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除法 教案 年级 数学 小学

管理员

摘要: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 ……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明确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明白余数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课件插入音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叫平均分?请学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教师课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请学生判断。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师的问题。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摆6个草莓。

  (1)教师:复习完了平均分,我们继续来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师:听清要求,怎么分?

  课件显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专心听要求。听完后,生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摆6根小棒试一试。教师找生汇报。生:可以摆3盘

  教师可以问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分3盘?生1:3个2是6,所以摆3盘。生2:我是摆小棒摆出来的。生3:2+2+2=6,3个2相加是6。生4:……

  (2)教师:那怎样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盘)教师板书算式。

  (3)教师:谁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呢?指名回答生:有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学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说一遍算式表示的意义。2、

  课件出示:摆7个草莓。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1)教师:看一下,现在有几个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摆呢?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个草莓摆一摆,试一试。请2个同学,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摆一摆。摆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汇报展示。

  请学生说说你摆了几盘?生1:摆了3盘。生2:摆了4盘。

  生3:摆了3盘,还剩1个。生4:……

  教师:集体看展示台上学生摆的情况。问,她们摆了几盘?生:摆了3盘。

  教师:摆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没摆完,还剩下1个。

  教师:还剩下一个,可以再摆一盘吗?生1:不可以。生2:可以。生3:……教师: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讨论,允许她们互相说一说。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摆1盘,: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摆一盘,因为要求是每2个摆一盘。教师追问:1个够摆一盘吗?(不够)不够怎么办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生3:……

  (2)教师讲授:剩下1个草莓不够摆一盘,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摆的过程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板书7÷2=3……1...余数

  教师领读:7除以2等于3余1生齐读。

  (3)教师:复习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一起说:被除数、除数、商。今天又学习了余数。

  (4)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得数商和余数还没有单位,我们现在给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它们加一下单位名称。3后面单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学生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生1:3盘,1个。生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单位名称。7÷2=3(盘)……1(个)

  生齐读: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5)教师:结合摆的草莓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试着说,指名回答。

  明确: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余1个。(6)课件出示两幅图:“6个草莓”和“7个草莓”图6÷2=3(盘)7÷2=3(盘)……1(个)教师:你觉得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指名回答。生1:……生2:……生3:……

  教师总结:在整数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时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会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2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3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表内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

  2.教学例6.【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6横式:59=

  (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

  ①先写被乘数5;

  ②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③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

  ④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

  ⑤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

  ⑥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

  (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

  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7挂图

  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②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

  (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

  ①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

  ②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

  板书:

  ③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

  (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发展.

  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

  65=84=279=

  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396789

  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竖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5

  一、教学内容:

  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7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

  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一、把握教材,找准重、难点。

  教材先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指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例1着重教学怎样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之前,计算两步式题,考虑到数目比较小,大都是口算,运算顺序也比较简单,同学书写能力也较差,只要求直接写出得数。从本单元开始,要求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以便为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在同学通过“做一做”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以后,再通过例2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例2中有两个例子,左边是同学熟悉的,右边的例子是教学的重点。通过两个例子的比较,使同学更清楚地认识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接着通过例3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也是把右边的例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里要说明一下,有关运算顺序的结语都放在例子的前面,是因为运算顺序自身都是规定(当然这些规定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先出结语,然后用例子说明,不需要先出例子,再概括出法则。

  二、注重对比,在对比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比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如例题教学第1题中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对比,在对比中解释综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题教学后第1题和第2题的对比,从对比中揭示出运算顺序。如练习中32+3×20与32+3-20、56-7×8与56÷7×8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

  12÷7=1(人)┄┄5(颗)12÷8=1(人)┄┄4颗。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引新。

  (1)出示题:有6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

  竖式:

  答:可以放2盘。

  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7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想一想,问题要修改吗?

  2.教学试商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7÷3

  (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7个桃子来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那么7÷3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

  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

  (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

  (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

  (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

  (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

  5.尝试完成“试一试”。

  (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7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商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2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

  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出示青蛙吃蚊子和蝌蚪吃蚊子幼虫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出示课件:信息窗情境图)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生2、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问题一:

  先看一看: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青青吃了150只蚊子。

  生2:蛙蛙比青青少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青蛙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蛙蛙吃的蚊子数,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的蚊子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蛙蛙吃的蚊子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布计算。

  ①先求蛙蛙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30=120(只)

  ②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120=270(只)

  (2)列综合算式。

  150-30+150。

  (3)探究150-30+150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①算法分析:从分步计算可知,150-30求的是蛙蛙吃的蚊子数,应先算出结果,因此计算150-30+150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②计算过程。

  150-30+150=270(只)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270只蚊子。

  问题二:

  再看一看: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蝌蝌吃了60只蚊子。

  生2:蚪蚪比蝌蝌多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蝌蚪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幼虫,就是用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加上蝌蝌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再求两只蝌蚪一共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步列示。

  蚪蚪吃蚊子幼虫的只数:60+30=90(只)

  两只蝌蚪一共吃蚊子幼虫的只数:90+60=150(只)

  综合算式:60+30+60=150(只)

  (2)60+30+60是连加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计算过程。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150只蚊子幼虫。

  四、归纳总结

  1、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连加、连减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同级运算》教案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同级运算》教案分析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47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

  25+20-10=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

  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竖式的写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式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喜欢)

  师: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帮着摘南瓜呢。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成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统计表)师:这就是三个小组的劳动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生1:喜欢第(2)种,因为这样先凑成整十数,第二步计算就简单多了。

  生2:喜欢第(4)种,这样计算一次完成,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观察再计算,找到简单的方法。【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连减。

  师:同学们,老师的问题又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先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试着帮老师解决一下。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下。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4)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4)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剩下多少个。该怎样列式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连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三总结提升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原计算教学的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优化选择,而是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笔算下面各题。(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有85个西瓜。(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4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6)同学们排队做缆车上山,每辆缆车有4个座位,小红站在第5位,应坐第几辆缆车?小明站在第25位,应坐第几缆车?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5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