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段落过渡法 初学作文时,有的同学虽然学会了分段。但读起来总感到段与段之间前后脱节,“分段”变成了“分家”,使一篇作文变得前后不连贯,气不通,意不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写作段落过渡法,欢迎大家阅读! 问题就出在段落与段落……
小学生写作段落过渡法
初学作文时,有的同学虽然学会了分段。但读起来总感到段与段之间前后脱节,“分段”变成了“分家”,使一篇作文变得前后不连贯,气不通,意不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写作段落过渡法,欢迎大家阅读!
问题就出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原来文章从这一段读到另一段,好比隔着一条河,河上必须有桥,两段才能连在一块。这个“桥”就是过渡。
一般的过渡方法,说起来比较简单,无非是三种:
一、词语过渡法。
就是用词语将相邻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上下连贯。如用“总之”“当然”“然而”“可是”等词语过渡,也可以用表时间、地点、性质的词语过渡。这些用来过渡的词语常常放在新段落的开头。
二、句子过渡法。
句子过渡法:就是在两个段落之间,安排一个句子来承上启下。如《颐和园》中的“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自然地从写万寿山过渡到写昆明湖。用句子过渡。意思转折、跳跃不大,在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或在前一段末尾,或在后一段开头,一般叫过渡句。
用法:
用在需要过渡的层次或者段落之间,用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完成上下文意思的转换以及前后文字的衔接。
过渡句可以放在一段之末,起启下作用;也可以放在一段之首,起承上作用;还可以一分为二,分别放在上一段末及下一段开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过渡法使用相当广泛。
范例1:以《良师》为例,有一篇考场作文,共有四段,过渡不仅巧妙,而且十分简洁。第一段结尾是这样过渡的:“要知道老师怎样,让我先说一段故事吧。”第二段开头的过渡是:“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第二段结尾的过渡是:“风停了,雨住了,老师走了。”第二、三段之间有个过渡段、“老师走了,走进我的心里;老师又来了,来到了我的面前。”第三段开头的过渡是:“面前的老师又换了一副包公脸。”第三段结尾的过渡是:“包公默默地走了,带走了我的万千思绪”。这些过渡,既巧妙新颖,又干脆简洁。它像缝合衣服的彩线,将全文连成了一个缜密的整体,也为快速行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可见,过渡句的作用不可忽视。
范例2:《赵州桥》中的过渡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中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段落过渡法。
就是在文章上下两层意思间,用一个简短的自然段过渡,使文章前后连贯。如《伟大的友谊》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短短的一段文字既总结了上文,又提示了下文,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