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之自主学习培训及措施的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自主 措施 数学 小学 培训

管理员

摘要:

关于小学数学之自主学习培训及措施的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之自主学习培训及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1.整个培养过程不能厚此薄彼。每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不一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在……

关于小学数学之自主学习培训及措施的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之自主学习培训及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1.整个培养过程不能厚此薄彼。每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不一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数学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列出不同层面的预习方案,使不同数学基础阶层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引导。

  2.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步骤的规范。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许多的学生都没有预习的意识和习惯,并且在要求进行预习时他们也没有系统科学的预习方法。在此情况下,教师更应该认真细致地制定相应的预习计划,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每一步骤进行严格的规范。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课堂培养。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某些问题时,下面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也没有回答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发生冷场现象。特别是在观察物体和图形变换等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数学知识学习方面,冷场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这些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自己的主角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课堂的环境氛围,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周围的事物入手(例如学生桌子上的文具盒、橡皮等),或者是学生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物体,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材让学生想象着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等规格的形体,应该把学生周围的实际事物和这些形体联系在一起,增加整个教学的趣味性。此外,从学生周围的事物入手也能给学生带来熟悉性,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勇于发言,增加他们学习的主人公意识。

  2.课外培养。

  目前很多的教师都不注重对学生的课外培养,下课以后只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这样只会让学生从不愿意写作业变得厌恶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布置很多的家庭作业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应该改变策略,对学生进行课外培养。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方面知识的时候,不应该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计算题让他们做,应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性的作业(例如帮妈妈买菜等)。在完成这些生活性作业的同时,他们就会运用所学到的小数乘法知识,来辅助作业的完成。教师应该注意的是,生活性作业超越家庭作业的优势就在于学生的主动性。一个是主动运用,一个是被动运用,两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教育的成效性显而易见。学生在繁多的家庭作业中,面对枯燥的数字,很有可能增加他们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布置课后的习题,要注重课外培养的运用。

  三、增强小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学生进行自能学习时,还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达到最高质量的自我学习。比如在学生进行简易方程知识自能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四则运算能力,就不能真正地进行自能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进行一定的统计,对于那些知识不扎实(比如加减乘除等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学生,及时地给予帮助并补充他们的知识储量。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自能学习中可能面临的难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难题,这样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最后,把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自能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价值观和素质进行必要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分享合作的习惯,进一步提升他们自能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形成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系统流程,从三个方面综合的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也使得培养的成效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来阐述具体的培养策略,也使得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更加具体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认清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且结合教学的改革动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对小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的先进策略,以做好对小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二篇:小学数学之自主学习培训及措施

  一、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措施

  1.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经常用到的手段,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这样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依据应用题的题型设计教学情境。如遇到有关两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请两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对这类问题解决方式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预期效果。

  2.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边不停地讲授书本上的重点知识,一边要求学生打起精神。显然,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学生只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性,于是渐渐地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听众,还要记笔记,所以就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记下自己的问题;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互相讨论、自由思考的时间,十分钟之后,在课堂上提出课程大纲要求的和从学生那儿搜集来的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们要给予表扬;对一些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们要适当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最后,我们还要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难点,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还应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列举出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例题,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让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同时掌握很多种解题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教师应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注重不同性别、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流程、把握课堂进度,不应过多地干涉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给其余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还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形成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4.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的方式,教师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下去,数学就给人留下一种死板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下面以一道小学应用题为例,“小熊有6颗糖,给了小兔子2颗,后来熊妈妈又给了小熊一颗,请问,现在小熊有多少颗糖?”因为这道题涉及到连环加减运算,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方便。

  二、结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以上述的几点措施作为参考,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模式。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在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时,数学学习效率还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