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防震减灾 预案 应急 小学

管理员

摘要:

2024年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精选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年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仅供参考……

2024年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精选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年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1

  一、演练活动的目的

  1.使全校师生熟悉我校的紧急疏散通道、疏散路线。

  2.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利用通道逃生,学会自救和救人并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进一步发现我校在应对突发事情时尚存的问题以利整改。

  二、时间

  xx

  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

  救护组人员:

  摄影:

  广播:

  四、疏散负责人安排

  各楼梯口安全负责人员

  ①教学楼

  五楼指挥:

  四楼指挥:

  一楼指挥:

  ②综合楼楼梯口安全负责人:

  指挥:

  一楼:

  二楼:

  三楼:

  职责:每个指挥员负责指挥整层楼的疏散工作,包括指挥楼梯拐弯处,负责老师的到位、站位。检查本楼层,看是否有受伤的学生或困在教室的学生,将留下的学生带离教室,并做好记录,向总指挥报告情况。

  楼层拐弯处负责教师负责疏散时的秩序、安全,防止学生拥挤踩踏。必须等到从该楼梯口最后疏散的班级疏散后,一同随学生疏散,年级组长在各楼梯出口处指挥。

  ③各班级疏散集合点:操场,按升旗仪式位置站队(年级组组长负责)

  五、各班级疏散通道路线安排:

  1.综合楼

  七年级各班统一由东边楼梯疏散。

  2.教学楼

  八年级各班统一由西边楼梯疏散。

  六、紧急疏散原则及演练要求:

  (一)原则

  1.快慢结合(快:出班集合快,直路跑进快。慢:进入楼梯或拐弯要慢)

  2.就近(靠门靠窗先撤,尤其注意后门要打开,学生分别从教室前、后门有序撤离)疏散路线是就近楼梯,按照“谁近谁先,先低后高”的原则,依次疏散。(学生走完后,老师应检查教室内是否仍有学生留下。如果有,将该学生迅速带离教室。)

  3.避让(学生排2列靠右行下楼梯不拥挤,行进时不抢、推前面的同学。老师避让学生,主动帮助维持秩序)。

  4.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平时上课时为科任教师)为第一责任人。

  (二)演练要求

  1.疏散负责人各负其责

  2.班主任(科任教师)必须熟悉本班疏散的方案和路线。在演练前要向学生讲解疏散路线,清点学生人数。

  3.班主任(科任教师)听到紧急疏散警报,第一时间内赶到指定位置,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按事先指定路线疏散,不得脱岗,不得在第一时间离岗。

  4.学生在撤离疏散时所有师生的'正确姿势是弯腰,双手抱头。

  5.学生在疏散撤离时,要有序进行,动作要迅速,始终要保持肃静有序,师生撤离时,不能携带物品,途中切记不可拥挤,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路线,安全撤离到操场。

  6.学校统一穿校服。

  七、疏散步骤

  1.演练开始前5分钟内所有工作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到位做好准备。

  2.听到第一声警报后,各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双手抱头,迅速躲到桌子下面避险。30秒后听到第二声警报,各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迅速在走廊上排成二路纵队,按事先指定路线疏散至操场。

  3.各班有序撤离楼道(安全通道),到操场站队集合。按“谁近谁先,先低后高”的原则。

  4.班主任紧跟在全班学生疏散队伍之后;各楼指挥和各楼梯口负责人跟在各楼学生疏散队伍之后,随时处理偶发事故。

  5.安全撤离到操场后,班主任要站在本班前面,面向学生,观察清点人数,做好记录并把班级情况报告给年级组长,再报告总指挥。

  八、小结演练活动情况

  总指挥对本次演练活动进行点评与小结

  九、继续学习教育

  各班将学生带回教室小结本次演练的情况,针对实际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再次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注意安全,掌握一定的安全逃生本领。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2

  一、演练主题

  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

  二、演练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能够有效地防灾减灾,当地震来临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安全工作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订我校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方案。

  三、演练原则

  安全第一,确保有序,责任明确,落实细节,保证效果。

  四、演练时间:

  20xx年9月X日上午9:40

  五、疏散演练指挥部

  1.疏散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指挥:

  成员:各段级主任

  2.演练人员职责分工

  总指挥:

  现场指挥:

  六、疏散演习准备

  (一)各班进行动员和布置,进行安全教育,讲解防震减灾应急疏散的注意事项。

  1.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2.警报信号:应急避震和疏散以专用警报声作为启动信号。防震警报讯号:防空警报。第一次警报: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在教室里可以护住头部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第二次警报: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听到警报后按预订预案进行演练,撤离全过程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大家不要惊慌,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从安全通道向教学楼外有序疏散,请弯腰护住头部以防发生意外,和同学并行时不得推操、拥挤、说笑、打闹、跑跳、不可以随意停止脚步等。

  3.发生拥挤和惊慌失措时,一定要保持镇静,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别人情绪所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4.己被裹挟至人群中,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企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要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在灾难面前显得更为重要。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5.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到,应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传递信息,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6.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紧扣在颈后,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教学楼内逃生过程中,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按指定路线有序疏散逃生。

  (二)班主任预先各自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解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七、具体演练活动安排

  (一)正式演练时间:9月X日上午9:50

  (1)9:40分:所有参与安全防护的教师到后操场集中。(2)9:45所有参与安全防护的教师按时到岗;

  (3)9:50分:各班开始进行演练前安全教育;

  (4)9:55分:郭聪颖语音播报开始,疏散演练开始,XXX语音播放地震警报,各班开始进行应急演练(时间2分钟,抱头蹲在桌子下)。

  (5)9:47分疏散演练开始

  待各楼、各楼层、各处所防护教师到位后,应急演练集合信号最早为三声长哨音(XX),信号的发布由决定紧急疏散的领导现场指定人员实施,紧急疏散信号从开始,应连续不断,直至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方可停止。同时,XXX广播语音提醒(各位同学,请大家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有序撤离。)

  (二)疏散路线及顺序安排

  (1)4号楼西楼梯口:103、104、401、402、直接由教室从4号教学楼西楼梯依次下楼向操场集中地集结。顺序:103、104、401、402。

  (2)4号楼东楼梯口:101、102、301、302由4号教学楼的东楼梯依次下楼向操场集中,顺序:101、102、301、302。

  (3)直廊及3号楼楼梯口疏散:601、501由4号楼与3号楼的直廊依次下至二楼,601班从3号楼的西楼梯下楼奔向操场集中地,105、501班从3号楼的东楼梯下楼奔向操场集中地。

  (4)3号楼西楼梯口:106、201、202、从3号教学楼西楼梯依次下楼奔向操场集中地。顺序:201、106、202。

  (5)班级内的学生分好组,前几排的学生由前门出,后几排的学生由后门出,门边安排一名班干部扶住门,门口的学生负责开门,保证通道畅通。

  (6)撤离时成两排撤离,一排顺墙根,一排顺楼梯栏杆,互不贴身。

  (三)疏散目的地:学校小广场。

  学生撤出后,迅速向学校操场按升旗仪式队形成密集队形集合,各班班长、班干部应主动招呼本班同学一起集中。班主任、副班主任到达安全集合地后,应立即检查本班人数和损伤情况,迅速报告,并安抚学生。班主任不在现场,由现场指挥人员指定专人负责。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3

  一、活动目的

  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为更好的贯彻《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政策,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决定于20xx年xx月xx日在我校普遍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通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学校的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质,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活动时间

  xx

  三、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四、活动准备

  1.演练前召开动员大会,让师生认识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误传。

  2.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五、活动要求

  1.保持镇定,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安全。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强调学生在疏散行进中不得回头找寻遗失物品,防止踩踏事件。

  六、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全体教师

  信号员:

  2.教室室内指导员:语文教师

  副指导员:数学教师

  职责:

  ①组织认真观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片。

  ②“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③“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学校操场。

  ④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及各相关人员安排:

  ①底楼的师生(一年级)先从教室撤离到教学楼前面的水泥坪,然后向指定地点撤离;

  ②二年级师生从教学楼二楼右边楼梯排墙紧急疏散;到达地面后向指定地点撤离;

  ③三年级师生从教学楼二楼右边楼梯楼梯扶手紧急疏散;到达地面后向指定地点撤离;

  ④四年级师生分别从教学楼二楼左、右边楼梯楼梯中间紧急疏散;到达地面后向指定地点撤离;

  ⑤五年级师生从教学楼二楼左边楼梯扩楼梯扶手紧急疏散;到达地面后向指定地点撤离;

  ⑥六年级师生从教学楼左边楼梯排墙紧急疏散;到达地面后向指定地点撤离;

  ⑦在外操场上上课的师生立即到指定的地点集合;

  4.各班统计人数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5.摄像摄影:

  6.教学楼左、右疏散出口指挥人员:

  7.班级安排人员

  职责: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七、活动程序

  (一)启动程序:

  要求

  1.保持镇定,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安全。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3.按规定线路有组织疏散。强调学生在疏散行进中要两手抱头,不得回头找寻遗失物品,防止踩踏事件。请大家做好准备,按广播统一信号进行。

  (二)班主任、副班主任组织观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三)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警报2次)

  2.语文教师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演练时间为1分钟。(数学教师配合,组织学生认真演练。)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警报1次)。

  4.学生回到座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四)紧急疏散演练

  1.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语数教师维护逃生秩序。)

  2.进行操场应急避震演练。(站队下蹲双手抱头,教师清点人数并报告)

  3.进入演练总结环节。

  八、演练总结

  1.请指挥长XXX校长总结讲话。

  2.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依次退场,返回教室。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以保障师生安全和减轻财产损失为目标,建立健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长效机制,按照统一指挥高效应对原则,在学校布署下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确保我校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

  二、总则

  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条例》和中心小学相差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三、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学校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领导下组织实施。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挥全校防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稳定。

  四、临时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3、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4、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掌握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5、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五、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县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学校领导小组人员立即赶赴学校,成员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学校集结待命。

  2、各班主任在组长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班级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各层负责人有序指挥、疏通,将学生转移到中心广场,灾情稳定后在共同将学生转移到操场。

  三层负责:

  疏通人员:

  疏通安排:

  二层负责:

  疏通人员:

  疏通安排:

  一层负责:

  疏通人员:

  疏通安排:班主任在前门疏通前两排学生,疏通人员在后门疏通后两排学生将学生安全转移。

  学前教学区负责:

  疏 通 人 员: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统计和掌握本单位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本预案从20XX年11月5日起施行。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5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在建筑物倒塌突发事件安全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全校师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办公地点:

  疏散指挥办公室设在学校校长室。

  (3)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要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三、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及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长:

  成员:

  发生地震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各部门按各自的任务进行工作,及时掌握震灾现场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发出有效抢险抢修及调动车辆、救护伤员等指令。

  (2)紧急疏散组:

  组长:

  成员:全体上课教师及班主任

  1.上课时间发生险情由上课老师负责指挥学生疏散,不得擅离岗位,按疏散线路有秩序将学生撤离到操场,下楼时各班级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切记不要跳楼、跳窗。

  2.各楼梯口要有教师指挥,具体负责疏散。各通道口人员安排如下:

  南楼三楼和二楼之间:

  二楼和一楼之间:

  一楼门口:

  西楼三楼和二楼之间:

  二楼和一楼之间:

  一楼门口:

  北楼二楼和一楼之间:

  一楼门口:

  3.疏散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双手护头或用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4.各班学生到达操场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地震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集合,各班级要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3)安全稳定组:

  组长:

  成员:

  各班学生到达指定地点后,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情绪稳定工作,及时传达指挥组的工作安排,协助领导小组处理突发事件。

  (4)救护抢险组:

  组长:

  组员:

  有伤情的,立即将伤员送到安全地带,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并对伤员进行精神慰问;较重的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将伤员尽快送医院抢救治疗。一旦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所有男教师在学生安全安置之后,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抢险救灾。

  (5)评估保障组

  组长:

  成员:

  震灾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按指挥组下达的命令进行登记、统计造册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评估鉴定,将人员、财产、设备损失情况报安保处。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及各种设施的检修工作。

  四、注意事项:

  (1)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旦有地震险情发生,本《应急预案》自动启动,以安全有序紧急疏散为核心工作,全体教职工按照分工开展工作,不须等待命令。

  (2)领导小组第一指挥地点在学校值班室门口,到达操场后第二办公地点在操场。因通讯可能中断,学校想办法及时与上级领导和医院等部门取得联系。

  (3)组织学生紧急疏散的老师一定要做好检查,确保没有一个学生落下或返回,班主任和随班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不发生拥挤踩蹋事故。

  (4)学生在安后,任何师生不得接近建筑物。体育组要负责维护好操场内师生的秩序。

  (5)发生险情后,各班班主任和随班教师要做好家长和学生稳定工作。

  (6)一旦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学校将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展开自救,但绝不要求学生参加。

  (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生效)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6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为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以保障师生安全和减轻财产损失为目 标,建立健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长效机制,按照统一指挥高效应对 原则,在学校布署下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确保我校师生和学校财 产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研究,完 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度和制定各项应对措施。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全校师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师生地震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3、利用班队会课、国旗下的讲话和班级黑板报宣传防震减灾知 识。

  4、地震发生时有秩序地做好人员疏散工作。重点做好教室出口的疏导工作。

  5、地震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迅速参加抢险自救工作。

  四、地震减灾的准备:

  1、学校24小时有人护校。

  2、学校对校区教室等进行全面检查,对灭火器材进行一次大检查。

  3、加强对师生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加强对师生防震减灾知 识普及和技能教育。增强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做好思想稳定工作。

  4、加强值班工作,保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各种情况。

  五、地震发生时应急行动

  地震发生时,一般伴有隆隆的地声、地光及地面振动,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此时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恐惧慌乱,更不要无目的地乱跑,必须在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避险。

  1、震时室内、外避险

  听到地震警报后,处于教学的师生立即停止教学活动,教师告诉学生不要慌乱,并指挥学生将身体尽量缩成一团,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靠外墙的学生尽量往里靠。在操场或教室其他地方的师生,应该到室外合适的地方(如:空旷场地或到疏散区)去躲避,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围墙、电线杆等),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2、紧急疏散避险

  等到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路线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预先设定。集中地应选择坚实、平坦的开阔地,如操场。

  用广播发布疏散信号,停电时用喊话器发布疏散信号,全体师生听到疏散的.信号后,立即按预定的路线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1)要有顺序地疏散,从就近楼梯下楼,下楼时要走楼梯内弯,不准在楼梯或走廊内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相关老师应指挥学生有秩序地疏散,学生和疏散人员要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六、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当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人员立即赶赴学校,在本校集结待命。

  2、各负责人在校长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到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24小时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7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学校在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全体师生能迅速有效地应急疏散、有秩序地撤离教学楼,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应急避震能力,深化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演练时间

  20xx年9月X日15:00

  三、演练地点

  教学楼、操场

  四、演练人员

  全体师生

  五、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工作组及成员:

  1.疏散指挥组:

  2.秩序导护组:

  3.医疗救护组:

  4.后勤保障组:

  5.广播组:

  6.应急组:

  7.消防组:

  六、楼梯口负责人员安排

  人员:行政人员及各班班主任与当节任课老师(依次为1——4号楼梯口)

  二层各楼梯口:

  1.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2.地震发生的口令为:“地震发生”(连播3遍)。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口令为:“紧急疏散”(连播3遍)。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

  3.应急避震:应急避震时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4.紧急疏散:安全疏散时,各班任课教师要带好班级学生,按要求、按顺序离开教学楼,一个班接着一个班迅速疏散,按照指定路径集中疏散到操场,班主任要及时清点班级学生人数,对学生进行询问,看是否有受伤的情况,同时医疗组做好准备,做好救护工作。

  5.各疏散通道的负责老师听到警报铃声后,立即跑到负责的岗位,在指挥本楼层学生疏散完毕后,检查是否有学生滞留教室,最后迅速撤离教学楼,到篮球场集合。

  七、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

  1.集中地点:学校运动场(按升旗仪式队形)2.各楼层疏散路线:

  一号楼梯:八(1)、八(2)、九(3)、九(4)、九(5)、七(7)、七(8)、七(9)、七(1)、七(2)一操场1号进口

  二号楼梯:八(3)、八(4)、九(1)、九(2)、九(6)、九(7)、七(10)、八(10)、七(3)、七(4)一操场2号进口

  三号楼梯:八(12)、八(11)、八(9)、八(8)、九(1 2)、九(10)九(11)、七(12)、七(11)一操场三号进口

  四号楼梯:八(5)、八(6)、八(7)九(8)、九(9)、七(6)、七(5)一围墙一体育馆一操场4号进口

  八、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2.疏散顺序:从教室疏散时,各班预先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前后人数大约一致的两部分,疏散时前半部分走前门,后半部分走后门。听到疏散命令后,全体学生立即起立,按要求依次撤离。

  3.注意事项

  (1)疏散时,在底楼教室上课的班级迅速撤离从教学楼直达操场(不占用教学楼楼梯、走廊),二、三、四楼的学生依次下楼。要求依次快速、安全下楼,不能抢先拥挤,以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2)楼层疏导老师要在前一个班撤完后向下一个班下达撤离指令,不出现间隔,并控制合理密度,防止在走廊楼梯口等部位发生拥挤现象。

  (3)参加演练同学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演练,演练过程保持肃静,按要求列队依次快速下楼,注意不能拥挤,不得嬉笑、喧哗。

  九、演练结束

  演练结束,由总指挥进行点评。演练后各班要及时总结,写心得体会,召开主题班会,不断提高学生应急避险的自救自护能力。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8

  一、总则

  为切实保障我校师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防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保安等

  职责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防震减灾应急工作,制定、修订预案,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具体负责现场指挥、协调与联络。

  成员:各年级组长负责年级内师生的疏散、安置与统计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内学生的组织、疏导与安抚工作;保安负责校园内外安全警戒与维护秩序工作。

  三、应急处置程序

  预警发布:接到地震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预案,通过广播、警报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发布预警。

  紧急疏散:师生按照疏散路线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避免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

  安全安置:在指定区域集合,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确保无人员遗漏。

  灾后处理:组织人员对校园进行巡查,确保无安全隐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四、保障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校园设施设备,确保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储备应急物资:储备必要的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应急物资,保障师生基本生活需求。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9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校长

  副总指挥:副校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等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疏散组、救援组、宣传组等。

  三、应急响应

  预警响应: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指挥部立即启动预案,通过广播、短信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发布预警信息。

  疏散响应:师生在接到疏散指令后,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救援响应:救援组在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员等。

  宣传响应:宣传组负责在灾后及时向师生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四、后期处置

  灾情评估: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校园巡查:组织人员对校园进行巡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灾后重建: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五、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学校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10

  一、总则

  为了增强我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师生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

  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各科任教师

  领导小组职责:全面领导防震减灾工作,制定预案,组织演练,负责地震发生时的`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

  应急救援队

  队长:XXX(体育老师)

  成员:各班级体育委员及部分学生志愿者

  应急救援队职责:在地震发生时,迅速组织师生疏散,开展自救互救,及时报告灾情,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三、预防措施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对学校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及时加固或改造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

  定期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确保在地震时能够正常使用。

  制定详细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确保师生在地震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四、应急响应

  当地震发生时,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布紧急疏散命令。

  应急救援队迅速组织师生按照疏散路线疏散到安全区域,同时开展自救互救。

  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请求专业救援队伍支援。

  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五、后期处理

  对地震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制定灾后恢复计划。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震减灾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加强师生心理疏导,帮助师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11

  一、目标

  本预案旨在提高我校师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防震减灾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学校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

  指挥部职责:负责地震发生时的全面指挥和协调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地震监测与预警组

  组长:

  成员:科学教师及相关志愿者

  地震监测与预警组职责:负责监测地震活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预防措施

  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学校建筑抗震性能检测,及时加固或改造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

  制定详细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确保师生在地震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为地震应急响应提供有力保障。

  四、应急响应

  当地震发生时,防震减灾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布紧急疏散命令。

  各班级按照疏散路线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同时开展自救互救。

  地震监测与预警组密切关注地震活动情况,为指挥部提供决策支持。

  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五、后期处理

  对地震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制定灾后恢复计划。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震减灾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加强师生心理疏导,帮助师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