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1
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小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印有“时代特点”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自制力差,随意性大,易受一些不良习气的感染,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就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实在是受益终生。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因此由强调个性教育向养成和谐健康的行为习惯转移,完成由重知识技能向“行为习惯与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转换,可以使教育关注人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养成教育的意义和饮食行为的影响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是培养习惯的P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二、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现在,学生营养有部分学生中午吃营养餐的时候,没有好好吃饭。甚至有挑食,浪费粮食现象。每次看到学生倒在大缸里的剩饭剩菜,我感到很心疼。现在学生家庭条件很好,许多学生家里建起3层新楼房,在家里吃大鱼大肉多了,早上又拿许多膨化食品来学校,加上有些学生看到饭菜不合口味,吃了两口饭菜就不吃了,直接倒掉。这样行为也跟家长溺爱孩子有关,家长很担心孩子饿着,每天在孩子的书包塞满零食。或者孩子自己去买一些零食。造成有些学生营养跟不上,因为孩子没有好好吃饭,其实营养餐是国家跟孩子的身体生长需要量身定做。保证煮熟,又有营养,又合口味。对这种情况,经过老师教导下,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长成栋梁之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是解决“培养什么习惯”、“如何培养”的问题。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创新之处在于如何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健康和谐自主发展的个性人格。
三、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制定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道德认识大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的道德认识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学校都要对自己的学校的学生做出科学的教育内容,并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督促学生时刻按照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去做,做到知行合一,避免脱离实际。
(二)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相结合的养成教育方略
1、从氛围熏染入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每一个学生在良好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缺少恒心、耐心,而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的训练。当学生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反馈,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激发其上进心及时改正。及时反省,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3、评价鼓励法。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
(1)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
(2)家校联系,不可或缺。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
(3)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
(4)教育形式,切忌单调。
(三)构建主动发展与外部促进的多元化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平台
现在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子女宠爱有加,大多数孩子都养成了娇气、放纵、没规矩、不懂礼貌的习惯。在学校接受集体教育时,怎么才能给小学生较好的展开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呢?
1、增强小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和说教去激励学生,而且还要用自身人格和自己的亲力亲为去影响学生,不仅仅是因为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而且要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鼓励封闭的过程,而是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形成的,当然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我们要多制造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
四、总结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基础教育,贵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良习惯,是育人之本。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学校要对小学生科学制定出序列化的养成教育内容,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最终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落到实处,做到知行统一。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2
《市中小学生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各中小学深入研究、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措施方法不得力、各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深入推进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质量有效提升,现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四章第八条,对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带给学生什么,这四句话道出了真谛,指明了方向,而其中良好习惯的培养又是根本的目标和归宿,因为它是学习、健体及做人做事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良好习惯作支撑,一切都是空谈。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习惯养成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具有根本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工作。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负责,要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良好习惯抓起,这是一个有思想的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的。从小处来讲,抓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行,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一味靠题海战和死拼硬擂来强迫学生学习和成绩提高是徒劳无益的,这是一个明智的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和校长应该清楚的。
实施习惯养成教育也正是从教育规律出发,确立的德育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各校对此务必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实贯彻落实,决不可偏废。为此对学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出十项要求,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总体思路、做好工作计划、细化活动内容、突出教育重点、开展课题研究、完善规章制度、营造文化氛围、注重阶段小结、保证教育效果。各校校长要围绕上述要求,切实担负责任,亲自研究部署,定期督促检查,做到一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评估,确保十项要求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将对照十项要求对各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其结果作为教育质量评价中德育工作评价的重要方面,并实行一票否决,养成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取消一切质量评价表彰奖励。
二、进一步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前,各校均提出了习惯养成的基本目标和具体内容,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分学校提出了数十条甚至上百条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和条款,貌似全面科学,实则是不假思索的罗列和堆砌,研究不深,取舍不当,显得繁杂和累赘。各校应从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认识规律出发,遵照循序渐进和阶梯式训练的原则,分学年学段提出习惯养成的目标和内容。目标要适中,达到度相对较低,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基本能够实现;内容要具体、精要、简洁,最好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学生易记易诵。在总结部分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十个良好学习习惯和十个良好行为习惯,供各校选择和参考。
(一)十个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学会倾听的习惯;
2、善于思考的习惯;
3、良好的表达习惯;
4、良好的观察习惯;
5、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7、自主阅读的`习惯;
8、总结反思的习惯;
9、动手操作的习惯;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十个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
1)举止文明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
4)惜时守时的习惯;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遵守秩序的习惯;
8)勤于动手的习惯;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各校要对上述十个良好学习习惯和十个良好行为习惯认真研究,合理选用,拟订出最精当的、最有效的、最管用的、最符合实际的、最易让学生接受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进一步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不能一味说教和灌输,也不能总是提醒或批评,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学地加以训练和培养,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形成良好机制认真落实和实施,否则就是盲目和随意的。根据我市目前德育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要求:
1、将习惯养成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相结合,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月制度。
目前各校正在深入开展“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研究”的省级课题实验,大力实施德育主题活动,因此,各校要统筹德育主题活动和习惯养成教育两个重点,协调一致抓落实。习惯养成教育和德育活动课程不是途径上的交叉,不是内容上的重复,而是途径和内容的统一。德育主题活动构建了从小学到高中我市德育工作的一个大的框架,是属于形式范畴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众多德育内容中的一项,是用来填充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是属于内容范畴的。为此我们要把习惯养成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月制度,以活动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各校“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安排一定要认真,全学期有总体计划,每个月形成书面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活动主题鲜明、活动内容具体、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要求明确、活动效果明显。各校要把每月的活动主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活动有氛围,让学生有感应。
2、将习惯养成教育与评价矫正相结合,实行学生不良习惯矫正“周周清”制度。
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正面教育,离不开活动引导,也离不开评价、矫正和惩戒。各校要围绕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建立学生养成教育台账和评价手册,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找准学生得失,以周为单位及时展开矫正,从而切实增强养成教育的过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新评价形式,可尝试建立学生习惯养成卡,通过习惯养成达标活动获得养成教育银卡、金卡和钻石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要在评价中发挥家长的作用,赢得家长的支持,让不良习惯矫正“周周清”落实在家庭,体现在社会,真正使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不让学校教育的成果被家庭社会所淹没。要将习惯养成评价与学校开展的星级学生评价、各类优秀学生表彰相结合,将习惯养成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3
1、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在高考中大都成绩不够理想,许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有不少人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在自卑的阴影中,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表现出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自我否定。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业基础差,是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学生平时自由散漫,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惯。也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做到认真规划,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差,心态没有摆正,觉得来读大学主要就是混文凭。
2、养成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分析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差造成的。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执行者,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什么样的教育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特点和核心是什么。
2.1、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思想行为的引导与训练,也包括不良思想行为的制止与根除。
2.2、养成教育的最低目标与终极目标
2.2.1、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人的大脑。习惯使人的许多行为与思维活动将处于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状况,从而使大脑得以解放出来,最终激发大脑的潜能。
2.2.2、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3、养成教育的核心
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成长。学生有成长,有进步才是教育的`成果,作为教育执行者,不要一味的追求学生达到某种统一标准,更要看到学生在为了达到某个阶段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从而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和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3、习惯养成的过程
要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了解人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四个层次,依次为被动、自发、自觉和自动。这四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实际上也揭示了习惯养成的四个阶段,到最后一个行为层次即自动阶段时,也就是养成习惯了。
4、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就需要经过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自动的过程。当然,高职学生有着独立的思想,同时更有着多年固化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者精心设计教育环节,让学生们在思想上产生触动,触动转化为行为,通过对行为的训练和校正,让好的行为形成习惯、避免不良行为的重复,这样训练、触动、总结、分享,再实践再提高,形成一个知行合一的循环,就能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设计并实施有方向、有标准、有载体、有参照、有激励的学生管理机制。
4.1、确定养成教育的主体
坚持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主置,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动力。
4.2、确定养成教育的标准
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具体来说,就是如下的方面。
1)近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
2)小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
3)实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
总之,在给学生提要求时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用学生身边的事来指导学生,用学生能听的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透,用学生自己的闪光点来点亮学生。
4.3、养成教育的载体设计
精心设计并努力创造能够让学生重复良好行为的载体(环境),不给不良行为重复的机会,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转化需要训练,由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是实现转化的关键。有意识的设计学生习惯养成的载体,让学生能够在有目标的重复训练中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的坚持下去。
(1)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形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2)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训练还要强调严格二字。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
(3)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
(4)训练必须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不能高估学生的自觉性,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必要的纪律制约是很重要的。争取家长、老师、同学的真诚监督和帮助,把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结合起来。
(5)在训练中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坏习惯的危害和好习惯的益处。
根除坏习惯必须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可以适度的用归谬法来让学生在可控的环境中亲身经历坏习惯对自己的危害,从而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运用各种活动,利用行为延缓坏习惯的出现,通过合理奖惩的办法,培养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4.4、建立相对客观的量化检查、考核、激励机制
学生的成长如同一棵小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除了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的是有人剪枝,一个人的成长更需要一套系统严格的监督,干预,激励机制,这体现在高职层次的学生中就更需要有系统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可以对不良行为的重复的进行有效制止,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而对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及时激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良好行为会受到学校、社会的认可,激发他能更主动的重复良好行为,从而形成好习惯。
4.5、建立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和挫折,给学生以成长的包容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自信的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4.6、搭建剖析,总结,分享的平台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4
前言
20xx年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的新规。此征求意见稿一,立即引起社会热议。热议焦点就是减负之后,质量怎么评价?教师怎么操作?家长怎么配合?减负之后,学生的多出来的时间怎么有效利用?这里有一个并不新鲜的概念―养成教育。也许它是解决上述疑惑的较佳策略,同时也是我们的具体的教育目的。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小学当过多年校长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我们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家长要培养我们的小学生养成哪些方面的良好习惯呢?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养成教育要预防和克服小学生骂人、说脏话,预防和克服小学生贪小便宜心理,预防和克服小学生乱花钱、摆阔气,预防和克服小学生无理取闹顶撞家长不良习气;培养小学生认真办事、孝敬父母、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待客热情、起立迎送的习惯,培养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的习惯;培养小学生不打扰老师、家长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的习惯,自觉使用文明用语、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与老师谈话时自觉起立、向老师和长辈送东西用双手的习惯,尊敬师长,见面行礼、问好的习惯;培养小学生爱护校舍和各种公物的习惯,培养他们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队礼注目礼的习惯,还有认真值日、自觉保持教室、校园整洁,借他人东西及时归还,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的习惯。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教育要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衣服用品收放整齐,不乱摆乱放,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外出向家人打招呼、按时归来的习惯,经常跟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方面情况的习惯,培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按规定按要求购票、刷卡,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不乱写乱刻的良好习惯和教养,观看演出适时鼓掌的习惯,尊重外地人的习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尊重他人隐私,尊重他人私人空间,垃圾分类等环境保护的'习惯,在特定场所如飞机场、超市的遵守一米线间距、乘滚梯靠右站等习惯。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防和克服小学生马虎、磨蹭、不专心、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惯;培养小学生认真履行计划、自觉学习的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绿色上网搜寻整理信息的习惯,按时到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不临时手慌脚乱找东西的习惯,不在教室和楼道推搡、拥挤、吵闹、喧哗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科学用脑、科学用眼、正确握笔写字,正确的坐姿、站姿、讲姿,有规律的作息、提前预习功课的习惯,仔细审题、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乐于研讨的习惯,博览群书,趣味背诵,勤于动笔,勤查工具,及时复习,及时总结的习惯,专心致志,珍惜时间,讲求效率的习惯,培养勤奋学习、虚心学习、独立学习的习惯。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养成教育要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善于思考探索的习惯,敢于质疑教材、质疑老师、质疑权威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学习做事之后善于反思、做事之前凡事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培养他们创新求异,不墨守成规,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能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换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习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冒险的习惯、在不违背常识的前提下展开幻想的习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支出在中小学要大力推行养成教育。俗话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5
小学生的行为举动是衡量他们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如何,不只是听他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怎么做。因此教师和家长即要指导学生的道德认识,同时又要组织他们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自己的道德认识转化行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少学生常常出现说和做不一不能致的情况,如有的学生可以谈出课堂常规是什么,但他常常违反纪律;有的小学生因为犯了错误写了检讨或保证,可后来还是做不到。针对这些情况,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中作如下总结:
首先,行为练习和实践锻炼要建立在说理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对道德知识理解得越深刻,越有可能做出好的`行为来。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讲道理,使他们逐渐知道良好行为的依据。忽视讲道理,强制命令学生做是不对的,但是光讲道理也不行。我们必须在讲道理的同时组织或引导学生进行行为练习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为了培养一、二年级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教师必须是要讲清遵守课堂常规的意义和要求,然后按课堂纪律的内容和步骤组织他们进行实际练习(如预备铃响进教室,准备学习用品,身子坐直,注意听讲),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环节的行为。另外,教师还要经常提醒学生记往这些要求,组织学生反复练习。其次,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正面的经验,使道德教育转化为道德行为。这种道德行为得到强化后就会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他们产生积极的体会后,便具体认识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及良好行为所带来的好处。
再次,耐心地进行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方法的指导一般可采用,①讲解行为的要求和做法,弄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既具体地交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②结合教学中典型人物的行为说明他们行为方式的合理性。③组织学生讨论小学生应具备的道德要求,让大家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然后由教师总结,说明怎样做才是合理的。④经常引导分析、总结日常行为成败的经验教训等等。总之,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养成的关键期。抓紧这个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好思想,好习惯,克服坏思想,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6
历经多年来学习习惯的实践,我们总结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知识。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总结如下: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拔,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气魄,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传说的,教师切莫代言。第三、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定义、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第四、要给学困生的发言权,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所以教师总是要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二、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2)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四点:第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留给学生宽裕的思考时间。第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第四、及时组织,多次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全面的训练,思思考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学生有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思考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阅读,养成自学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自学的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学完今天的知识后,总要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让学生质疑,以便教师讲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听,重点想,有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出示有兴趣的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书中去找去读。
课内阅读,就是课堂学习课本,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的阅读课本,是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可读较差,如果只是一般地阅读,学生必然会“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关键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读的兴趣就有了。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一单元,学生要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选择学习优秀笔记组织传阅,进行评议,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四、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或错误,往往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少必要的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每次测验或试卷分析,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审题的习惯。
学生在解题时,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做算草也要象正式答案一样,竖式排列有序,做到算草不草,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解题时,每做一题要检验,检验就是验算。验算理,验方法,验计算。边解题边验算。做到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成功,防止无效劳动。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对学生解题训练要求要高。由于少学生感到不难,不难,就乐于动脑并认真去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能力,只能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改步伐,选择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重要的学会了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7
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月活动,下面就我校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的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值日制度:由本班执勤干部负责每天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2)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是老师,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的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另外,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不是非常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8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对班级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的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寒假期间我利用家访、电话家访、网络家访等形式,不断了解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学生文明行为制度:每天由纪律班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做好记录,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共同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2)值日制度:由卫生班长严格负责,负责好学生的卫生表现,及时做好记录,并且做好教育,一周做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卫生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学习习惯养成制度:由小班长做好早读和午读管理工作,珍惜好时间,进行表扬和惩罚制度,让班级学生真正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个学期和上个学期相比,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明显好转,在学校的纪律和卫生评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的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的。
同时,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正。今后,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更要注意积累,从细小处入手,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尝试,探索,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本学期我有如下体会: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9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在《叶圣陶教育全集》中阐述:“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在20世纪40年代他还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文章。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能使孩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是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作业习惯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巩固、内化知识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之一。
一、明理教育
明理教育可以按“认知践行反思”的序列地进行教育,达到目标的强化。对作业习惯养成的认知是对习惯情感的激发,作业习惯行为实践是对习惯情感的内化,通过反思外化习惯情感的巩固。具体操作:
(一)认知明理
教师通过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作业习惯养成有一定的认识。如利用国旗下讲话介绍古今中外认真学习、认真做作业的故事;利用晨会表扬昨天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利用班队活动表演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习惯的事迹等。
(二)行为实践
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需要在长期的作业实践中形成,设计学生实践活动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每个学期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如利用网络,在校园网的班级网页上开展“先做作业后玩,还是先玩后做作业”为主题的讨论;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良好作业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调查报告等。
(三)总结反思
要使作业习惯得到巩固,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作业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如小组合作刊出一期介介绍认真做作业,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和体会的手抄报;通过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进行作业行为评价等。通过明理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所学知识用之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只有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人,学习成绩才会优秀,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二、明确要求
适度、适量的作业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作业中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反馈,能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习惯养成。
三、改革作业
思想决定行为,习惯源于态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我们清楚地知道对学生一味地要求是不行的,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困难,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这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前提和保证。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生作业兴趣是养成学生作业习惯的必要前提。
(一)减少作业负担
随着考试的指挥棒,小学作业偏多是普遍现象。教师行内一句话: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向1小时课外作业要成绩。因而,这一学科布置1小时作业,那一学科布置1小时作业,压的学生直不起腰来。因此,适当布置作业,设立“无作业日”,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等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必能有效培养学生作业良好习惯。
(二)变换作业形式
很多老师布置作业不经过深思熟虑,随口一说,要么背诵,要么抄写,形式单调,十分乏味,使学生讨厌。作业改革研究表明,改变作业形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兴趣,这对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有较大帮助。
(三)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和教育环境的不同,对作业的需求也各异。因此,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把握,合理调剂,分层“布置”。这样有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他们做作业津津有味,快快乐乐。
四、激励评价
对孩子作业进行多种多样的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作业动机的行之有效的好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有效策略之一。正面激励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兴趣,提高克服困难勇气。如布置自选作业,假如教师对多做题进行加分或什么小红花奖励,那学生就会把奖励转化为完成作业的动力,达到“我要做”的境界。
五、家校联手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仅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动家长,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下去。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教师的工作责任。教师应通过召开家长会、网络上交流、家访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明确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具体做法,并动员积极参与。只有家校联手,才能提高教育合力,取得理想的结果。
(一)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作业环境
有些家长为了监督孩子作业,但又不让自己闲着,因而让孩子在客厅做作业,自己看或电视、或打扑克、或搓麻将、或聊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能做出满意的作业呢?因此,教师要建议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其他的一切应“请勿打扰”,即给孩子营造出一个适合其专心作业的氛围。要真正“请勿打扰”,家长还要向孩子问这问那,什么饿不饿?什么要不要?以影响孩子专心作业。
(二)建议家长与孩子制定做作业协议
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不能处处迁就,必须无条件按照家长指令去执行。但实际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三)建议家长学会运用“加减法”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日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建议家长要学会运用“加减法”。“加”就是家长对学生的做作业要求要逐步提高,对良好作业习惯养成要逐步增加;“减”就是对已经形成的作业不良习惯要逐一减少。
总之,训练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命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很重要,他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重要习惯培养孩子,让孩子学习更轻松,更快乐。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10
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古人也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由此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而当下我们的教育,因为更多功利因素的影响,从家长到老师到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老师们更多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大家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民族的不幸。一个个高学历者犯罪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深思,托管教育作为民办教育的一分子,为此感到担忧,我们民族未来的兴衰掌握在下一代孩子身上,我们的教育将走向何方?
我们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每个人都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好习惯,每个人也都明白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简单。美国科学家曾研究过,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要21天,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贵在主动、坚持,还要有人监督。特别是小孩子的习惯养成,更需要一个监督者。在平时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问为什么孩子经常丢三落四,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孩子的坐姿不正,为什么孩子书写不整洁等等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都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托管教育主抓孩子的每个细节,让孩子的习惯从小事做起。我们从接送孩子、就餐、午间管理、习惯养成课、课业辅导等每个环节都在训练孩子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比一切都重要。
特别是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步入了高幸福指数的年代,对孩子也过于溺爱,同时网络时代下孩子每天对不良信息的接触等诸多原因造成孩子某些不好的`习惯。面对现状,在公司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托管教育专注自己的教育特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多方面、抓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针对一系列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好的习惯,托管中心的老师会根据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和小朋友及家长一起找到孩子身上需要改正的坏习惯,然后让小朋友们自己制定好习惯养成的计划并实施。老师每天都会监督孩子去完成,表现好的给予奖励,没完成的加以鼓励,另一方面回家后家长也配合监督,直到一个好习惯真正养成为止,再接着培养另一个好习惯。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公的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然后我们老师加以监督和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肯定,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教育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是4―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整体习惯素养还都在形成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托管教育在教育中心支持下,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习惯养成五步曲,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步:入学习惯测试――科学发现孩子的习惯特点。
第二步:每月主题渗透――让孩子清楚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
第三步:每周习惯监督――围绕月主题,每周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奖惩。
第四步:每日习惯规范――细致入微的指导,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第五步:每月习惯汇演――让每位学生结合本月习惯主题,结合自身转变,进行相关汇演。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11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我校的学生来自10个村庄,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习惯均有很大差异,但也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校各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一、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
1.时间上越早越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各班主任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上课时谁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说话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意顺序上的递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二、注重多方面习惯的培养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们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低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们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社过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虽然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没有达标,主要表现有:
一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能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各门功课的作业都出现拖欠;
二是部分学生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是一些学生还不能适应中心小学的各种规章制度,时常出现自控力差而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正在想方设法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在不久后能得到较好的改变,使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能达标。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12
一、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就是习惯的教育,加强和完善养成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发展,还是对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养成教育是有关祖国、民族前途的大事,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良好的养成教育,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不会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追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众多的具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追求的人,它将失去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将会被他族异化、融化,甚至淘汰的危险。可见,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是关系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其次、养成教育有关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能在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的人。因此,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着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人”教育,就是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一个真正的人、有良好道德的人、能承担责任的人,这样,不管将来他的情况怎样,都能度过很有意义的一生;反之,其生命也将毫无意义,甚至会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和社会。
再次、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对道德认识较为肤浅,只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所以我们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践和养成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在我国古代就有“蒙以养正”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德育教育思想,是指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对儿童实施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1、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关于小学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我主要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相关规定和平时养成教育实践的经验初步总结出适合儿童需要的十种道德行为习惯: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七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诚实守信、谦虚谨慎、为人正直、宽容律己、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针对这些良好的道德行为要求,小学生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我根据前辈同行的经验和自己实践中的观察、分析、总结,将每一做和自动去做。我根据这三个标准要求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家校合作。在养成教育实施中,学校和家庭发挥不同的作用。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规范日常行为,实施评价;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着重强调氛围熏陶,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潜移默化之效。所以教师在进行养成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家校结合,互相补充,发挥合力。学校一家庭相结合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
3、强化常规管理,规范日常训练。开学第一周进行常规养成教育宣传,把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风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检查评价制度,通过不断的检查,督促学习自觉规范日常行为,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自我体验。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实践的反复练习、锻炼,使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稳定的、自觉地习惯,再加上小学生天生好动的特点。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有计划地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比如我们开展的升旗仪式、我最喜欢的英雄、红领巾广播站、重大节日颂祖国、春游等,都能为学生创造德育实践的机会,创造了熏陶的氛围。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 篇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20xx年开始实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来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小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十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等等。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九月份我校各班开展了“卫生好习惯活动月”活动:一人一岗各负其职。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摸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给集体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各班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下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擦黑板,收拾讲台,倒垃圾等。卫生委员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我们开展了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每天的检查情况做到一天一公示、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十月份我校各班开展了“文明礼仪好习惯活动月”活动:对班级中讲文明有礼貌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三年级学生曾佳、四年级李霜晴、六年级廖薇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五年级李佳斌同学,平时顽皮淘气,纪律松懈,和同学常有吵闹现象。可我发现他每次遇到我都会有礼貌的叫“校长好”。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简单。我在校会上表扬李佳斌,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他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孩子的脸上的微笑是灿烂的,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开学到现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李佳斌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应该说开学以来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学生能主动拾地上的果皮纸屑,校内干净整洁,学生遇到老师、长辈会有礼貌地打招呼,不说脏话,不高声喧闹,各班班风班貌良好。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还有我们是农村学校,家长素质差次不齐,普遍不高。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习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学校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