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念的议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善念 议论文

管理员

摘要:

心存善念的议论文  1心存善念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喧不闹,不骄不躁,不争不执,此乃大善之境也。然而,人毕竟不是水,无法进入大善之境。于是,几十年前的爱琴海岸,潘多拉打开了魔盒带给人间嫉妒与仇恨。  仇恨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情感,它可以……

心存善念的议论文

  1心存善念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喧不闹,不骄不躁,不争不执,此乃大善之境也。然而,人毕竟不是水,无法进入大善之境。于是,几十年前的爱琴海岸,潘多拉打开了魔盒带给人间嫉妒与仇恨。

  仇恨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情感,它可以摧毁世界。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少不了仇恨的产生,却又为何能源远流和呢?这就是心存善念带给我们的更大宝藏。

  当管仲把剑射向公子小白,他就不曾预料以后的生活。后来公子小白做了齐桓公,忠臣鲍叔牙向他举荐了一位能人——管仲。如果是普通人,面对着一个曾试图杀死自己的人,心中的仇恨怎会平息,而齐桓公做到了,他放弃了仇恨,摒弃前嫌重用管仲为相,改革经济、政治、军事,终于奠定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在我们看来,原谅并重用仇人是一件多么不可能的事,但是齐桓公可以做到,因为他的心中有我们所不能及的大义。如果我们都可以在明大义之时心存善念,放下个人的仇恨,高中作文又如何会害人害己呢?

  有些仇恨来源于嫉妒,所以会有庞涓、孙膑之争和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嫉妒是很正常的,但是当嫉妒上升为仇恨,事情的性质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在处理这一问题上,蔺相如可以做为一个典范了。他用他的宽容无争感化了廉颇,最终以“负荆请罪”化解了地珍仇恨,结为“刎颈之交”。如果蔺相如没有宽广的胸怀,二人相争必会危害到国家的安全,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由此可见,仇恨终究敌不过一颗宽容的心。而拥有宽广胸怀的人,也一定不会再去伤害别人。

  如果觉得生活不顺而产生仇恨,那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将别人的轻视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砺,将自己的不幸当作是一次挫折教育,将生活的痛苦当作是人生的激励……怀着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就不会看到生命中的仇恨。

  学会感恩,心存善念,我们才不会去伤害别人,为难自己。微笑面对每一天的朝阳,我们可以做大善之人。

  2善念

  世界上存在绝对的事物,绝对的坏事物却是不存在的。一名美国逃犯驾车路过起火楼房,两次冲进火海救出四名孩子,是什么让他心中的怨恨和不满转瞬消除,作出英雄的举动,是他心中始终不泯的善念。

  善念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善念是冬日里的一股阳光,使孤苦无依的人感到心灵的慰藉;善念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为人轻轻抚去心中的愁云;善念就是紫罗兰,即使被人踩扁,却把清香留在别人的脚底下。

  善念需要有好的社会规则。在兴风作浪、局势动荡的社会中,人们的善念往往是邪恶的俘虏。邪恶成为主导,善念就会认为是邪恶。在人吃人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善念注定被人打败成为别人的俘虏;而在一个歌舞升平,其乐融融,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中,良好的社会规则使人们沐浴着安乐的清风,分享安乐的雨露,人们的善念便会得到最大发挥,善成为恶的主人,人们的善念永续,人类的繁衍永续。

  善念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则。楚大夫屈原心存善念,却被人污蔑,因为没有良好的社会规则。于是,屈原的善念变成了留在汨罗江畔的一串串沉痛的叩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善念终和涛涛的汨罗江水融为一体,奔涌而去。

  善念需要良好的社会规则来维护。李密脍炙人口的《陈情表》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在稳定的社会中,“沐浴清化”“伏惟朝以孝治天下,凡在古老,犹蒙衿育”,所以才能“以供养无主,辞不赋命”,“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良好的社会规则是发挥善念的社会条件。“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人间”,善的存在,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在良好的社会规则下,人才能发挥自己的善念,“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大同世界才会出现。

  心存善念,共创良好的社会规则,我们的民族才会强盛不衰,我们的世界才会和平美丽。

  3心存善念是大爱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这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善良是人性的光辉,是最让人感到温暖,感动的行为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当今社会,善良反被诬陷。

  20XX年6月15日,四川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65岁的蒋婆婆出门散步,突然,脚一滑,失足摔倒在地,造成了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当时蒋婆婆坐在地上,看见楼下有几个玩耍的孩子,便拼命朝那几个孩子喊道:“小娃儿,过来帮我扶起来一下嘛!”几个玩耍的孩子听到呼喊声后,慌忙赶来想扶起老奶奶,没想到,一个小朋友刚扶着她胳膊时,蒋婆婆一下子把这个9岁的孩子死死抓住不放,说是这个孩子,推自己摔倒的。事后,人们把蒋婆婆送到医院,经过治疗后,蒋婆婆的总共花去医疗费、护理费等2万余元。蒋婆婆及家人坚持称是被三个孩子撞到的的,并坚决要小朋友家长赔医疗费。几个家长觉得很委屈,老婆婆的家人竟背着她找到其中一位家长江先生家。将老人丢下就走,扬言不赔医药费老人就不离开,一直住在他家。直到后来,江先生和其他几位家长举牌寻找目击证人,几个目击者愿意做证后,这事才告一段落。

  老婆婆摔倒到底要不要扶?难道孩子尊老爱幼有错吗?为此,人们发表了五花八门的意见,有的说:“最好有证人,不然不扶。”有的说:“要扶,这是中华人民的美德。”有的说:“我们扶得起老人,担扶不起责任。”

  我说,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要扶的,即使被敲诈勒索,也要扶。做善良的人,就要拥有一颗善意和宽容的心,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会拥有洒脱和淡然的情怀;才会在阴雨绵绵的时节拥有一方灿烂晴空。只有心存善念,世界才美好,人们才能愉快的生活,相处。

  我是多么热切地期望,我所处的世界充满爱,充满阳光和鲜花。我要向全世界呼吁:心存善念是大爱!

  4心存善念,在感恩中成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趁剿黄之机发展势力,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诸葛亮受到刘备邀请出山,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了智慧的化身,为了报刘备的赏识之恩,甘愿为蜀国奉献了大部分的生命,他竭尽忠诚为其效力,辅佐后主忠心不二。

  刘备求贤心切,三次亲到卧龙岗,敦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本不愿闻名于诸侯,系因战火频繁,生灵涂炭,答应助刘备平定天下。

  在天下三分时,刘备逝世,在临终前曾说过:“如果阿斗不能,则由你来代理国家。”但由于诸葛亮心存感恩之念,一直扮演着忠心不二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感恩之情自出山了后一直都是贯穿全书的,诸葛亮的智慧,感恩贯穿在我的暑假之中。从《三国演义》中,我认识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生活中,亲人对我们的恩情。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的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代购,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读读《三国演义》,品味诸葛亮的忠心,我们应该思考,诸葛亮因为刘备的赏识而奉献一生,那我们应不应该对父母存有感恩之心?诸葛亮为了蜀国,曾经舌战群儒,为蜀国赢了一份大好河山,为老百姓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在被司马懿用计谋散发了一份降书时,以至于被阿斗视为谋反之时,他没有坐上皇位,仍是那样忠心耿耿地辅佐阿斗,所以他度过了那一劫,因为他的感恩,他又博得了后主的信任,他的执着,他的感恩,让他最终没有回到南阳,而将生命的终点定在了五丈原,虽然如此,但他的英名流传千古,他的出师表成了历代王朝统治者所奉承的'文章,他因为感恩,所以成功。

  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感谢我们的亲人,让我们意识到诸葛亮视被刘备赏识为大恩,而父母为了我们奉献后半生,那么我们就应该心存善念。

  不要再生活在尔虞我诈的环境,让我们心存善念,在感恩中成长,那我们一定能成为栋梁之材。

  5心存善念

  近日,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从媒体公开的被告人一段采访来看,身为高知青年的林某连最基本的人权意识都不懂得维护,一句“不计后果伤害别人不是我的底线”引得舆论一片哗然。为什么一名受过高等教育、前途一片美好的青年会以这种扼杀他人自由生存权利的方式走向毁灭?这值得我们深思。

  20XX年发生的“马加爵事件”还未褪色,十年时间过去了,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我们不禁发问: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做人的原则和底线,非得要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才能体会到原来最脆弱的莫过于生命,最美好的也莫过于生命。不得不说这不仅是马加爵、林森浩们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更是长久以来结果式教育的悲剧。我们都在“结果化”的比拼中被教育:像打怪兽完成任务一样,不断在学习成绩的比拼中竞争,不断在寻求工作岗位的机会中竞争。其实竞争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人们往往看重竞争的最终结果,却忘了竞争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取得这个结果的原因。这种唯目的论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不计一切后果来达到想要的结果,丧失底线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就不足为奇了。

  恶魔从来不是天生的,林森浩们普遍的性格缺陷是:自卑但以自我为中心,外表好强内心却极其脆弱。倘若在他们的偏狭性格形成前,教育功能(无论来自学校的教育,还是来自家庭的教育)能够及时发挥作用,适时疏导,今天的悲剧也许便不会发生。“人不学,不知道”,面对着愈加复杂化的社会,对心智尚未健全,人生观、道德观尚未成形的学生的教育,尤其是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双重教育引导,最终使他们形成自信、自强的健全人格,养成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美德。

  永远心存善念,永远对周围的人心怀感恩,对生命充满敬畏,恶念便无处生根,美德便日渐昭彰。倘若一个民族不懂得反思,那么这个民族将注定一事无成。在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和尖锐的今天,当我们行走在人生路途中,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处哪个阶段,请驻足想想是否做到了心存善念,尊重他人,为了我们脚下的土地,也为了我们深爱的人。否则,悲剧永远不会有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