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名著导读三字经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这些名段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小学名著导读三字经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这些名段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一、课前读重在一个“趣”字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让学生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或资料,使学生在预习中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号,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如教学《赤壁之战》时,就可以播放了课前准备的《三国演义》的影片,使学生懂得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这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兴趣会大增。
二、课中读重在一个“品”字
“品”是指赏析情节,揣摩人物,品味语言,领悟主题。所有这些关键都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进入作品的境界。在教学《武松打虎》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打虎的动作过程进行品味,重点抓住了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三个连续的动作描写,突出了猛虎的凶和武松的智和勇。从“一闪”、“一闪”、“又一闪”和“揪——按——踢——再按——打”等动作的描写中,体会整个打虎过程描写的惊心动魄。这武松也不愧是一百零八个好汉之一。通过这精彩的语言品味,学生仿佛置身于打虎现场,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质的飞跃。
教学中还可以和原著相结合,品味语言。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当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算到第三天一定有大雾时,我就出示了原著中的语言,让学生品读《三国演义》是怎样来描写这场大雾的。出示原文《三国演义》中《大雾垂江赋》: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鱼鳖遁迹,鸟兽潜踪。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把原文一引入,学生自然体味出原文的精妙,阅读原文的兴趣油然而生,这不正是名著阅读教学的精髓所在么?
三、课后读重在一个“真”字
课后的延伸是巩固和掌握课文的主要手段,同样也是学习名著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社会,随着影视业的发展,古典名著大部分都已经拍成了电视剧或电影,这些音视频材料丰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开课伊始播放与课文对应的视频片断,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唤起学习的兴趣;在精读课文细节描写之时,演示视频片断或图片,可以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在研读课文以后,播放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全剧,可以丰富学生的想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增强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音像素材,可以有效提升“戏味”,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但是,所有这些影像的阅读,都不能代替对原著本身的阅读。阅读名著本身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语感以及与名著的亲近感。影像只是名著阅读教学的敲门砖,能遨游名著殿堂的只能是学生真正的阅读本领。当孩子对名著一往情深时,书香人生将与孩子相伴。
拓展: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译文
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注释
若:假如。
繁:繁杂。
略说:大体掌握。
感悟
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须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纲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
读熟孝经,通晓四书,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注释
通:贯通。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
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春秋》。
始:才。
感悟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读书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