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年祭灶习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 祭灶,即祭送灶……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年祭灶习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饮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
在大年来到这前,我们先迎来小年,这一天也是传统的祭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
那天早上,妈妈说:“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祭灶,我们家也不例外。”听了,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晚饭后,夜幕慢慢降临了,月亮也渐渐穿上了黄色的新衣,外婆开始祭灶了。首先,我和妈妈一起把外婆准备的“美餐”搬上了桌,真是好丰盛,有平安糕、状元糕、色子糕、麻糕……光糕点的品种就有好多,还有祭灶果,苹果、橘子、香蕉、桂圆……这水果的种类也是数不清呀!看一眼我就口水直流。于是,我一边假装帮忙,一边偷偷地把手伸向了一盆油果,这时外婆刚好从厨房出来,唉,好事又要坏喽。想到这里,我马上缩回手,可还是被眼尖的外婆发现了,她皱了皱眉头,说“你这小馋猫,等不住啦?”说着把那盆油果往中间移了移,“这先得给灶神吃,他吃完了你才能吃。”听了这话,我有些不服,为什么我还不如“灶神”呢?外婆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笑了笑说:“哈哈,你知道祭灶的传说吗?我相信你听了就不会不服了。灶神是天庭里专门观察人间表现的,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庭汇报”工作“,把当年每家的表现告诉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根据灶神的汇报来决定这户人家来年的奖励。说通俗点,其实就是拍灶神的”马屁“!你不想来年的收获多一点吗?”这使我稍微舒服了点。随后,我继续帮外婆、妈妈一起祭灶。
把所有美食放好后,妈妈又拿出一块干净的肥皂,从包装纸中取出三根香,点燃后轻轻摇晃几下,刚刚的小火就变成了火芯子,接着把三柱香稳稳地插入了肥皂中,这三柱香立得笔挺,活像灶神的三位保镖。然后,外婆又倒了两杯茶,放在桌上。我和外婆、妈妈静静地恭候着他的到来。最后还许下了来年的美好心愿,期待那崭新的20xx年。
我觉得这次祭灶又让了了解了一项民间习俗,但无论灶神能否为我们实现愿望,我们自己的努力应该是永远不停的。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
我们老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都要祭灶。灶王爷的神像是传统的潍县杨家埠年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是日夜晚,家家户户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点起香烛,供放饴糖、糕点、水果、水饺,还有清水、料豆、秣草这些供品,欢送他老人家启程升天。有趣的是,祭灶时,各家各户所用的祭品各有差异,但有一样祭品无一例外,那就是都用饴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灶王爷上天去见玉皇大帝,不免要说人间的长短,用极黏的饴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他就是想在玉帝那里搬弄是非,也开不了口,岂不妙哉。再有一层意思就是即使开口,嘴也是甜的,只能说好话了。至于祭品中的清水、料豆、秣草,这三样是给灶王爷坐骑的草料。供养完毕,将灶王爷和纸马一起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一时火光烛天,鞭炮齐鸣,灶王爷在人们的叩拜中,骑着马,带着这些馈赠的礼品品欢欢喜喜的上天去了。等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老人家已向玉皇大帝汇报完了工作,人们又把他老人家重请回来,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带着吉祥,重新开始主持一家人新一年的生活。
当然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谁也不会相信上世上有真的灶王爷存在,人们只不过是拿他当做一个代代相传的古老神话,用他平添一份年趣罢了。如果把春节里的灶王爷与西方圣诞节里的圣诞老人比较一下,东西方在想象方面可谓不约而同,且有异曲同工之处:西方圣诞节要摆圣诞树,唱圣诞歌,人们想象出一位乐善好施的圣诞老人,在漫天飞雪的圣诞之夜,乘坐着驯鹿拉的雪橇从茫茫雪林里一路欢歌而至,,为期盼中的孩子们带来礼物。中国人过大年,想象一位和蔼可亲的灶王爷乘坐人们送他的香马从天而降,为全家带来幸福吉祥,糖果在祭祀结束后,同样是孩子们难得的礼物。看来虽然肤色各不同,信仰有差异,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来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