨性,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通俗性,没有过分艰深的专业名词,作为心理学的入门读物,这还是很合适的一本书。
这本书第1章讲的是一些和生物学相关的心理研究。首先第1个研究是在一个脑有两个脑当中讲述了一些为治疗精神性疾病而切除了胼胝体切断了左右脑连接的人身上展开的`研究,事实证明,左脑和右脑一定程度上各司其职,但是又有着相对来说的联系,那么右脑的自主独立性可能更大一些,尽管来说左脑是负责语言的,如果脱离了左脑就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但是用右脑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认知物品。
第2个研究则讲的是环境的丰富是不是会有助于大脑的成长,在这个研究当中也得出了一个比较肯定的结论,特别是当中还设计了一些其他的实验,用来排除一些其他元素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举动,其中科学研究者就表明大脑在受到更多外界信息刺激的时候会更加发达一些,出于伦理考虑,这里面是用老鼠做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论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面也提到过类似的内容,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知觉感官刺激。
第3个研究者讲了基因与环境对人的影响,这里面提到一个人后天表现出来的智商与能力大概有70%是受到基因所决定的,而余下的30%则是一些物质依赖与使用、后天家庭环境工作等等的影响结果。其中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孩子的特点会对父母的行为造成强化,也就是说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同时一个孩子本身的特点也会塑造父母的教育方式。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9
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咨询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咨询,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咨询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咨询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咨询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咨询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咨询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咨询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0
《犯罪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在犯罪心理学当中,研究者从各种立场出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研究者多次发现,人们对于道德的理解和知识不一定和道德行为一致。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某种道德观念,也可能做出与此相悖的行为来。
从违法少年的家庭环境研究和教育研究中可以发现,严厉地惩罚犯罪者能够带来短时间的顺从,但是并不能让道德价值内化,也就是说,惩罚并不能帮助形成道德价值,强化行为的意志力。
精神分析理论重视在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紧张心理。希利(Healy)认为违法犯罪者与双亲的`情感当中产生的情绪障碍是不法行为的主要原因。如果直接惩罚这种行为,会提高紧张心理和导致更强烈的抵抗,可见简单粗暴的惩罚是无效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害处。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中,社会性学习被用于解释一些现象。社会性学习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群体各种交流活动和交流过程,学习内容多样化,并且可以在群体交流的过程中动态产生。
弗洛伊德认为,犯罪者的超我发展程度不够,所以不能抑制一些本能的冲动。洞察、净化、宽容等等概念都是由这一学派首先提出的。但是这种方式对心理学者的要求过高,难以推行。
罗杰斯认为治疗没有必要纠结于过去,主张“非支持性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谈话治疗让患者洞察问题。这种方式是一种个别人格治疗,研究者指出,这种方式和家庭的支持有关系。治疗的成功率并不乐观,仅有20%非常有效,42%无效。
或许有些已经根植于人格当中的东西,不会通过简单的对话就加以改变。但是无论如何,罗杰斯的方法给予了研究者希望。犯罪行为的心理疏导意义大于惩罚。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1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如果说19世纪是编辑称霸的年代,那么我们这个世纪就是精神科医生的天下。”这句话预示着心理学将来会有长足的发展,然而回望过去心理学的发展也是充满艰辛。由于心理学自身的那种不可测量性、主观性的元素太多,使得心理学在由哲学通往科学的路上布满了荆棘。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先开创了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第一个心理学的流派——构造主义,也随之诞生,作为第一个将心理学始者,首先要考虑到心理学会不会被人们所认可、心理学会不会只是某个学科的分支、有没有必要独立出来等等,正是基于种种问题,冯特提出“心理学与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的是人类的经验,只不过是研究人类的直接经验”。这一点说明了心理学既顺应了当时社会的主流,又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这是当时萌芽中的心理学要成长的.必要条件。其追随者铁钦纳也是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并提出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正是由于构造主义的诞生,使得其他心理学派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围绕构造主义的不同观点进行批判,并独树旗帜,这一现象加速了心理学的成长。其中意动心理学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它反对冯特的“实验研究下的经验”,觉得这样的经验不可靠,于是主张“体验的、直觉的经验”,看见什么说什么,不要推论。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的活动,而不是意识的内容。这一观点体现了心理学人本主义的思想,为其他学派的的诞生起到了很好地指引作用,继而的机能主义的研究对象正是对意动主义的延伸,机能主义研究的是意识活动的功能,这一观点更实用,更贴近生活,我想这可能与《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有关,《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后,人们的观念遭到了冲击,在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如何使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而詹姆士可能是受这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机能主义,研究意识对有机体生存的作用,从实用出发使得他多了很多追随者:芝加哥学派的狭义机能心理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广义机能心理学等等。其中芝加哥机能主义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的中介作用”与“意识的实用性”。而哥伦比亚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使意识的成分逐渐下降,这就为后续的行为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哥伦比亚学派中的桑代克首创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并创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这与行为主义的经典条件反射如出一辙。
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化,行为主义应运而生,开山鼻祖华生把行为主义极端化,他主张环境决定论,不考虑意识成分,他把人看做机器,犯了机械主义错误。这就催生了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主张对整体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分子行为,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与“假设演绎法”,这将“行为”一次更加充实,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联结。而第三代行为主义的出现,加深了认知与行为的联系,讲求认知对行为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从结果中学习”的斯金纳、“社会学习”的班杜拉,他们都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研究对象上可以看出上述心理学派在朝着“意识——行为——行为、意识”的方向发展,研究内容也从“理论——实践”转移。
在研究方法上,从构造主义的“内省法”,到意动主义的“内部知觉”,再到詹姆士的“内省观察”,方法是在一步步的改进,但是其本质都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不具有可观察、可衡量等性质,这是由于其研究对象重点是意识所导致的,研究对象的抽象导致无法用客观的方法去衡量它。到了后面的行为主义,便催生了多种多样的试验方法,这些方法普遍都是客观的、科学的。可见行为主义为心理学提供了不少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2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中,我对皮亚杰的认知生长实际印象颇深。皮亚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 ,在与情况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布局,而信息加工实际把儿童(和成人)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担当问题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答复。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情况中担当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响 。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理性部门(如觉得、知觉、细致和影象)与理性部门(头脑)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入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仿,在理性认识部门获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影象研究方面最有结果。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是一门关于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名著读后感范文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生长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精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纪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力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3
假期里,我阅读了与自己工作中相关的书籍——《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吸收和思考: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对教学过程,我是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归纳书中的观点: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中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里对此作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正确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教师了解了“雪上加霜”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4.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如果我能将教育心理学切实的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去,无疑的,对于教学工作,我想这本书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4
之前也看过一些B84类的书,但大都可归于励志书籍,这本却不同以往,真的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巨著。记得,中特老师说,目前心理学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专业。可以算是跟风吧,随作者,领略了一番心理学家的思维,确有不少的收获。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论著,给出的结论大都是基于实验的。而提到的很多实验,如其书名,看似很荒诞的,却很有说服力;很多结论,有点出乎意料,但细细品味,却又隐含深意,感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是相符合的。以下是一些自认为有可能会“温故而知新”的一些实验结果或结论。
时间心理学:
1、运气好坏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决定的。幸运的人通常乐观开朗,而且充满活力,所以容易接受新的机遇和经验。相反,不幸的人性格相对孤僻,而且反应不够敏捷,所以常常对人生感到不安,不太愿意充分利用摆在面前的大好机会。
2、有些人的确有能力运用意志延缓或加速自己的死亡时间。
(心理因素能够影响身体健康)
在一年的所有时间里,女性更有可能在自己生日后的一周内去世。相对而言,男性在生日前一周去世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一年中的任何其他时间。菲利普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倾向于把生日看作一次庆典,所以总会期盼生日的到来;而男性更倾向于将生日作为回顾人生历程的时刻,他们会在生日临近的时候发现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实非常有限,进而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所以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撒谎与欺骗心理学
3、真心的笑容和虚假的笑容之间最大的差异都写在了人的眼睛上:当人们露出真心的笑容时,眼睛周围的皮肤会形成皱纹;但当人们假笑时,眼睛周围的'皮肤就依然是平平的。
4、鉴别谎言的最佳方法就是去聆听而不是去观看,说谎者通常说的话不多,不会给出太多的细节,而且使用表示“我”的单词I的频率远远低于说真话的人。
灵异心理学
5、有些看起来很诡异的体验,比如感觉到有神秘的东西存在,事实上都是风吹过打开的窗户时产生的低频声波所致。
决策心理学
6、人们宁愿穿沾有狗屎而且没有洗过的毛衣,也不想穿杀人狂魔穿过且已经干洗过的毛衣。
7、身高与地位之间的这种关系带来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外在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对其身高的感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身高的影响)
8、人们对于脸部特征的刻板印象能够影响投票箱内的选票。(面相)
社会上的刻板印象是导致一些人屡次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所在,而改变其外貌特征是一种阻止他们再次作案的有效方式。
9、女性的征友广告如果让男性来写会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回应。但男性的征友广告如果换成女性来写则不会有这种效果。
幽默心理学
10、笑话带给人的优越感越强烈,人们就会笑得越开心。如果一名残疾人踩到香蕉皮上滑倒了,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好笑,但如果把残疾人换成交警,那几乎每个人都会马上笑出声来。这个简单的道理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笑话都是拿当权人物开涮的。
11、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是一群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另一群人的痛苦之上。
自私心理学
12、从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身上赚取意外之财是不对的。(人的相似心理)
我们会帮助与我们相似的人。
仅仅因为两个人的生日相同,就足以说服人们腾出宝贵的时间去帮助一个完全的陌生人。
像国徽这么简单的因素也会激发出人们的相似感和相异感,从而显著影响到驾驶员开始按喇叭前的等待时间。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5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由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美育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概念界定、发展简史、性质、任务、结构、体系等方面已初步定性化,并且在效应方面已有大量的数据。
美育心理学给学生介绍了各种美的形态,并且让学生知道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来自于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并且详细地分析了美的存在形态,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本的本质。刘兆吉教授认为:“美育心理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大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学校生活中的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以及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习惯,促使他们智能和身体健康发展。
的确如此。在西方,一些伟大的美学家在雄辩地论述美学的心理学基础的同时,偶尔也会提到媒与心理学。如亚里斯多德强调用音乐教育来“发展人们优美的感情和文雅的音乐鉴赏力,美术教育培养人们对于美的形象的欣赏力和对艺术的鉴赏力。”认为“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可以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达到平静。” “不同性质的文艺激发不同的情绪。”朗吉弩斯注重“作品对于读者审美趣味的培养。”歌德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因此艺术教育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
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美的.特征,美的本质,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审美观的形成。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作的生动体现,是主体与客体、自然与必然、真与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的、肯定的形象。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审美心理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因为美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它随时都会被我们发现或者被我们忽落。
同时,美育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的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思想,充实和完善了教育心理学体系在美育心理学未提出以前,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到智育心理、德育心理、体育心理、劳动技能教育心理。为美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教育的具体施行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否则就带有无目的性和盲目性。美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知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主旋律。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中利用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策略改革的方向之一。而美育要渗透到教育的其他四育中去的重要依据就是美育心理规律。
书本中还介绍了语言教学的美育心理,视觉艺术的美育心理,听觉审美,让我深刻的懂得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文学教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6
在读《认知心理学》之前,一直都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因为由于它的名字比较突出。吸引我的眼球。所以就决定来看一看。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洞悉别人的想法,所以当初就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认知心理学》。
可是当我拿到《认知心理学》,翻开一看,里面的种种术语就让我摸不着头脑。那些模式识别、表象等概念,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派,都是以前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东西。由于现实和想象差距太大(其实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搞清楚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使得我当初的“一腔热血”当即变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不再有兴趣看《认知心理学》了。
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就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是?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翻看《认知心理学》,不过依旧是一头雾水。看书的速度几乎到了一天一页。过了几天自己也觉得这样不行,于是乎,到图书馆的角落里找了几本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对照着自己手头的那本北大出版社的《认知心理学》看。看着看着,真的开始有“传说”中的“渐臻佳境”的感觉,开始觉得认知心理学有意思了。
本书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各种重要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对记忆过程分章阐述了记忆结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思维过程则分章阐述了概念、问题解决和推理。书中涉及各种认知过程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丰富的实验资料与理论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介绍了各种认知过程的模型,同时指明各种认知模型存在问题和争论,使读者可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全貌,有助于作深入的思考。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今天是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认知心理学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不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
认知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首先,语言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乔姆斯基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所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了一门边缘学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关系极为密切,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分析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的新途径。
这本书富有系统性,内在逻辑性很强。很适合专业人员对认知心理学的经典方法和实验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我这种无聊看看的人,实在看不明白,读完之后,仍然是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不过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学到了好多的东西。更加了解心理学这门学科。令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好多的兴趣。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7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说过,“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阴的贼,抓住吧它!”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慢慢变成了我不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为我们总认为压迫感能让我们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究竟什么是拖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拖延并不是什么问题,它只是一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当时间的紧迫感产生的时候,紧张的压力能让人的潜力更大的激发出来,产生一种所谓的做事情的'状态,高效的解决问题。而当结果显示事情做得不错的时候,我们更信服这种感受,从而不断地心理暗示,非要到了最后时刻才肯开始做事情。
而《拖延心理学》作为两位心理学家长达25年的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轻松而深刻的说明了拖延心理的产生根源,并提出了很多克服拖延的可行性建议。塞缪尔对于拖延的解读是,“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躲避的事情,这些蠢行是一个普通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拖延不是一种简单的心态,它的背后有着深沉的心理活动。
对某些人来说,拖延像花朵,很容易摘除,但是对更多人来说,它们根深蒂固,无法轻易根除。
这点我是深以为然的,明明知道这样做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总想再等等。如很多人都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总也戒不了,即使是真的患病不能再吸烟了,他们也还安慰自己,我明天一定开始戒烟。他们明天真的会开始吗,别忘了明天之后还有明天。又比如我们自己,每年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定下目标,今年一定要好好学习,但在微博、微信的狂轰滥炸下还有多少人记得当时对自己的誓言。等到了考试前才想起要抱佛脚了,每天开始到自习室自习,但还是不带手机就不能出门。
拖延时可能会有享受的感觉,但过后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吸烟者因为吸烟而生命垂危时,他难道不会这样幻想吗?如果我当时能早点开始戒烟,每天好好锻炼身体,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现在是不是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呢?当学生挂课时,他应该也会责怪自己当时没有更努力一些,哪怕是一点点就好。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在我看来,《拖延心理学》就是你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同时它又像是一位老朋友,对我们的缺点提出了改进建议,让变得完美成为可能。
每天不妨问问自己:今天,你拖延了吗?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8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知识的容量和面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生物发展规律当中有着生物进化大爆炸现象,当生物量变到大爆炸,必然会出现新的物种和时代的到来。在《教育心理学》的研读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信息化变革时代中做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皮亚杰说“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智慧或思维的本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上要不断积累与学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学生在跟随教师和班主任的学习和管理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一智慧在不断增长。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是好的。而我们的教师与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长与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一变化。否则,就会出现“现在学生怎么越来越难管了?”这样的疑惑。尤其我们看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更强,他们的思维也更激进,我们就要不断的去发现和适应,并与之交流,以达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
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心理学的支撑,我们在做好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导。这个的效果好不好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效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我觉得维果斯基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首先,确定每个学生的两种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这其实是对学情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的独学、群学基础上的精讲点拨,维果斯基把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早已上升到理论水平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并加以运用。其次,定期与每个学生一起探讨那些能提供“教学支架”(指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是要知道学生学习当中的困惑与难点,对学生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是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最后,把班级营造成为学习者团体。改变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主导方式,代以学生相互之间的指导。这一方式也就是我们和合小组学习中的'兵教兵、兵带兵的方式,强调小组内的学习,以期达到快速领会,并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从中我们也就能看出和合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更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
可以说,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给了我们教师和班主任更多学习与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多一点对教学与管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感觉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与班主任要坚持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并把它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当中来。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能否经受住并能战胜它,取决于我们如何来对待它。如果能正确得面对挫折,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努力去改变,最终就能战胜挫折,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如果一碰到挫折就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丧失原本的信心,就可能让自己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所以,帮助学生战胜各种挫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挫折往往是最多的。曾经任教的班级一个女同学,腿有点残疾走路不太方便。所以这个女孩子变比别人少了很多玩耍的时间,她每天坐在教室除了上厕所就是做作业、看书,多了学习的时间她的成绩在高一高二一直是班级的一二名,在年级也是前列。正是因为这点,进入高三以后她比别人少了去问问题机会,题目比高一高二时的难度和综合性提高了很大,使得她的成绩下降了很多,一模考试她没有上线,她沉默了;二模考试她没有上线,她有史以来哭了。她几乎是拐着带跑着到办公室找我说:“班主任,我还有希望吗?”我看着她,没有思考就说:“有!老师相信你!”并和她一起分析考试的每科得分失分情况,告诉她从哪些方面去改变这些。三模考试,她又一次没有上线,当她哭着过来的时候,我都为之动容“老天怎么能这样”。但是我强忍着自己的情绪,迅速恢复过来和她说:“孩子,请你相信,老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它给了你一个不完整的身体,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完整梦想。只要你咬牙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胜利就在眼前!”她使劲的点点头回到教室去了。那年高考她是班级里面上本科分数最高的,是学校里的一匹黑马。她后来和我说,最后一次模拟她死的心都有了,她输不起,听过我鼓励她才一直坚持走来。是啊!高三一年是所有人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转折,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每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挫折,回顾陪伴学生这些年高三学习生涯,深感高三教师对学生的挫折化解和引导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候我们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他们在那个时候多么需要有个人对他所遭受的挫折指引!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9
绪论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方法。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发展心理、社会心理、健康心理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概要性介绍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这本书籍,对心理学的知识更是拓宽了许多,以下将是《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纲要内容):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任务是探索和揭露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的规律,通过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1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大量的工作是描述和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如何调节和支配人的行为的规律性。
2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1)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要求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活动。
2)了解了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就能够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改变和控制个体的行为,,使活动效率提高。
3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包括了把已知事实组织起来已形成与事实相符的说明,也包括了就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需要证明的假设。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
构造主义的创始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既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安吉尔。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想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行为主义的人物是华生、斯金纳。朱主要观点: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的主义内容,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视觉 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色觉理论杨赫三色说,分别包含红绿蓝波。它很好的解释了色觉混合的现象但不能解释色盲。黑林四色说,黑白、红绿、黄蓝,四色说可以解释色盲以及正负后像但无法解释三色混合可以获得光谱上众多相似颜色视觉的相象。
札记
首先,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离不开认知过程。我们的日常行为,都是靠感觉去反映。我们靠视觉去看,靠听觉去听,靠嗅觉去闻,靠味觉去尝,靠触觉去感受。所以我们才能知道夏暖冬寒,我们才能分清红橙黄绿青蓝紫。因为感觉,我们又会选择性地接受我们需要、认可的观念。有句歌词说“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这就是知觉选择性的结果,在人群中只关注了某一特定的人。我们又能从凌乱的整体中找到一个总体的特性,比如毕加索的抽象画,虽然都是由一个个凌乱细小的个体组成,可是组合成整体就会发现它的美妙,这又是知觉的整体性。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的不同,每个人的智力能力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IQ,便是智商。在我看来这东西可信,但不能全信。每个人的智力能力是不同,可是只要有意志,只要能坚持,一切皆有可能的。不过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99%的努力加1%的天分。然而那1%却是最重要的。”不管如何,我们还是要有梦想,敢拼搏,不放弃,知努力才行。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20
由于经常看美国大片的缘故,我对犯罪心理学有很深的兴趣。于是在课余的时间我在图书馆借来一本《犯罪心理学》的书认真的品读了起来。一读起来就被深深的吸引,直到全书结局。 犯罪心理学的含义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这本书仅仅十万字左右,但是充分运用了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其内容真的太吸引人了。让我在书中的情节中遨游了很久很久...读完这本书也让我感触颇多。好了,现在我就来介绍介绍这本让我如此兴奋的著作。
刚开始书中所提到的面具杀手,一次次的杀人,一次次的以一种非常变态的方式去善后,并且让尸体非常快速的让别人发现,让我感到有点兴奋。毕竟这么一个变态的杀手的背后肯定有更加有趣的故事。其次,那就是一个个的谜团和断断续续的描述,所以情节的跳跃下无法很清楚的弄清楚。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同时发生的事情分了好几个段来描述。故事中的问题一扣接一扣,感觉上看我的'思维还是很快就把握住了所有的细节。整本书从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重重的疑问萦绕着我,杀手的一系列反常的动作,一些些点点滴滴的暗示,让我被书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迫不及待的去搜寻每一个疑问的答案。直到文章的结局我才明白整个故事的究竟,找到了凶手。整个故事情节相当的精彩,文章结构循序渐进,环环紧扣,不留破绽。不枉费我这么认真的去读。令我相当的有感触。
本书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 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书中通过紧凑的故事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 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
我很喜欢这类的读物,电影,看完书我又接着看了几部犯罪心理学的电影,
比如《沉默的羔羊》《七宗罪》等。在电影里我运用了书中读来的知识细细的分析了其中含义跟隐藏的犯罪心理。我希望以后我也能多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丰富我的知识面。陶冶了我的情操。这样也能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变得更好。《犯罪心理学》这本书真的不错,强烈推荐大家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