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作文 今天早晨起来,放眼望去,雾蒙蒙一片,远处是亭台楼榭,近处是小桥曲廊,各种建筑物隐隐约约,一时竟分不清这是天堂还是人间。走在路上,“对面相见不相识”,因为人人都戴着口罩,全副武装。这时竟犯迷糊,这个时候到底是早晨呢还是黄昏? 走进校园,孩子们……
心动作文
今天早晨起来,放眼望去,雾蒙蒙一片,远处是亭台楼榭,近处是小桥曲廊,各种建筑物隐隐约约,一时竟分不清这是天堂还是人间。走在路上,“对面相见不相识”,因为人人都戴着口罩,全副武装。这时竟犯迷糊,这个时候到底是早晨呢还是黄昏?
走进校园,孩子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一时间又恍惚到了花果山。随着人流到“大王仙洞”签了到,我用顽强的意志告诉自己——这是个特别的早晨。
早读时,同学们读的有气无力。广播响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停了念经,支起耳朵听起小喇叭“由于雾霾严重,建议同学们课下无故不要到室外活动。”
同学们若有所思。
雾霾?我思忖着,下意识地问“什么是室外?”
教室里竟然七嘴八舌“老师,就是教室外面。”
还不错。鉴于这样的雾霾天气经常化。我决定临时上一节雾霾知识短课。
我指着云雾缭绕的室外,问“这是雾呢还是霾?雾和霾有什么区别?”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一改刚才的无精打采,显得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杨栋浩说“雾是水汽。”
石丰源说“霾里有毒。”
孙肇成说“霾里有沙尘。””“”
“霾里有网状的东西。”
“霾让人生病。”
……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继续问“霾是怎么产生的呢?”
“污染”,有人说。
“汽车尾气。”
“工厂烟囱里的黑烟,我爸爸说的。”
“冬天人们烧的锅炉。”
……
讨论将要接近尾声时,有人突然起起来似的补充“放鞭炮时的烟!”
我把赞赏的目光投向这个孩子,他高兴的挺直腰板儿。
“怎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空气清新,里面带着甜味儿的早晨呢?”我问。
“过年不放鞭炮!”
“能做到吗?”
“能!”响亮的回答。
“少开汽车,骑自行车。”
我表扬:“好,我们自己能做到不放鞭炮就很棒了,如果还能劝告父母少开车出行就更了不起了!”
我们一起说了些环保口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早读结束了。
这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我心里赞叹着。
孩子们真是不可小觑呀!他们不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有有很强的知识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