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龙虎山散文 20xx年盛夏季节,前往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旅游,先来到观光车站集中,步行到显赫的天师府门前,我们将沿着当年徐霞客游历龙虎山线路旅行。绕过地面大型阴阳八卦图,瞻仰“嗣汉天师府”描金匾额,左右门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这里是道藏第二十……
夏游龙虎山散文
20xx年盛夏季节,前往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旅游,先来到观光车站集中,步行到显赫的天师府门前,我们将沿着当年徐霞客游历龙虎山线路旅行。绕过地面大型阴阳八卦图,瞻仰“嗣汉天师府”描金匾额,左右门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这里是道藏第二十九福地,九龙聚会之宝地,一九八三年,国务院颁布嗣汉天师府为全国重点保护宫观。
进入儀门,眼前为之一亮,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站立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眼松柏荫翳,好鸟相鸣,这里曲径通幽,古刹参错,碑石林立,凝香积翠。殿堂联曰: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游览到玉皇殿,有横匾“道教祖庭”,台阶石盘龙雕刻工艺精细,阶下一口古井,水质清澈透亮,游人争相洗眼,说能明目洗心。后进“三清殿”见联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侧有“雷祖殿”,右屏墙面石雕,近前才见雕刻苍松下有,猴、鹿、鹰、蜜蜂石刻,工艺精致,妙趣横生。
导游介绍说,按顺序抚摸,可让你健康吉祥好运连连!因此,石壁工艺被游客触摸得光亮如镜。前面有一古亭,内书“道法长存”内有联:道贯古今包宇宙,法遵自然驭人神。品读哲理深远,宽敞的坪地现一巨石,中间书写刻录特大“道”字,边缘一棵千年古樟树,枝繁叶茂,硕大无朋。
一路走来,却别有洞天。只见圆门上额书写“上善若水”,地开灵泉生辉,天播谷雨秀色。门联独特,景致奇特的“斗姥殿”联云:清烟无欲祭苍天德泽不尽,华烛有心映宝殿神光长留。龙虎山诗词楹联匾额碑铭颇有名气,其书法考究,各体皆备,内涵丰富,文彩飞扬,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随后游览上清古镇一条街,两侧店铺根雕玉器古玩,让你目不暇接,远距离一座古老建筑物映入眼帘,眼前石坊高大雄伟,坊刻精美绝伦,门匾“天师祖廟”又称“留侯家廟”,是历代天师及家族祭祖的地方。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占地面积1042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头门、二门、三门、中门,上殿五个层次。
留侯家廟门前一双户对、赭红色木质结构独特,进入八卦屏风右边一座“五行坛”,为天地人合之宇宙万物祭坛。五行学说是以天、地、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为本,通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布局,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达到通天达地的符法。
我伫立其中,认真去观察,发现自己仿佛入迷一般去探究五行坛的奇特:中央主坛长9米、宽9米,每节台阶高0.3米,外为方中为圆代表“天圆地方”,运用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九九归一的道家哲学原理。东南西北方以道家的原始四大符咒:青龙平安、朱雀和合、白虎招财、玄武护法,以祈福天地永固。
这里坛上的五根云柱,分别敬奉以道家最高法符定位为:东方木德星君符五行之木、南方火德星君符五行之火、西方金德星君符五行之金、北方水德星君符五行之水,正中土德星君符五行之土。20xx年11月,天师祖廟根据道教文化和史料记载,恢复修建了目前国内外唯一的五行坛。(它能解决一般法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聚集正能量,使人开运得福,一帆风顺!)
据解说员介绍,清光绪出版《留侯天师世家宗谱》中有一幅绝无仅有的《龙虎山图》遗存。“长庆坊”有对联:祈福长庆坊,问道龙虎山。广场中央坛台上塑造张天师全身像,场外建筑特点为全木质与砖石结构,围绕一圈相映成趣,无不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缩影。
我们在泸溪河畔登上竹筏,顺水飘流而下,远距离观赏无蚊村,那里青烟袅袅,静谧深邃,悬棺岩和两岸景色,石怪岩奇,恍惚置身世外。飘流到达终点——仙女岩码头登陆,赶上观看对面上升悬棺特技表演。放眼曲槛回栏外,泸溪河天水一色,真画境也。
南来北往的游客只观升棺,一般不看降棺表演。我见山壁岩洞中,悬棺从洞穴徐徐移出,用绳索吊在半空中,身着黄色衣裤表演者站立棺上,洞内有一人操作绳索,河面小船中两人与之互动。左侧岩下一处空地,沿山壁建有一座三层楼的“飞台阁”,阁上石刻“半天仙迹”,阁边“玉壁凌空”四字,上首一岩洞内还有两具悬棺吸引游人眼球。
我想,古人也许经受了太多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之苦,梦寐以求宁静大平生活。先辈的遗愿选择将祖先安葬于凌空绝壁之上的崖葬,以此让祖先在一个青山绿水环绕的优美自然环境中得到永远安息。于是他们就将棺椁抬上溪流边陡峭的绝壁,放置在几乎与水面垂直的天然岩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它们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仙女岩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洞下便是泸溪河,临水悬崖上布满各式各样的岩洞。从河中或陆地眺望,“藏一棺而暴其半”多处可见。
这些崖墓大多数是二千五百年前,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至50米以上。在大片岩壁上,星罗棋布的洞穴难以计数。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个千古不解之谜。
龙虎山的丹霞单体地貌,几乎涵盖了亚热带湿润区域内的所有种类,丰富的植被等物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石斛资源。传统石斛文化积淀深厚,在当地俗称“吊兰”,在小儿退烧、疑难皮肤病等,石斛都得到广泛应用,还参与了道医、道宴的历史发展进程,是龙虎山道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龙虎山由六大景区、五十五个景点、二六一处自然人文景观组成。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1%,整个地域禁止工业发展,保证了纯净优质的大环境。“十里画廊”泸溪河常年禁渔,水质监测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呑明月魄,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段话源自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传奇的描述,正是古人对龙虎山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的生动描写。据《龙虎山志》记载,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由鄱阳湖,经信江溯泸溪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从此云锦山更名为龙虎山。
前往象鼻山景区途中,导游引导我们站在仙女岩对面去观赏,大家边看边议论,有人找寻角度拍照。我被眼前叹为观止的神奇景点所吸引,想起初夏时,随铅山“鹅湖文学社”灵山采风时所见的华表峰,又称“金枪峰”山崖象形,这两地阴阳景观均坐落在鹰潭龙虎山、弋阳圭峰、铅山鹅湖书院、葛仙山,上饶灵山、玉山三清山等旅游景区之间。这天造地设的自然丹霞地貌杰作,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目睹这壮观景物……还意外发现“中国作家协会龙虎山创作基地”石碑竖立在山脚下。心想,中国作协真会找创作基地,龙虎山的确是作家们触景生情,更是“灵感飞扬”的风水宝地。
途经“仙水岩”来到画家村,这里又是一个“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还是“红背带生态文化创意试验区”,是一个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的地方,悠长的乡情,漫步的羊儿,青青的草地,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远去的村庄和童年的回忆。
一边游览,一边思索道教文化的真谛……还记得潘基文先生曾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感悟着道教倡导的“寻道、正道、修道、弘道、心道、禅道、传道”精神,每一个字眼的转换,想必都是一种思想境界的提升。人往低处走,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一书,就为我们说明一个道理:“人往低处走”,就是无为、不争、寡欲、善为下,无为不是不为,不争的是身外之物,寡欲是懂得适可而止,善为下,不是装孙子,是不要自满。
一九八八年一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龙虎山有着奇特多样化地质遗迹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及人文景观历史;山环绕着水,才有水的宁静、安然;有水映着山,才显得山的大度、伟岸,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了龙虎山的旖旎美景。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浸润着这座圣山,悠久灿烂的道教、崖墓文化,极具科学研究和审美价值的自然资源,二者由碧染如洗的泸溪河完美无缺相连,呈现出龙虎山“此景只应天上有”的仙境风光。
龙虎山是冠名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夏道教第一山。夏游龙虎山,了却我向往已久瞻仰道教圣地心愿。这里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众多,景区、景点,街市井然有序,带给游人至美的享受和全身心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