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词文。 2、 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 3、 感受词中的意境,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词文。
2、 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
3、 感受词中的意境,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吟诵体会词的意思;
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宋词,来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1、读一读题目?从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课文链接找出诗词区别)
2、介绍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
二、出示学习任务
(一)读词,读准字音;
(二)读词,读出韵味;
(三)读词,想象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四)读词,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是什么。
三、小组自学,梳理疑难,相互交流
四、展示,适时点拨
1、读
(1) 读准字音;
(2) 读出韵味;
指导:古诗词的朗读,音断意连,读出节奏需要放慢速度,该停顿的地方夸张一点,韵味就出来了。
(3)难点: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4)有感情的吟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也穿越一把,一起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和他一起来欣赏黄沙岭的夜景。
2、赏
上阕:
(1)诗人笔下都描绘了什么?
明月 别枝 鹊 稻花香 蝉鸣 蛙声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能说出来吗?
(3)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蛙鸣声,在诗人看来,这青蛙也在诉说,他们会说这什么?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想走进了画卷一般,诗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起了变化,发生了什么?(齐读下阕)
下阕:
(1)诗人看到了什么?
(2)过去很熟悉的茅店找不到了,他心情如何?(急)
(3)最后结果如何,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吗?(齐读最后一句)(喜)
过渡:这一“急”一“喜”,让夜行更有了一种情致。
感受:这次夜行,给你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3、 写
此情此景,真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黄沙岭,领略辛弃疾这难得的悠闲与快乐吧!(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我们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这美景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古诗词的语句当中看到了一幅鲜活的美景,体验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带给了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趣的体验!
拓展阅读:《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反思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创设诗意课堂中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相信你们也积累了不少,老师来考考大家,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接着我出示诗词卡片。学生很快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然后,我让学生在风格迥异的两段音乐“中国功夫”、和“明月几时有”中真切感受到词豪放、婉约的不同风格,引出作者和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诗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朗读。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诗,然后指读。当我发现该同学字音读的十分准确时,采访同学:“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我来采访采访你。”借机强调了生字字音,“转”、“见”,使同学对字的读音印象十分的深刻。接着,我引导同学们读诗要有节奏,古人读诗手舞足蹈,于是我就让同学们拍手读诗,又学着古人“踏歌”而读。后来我让同学们借歌曲《明月几时有?》来唱唱这首词,又是朗读方式的延伸。
第三个环节:品读诗文,体会情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根据古诗讲究“诗情画意”的特点,在读好的基础上,设计想象画面、说一说等方法,为古诗和今天的理解,作者和今天的学生搭设一个桥梁。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像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预设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