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穷人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1  教学内容  九……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结合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穷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好课。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字词,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享受小组合作学习乐趣,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里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2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

  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3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设计特色】

  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情感,把他们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带进穷人的生活中。在这种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体验作者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雨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师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沉静在对课件创设的情景的种种猜测中。

  教师谈话:是啊,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夜晚,几家穷人之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穷人。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读通课文,读懂词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初读收获,提出初读中遇到的困难,讨论解决。

  三、细读感悟

  过渡语:咱们再读课文,仔细揣摩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走进穷人的生活,与他们交流谈心,感受他们的感受。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段,朗读体会,把自己想对穷人说的话以点评的形式写在相应的地方。

  组织交流,鼓励学生自选语段,自选形式,置身于故事中,与课文中的几位穷人面对面对话,矛盾桑娜的矛盾,担心渔夫的担心,伤心西蒙的伤心……

  交流中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4、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课件# 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⑴学习第一段。

  我先用#课件# 导语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⑵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容易理解。

  所以我让学生继续自由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⑶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⑷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5

  一、教材简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温暖而舒适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8】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出示课件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指名朗读(3—4人)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书:善良)

  (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指名朗读(2—3人)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

  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10】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

  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