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小学 科学

管理员

摘要: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看来运动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那么摩擦力对于我们有害还是有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课堂实施:

  (1)摩擦力的利与害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害?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利?

  各小组讨论得出:(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摩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地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力,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

  (2)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3)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三、小结:

  通过学习认识了摩擦力的利弊关系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四、板书设计

  运动与设计

  有利摩擦力: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人站在滑板车上,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力

  有害摩擦力:机器运转、小孩蹬滑板车,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的阻碍作用

  增大摩擦力:鞋底做花纹、汽车轮胎做花纹、挂铁链减少摩擦力:旱冰鞋安滚轮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2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材料有着丰富的特性。本课的研究是以学生们常见的布料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衣服制作材料的防水性、吸水性以及透气性方面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了解不同功能的衣服选用不同的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布料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用来制作不同的物品。

  2、科学探究:设计、完善简单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布料的防水性;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能科学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布料不同特征的研究,能够对物品的细微差异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布料的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能根据布料的特征做出合适的选择。

  四、教学准备

  1、每组装有棉布、丝绸、毛料、雨伞布的信封一个

  2、小喷壶12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12个

  3、雨伞架一把。

  4、实验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雨天打伞的图片

  2、出示一个伞的骨架,问:下雨天能用它打伞吗?如果你是修伞工,你会选择什么布料做伞面呢?是否所有的布料都适合做雨伞的面料?

  3、揭示课题

  看来,这里面还有许多奥秘值得我们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雨天中的布料”

  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

  学生好奇地进行猜测

  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一:观察布料

  1、老师给每组带来了四块布料,供大家研究。(四块布料固定在黑板上。)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它们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谁最适合做雨伞的布料?

  2、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提出汇报要求,并板书。

  学生分组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三、活动二: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实验方案。在科学上单凭这些猜想可以吗?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你会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案。老师提出具体要求。

  (1)怎样模拟大自然中下雨的情景?如何模拟出毛毛雨、中雨或大雨?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如何让布料淋到相同的雨?

  (3)怎样观察比较四块不同布料的透水性和吸水性?

  3、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4、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方法,师问:如何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思考问题

  小组共同探讨,得出方案

  再次明析实验的方法和目的

  让学生明白科学必须经得起实验检验。

  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目的。体现以生为本。

  四、活动三:模拟实验—毛毛雨下的布料和中雨下的布料

  1、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

  2、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师安排学生一半做毛毛雨一半做中雨实验)

  3、小组汇报

  4、比较毛毛雨和中雨下布料的不同,及同种雨量时各种布料的特点,总结适合做雨伞的布料是哪种。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试验

  学生通过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提出实验要求,可以节省时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拓展研究

  说说其他的布料适合做什么?

  学生根据所学探讨其他布料的用处

  让研究延续,体现科学课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

  2、学生在“假设—验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

  3、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重点:通过“假设—验证”的实验,了解岩石在变化。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描述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野外搜集岩石。

  2、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石灰岩、记录表、铁罐头、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湿毛巾等。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过程

  1、教师出示一块岩石,问:课前大家都去搜集了岩石,那么你了解它多少呢?

  2、出示另一岩石,它和刚才的岩石一样吗?

  3、自然界中的岩石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看过之后又有什么新发现?

  二、假设过程

  4、岩石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你觉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出示课题。

  5、你能体验到是什么力量使岩石的模样发生了变化了呢?6、交流汇报,综合整理并板书。

  7、根据大家的猜测,你能设计几个实验来验证吗?

  三、设计选择过程

  1、选择一个假设,讨论讨论如何验证,需要什么材料。

  2、汇报实验设计过程。一起确定本堂课可以进行实验的假设。

  3、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实验,请材料员来拿需要的材料,并作好实验记录表。

  4、教师记下每组实验的方向。

  5、在实验中,我们始终要关注的是:岩石到底有没有变化呢?

  6、实验前,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老师的建议是:使用酒精灯,镊子拿和放都要小心点,眼睛和酒精灯保持点距离。

  四、自主探究过程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A、交流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你们是如何做的?

  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比较以后岩石有没有变化?

  如何变化?

  如果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达到一千年,一万年,你估计它会变得怎么样?

  B、交流水对岩石的'影响。

  C、交流碰撞对岩石的影响。

  3、小结:从各小组的实验情况来看,冷热、水、风沙(碰撞)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吗?我们的实验真的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我们高兴吗?

  4、教师课件出示科学概念: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五、拓展过程

  1、你认为还有什么力量使岩石的模样发生变化呢?

  2、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自然的力量吧!(植物对岩石的侵蚀图片或录像)

  3、其实岩石风化的原因还有很多,大自然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4

  教学目标:

  1、能力:能比较、区别几种常见建筑物的结构,并根据结构对它们进行分类;能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能大胆想象进行仿生建筑设计。

  2、知识:认识几种常见建筑物的结构;认识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仿生建筑中领悟到细细观察各种生物,他们的特点、技能都将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建筑结构的的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记录表;直尺、塑料棒、橡皮筋。

  学生:搜集有关建筑形状和结构的资料;每组白卡纸若干张、象棋若干枚、记录表一份。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常见建筑物的结构。

  老师:课件出示有关建筑物结构的.图片。

  观察图片中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想办法将观察到的形状和结构形象的记录下来。

  学生:将教师所示图片尽快的记录在一张白纸上。

  老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比一比谁的观察仔细,谁的描述形象。老师:这些建筑物的结构有什么不同?你们能不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分类?

  学生:分类,填写“建筑物结构分类卡”。

  汇报:我们是按照xx标准进行分类的,属于这一类的建筑物有……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老师: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

  老师:板书问题,提出要求。

  你们可以选择一个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书上P10的实验项目中选择项目进行研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再实验。

  学生:实验

  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案和实验结果。

  老师:怎样使自己实验的物体既稳固而且承受力大?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科学道理。

  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

  老师:出示各种物体的结构图片,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这些结构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老师: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结构?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5

  教材分析

  这节课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第三个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磁铁能吸住铁制成的物体来辨别一些物体是不是铁制成的。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对磁铁能吸铁深信不疑,但往往认为磁铁能隔着所有物体吸铁。所以教材设计的两个实验从操作上分析是简单的,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层面看,却能强化学生的认识,修正错误的看法。因此把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做深挖透,对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性质,掌握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素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能力目标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6

  教学目标:

  1、能力:能从曲线图中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并利用问卷进行调查和统计。

  2、知识:正确认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举例说明“青春期”自己应注意的生理问题及和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能与同学交流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

  教学重点:

  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养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身高、体重、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多媒体课件

  学生:四年来的身体外形轮廓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明显,你注意到了吗?

  活动: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观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分析身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

  老师:知道学生正确识读曲线图。

  学生:将分析出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讨论:我们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显增长发上在人体发育的.哪个时期?

  老师: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还发生着哪些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祝贺你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这是人生长河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我们可要珍惜哦!

  老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意识到了吗?

  学生:交流心理上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学会健康生活

  老师: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讨论: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老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

  学生:阅读男女生交往要注意的问题。

  拓展: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

  老师:知道学生完成调查问卷。

  学生:统计本组的调查问卷。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7

  教材分析

  《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五课,旨在通过做摆,探究摆得快慢与什么有关,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十足,已基本具备了观察、思考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类,但探究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8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搜集、整理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和病毒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资料(每人一份、书每组一本)。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

  教学重点: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细菌的繁殖速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简述虎克故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

  师:虎克的这种执着、创新、求实、求真的态度就是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他发现的“小居民”叫做细菌,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大小、形状、繁殖方式是怎样的?同学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1.检查资料,准备阅读。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资料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资料,获取关于细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从资料中找出有关“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这些信息。

  2.出示提示,讲述要求。

  (1)筛选从资料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章节和篇目;

  (2)浏览快速的浏览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

  (3)勾画勾画出段落中与问题有关的中心词句;

  (4)解释用勾画的中心词句,试着解释问题,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就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能解释就返回到开始,重新筛选资料。(5)整理将阅读到的有关词句、数据、图片等进行分类记录在卡片上;

  (6)交流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比一比,哪个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的信息最多,最准确。

  3.分组阅读,整理资料。

  4.分析综合,形成知识。

  (1)汇报交流,初步认识。

  1)细菌的大小。

  2)细菌的形态。

  3)细菌的生活。

  4)细菌的繁殖。

  采用一名学生汇报完毕,其他学生补充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板书。

  (2)播放课件,加深认识。

  师:细菌到底有多小?细菌的`三种形态分别是什么模样?细菌如何生活?细菌的繁殖速度到底有多快?请带着问题观看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课件内容,加深对细菌的特点的认识。

  1)细菌的大小——用头发丝与细菌进行比较。

  2)细菌的形态——各种菌图及细菌的鞭毛。

  3)细菌的生活——衣食住行四方面。

  4)细菌的繁殖——用连续对折报纸的方法模拟细菌的繁殖,让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并想象出细菌繁殖之快。

  (3)抽象概括,形成知识。

  学生说说自己对细菌的哪一个特点感受最深,具体说一说。

  小结:通过大家汇报的这些信息,我们知道了细菌极其微小,有三种形态,这是细菌的外形特点;细菌需要衣食住行,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极快,这是细菌的生命特点。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1.细菌和病毒对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播放课件,学生阅读课件内容,汇报。

  2.细菌和病毒的益处。

  师:其实,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

  请同学们看图片(腐烂的苹果与动物的尸体),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细菌和病毒,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回答。

  师:细菌能分解腐烂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益处呢?请同学继续阅读。

  播放课件,阅读细菌和病毒的益处,汇报。

  五、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布置作业一,丰富细菌和病毒知识。

  根据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以及细菌病毒的危害和益处,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讲究个人卫生。

  (二)布置作业二,设计“控制H1N1流感”的方案要求:

  1.搜集有关“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条件”。

  2.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