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是属于几本大学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南大学是属于几本大学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西南大……
西南大学是属于几本大学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南大学是属于几本大学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西南大学属于几本大学
西南大学属于一本大学,该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二、学院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育学部、心理学部、体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媒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药学院、、中医药学院、国际学院、西塔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商贸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柑桔研究所、人工智能学院。
三、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现有53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1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19种专业硕士学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办学历史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历史沿革图1906年4月18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
1914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16年,由于上年寒假学校被军队占驻。当年春学校被迫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于同年秋迁回原址。
1917年秋,学校全部被军队所占,不得已迁往巴县文庙(黉学街,现渝中区解放东路洪学巷)。
1920年,驻军从学校撤走,学校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21军军长刘湘因川东师范学校经费困难,师生情况又很复杂,决定将其停办,遂指派刚接任川东道尹的甘绩镛到校办理结束事宜。但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甘绩镛将已不适用的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现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在旧校址变卖而新校舍尚未建好之时,学校于1930年春,暂时租佃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两处作为临时校舍。最终于1930年末由曾家岩迁入新址。
1931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奉四川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令,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1932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春,先后租定磁器口地藏寺等民田700余亩,作为新校址及实验农场,接着又收买凤凰山官地800余亩,正式成立实验农场。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新校址。7月,四川省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8月,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正式成立,开始招生本科生,院长与场长均为甘绩镛担任。
1934年末-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聘1935年调入的高显鉴为院长,共设2系,分别为乡村教育系与农事教育系。
抗日战争中,日军轰炸重庆,1939年5月,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40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1946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原址。
1947年-1949年,川教院系科设置趋于稳定,共设9系,分别为教育学系、国文学系、英文学系、史地系、数学系、博物系、农艺系、农制系、园艺系。
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6系)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二校合并后,女师院大部分教职员工及家属即从黄桷坪原交通大学旧址迁至磁器口原川教院内。后西南文教部考虑到位于磁器口的原川教院较为狭窄,不利于今后发展,遂在沙坪坝重庆大学对面拨地1200亩,并拨款160亿元(人民币旧币制)作为第一期建校经费,修建新的教学楼和宿舍,将新组合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职工从磁器口搬迁至沙坪坝新校舍。
西南师范学院时期校门1952年,全国的院系调整过程中,并入西南师范学院的先后有:四川大学教育系、教育专修科、中文专修科、史地专修科;重庆大学中文系、外语系;华西大学数学系、生物系、外语系、音乐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系、中文系文艺组、生物化学系;以及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和乐山技艺专科学校部分师生。10月26日。另外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将设在北碚的原川东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和中共川东区党委的驻地作为西南师范学院的新校址,并要求在院系调整中,迁往北碚。故西南师范学院师生及教职工家属又从磁器口、沙坪坝迁至北碚天生桥新校址,即现西南大学北区。所遗沙坪坝原校址及全部房屋家具拨交重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后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B区)使用,磁器口原校址拨交西南高等学校教师进修部使用。
1953年8月,西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再次进行系科班级调整时,四川师范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贵阳师范学院的学校教育系、中文系、史地系、物理系、化学系,昆明师范学院的史地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部分师生和四川医学院的营养保育组并入西师,10月,又有四川大学地学系的部分师生共222人合并到西师。
1970年,根据军委办事组和总理办公室批示,“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部分专业合并西迁重庆,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进驻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学院则搬至梁平一个中学里办学。
1973年,西南师范学院迁回北碚原址。
1978年,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1999年,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6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4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重庆市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