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
=0.70.8 =
=78 = 4
=7:8 =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 0.12:0.4 : 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 第4题和第5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1、0的倒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啊,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是结伴来到多媒体教室的,比如说~~~~~~~你们俩是不是好朋友啊?(请点到名字的两名学生分别表述一下两人之间的关系)
师:好朋友是双向的,可以说成“XXXX为好朋友(也可以说XXXX好朋友)
教师找一对儿同桌,让他们也说说相互间的关系。(XXXX为同桌,一起来上数学课)
二、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那今天咱们来学点儿什么呢?
1、(课件出示例7)
请学生动手找找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2、师:你知道吗?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课件展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师请学生提炼一下,然后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举例子说清两数之间的关系。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3/8和8/3互为倒数。(师板书3/8和8/3互为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像刚才我们表述朋友、同桌关系一样。
引导学生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师:我们能不能说3/8是倒数?“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比如5/4和4/5的积是1,我们就说……7/10和10/7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4、请你再举个例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5、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找出3/5和2/3的倒数呢?
(学生写并汇报师板书。)
三、探索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你写出更多的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四人一小组,怎么分工呢?(请学生说建议)准备好了吗?一分钟倒计时开始!
师:时间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读,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真不错。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生:无数个。
2、师:其实我知道大家在刚才的比赛过程中啊,一定有窍门,所以才会写得那么快,那么多,是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看?
(学生畅所欲言,但是一定不规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规范说法。
3、师:正因为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师指黑板)相乘时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约分,得到乘积是1。所以很快就可以找出一个数的倒数来,对不对?
4、师生一起小结:也就是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板书)
5、学生自主探索5和1的倒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6、0的倒数呢?
启发思考,允许讨论。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四、归纳小结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生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请同学板演。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2)发现一学生书写有误,与该生交流。
(3)用展台展示该生的错误。
师:这样写可以吗?(7/12=12/7)
师:为什么?规范书写,要写清谁是谁的倒数,或谁的倒数是谁。
3、完成练习十一第二题。
4、完成练习十一第三题。
5、完成练习十一第四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应该有的汇报是:
生1:我从第一组中发现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大于1)。
生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小于1)。
生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生4:非0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倒数这一小节,就像是一篇文章里的过渡段一样,既承上又启下,是学习下一章分数除法的必要基础,请同学们课后认真练习,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基本方法,为下一章的学习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4的减法
教学目标:
在学生理解4的组成及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真确地计算4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盒、实物、磁性贴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加法,我们已经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等于4用加法计算,那么从4里面去掉一个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揭示课题:
四、新授
1、 教学“4-1=3”(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 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 教师拿走一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1”
(3) 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 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1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还剩3只。
(5) 齐读算式:4-1=3
2、教学4-3=1(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教师拿走3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3”
(3)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3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3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还剩1只。
(5)齐读算式:4-1=3
3、 教学4-2=2
请4名优秀生演示4-2的过程:
(1)请4名学生排队,师问:“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学生回答后,师板书“4”。
(2)走出去2个学生,师问:“出去几个学生”?然后板书“2”
(3)师问:“教室里还剩几个学生”?即从4个学生里去掉2,个学生,还剩几个?
(4)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2中间添上什么符号?
(5)齐读算式:
4-2=2
五、 巩固练习
1、 齐读算式:4-1=3 4-3=1 4-2=2
2、 请一名学生板演(用磁性贴片:“汽车”演示)
4-3=1 4-1=3 4-2=2
3、 请大家齐动手摆一摆。(用学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请学生填空,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师小结(略)
布置作业:一课一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你们猜猜他是谁?对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孙悟空,孙悟空小时候淘气顽皮,上学总是迟到,每天早上,别人都去上学了,他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于是师傅送给他一份礼物,大家猜一猜,师傅买了什么东西给悟空?
生:闹钟。
师:孩子们真聪明,孙悟空高兴极了,可是他不会看时间,他想请同学们和他一起认识钟表,你们愿意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整时。板书:《认识整时》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①、出示第64页主题图。
②、课件出示8时、3时、6时,学生认读。
③、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④、小结整时的读法。
三、课堂活动
1、拨钟练习
①师拨钟,小组抢答。②学生挑战拨钟。
2、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
学生独立填上这些时刻。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孩子们,时间是宝贵的,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利用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画人物出现导入课堂,能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3、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4、教学环节衔接不好,教师对课件使用不熟练。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今后还将有待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
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
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 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 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小学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等于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总结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4、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5、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7、 小组内进行交流。
8、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9、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10、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6、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7、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 学生表现
B、 作品优点、缺点
C、 需要改进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观看影片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性的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的能力,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方法与过程:
通过游戏的方法,对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并获得取胜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和重要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重点】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游戏,也许大家可能在游戏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呢?
(二)游戏一“堆一堆”
1、赛前准备
(1)分组:可以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比赛。
(2)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几何体。
(3)赛前要检查物品数量与形状。
师:请大家数一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具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几个?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开展比赛,并计时
(1)游戏活动时间5分钟。
(2)教师发出指令,开始游戏。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进行第三轮游戏,时间可限制在4分钟内。
4、决出胜者。
5、还可以进行全班赛。
6、全班总结交流。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三)游戏二 “玩一玩”
1.游戏前准备
认牌识点数:
(1)抽出其中的几张牌,请学生说出牌面的点数。
(2)尤其是对A的认识,知道A代表1。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因为规则比较复杂,教师结合扑克牌做必要提示。
3、教师根据主题进行讲解。
(1)引导学生对游戏中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进行判断。
例如:每人的点数已知,现在淘气的点数是8,笑笑的点数是9,淘气不继续摸牌肯定赢不了,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淘气摸到几才能获胜?
(2)提醒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计算、思考、判断。
4、小组开展比赛。
(1)分组:可以分为4人小组进行比赛。在明确游戏规则和小组成员后,开始游戏。
(2)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进行帮助指导。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根据时间,可以进行第三轮游戏。
(四)全班总结交流。
全班交流,畅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游戏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或是游戏中要想取胜的“秘诀”等。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这些游戏好玩吗?
回家后可以把这些好玩的游戏介绍给院子里的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 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 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
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 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7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小学数学教案 篇18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小学数学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归纳总结法
学法:
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
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0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3、3、5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