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1、 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
1、同学们,你们会唱《小星星》这首歌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听一听这首儿歌,好不好?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时候的景色)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3、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板书课题:《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互动)
1、自读课文。要求:自己试着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大家认真听。问题: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板书。如: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下面同学们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好,哪个同学读懂了这个问题?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
(2)后来爸爸带他去散步,他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美丽。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让学生练习朗读。
重点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黑夜和白天是一样美的)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5、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教师出示: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6、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四、指导生字书写(反馈)。
“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怕黑的天性使孩子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的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的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的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了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二、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胆、敢、往”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生字,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4)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胆子、勇敢、往来、外面、窗户、忙乱、偏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3)游戏环节——小火车过站台,每过一个站台出示一个本课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方法。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读出既惊讶又欣赏的语气。“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句话读得轻一点儿、慢一些,仿佛真的有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7)指名学生朗读汇报,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8)朗读比赛,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过渡:通过诵读诗歌,我们体会到了小朋友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语言当中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1)学习生字——看。
①引导学生在第一小节中找出生字“看”,并读出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学习“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运用字形记忆法识记生字。
③读出诗歌中带有“看”字的这句话,体会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理。
(2)学习生字——笑。
①教师在黑板演示,学生书空,学写生字——笑。
②师生互动,做一做微笑的动作,体会微笑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生字——外。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生汇报识记方法。
(夕+卜=外)
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学生书空。
③注意“卜”的写法,先写垂露竖,再写点。
(4)学习生字——晚、再。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习书写。
②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3.比较识字法:书写带有“巴”的生字——“色”“爸”。
(1)观察生字“色”“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相同:上下结构,下面都是“巴”字。
②不同:书写“色”字,上面稍小一些。书写“爸”字,上面稍大一些。
(2)比赛书写汉字,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汉字,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美观、大方。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
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新词(知识与技能)。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字词的教学。
2、阅读中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具有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
2、板书课题
3、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夜晚的景色吗?是怎样的?”
4、播放世界各大城市夜景视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音频
2、师范读课文后请学生读课文。
3、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三、朗读感悟,体会勇敢。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读一遍,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⑴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怕黑的?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
⑵“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些什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害怕的语气。 ⑶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⑷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学习第二节
⑴小朋友这么害怕,他爸爸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偏要”是什么意思? 指名试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无可奈何又想撒娇的语气。
⑵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指导学生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
⑶夜晚的景色如此美丽,你们还会害怕吗?课文里的小朋友呢?变得怎么样了?引导朗读、体会最后一句的意境。
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四、指导游戏,理解课文,情感熏陶。
1、
2、你讲我听: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上讲台复述课文内容。 你读我演:根据课文内容叫同学分角色表演课文。
五、总结
其实夜晚和白天一样可爱,勇敢的孩子能看到更多美丽的景色。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画一副美丽的夜景图。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启发学生回亿节日夜晚的景色,抓住有代表性的物象,学习用色彩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作业要求
画一幅构图充实、气氛热烈、人物生动的“节日之夜”的色彩记忆画。
课前准备
一、收集节日之夜的图片(画报或挂历等),要有焰火、灯饰、有装饰的建筑物及节日的人群等形象。
二、学生自备作业用品:纸笔、颜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新课:朗读课文,请学生回忆对哪一个节日的夜晚印象最深,它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指定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照片,理解节日之夜的特色,再挂出备好的节日之夜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以加深学生对节日中具有特色的形象的感受(理解、记忆焰火、灯饰、建筑物的装饰及人物外形特征)。
二、讲解夜景画法,并作示范。一般可在暗紫蓝色的底纸上画夜色景物,或先用蜡笔或油画棒画出夜色景物,再涂上深色水彩作底色。教师示范画法,并指导观看课本中
三种形象的画法。
三、提出对作业的两个要求:
1、以景物为主表现节日之夜,先安排场景,后加插人物;以人物为主表现节日之夜,先安排人群,再添加背景。
2、构图要饱满,近景可以画出画外(即画物象的局部)。应选择印象深刻的场景或人物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作画时要抓住人物的表情动态、服饰、景物等的形象特征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使之生动感人(以课本范图为例),力求用对比色彩表现出热烈的气氛。
四、学生作业:完成全画的铅笔草稿,下一节课着色完成。
第二课时
一、选出前课类型不同的稿子给予点评,再让学生调整、充实画面。
二、讲解色彩的运用:以范图和照片为例,讲解在运用色彩时要注意冷暖和深浅对比,一般用冷色画天空,在重色背景衬托下,浅色的灯光容易产生闪烁的效果,人物的色彩也应是深浅冷暖相间、相互烘托。如用水彩作画可先画深重的天空,再画浅色景物。若用油画棒作画,可先画各种景物,最后用水彩的深色大笔涂画天空。
三、学生着色,完成作业。学生有什么颜料使用什么颜料作画,不便强求一律。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板块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 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 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 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 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 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3) 练习表达:
“我”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总是担心x。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板块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15分钟)
《夜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 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 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 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 练习表达:
在夜色中散步,“我”发现,原来xx。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血红色呢过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板块四:课堂小结(5分钟)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再次配乐朗诵全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真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真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
(设计意图;将古诗和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复习古诗。)
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把自己眼中的夜色说给同桌听,并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题目为《夜色》的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3、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
4、(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巩固汉语拼音并合理利用评价机制,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使识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5、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之后,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要求认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大家认真听。
提问:听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谈谈你自己的收获。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心情变化。随机板书。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谁还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黑夜中都有那些美丽景色?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孩子从胆小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机点拨。重点感悟“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将读书思考同朗读体会相结合。
(设计意图: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3、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4、总结后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
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采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谈论夜景与播放实景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升华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使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5、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二、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三、延伸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夜景。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7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月色、外头、看见、爸爸、晚上、可笑、再见;
2、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夜晚景色图
(2)提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你害怕吗?
(3)导入: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节。
(1)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很小很小”要读得稍慢,读出“我”的胆小、害怕。“讲了又讲”要重读,突出妈妈讲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心就乱跳”语速稍慢,读出“我”的害怕。
(3)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情。
(5)思考: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胆小的孩子。
(6)思考:“很小很小”这个叠词有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看出“我”胆子很小?
明确:“很小很小”起强调作用,写出了“我”怕黑的原因。“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具体写了“我”胆子小的程度。
2、学习第2节。
(1)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2)指导朗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强调“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要读出“我”忽然察觉后的恍然大悟。“从此”后面要停顿。“再黑再黑”读得慢一些。“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要读得美一些。
(3)指名学生朗读,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4)朗读比赛,在朗读课文中体会“我”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5)思考:怎样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一句?
明确:这句是写爸爸想出了让“我”变勇敢的方法——晚上出去散步。“偏”“拉”表明“我”仍然怕黑不敢出去,是爸爸要求“我”这样做的。
(6)赏析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明确:“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草比作人,表现了夜晚的美,也说明夜晚一点儿都不可怕,写出了“我”在夜晚看到这些景物后的惊喜之情。
(7)思考:在黑夜里散步,“我”发现了些什么?
明确:发现了美丽的花草,在月光下睡觉的.小鸟。
(8)想象:“我”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
明确:“我”在路上散步,虽然没有灯光,但是能看到萤火虫和自己玩捉迷藏,小草亲吻“我”的脚,小树摇晃着枝叶,想挽着“我”的胳膊和“我”一起跳舞。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让我变得更勇敢,妈妈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爸爸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明确:给“我”讲勇敢的故事失败拉“我”去散步成功
(2)诗歌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1节: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
第2节:写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和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2、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了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重温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勇敢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你们晚上怕黑吗?为什么?
2、适时表扬那些不怕黑的勇敢的孩子。
3、板书课题:《夜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提问:听了课文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指名汇报。
3、学习第一节。
(1)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指导读,读时读出害怕的语气。
(2)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
4、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意思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说说。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指导体会)
(3)思考: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4)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5)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6)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7)课件出示“美丽的夜景”图片,学生观看。
(8)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
(9)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10)指名读,评议。
5、说话训练:你有过害怕黑夜的故事吗?现在还怕吗?小组说一说。
6、读全文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小结: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黑夜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要我们去发现,去观察。
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
2、指名说说自己眼中的夜色。
六、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彩色画笔把你看到的美丽夜景画下来。
2、搜集描写美丽夜空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词,学会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理解并背诵课文,培养孩子勇敢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巩固记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二、填一填:
在再
小鸟好像()和我说()见。
步布
我进()了,妈妈送我一个()娃娃。
三、指导生字书写:
1、“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2、“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根据批读提示读懂课文,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重点难点
1. 联系上下文或同学自身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能想象描述的情景。
课时布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同学自身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教师放《东方之珠》的歌曲,让同学从歌词、画面中感知香港的美,用优美的`旋律调动同学的情感。
2.启发谈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文字或图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交流搜集到的信息。(香港的过去及现在、地理位置、民俗、景点等)
同学发言后,引出课题:香港夜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借助批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用自身常用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同学之间互相质疑。重点的词语随文理解。
3.熟读课文,集体正音,感知课文内容。
三、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1.请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交流写字的体会,提出较难写的字,由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指导。
3.同学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安排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细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夜色,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能想象描述的情景。
教具准备
有关香港夜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规范书写生字新词,引导同学互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开展互评。
二、细读课文,感受语言
1.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让同学说出自身喜欢的句子。
三、赏析课文,想象美景
1.同学自身阅读全文,找一找概括写香港夜色美的段落。可以在空白处批读。
⑴出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朗读。
⑵香港灯火真这样吗?俺们要认真读一读。
2.请同学分别读二、三、四段,想想作者欣赏了香港哪些地方的夜色。(港岛、港湾)
⑴欣赏港岛夜色。
勾画第二段中描写夜色的句子。读1~3句,想象港岛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灯光是怎样一番情景。同学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朗读,直至体会到那番情景。
⑵欣赏港湾夜景。
请同学们读第三、四段,其余同学考虑:俺站在瞭望台又欣赏到港湾怎样的景色?感受到什么?
这一局部的教学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进行。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感受到丝丝海风吹到脸上,举目星空,天高云淡,夜色如水,使人心旷神怡。欣赏到维多利亚湾夜色的美,勾画描写维多利亚湾夜色的句子。朗读、想象港湾里灯火随波流淌,色彩变化,形态也多样的迷人景色;欣赏远处的灯火,朗读、想象海天相接,灯火与星星相连的景色。
⑶出示港岛、港湾的图片,让同学欣赏,说说图中展现了文中哪些内容,也可以用自身的语言来描述图中的内容。这样图文结合,让同学从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片中欣赏香港夜色的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四、课堂小结
五、安排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评价。(紧扣学生实际,把引导学生回忆夜景的美和学生对黑夜的恐怖感作为重点)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首读诗歌,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诗歌,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3、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4、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指导学习第一节
1、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句子读得有感情?
2、读一读,练一练:请同桌为自己提意见。
3、读一读,展一展:请全班同学评点自己的优点。
(教师抓住“很小很小”、第二、第四行诗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4、议一议:你认为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二)指导学习第二节
1、数一数: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2、“偏要”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要拉“我”在夜晚散步?根据这个意思你能把“偏要”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3、“我”在夜晚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夜晚还有什么地方美丽?
4、“我”还怕黑乎乎的吗?是从什么时候不怕的呢?“从此”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6、想象体验;
7、尝试背诵。
四、指导小结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指导练习
课后练习2
六、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迷人夜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欣赏香港夜色的迷人,从而激发学生对特区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关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尽情欣赏“香港夜色”
2、说说你们看到的夜景
3、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太美了!
学生:简直太迷人了。
学生:我永远夜忘不了这迷人的夜景。
……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板书课题,13、香港夜色
2、你能说说对香港的了解吗?
3、师简介香港特别行政区。
4、录音范读。
(学生用笔画初本课的生字、新词。)
5、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围绕课文自由发言,提问)
第1自然段:写香港的夜色师“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第2自然段:写作者在车上欣赏香港的夜景。
第3自然段:写作者在太平山顶的嘹望台上欣赏香港迷人的夜景。
第4自然段:写香港的夜色很美。
第5自然段:总说香港的夜色很美。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自由拼读生字、新词。
(1)前鼻音:印象()林立如笋()万吨()
(2)后鼻音:匆匆()琼浆玉液()
(3)平舌音:撕开()林立如笋()
(4)翘舌音:山势()摩天大厦()
白昼()罩住()
4、学生互相抽读。
5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四、精读课文内容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再读本段。
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齐读本段。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液色美景给作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色美景令人难以忘怀。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景是“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景太美了。
……
课堂小结
师:香港的夜景太美了,让我们以惊喜的语气来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印象撕开山势匆匆林立如笋摩天大厦
琼浆玉掖万吨白昼辽阔
2、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抽生发言
学生听写朗读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抽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自主学习本段,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围绕本段内容提出质疑。
4、大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是很认真的,提出了这么多有有价值的问题,在解决它们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5、播放“香港夜色”,师生共同欣赏。
6、刚才的问题,通过大家的'观看,解决了吗?(这些问题,通过直观的视觉素材,学生迎刃而解)
7、全班齐读本段,感受香港夜色的壮观辉煌。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抽生朗读本段。
2、自主学习本段,小组讨论、交流。
3、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第二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定小组朗读本段。
2、自主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并围绕内容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本段中难理解的词语进行质疑。举例:相映成趣,如同白昼。)
3、再次播放“鸟瞰香港夜色”,帮助学生理解。
五、讲读第5自然段
1、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播放课件“香港夜色”
学生:什么是“错落有致”?
学生:“雪白的两道车灯撕开低垂的夜幕”这句话究竟该怎样理解呢?
学生:夜幕低垂,华灯初映,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过度段,第一句是承上启下,第三句是引出下文。)
5、全班感情朗读本段。
4、找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朗读,并感受夜色的迷人、美丽。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夜色的迷人与美妙。)
5、全班齐读,读出对香港夜色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三、指导朗读
1、自由体会朗读,并再各段中标出该用的语气。
2、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
3、第1自然段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香港夜色的壮观辉煌,第3自然段要读出夜风的轻柔和身临其境的感觉。第4自然段要读出夜色的迷人、神奇。最后一个自然段应读出对夜色的向往与留念。
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总结全文
师:这就是迷人的香港夜色,它以那诱人的美堪称“世界四大夜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