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黄山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1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8、同学们,玉屏楼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让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你能仿照着再说几种其他形态的松吗?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回到家中,亲戚朋友要问了:你到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我是你们的姐姐,从没去过黄山,而且又对黄山松特别感兴趣,你能不能当回小导游,向我介绍黄山奇松呢?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出示投影,听音乐,谈话导入

  师:我们曾经领略过桂林的山水,感受它山奇水秀的特点;我们也曾到过大兴安岭,来感受到“目及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特点。今天,我带你们来到黄山,欣赏这里的奇松。你们将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评析:首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电脑上播放黄山的风光,播放优美的旋律,再加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进行对比――把黄山奇松与桂林、大兴安岭进行对比,学生在观赏黄山风光的同时便会迫不及待地想,到底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教师紧紧地抓住了思考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评析: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并交流各组的学习心得,即如何才能更好地记住生字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并充分肯定了合作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谈悟得,提疑问)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来谈一谈,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评析: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仪环节中,教师完全防开以往的你教我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去读,去学,去感悟,去质疑。)

  生:我知道了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生:我知道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生:我知道黄山松中有三大名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

  (评析:学生畅谈他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所明白的课文内容,其发言的欲望被激发的淋漓尽致。训练了他们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疑问:游人为什么把“陪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

  黄山松“奇”在哪里?

  (评析:由于班里的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此时教师也在软片上写出这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并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有利于学生在以后阅读中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强化读的训练,领略黄山奇松的美丽风光。

  1、质疑导入

  师:刚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黄山游览一番,亲自体验一回。

  2、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软片――学生提出的自学感悟)

  (评析: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用简单的一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这在照顾中、后进生有一定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教师全体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再次细读,从而感悟文章更深层的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如《新大纲》里所要求的,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具体任务落实到了学生身上。)

  3、汇报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4、自主解决问题,引导理解难点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诶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再次观赏三大名松的不同特点,慢慢引导理解。这里教师利用了各种教学设备,充分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于身临其境中化解了难点。)

  5、教师范读第二段

  6、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7、尽量运用文中的词语介绍黄山的三大奇松。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位、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而在以上环节中,教师通过多样的朗读方式,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要求:背诵。)

  四、抒发情感,让趣延伸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如唱唱歌、画幅画、写首诗

  (评析:教师已在整节课中创设了自由学习的情境,电化教学的应用,让学生流连于黄山的奇松,因此这一环节的安排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愉快之情。)

  五、小结

  师:我们一起游览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真不愧是三大名松啊!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二、精读课文2、3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习或第二节的学习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习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成人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三、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四、结束全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5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笔下三大奇松的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里行间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怎么样?

  [评析: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渡:这里有一段我在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观赏完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图片美吗?作者笔下的奇松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评析: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评析: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交流感受,细研课文。

  过渡:课文写得最美的是那一段?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深研课本,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以小组读课文第二段,选择喜欢的一棵松树,找出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互相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评析:学生自读自悟,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C、品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欣赏陪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学生品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C、读好这句话,师指导朗读。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送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学生朗读“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它的奇特。

  C、朗读这段话,感受它向游客告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3、看同学们学得这么高兴,老师有件礼物送给大家。(出示三大名松的诗句)

  [评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将美丽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