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疏导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心理疏导方案1……
心理疏导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疏导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疏导方案1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
二、工作目标
为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求助者预防和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维护心理健康,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公益服务。为在疫情中有心理困扰的师生员工提供免费的心理援助服务。
坚持专业服务。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规范的.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定期开展专业督导,保障热线服务的专业性。
坚守伦理要求。遵守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维护其身心健康。
四、设立心理援助热线
1、热线电话:xx;
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晚上(19:00-22:00),值班电话:xx
值班老师由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任
2、成立学校心理援助团队
学校热线电话:xx、各院系辅导员
五、主动服务重点人群
1、师生员工人群分类
一级:师生员工中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
二级:师生员工中参与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从重点疫区回来的人员,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三级:师生员工中参与社区居家隔离的人群。
四级: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其他师生员工。
2、分类工作内容
一级人员依据《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全省学生和家长心理辅导服务的通知》的规定,开展心理服务。
二、三级人员由学校心理援助团队主动电话问询,了解情况,疏导情绪。发现特别的心理情况及时汇报,心理咨询中心相关人员及时跟进。
四级人员由学校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接受电话来询。
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权威消息,通知学生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等科普知识,以确保学生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七、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根据目前疫情的变化趋势,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持续开展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
心理疏导方案2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提出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组织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组长:秦蔚莲(校长)
组员:孙伟英(党支部书记)、邵云仁(德育分管副校长)、郑桂珍(学校安全员)、毕宏(德育教导)、王梦汝(大队辅导员)、康佳琦(心理辅导员)、及各年级组长。
三、工作安排
1.开展教育。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3.加强预防。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4.排查建档。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建档造册,积极利用好家校沟通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特别关注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防止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引发事故案件。对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纠纷和积怨的人员、心理异常人员、有暴力倾向或过激行为人员等重点对象和人员,进行细致排查,落实专人加强管控,如涉及校外的应立即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清查。
5.及时处理。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我校要对专项治理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排查建档、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形成自查报告并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深刻汲取各地已发生欺凌事件教训,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严防此类事故发生。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防因管理疏漏发生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教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有规定不执行、有制度不落实、有责任不追究的倾向。
2.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坏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按照有关规定,全体教职工要及时上报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对重大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
心理疏导方案3
在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返校后的心理适应,引导学生及时有效调整心理状态,确保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返校后的学习生活,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的通知[青冠指办2020(68)]号》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生返校心理防护指导
1.持续开展心理支持网络咨询服务,该服务适用于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学生,网络咨询服务均由有丰富经验的咨询师接待,每次40分钟左右,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时至17时。我校心理支持网络咨询服务团队教师联系方式:
徐丽娟:
马楚萍:
2.在微信公众号“青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推送“学生返校安心指南”:《青大心理中心致全体学生倡议书——理性认知,积极应对,安心复学》,并通过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QQ群和微信群等向学生广泛宣传,为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适应做好铺垫。
二、大学生返校系列心理健康讲座
学生返校后,心理中心教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每周举办一期疫情下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主题包括:疫情下情绪调节与保持积极心态、压力管理、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认识自我和世界四个方面。讲座通过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或校园网络平台发布,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防护基本知识。(届时会在微信公众号、学生工作教师QQ群及学生心理委员QQ群等师生群体中,公布讲座视频发布的时间及平台等信息。)
三、大学生心理测评及咨询预约服务(开学后,咨询人数较多时)
学生返校后,针对心理适应困难的学生或情绪困扰比较突出的学生,心理中心提供预约心理测评和咨询服务。首先,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可以预约集体或个体心理测评。心理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心理健康、压力、情绪等方面的心理测评,并给出专业指导与干预方案。其次,学生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个体咨询,中心拟聘请2-3位校外心理咨询师,校内专职心理咨询师与聘请校外咨询师共同开展针对我校大学生的一对一线上心理咨询,待疫情稳定后可进行一对一线下咨询。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学生返校后,辅导员、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学生进行排查访谈(访谈内容见辅导员约谈提纲),特别是家庭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家人或自己遭遇突发事件、隔离期间缺乏人际支持、学业或就业压力较大及新生心理测评中筛查出的学生。如发现学生有明显情绪困扰或适应困难,学院及时联系心理中心进行干预与关爱。
五、开展大学生积极应对疫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应对疫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心理中心举办积极应对疫情相关心理活动:“积极应对疫情创意风采展”、每天“正念五分钟”打卡活动等。“创意风采展”面向全校学生广泛征集学生有创意应对疫情的素材,展现我校学生积极应对疫情的智慧与才华,传播积极正能量;正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正念调节情绪,增强专注力(具体活动时间待大学生返校后的实际情况另行通知安排)。
心理疏导方案4
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促进患者身体与心理同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维护隔离人员、家属心理健康,营造相互关怀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提升群众防控知识水平,增强防护技能,减轻因认知不足所致的恐惧,减少、消除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歧视与排斥等行为。
(二)以互联网络平台为基础,推进互联网+社会心理服务,为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提供线上心理支持和服务,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渡过困难期,恢复社会功能。
(三)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建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提供情绪引导、心理辅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社会支持网络修复等服务,改善社区环境,恢复社区秩序,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促进社会稳定。
二、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队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各区县防疫指挥部要成立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导小组,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分工负责,各街道(乡镇)明确1名领导负责辖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指定专人统筹协调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各街道(乡镇)根据受疫情影响情况,在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心理专干;在街道(乡镇)设置社会工作站,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社会工作者,负责辖区群众社会心理健康工作。有条件的,可建立由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等组成的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队,采取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心理服务专业力量联动服务方式开展工作。
(二)建立对口指导机制。各地按照已有精神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机制,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口联系的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派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线下和转介服务。根据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心理专干可联系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进社区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发现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可能有精神卫生问题时,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等应当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由精神科医生提供精神医学诊疗服务。
(四)开展人员培训和督导。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应当派具备心理援助技术能力的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心理专干等人员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分别对街道和社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督导。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团队协作、分工负责。所有工作须在本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进行,各类人员实行团队协作,明确成员分工与配合。未经允许个人不得擅自开展任何形式的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二)严守心理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伦理原则、保密要求。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个人和家庭隐私包括个人信息、生活轨迹、家庭情况等严格保密;设专人负责服务对象档案管理并签署保密协定。
(三)分类分级。结合各社区实际状况,采用分类、分级处理。对不同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具有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干预。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广泛开展科普宣教。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权威媒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提升公众知识水平,增强防控能力。发放心理健康服务宣传材料,提供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心理热线电话号码、心理支持网络平台二维码等支持性资源,帮助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自我心理调适。组织专家通过媒体、视频、网络授课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介绍温馨家庭氛围、团结社区关系对个体渡过难关的帮助和意义,鼓励大众互帮互助,消除歧视。
(二)在医院和隔离点开展心理评估和疏导。患者、隔离人员在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期间,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主动向其推荐心理自评工具(如,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牵头研发的“强肺心理支持系统”),鼓励有需要者寻求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有条件的.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对患者、隔离人员开展集体心理疏导。对评估后发现心理问题风险较高的,协调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干预。
(三)保证心理疏导与治疗连续性。对在定点医院已经使用精神科药物干预的患者,如评估需要继续给予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定点医院应当将患者相关治疗信息记入出院信息单中,交康复驿站或隔离点继续维持治疗。对评估需要继续治疗的,康复驿站或隔离点在其离开时,应当将相关治疗信息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继续予以治疗。
(四)为有需求的居家人员提供社会和心理支持。社区应当鼓励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主动寻求社会和心理支持,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与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对评估后发现心理问题风险较高的,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提供心理和社会工作服务,建立和激活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其恢复生活信心。
(五)开展困难人员生活扶助与支持。对有具体生活困难的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专干等,应当主动向街道(乡镇)和社区汇报,协助申请困难救助,链接援助资源,同时寻求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帮助或支持。
(六)加强病亡者家属关爱和心理支持。对病亡者家属,心理专干、社会工作者要主动为其提供哀伤辅导、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服务,加强关心关爱,引导其宣泄哀伤情绪,帮助顺利渡过哀伤期,恢复正常生活。必要时,联系心理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支持。
(七)及时发现处置高危风险。对发现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风险的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相关专业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向街道(乡镇)负责领导报告并通报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专干等人员要增加走访密度,告知其家人紧急联系电话。由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等介入进行危机干预,持续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必要时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
心理疏导方案5
为了能够科学、及时地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新冠疫情防控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一、目的
1、为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3、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
二、原则
1、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2、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实施帮助者和受助者均应当注意避免再次创伤。
3、健康宣导,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三、领导小组
将疫情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作为开展和促进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学校统一领导,迅速安排部署,抓好组织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我校疫情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工作。我校新冠疫情防控心理干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主任、年级德育副主任及全体班主任
四、工作内容
1、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如自杀、冲动行为等。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提供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2、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培训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五、工作方式
1、加大宣传力度。疫情期间,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向广大师生普及科普知识,并就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安全的疫情防护提出针对性建议。
2、制定工作措施。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学校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切实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把握在开学前、开学后等关键时间点提供有关疫情防控心理调适的正确信息,及时调整师生心理状态,有特殊情况的,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3、及时进行研判。各班班主任要及时摸清本班疫情情况,积极关注学生、教师疫情及其心理状态,掌握受疫情影响的师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群体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避免求助者因前来咨询而受到再次伤害。
4、开展有序服务。开学前,要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不定期向广大师生和家长推送防疫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为被疫情困扰、被隔离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要积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对有需求的师生开展线上个体辅导或者进行电话咨询,引导师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开学后,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对因疫情导致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疏导方案6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教师秉着“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的原则,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居家网课期间,我校领导和班主任密切关注班级内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孤儿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居家网课情况和心理健康疏导。为此,特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是每周开展线上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电话,班级微信群,企业微信群,钉钉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及时反馈给家长学生学习情况。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实施线上教学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平时学习表现浮动较大的学生,及时告知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并联同家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等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
二是要结合线上教学,班主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引导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建立了“小云信箱”他们可以写邮件或者是微信编辑自己的“悄悄话”发给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或者自己班级的老师,并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及时进行沟通和有效指导。
三是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教师课前和同学一起做眼保健操,有的教师课前或者课间休息进行“点歌平台”,让学生放松心情,还有的教师自编魔术,学生们都称他为“魔术老师”,同时我们也建议家长适当进行健康有益的娱乐或亲子活动等,丰富学习生活,劳逸结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四是针对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做好“一对一”关心关爱帮扶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电话和微信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做他们知心的朋友,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
五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学校进行分层教学,实施效果良好。同时,班主任、任课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升学考试压力和焦虑情绪,积极进行疏导和引导,让学生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积极的生活观,创设有效、愉悦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在这特殊阶段我们全校教师将全力做好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直到最后的胜利,一起拥抱春天的阳光,展望美好的明天。
心理疏导方案7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学生在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需要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加强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和处理,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熊筱霞鲁志松
副组长:彭昌茂高旭(公安、法制副校长)
组员:
三、安排及要求:
(一)开展专项教育。各年级组、班级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学校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让学生明白“违法必究,违纪就要付出代价”。(责任人:分管副校长)
(二)加强预防。学校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责任人:政教主任)
1.安全隐患排查。各班级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举报。重点排查管制刀具、危化品、火源、电动车等(发现后及时联系家长来校领走并说明原因)。各班级全面了解学生,帮扶特殊学生,并将信息提交年级组汇总,集中报政教部门存档。(责任人:各班主任)
2.出入大门登记制度。保卫人员按要求及时开关学校大门,持警械于室外值班,遇有不安全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并登记。学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上课时间关门,学生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走出校门,离校必须由班主任写出门证,履行正常手续后家长接出。(责任人:陈远东)
3.课间管理。上下两节课任课教师负责维护课间秩序。班主任检查两操人数。行管值班人员及学生会分别对厕所、教室等区域进行巡查。(责任人:行管值班人员)
4.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语言及网络、肢体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他人者,一经查实,学校将依据《武汉市六中位育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将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牵头责任人:政教主任)
(三)齐抓共管。根据各自职能,既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又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构筑社会、家庭、部门联动格局,实现统一行动、联合整治。及时处理。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等不安全事件,严肃处理相关学生。
四、落实责任。
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
心理疏导方案8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xx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心理疏导方案9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我校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面对全体老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五、领导活动小组:
组长:吴升华
副组长: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七、活动准备:
心理咨询沙发;照相机;话筒;报纸等。
八、活动内容:
一、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包括;
1、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途径。
3、如何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
4、我校学生感恩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照片
宣传方式:
1、国旗下讲话
2、红领巾广播站
二、“感恩母校,放飞理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负责人:罗婷玉)
(时间:20xx年11月20日下午(心理咨询室)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心理疏导方案10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落实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针对幼儿对疫情防控期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情况,为使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幼儿心理危机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失,根据教育局有关要求,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本园为加强对幼儿心理教育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幼儿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园长)
副组长:xxx(副园长)
成员:全体班主任
建立健全幼儿心理成长档案
二、建立健全幼儿心理成长档案,是幼儿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1、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幼儿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
2、针对本次疫情,对经过疫区、家庭成员有隔离历史或者家庭成员有患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幼儿,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指导幼儿所在的班级班主任与家长和幼儿进行良好沟通,了解其生活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
3、各班班主任应对幼儿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并密切关注。
三、积极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1、通过设置线上空中课堂,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有关疫情防控的心理健康小知识,建立班主任心理咨询辅导、幼儿日常心理活动观察方式等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及家长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2、通过家长微信群班主任定期发送各种形式的文章和案例,加大对幼儿家长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园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3、加大对幼儿教师、班主任、家长等人员心理健康常识培训,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4、设置园内独立的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和微信号,公布班主任和幼儿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的'求助热线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低年级幼儿、新进园幼儿、家里有困难的幼儿等,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幼儿的相关工作。
四、实施幼儿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当幼儿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幼儿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当发现有幼儿出现任何心理危机、心理异常或突发事件时,任何人都应立即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立即报告副组长或者组长。如情况危急,任何人都应立即上报园长。如迟报、漏报、瞒报重要情况,将追究相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五、建立幼儿心理问题应急处理机制
(一)对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的幼儿采用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
1、立即让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做到“五要”、“三不要”:五要:一要制定一个计划。安排每天做的事情,包括规律起居,合理饮食,按计划执行,。二要积极上好每天的幼儿园在家教育课程,让幼儿进行更多新鲜有趣的活动。三要家长支持幼儿积极学习,家人通过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或者亲戚在线视频聊天,沟通交流,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鼓励。四要每日进行锻炼,家长引导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远程运动,班主任或者家长也可以教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五要让幼儿把想法、思考和体验说出来,班主任和家长给予适当引导,让幼儿获得成长的机会。
三不要:一不要每天“瘫”在家里。身体闲,脑子静(不思考)。二不要总刷手机、玩游戏,要学会劳逸结合。三不要避讳咨询就医,当发现幼儿有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时,要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副组长或者组长,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
2、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要家长及时送往医院进行监护、治疗;
3、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注意保护当事人利益);
4、在幼儿情绪不稳定的时间里,由班主任和家长组织与幼儿较为亲近和信任的小伙伴、亲属线上视频和日常聊天陪伴,保证其身心安全,稳定和疏导其情绪;
5、园内的保健医生作为心理辅导员对幼儿进行心理干预;
6、如果幼儿所在班级的其他小朋友因此产生情绪问题,班主任要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情绪处理和心理疏导,以帮助幼儿获得支持性的环境;
7、加强对幼儿在本次突发事件后的安全保护和心理平复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帮助其健康成长。
(二)对其他心理异常问题的应急或干预。
1、如发现幼儿出现其他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2、由园内保健医生作为心理辅导人员对幼儿进行远程诊断咨询,做出初步判断,提出处理办法;班主任应积极配合心理辅导人员的意见,帮助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
3、对于超出心理辅导人员能力和专业的幼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
4、经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幼儿存在心理问题并需要治疗时,班主任应立即通知幼儿家长,最好日常监管工作,并与专业医生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幼儿的心理疏导工作;
5、因精神问题需要休学的幼儿,本园需与其家长签订相关协议;
6、因精神问题治愈而复学的幼儿,要出示当地专业医疗机构的治疗证明,并到指定的专业医疗机构复诊,经组长签字同意后,办理复学手续;
7、对康复期间的幼儿幼儿园应主动积极地提供心理咨询,防止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
8、班主任应与幼儿家长定期保持沟通;
9、在园期间对该幼儿所在班级的同伴间进行环境支持和游戏教学互助活动,以帮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疏导方案11
一、工作目标
针对镇辖区内治愈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和关爱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服务,普及疫情相关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知识,努力减少疫情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促进治愈患者身心全面健康。
二、工作内容
(一)强化后续关怀。由驻村领导、镇社事办、村居工作人员组建基层服务团队,定期对治愈患者家庭进行走访慰问。要加强对治愈患者的人文关怀,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对生活上有困难的治愈患者家庭,申请区民政局协调落实救助康复政策,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要对发现的`有心理问题的治愈患者及时进行疏导干预。
(二)加强宣传力度。要运用群众院坝会、微信、QQ、村村通广播等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引导村社区居民正确了解新冠肺炎特点。镇社事办和卫生院要积极组织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科普宣传进村社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讲座,介绍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信息、服务方式、求助渠道等内容,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心理自助和识别早期心理异常的方法,促进其主动求助。
(三)建立健全治愈患者信息档案。黔江中心医院按照“出院1人,交换1人”原则,在5个工作日内将治愈患者出院信息交换至居住地街道(社区)、村(居)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镇级要将治愈患者纳入重点人群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5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及时与辖区内的街道(社区)、村(居)进行核对,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并将治愈患者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完善档案资料,及时安排家庭与治愈患者协商签订服务协议。目前我镇辖区内无该类对象。
三、职能职责
(一)镇卫生院负责治愈患者心理疏导的统筹协调,建立治愈患者档案数据库,组织开展心理测评,并对重点患者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业务指导及心理服务资源支持。
(二)镇社事办、村居负责动员社会工作服务力量,为治愈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治愈患者实施救助做好监所内特殊人群中治愈患者心理疏导。
(三)镇文化服务中心要统筹协调各类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做好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介绍心理服务求助渠道。
四、工作要求
(一)镇社事办要整合不同部门的心理服务资源,设立1名或以上镇级心理专员(附件1),各村社区设立1名工作人员协助开展心理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附件2)。
(二)镇社事办要对辖区内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要及时总结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做法。
心理疏导方案12
一、工作目标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服务,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1、卫生健康部门
(1)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由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2)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干预,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会诊。
(3)出院患者:将使用精神科药物干预患者的有关资料转交到隔离点或患者所在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治疗的延续性。
2、卫生健康、民政部门
湖北武汉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
区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组建由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服务队;
对治愈隔离患者提供心理服务,重点为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必要时转介至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3、民政部门牵头,卫生健康部门配合
(1)患者家属及治愈归家患者:城乡社区工作者要加强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对待患者及家属,避免歧视。
(2)有心理问题的治愈患者及家属:通过组织动员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志愿者等力量,为城乡社区有心理问题的治愈患者及家属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服务,及时识别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并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二)做好病亡者家属关心关爱及心理疏导
1、民政、卫生健康、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
(1)各地民政、卫生健康、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加强对病亡者家属的关心、关爱,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为其提供社会支持、心理干预服务,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2)病亡者所在单位、社区等:建立关爱帮扶小组,为有需求的病亡者家属提供关爱帮扶和心理支持。
(3)湖北省、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做好骨灰分批交接安葬的工作预案,强化人文关怀。
(三)强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心理支持
1、民政、妇联、残联
(1)动员和引导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生活救助和关爱帮扶。
(2)湖北省、武汉市:摸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寡老人、孤儿、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具体情况,把日常生活服务和保障与心理服务相结合,了解工作对象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支持或协助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四)做好疫情防控医务工作者心理服务
1、各地卫生健康部门
(1)充分利用当地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及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务。
(2)对一线医务人员:加强关心关爱,在轮休期间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组织开展放松训练等活动。
(3)对出现明显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心理治疗或适当的药物干预。
(4)湖北省、武汉市:充分发挥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援鄂心理救援队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网络平台、心理热线等方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服务。
(五)加强公安民警等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
1、政法委、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工会等部门
(1)对一线工作人员:要做好公安民警(辅警)、司法行政干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下沉干部等值班、轮班安排,利用本系统资源或社会资源,对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对因疫情防控殉职的工作人员家属,加强心理疏导。
(2)湖北省、武汉市:发挥各类志愿者作用,注意识别、发现有心理需求或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通过社区干部联系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进行评估、干预。
(六)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1、政法委、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卫生健康、信访部门
(1)对特殊人群:各地要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管理小组,加强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2)对利益受损群体:信访部门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引导利益受损群众理性反映诉求,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3)湖北省、武汉市:做好滞留在鄂、在汉人员特别是生活困难、经济损失较大人群的心理服务。对利益受损群体,引入心理服务工作。
(七)积极开展广大群众心理疏导
1、宣传、广电、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
(1)宣传、广电部门: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国家政策解读,及时疏导广大群众因长期隔离带来的负面情绪。
(2)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导。
(3)湖北省、武汉市:将心理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仍有确诊病例的小区,安排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及时疏导居民长期封闭管理产生的负面情绪。
三、保障措施
(一)整体部署。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
(二)资金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对心理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三)人员培训。加强不同类别专业人员协作,并开展培训。
(四)效果评价。评估心理服务情况及效果,及时调整服务工作重点。
心理疏导方案13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新需求,拓展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优化人文环境,经研究,决定依托上杭致远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上杭县妇女儿童心理援助中心。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县委“两个倡导”号召,充分发挥心理学领域专业人才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更好地促进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推进“平安家庭”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上杭又好又快发展。
二、服务宗旨
关爱妇女儿童,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帮助,帮助和指导存在心理困扰的妇女儿童学会调适心态、疏导情绪、缓解压力、构建健康人格,优化人文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服务内容
1、热情接待,帮助妇女调整心态,平和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2、疏导青少年群体的青春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及亲子关系问题;
3、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4、开展婚恋和家庭问题咨询、提供专业心理测量;
5、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四、组织机构
由上杭县妇联干部和上杭致远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志愿者组成。
主任:黄玉华(县妇联副主席)
副主任:傅庚秀(县妇联副主任科员、维权部部长)
成员:(按拼音顺序排列)
傅建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林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邱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伍相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许永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五、服务安排
1、工作地点:成龙大厦进口处右侧楼二层(致远心理咨询中心)
2、工作方式:固定每周三下午,由援助中心咨询师轮流值班,为妇女儿童提供免费面对面咨询服务。
心理疏导方案14
为做好疫情防控群众心理疏导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成立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组
组长:胡炎邦
副组长:赵飞胡荣昌
组员:马永刚王伟林旭郭彩丽赵玉平
工作职责:做好近期疫情防控群众心理疏导工作的总体策划、组织,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搞好联络、协调,有序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短信宣传。通过微信、短信、彩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防疫知识和防疫政策。宣传生活物资保供,各类生活物资准备充足,有序供应,不用恐慌担心。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融媒体中心,各镇(街道)。
(二)媒体宣传。
1、融媒体中心宣传。融媒体中心要组织记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开展采访,掌握广大干部群众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刊播。牵头单位:融媒体中心。
2、部门单位宣传。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指导各镇(街)做好内部先进发掘,在各自平台进行宣传,提高疫情防控宣传合力。牵头单位:融媒体中心,责任单位:各镇(街)。
3、融媒体中心要积极联系上级广电部门,获取一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植入防疫宣传的信息。牵头单位:县融媒体中心。
4、在县融媒体中心各个平台设置专栏、开办专题,邀请心理专家举办心理疏导讲座或授课,及时转载心理专家视频教程,推广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服务。
(三)线下宣传。
1、以大喇叭(含车载大喇叭)宣传为主,坚持内外有别原则,公布流调人员信息和风险区、防控区划分,引导群众树立呆在家里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贡献的理念。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各镇(街道)
2、各镇办、各部门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下沉各村、社区宣传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宣讲防控知识,对发现心理问题群众及时进行疏导,并将情况报村(社区)、镇(街道)。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部门,各镇(街)。
(四)舆论引导
1、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转办网上舆情,24小时之内实现网上回复,每天整理印发一期舆情快报。牵头单位:县委网信办。
2、以网信办为骨干,抽选正在隔离的写手,组建舆论引导核心战队,密切关注舆情,针对舆论热点,适时发布“兴州评”或回应文章予以引导。牵头单位:县委网信办。
(五)心理疏导
1、畅通沟通渠道,公布县、镇心理疏导(应急值守)联系方式,各镇(街)至少开通1条24小时心理咨询援助热线,让有特殊需求的'群体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同时,普及心理健康资讯,为大众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牵头单位:县防控办;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团委、妇联等部门,各镇(街)。
2、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组建由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专业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队,为确诊、隔离群众提供心理服务,重点为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牵头单位: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3、引导专业人员和志愿者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教体、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导。牵头单位:县委文明办;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工会、团委、妇联。
4、加强医务工作者、政法干警、社区工作者等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由各部门单位分别负责。牵头单位: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有关镇(街)。
三、保障措施
(一)各部门单位要将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服务纳入疫情防控整体工作部署,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
(二)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对心理服务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心理服务机构人员等参与心理服务工作。
(三)各卫生机构要对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心理服务工作重点。通过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对有关机构心理服务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
心理疏导方案15
一、活动主题
养成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和游戏的辅导,让孩子们辨别好习惯与坏习惯,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成就人生的辉煌。
三、活动性质
支持性、发展性小组
四、活动对象
6-10岁儿童
五、活动人数
6-8人
六、活动日期
20xx年2月5日,6日,7日,8日,9日共5次
七、活动时间
上午9:15-11:00
八、活动地点
武汉市硚口区青少年宫5-2教室
九、活动课程安排
第一节
我们是好朋友
小组的形成和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
包括“我是,我知道”、“小组契约红绿灯”、“衣夹怪物”
第二节
好习惯、坏习惯
区分好习惯、坏习惯
包括“一元几毫”“情景模拟”、自由发言
第三节
抛开坏习惯
在认识坏习惯的恶劣后在组员的'建议下努力改掉坏习惯
包括“吹吹”、“你言我语”、作业布置
第四节
养成好习惯
培养养成好习惯的正确态度
包括“找名字”、“作业体会”“击掌话离别”
第五节
做好习惯达人
培养坚持不懈地养成并发扬好习惯
包括“甜心”、儿童剧《锲而不舍》、礼品发放
十、活动报名时间
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需在2月2日(周五)上午9:30——12:00电话报名。电话:xxx
十一、活动要求
1、家长负责接送。
2、参与活动人员需服从老师的安排,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或者进行其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