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书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1 在空余……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书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1
在空余的时间,我阅读了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得出了几点感悟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如在数学课中,“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研究性学习”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活动步入“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在这样的课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活动。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作为教师要运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笔记,整个思路是跟着教师转,活动比较整齐划一且呈现集体化的特征;而在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习,其个性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
三.关注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和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般来说是用学业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和评价学生;“新基础教育”则更多的是使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状态的变化。它吸收了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近几年,我校大力开展儿童智能开发实验,开设了音乐、体育、艺术、科技、奥林匹克等多类实验小组近42个,学生参加省市区多类比赛取得了上百项荣誉,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多元智能开发给自己发展带来的益处,表现得更加自信了。同时,多元智能实验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现象,多元评价的推行,改变了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学生脱颖而出。
四.关注学生所在班级的状态。
“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质量。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学习心境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努力搞好班级的建设。在班级建设中,学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具体做法包括:增设班级岗位,使班级的每个同学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岗,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建立班级岗位轮换制,使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承受变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从而锻炼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学会规范评价及动态评价,而且要求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由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牵头,由各班班主任参与,全面研究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们对班级更加热爱了,他们在班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2
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则依赖科学的教学理论,这种教学理论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了怎样教而忽视了对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即关注学生怎样学。在各类期刊杂志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名师教案,而很少见到学生学例。如果脱离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研究和理论分析,那么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最多只能算是简单的经验总结,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教学思想。
从书中我知道了,在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体系,更要了解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针对这些认知特点来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也使教学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把握好拓展知识难度、挖掘知识深度的这个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要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也是备课的重要部分,它也是传统说法中备学生的新内容。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策略,它也适用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只有在了解了学生之后,我们才能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
其次,我认识到作者提倡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置于问题情境中,把解决问题贯穿于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进行解题的一般策略,并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向非数学能力迁移。她的这些观点是把数学学习的目的向更深层次挖掘,揭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内容本身就可以了,也不是学会解决现在的数学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学会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我也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类似的观点如果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那种照本宣科式的传授),那么即使包罗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难以发挥作用;而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学生所受的数学训练,所领会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将在学生的未来无时无刻地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他们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3
几年前,就买了这本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很兴奋,但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粗略地读了一遍,这次,借本次培训,要写一篇读书笔记的机会,又细读了一遍,感受颇多。
这是一本站在教师立场,基于小学教师的现实处境和成长需要而写的一本书,作者历经十二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成果。本书不是纯粹的理论,也是不单纯的实践,而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建构。“新视野”作者试图使小学学科教学成为一种“研究性变革实践”,使教师的实践成为研究性实践,变革性实践,达到使教师学会透析自身实践,必造自身实践品质的目的。
本书不仅将学生纳入研究的视野,而且对学生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贯穿、渗透在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当中,努力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当中实现“以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为本”。本书还将方法论意识渗透贯穿在书中的各个角落,帮助教师明析自己思考与实践的基本立场,前提和视角,转换思维方式,挖掘新的思维路径,重组和丰富思维框架,建立整体性,关系性和类型性思维方式。
本书将教师的发展置于学科教学变革的背景下细加考量,以教师素养取代教师素质,从“养成”这样一个动态生成性的角度,回到“教师生命及其成长”这个原点中加以辨析,关注变革时代的教师生命成长和生命价值。
本书对学生观的转型,知识观的转型,教学目标设计的转型,教学过程设计转型等做了充分的论述和指导。
本书还采用了大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鲜活而真实的事例,分析和说明了理论在转化为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说给我个人的教师事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开阔了视野,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感受最深的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真实、平实、扎实、充实、丰实。
第一,真实:要实完善的课
强调课的真实,是我们对待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只要是真实的课,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一点瑕疵也没有,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有的教师期望把课上的一点问题也没有,这种预设的目标是错误的。所以,真实的课是不粉饰恶毒,是值得去反思的,也是有待完美的。
第二,平实:常态下的课
课的平实,是期望教师以平常心态去对待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淡化公开课点缀式的意识,强化日常探索与研究的意识。有的公开课就是上的很花哨,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但这种课不可能在每一天的实践中进行,因为它要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课天天要上,正因为如此,平实的课是反映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常态的,也是很实在、很普通却有质量的。
第三,扎实:有意义的课
扎实的课,是期望教师追求课的真实效果,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有的课上,学生始终没有认识的错误,也没有思维的碰撞,只是为完成教案而“走过场”。这样的课是很难促使学生的真实的发展的,所以扎实的课多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体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是有真实效果的。
第四,充实:有效率的课
课的充实,是期望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真实的发展。如果教学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就不能看作是一堂好课。所以,充实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人人有收获,人人有不同的发展,也是效率比较高的课。
第五,丰实:有生成的课
什么是课的丰实,即课的生成,是期望教师能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把握课堂,在课堂中能促使学生生成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师生之间有真实的智慧的投入,学生的能力有所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但活跃而且水平有所提高。所以,丰实的课是体现课堂动态生成的,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教师教育智慧的,也是体现师生生命活力的。
要做到这五个实,很难,但这也是我追求的目标,相信在这种追求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探索和研究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五实”课堂,也相信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得到真实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也会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4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感受颇深。
从书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则依赖科学的教学理论,这种教学理论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首先在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体系,更要了解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针对这些认知特点来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也使教学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把握好拓展知识难度、挖掘知识深度的这个度。
其次,我认识到作者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信学生的无穷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正视差异性,正视个性”,“关注生命,关注课堂” 在教学上,让课堂生成精彩的有效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和思维的主动活跃,形成了课堂教学新追求。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置于问题情境中,把解决问题贯穿于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进行解题的一般策略,并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向非数学能力迁移。她的这些观点是把数学学习的目的向更深层次挖掘,揭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内容本身就可以了,也不是学会解决现在的数学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学会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所以,在阅读了此书之后我更为迫切地感受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一般数学思考方法的必要性。这也是我在之前的教学中较为忽视的方面,今后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记住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备课、教学和教学评价)我都要有意识地从教学内容中发现、提炼数学思想和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并且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学习目的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5
放寒假了,要利用假期时间好好的充实自己,所以到东图的新华书店买书,到了那里一看,老师的辅导书太多了,左看看,右翻翻,觉得每一本书都挺好,可是我也不能都买回家呀。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了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就爱不释手的看起来。发现真不错,就决定买这本书,回家慢慢的消化。
带着对吴老师的尊敬细读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了我如何从一招一式的背后去挖掘深刻的道理,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深刻感受和收获:
提问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课堂离不开提问,但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呢?如何能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后面对学生的回答又应该如何回应?怎样理答?我想这都是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愿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提问的策略,即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有就是理答的教学策略,说实话,当我刚刚看到"理答"这个词语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理答"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回应方式。教师的理答应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也像我们介绍了三种理答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反省和深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问与理答"的几点建议,有画龙点睛般的将前面的策略加以升华和总结,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将枯燥的理论于生动的课堂相结合
牢牢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想如果让我去读一本理论书籍,就像前一段时间王飞老师推荐的《概率论的起源》、《第一次数学危机》,内容非常的丰富,可是我感到读的时候很吃力,需要反反复复的去推敲里面的文字,还需要在网上找资料,才可以读懂一点,说实话,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硬逼着自己去读,去理解。
就如同我们在课堂上单调的教授是一样的,失去了调动兴趣的原动力,所起到的效果也将是不理想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兴趣,教师亦是如此!这本书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录,简单明确的教学对比,让我真真正正的将理论上升到了实际,将理论结合到了实际,更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