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集锦 第1篇:为了不曾忘却的记忆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还记得著名的铁道游击队之歌吗?故事中的游击队战士勇敢击败了日本鬼子一次次的扫荡,他们那不怕牺牲、敢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后来,随着对历史……
小学生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集锦
第1篇:为了不曾忘却的记忆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还记得著名的铁道游击队之歌吗?故事中的游击队战士勇敢击败了日本鬼子一次次的扫荡,他们那不怕牺牲、敢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后来,随着对历史的深入学习,我才读懂抗日战争这一段伟大意义的历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不能忘却,才能永葆和平。为此我在暑假里前去参观了我们家乡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在那里我亲身体会到了抗日英雄们的崇高品德和感人事迹,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
星期六一早,我们冒着炎炎夏日来到了位于梁弄镇四明山区的浙东革命根据地。我们首先来到了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曾经是抗日游击队办公的地方,在这里我了解到浙东抗日根据地是由谭启龙同志一手创建的,里面还保留着谭启龙与同志们一起办公战斗的情景。接着我们来到了谭启龙同志的归居,这里曾是他生活的地方,那是一桩破旧的小楼,里面展示着抗战时期的一些武器和生活用品,它们都非常简陋,和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完全不同。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双破旧的草鞋,我觉得很好奇就仔细看了介绍,原来那时游击队没有鞋子穿,只能自己用麻绳编制草鞋,这双草鞋是谭启龙同志穿过的。看着破旧的草鞋,我想象了当时抗战艰苦的生活,游击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次次的击败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我们的祖国,甚至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看着这里的一切我的眼角湿润了,我为我们的英雄先烈自豪,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自豪。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四明湖畔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一座小山上,背靠着四明湖,青山绿水景色迷人,从山脚到山顶共有七层台阶,纪念牌高18.5米气势雄伟,碑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我们敬仰了烈士碑后,在山下参观了烈士事迹陈列馆,馆里详细的介绍着浙东抗日的战斗事迹,还有烈士们的生平事迹。我仔细地一个个参观着,原来在我们家乡有这么多的英雄先烈,有的只有十几岁就牺牲了,还有许多女烈士为了抗战付出了生命,看着这一幕幕的历史,我深深地感到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抗日烈士们付出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这次的红色旅行,虽然短暂但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我在心中铭记:“为了这段不曾忘却的记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着一切来之不易的和平。”
第2篇: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访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耳边伴着“英雄赞歌”的雄壮旋律,我敲响了住在兰江之畔的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的家。
给我开门的是张爷爷的妻子——张芩老奶奶,一位91岁高龄的慈祥的老奶奶,我告诉奶奶我想采访一下张爷爷,听听他老人家的抗战事迹。张奶奶知道了我的来意后很是热情的牵着我的手,把我引进他们的家里。
很快张爷爷听到动静后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没有错,眼前的这位爷爷,就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只见张爷爷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手里拿着放大镜和老花眼镜,头发和胡子都是雪白雪白的,特别是那山羊胡子蓄得很长很长,都快挂到胸了,除了有点耳背,张爷爷怎么看都不像是已经是96岁的老人。
张爷爷和张奶奶,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居室,然后叫我在客厅沙发坐下,两位老人在我面前的桌子上为我摆了许多好吃的,并一个劲的叫我拿来吃,然后两位老人也在我身边坐下,这个时候张爷爷开始给我讲起他如何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
张廷佐爷爷,于1920年出生在兰溪的乡下。8岁开始念书,念到11岁,就碰上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张爷爷去金华读初中,1935年考上金华中学。1938年,日本人轰炸金华火车站,学校为躲避日寇轰炸,保护孩子,搬迁好几地方。这个时候,胡宗南的国名党陆军第一军无线训练班在金华专员公署招生,张爷爷就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这年的清明过后,张爷爷他们就从金华出发到南昌,尔后到九江,坐轮船到汉口,然后到郑州,转洛阳,经潼关,一直到陕西凤翔,在那里接受训练和学习。三个月后这支学员并入到陆军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第15期通讯科,而张爷爷当年也就被分配到四总队七大队第七队通讯科的无线电组里。
1942年底,张爷爷被调到四川双流空军72电台做通讯员。张爷爷告诉我,当初投笔从戎考上军校,为的是能够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但没有想到却成为一名空军通讯员,这工作都是在战争的大后方,不可能拿着枪去打日本人,张爷爷他们的工作就是时刻关切天气变化,掌握当天天气的能见度、云高、气温、湿度,这些数据提供对战机的空中作战非常重要。
1945年9月1日,抗日战争马上就要胜利了。张爷爷认为战争结束了,可以回家了,这个时候的张爷爷已经整整8年没有回家过了。结果呢,张爷爷得到命令,把他调到北军南苑空军第十地区司令部,负责接收日军投降的弹药物资。抗战胜利了,日本人投降了。
如今张爷爷和张奶奶相濡以沫已经共同走过了68个春秋,他们的三个子女也早已儿孙满堂承欢膝下。张爷爷告诉我,让他觉得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三个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儿子是留美遗传学硕士,法学博士。自己当年参加抗战为的是保家卫国,今天和平年代,自己的孩子也在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
采访结束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张爷爷的家。走在路上,我想历史是不会忘记这些抗战老兵的,历史会永远记住他。,历史会告诉后人们,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中华好儿女,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祖国的和平,甘愿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母亲,离开自己的亲人和孩子,远赴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为国家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第3篇:爷爷的古巴糖
我爱吃糖,甜蜜的,酸涩的,软糯的,坚硬的……对于我来说,最接近神的方法,就是把白糖倒在汤匙上一口含进去当暖意十足的甜味充斥在唇齿之间,就好似身着白衣的仙女游荡在你的口腔之中。但是在老一辈的记忆里,他们的糖却是苦涩,而且当时的普通百姓是看不见这种白色糖晶的,他们眼中的糖,是浅褐色的糖渣这些就是直接从古巴进口进行粗加工的古巴糖。这些古巴原糖进行粗加工切割成了一颗颗的小硬糖,包上包装就可以上是出售,只要有粮票几分钱就可以买一大堆回去,那个时候的小朋友吃到古巴糖就觉得古巴很了不起,那么小的国家还能支持大中华,真是中国人命的好兄弟。正是吃着古巴来的糖,中国小朋友嘴里都传唱着《美丽的哈瓦那》(该曲1963年被编入中国小学生音乐教科书《小学生歌曲选》中)
然而在爷爷的记忆里这些象征着美丽哈瓦那的糖一点也不美丽,这些糖在他心中的味道永远是苦大于甜,没有甜蜜的饱和感,只有在劳动和贫穷的苦涩里追求隐约的甜。回忆的滋味无形寥寥,但这古巴糖的滋味是实实在在。1960年古巴领袖格瓦拉率领经济代表团来到中国,从哪时起古巴原糖就走进了亿万中国人命的生活,然而那时候的中国也是内外交困,进口的原糖只有少部分加工成了白糖只有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城市居民可以通过糖票获得一点白糖。那时的白糖就是节日宴桌上的一颗明钻,也是食品界的劳斯莱斯。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哪里去找这古巴糖?50年代的天朝小学生嘴含一颗古巴糖,边学习边劳动,现在的小学生人手一根辣条,边打游戏边读书。所以在找当年的古巴糖可谓是天方夜谭。曾经的古巴糖似乎已经绝迹了,但是,偶然的一个机会,让我有幸尝到了这种糖。我看着这颗古巴糖仿佛回到了60年代那个凭票购物的困难岁月,当我把糖放入嘴中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糖的味道极苦和包含着好几种名贵药材的固体中药大补丸相当,这种苦既是生活的苦也是孤独的苦,却绝对不是劳动心酸的苦,劳动心酸的苦苦在嘴里甜在心中,当我实在受不了是时,我发现那抹苦涩之中的甜突然来临了。这种甜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这份甜好似暗夜丛林中透下的一某阳光,温暖却不夺目。这份苦中奋力挣扎出的甜仿佛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命奋力抗日的艰辛岁月,却在坚定的信念下获得了甜美的胜利果实。这就是回忆的味道,人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