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1
一、活动主题
读好书·品文化·悦人生
二、活动对象
全市师生
三、活动目的
1、弘扬传统美德,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实现师生有效积累。丰富师生课外阅读,大力促进师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创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不断增强学校人文底蕴,积极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和思考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终身思考的自觉意识。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彩色的.画笔、生动的文字、精彩地讲述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寒假期间的读书成果。
四、活动要求
1、准备阅读书籍,制定阅读计划,有计划地认真开展阅读。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中高年级的同学要注意读书留痕,圈画出深有体会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3、一二年级在阅读的基础上制作阅读卡片,三到六年级绘制读书小报、思维导图、人物卡片(可以选其一)。2月12日前把作品发班级群,各班择优推选5份作品进行全校展出。
4、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参加全市“读好书·品文化·悦人生”寒假读书征文评选活动。2月12日前一到六年级各班推选2篇作品参加校级评选。
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接受中外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丰富人文精神,培养文化人格,提高学生素养,同时促进校风、学风以及文明校园的建设,弘扬民族文化。
二、参加对象:
全校学生、家长均可参加
三、活动时间及具体安排
活动时间:2022年1月20日——2月17日
四、活动平台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以“博物阅知”为主题,围绕识“物”漂流、星“阅”起航、学以致“知”、“博”艺风采四大板块开展,旨在引领学生了解文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隐藏的意志和精神,传承其文化精髓;正视一件件安静无声的藏品的态度,掌握透过文物追溯历史的思维方式;开阔视野延伸领域,走进源源不息的自然万物,找到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体会到大自然的'广阔与神奇;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将关于中华文明的记忆悉数传承,更好地书写社会进步与保护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记忆不灭,文明永续。
活动板块:
1、识“物”漂流:国宝拼图
2、星“阅”起航:学生阅读&家长阅读
3、学以致“知”:博物知识&作家面对面
4、“博”艺风采:主题创作分享&小组交流讨论
六、活动要求:
(一)内容要求
1、选择恰当的主题,并在题目设计上能体现智慧与匠心;
2、选材巧妙,结构紧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真诚写作,真挚感受生活,表现真情实感,表达真实自我;必须原创(否则视为无效)
4、语言流畅,修辞手法及语法使用恰当;
5、体现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
(二)发布要求
1、由家长、教师指导完成的作品,作品需标明指导教师或指导家长;
2、发布的作品应与活动主题相关,并严格遵守活动平台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严格遵守发帖规则,文明用语;
4、不得使用在往期活动中已发布或已评奖的作品。
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提升阅读兴趣,扩大知识源,促进终身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制定师生寒假读书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经典诵读活动,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
四、活动主题
让读书成为习惯借书香助我成长
五、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23年2月6日
六、活动要求
1、认真组织“寒假读一本好书”读书活动,向家长和老师推荐系列好书,开展师生阅读。
2、学生结合阅读书目,制作书写工整、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记录读书心得体会。
3、每天读二十分钟以上的课外书,做好阅读记录表,并和喜欢的人交流。
4、根据学生读书情况,结合开展的活动全过程,评选“阅读之星”和校级“书香家庭”。
5、在下学期开学后组织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七、推荐阅读书目
(一)学生阅读书目
(二)教师阅读书目
1、《孩子们,你们好》[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中国城市出版社
3、《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雷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吴正宪、窦桂梅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美]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雷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毓老师说大学》爱新觉罗·毓鋆讲述、陈絅整理上海三联书店2015
8、《陶行知教育名篇选》陶行知著/董宝良编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9、《儿童心理学》[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商务印书馆
10、《教师人文读本》增订本(上中下)张民生、于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11、《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
12、《美的历程》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3、《夏山学校》(英)尼尔著,王克难译南海出版公司
14、《情境教育的诗篇》李吉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5、《岁月如歌》于漪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16、《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7、《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18、《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安奈特·布鲁肖,托德·威特克尔著,范杰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19、《面向个体的教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什么是好的教育》刘铁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与书为友,和书为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假期生活,在读书中不断陶治情操,凝聚智慧,提升品味,打造书香家庭、书香校园。
二、活动主题
快乐寒假,乐享阅读
三、活动目标
通过寒假读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一批优秀读物,传播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彩色的画笔、生动的文字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寒假期间的读书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使学生和家长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
四、参加人员
北街小学全体师生和家长
五、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六、活动形式及要求
1、各班语文老师推荐阅读书目,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规范要求每天的阅读时长(一二年级每天阅读30分钟左右,三四年级每天阅读40分钟左右,五六年级每天阅读1小时左右)。
2、鼓励多形式、多方法阅读,以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低年级提倡家长陪伴,亲子阅读;中高年级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圈画批注,还可以摘抄优美词句,撰写读后感等。
3、提倡各班利用钉钉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寒假阅读打卡,每天坚持,教师鼓励督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以“我爱读书快乐寒假”为主题,一至四年级学生每人办一份读书手抄报。(一、二年级读书小画报,三四年级读书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寒假里的读书情况。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布局合理、活泼新颖,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整洁美观。一、二年级书写内容必须用铅笔规范书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三四年级书写内容必须用黑色笔规范书写。
5、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五六年级学生每人办一张思维导图。
6、作品规格
作品一律采用A4纸。在小报的右下角横线上写明作者姓名及所属班级。
7、各班做好“快乐寒假,乐享阅读”的宣传工作,鼓励家长积极陪伴孩子阅读,督促孩子坚持阅读,最好能参与阅读,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阅读氛围。
七、阅读成果展示
各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然后每班择优推荐5——10份作品于开学后上交教导处。
各班以学生的阅读打卡及阅读成果为主要依据,评选出“寒假阅读之星”和“书香家庭”。
小学寒假师生读书活动方案5
一、活动主题
静享书香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引导师生阅读人文历史、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类优秀中外读物,进一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索科学的.读书方法,提升综合素养;让师生在假期能做到自主读书,营造快乐读书、主动读书的良好氛围,提升人文素质,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1、阅读书目为扬州市“五个一百”阅读工程推荐的一百本名著、统编教材中推荐的书目。
2、各班利用寒假组织学生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并依托扬州智慧学堂或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进行读书打卡。开学后,1-2年级每班择优上交5张亲子共读照片,3-4年级每班择优上交5份读书摘抄,5-6年级每班择优上交5篇读后感。(鼓励各班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多样的阅读活动)
3、40周岁以下教师必读1本名著或专业书籍,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4、开学初,学校将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我的读书故事”分享会、名著故事宣讲、名著片段朗诵、名著阅读推介等,并结合寒假阅读情况对优秀班级、教师、学生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