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事迹 材料

管理员

摘要: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  XXX一个妇幼保……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

  XXX一个妇幼保健站退休的中共党员,丈夫白文东一个政法系统退休的党员干部,也是一个老兵,夫妇俩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XXX炒得一手好菜,是家里的好帮手,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长期以来,她陪同爱人白文东一起照顾老人,看护孩子,料理家务,一同呵护着这个十口之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子女做榜样。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白文东和XXX夫妇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20xx年三月的一天,白文东八十六岁的老母亲不慎摔倒,这一摔,让本来就行动不便的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亲又耳背多年,心脏不好,孙女上学需要接送,小孙子还不到两岁,正需要人看护,儿子、儿媳工作忙,工作压力大,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母亲和老父亲,减轻子女的生活工作压力,夫妻俩在花甲之年,再次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老人,为老人洗漱、看护年幼的孙子,接送孙女上下学,同时每天白天还要准备十口人的饭菜,夜里每两个小时就要起来一次为老母亲翻身,就这样,日复一日,同样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的上演。老人强烈要求请保姆为来减轻他们的`负担,但夫妻俩却一再反对,老白说:“再好的保姆,都不如儿女在身边陪伴”。夫妻俩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子女,老人的孙子、孙媳也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比如大儿媳左海英,每天下班后,就会来奶奶家里陪爷爷奶奶聊天、看电视,给两位老人准备三餐前后的药品,给老人收拾屋子,二儿媳马凤会时常给老人带来她们爱吃的糕点,闲暇时间会给奶奶理发、剪指甲。

  看到辛劳的父母和体贴懂事的妻子,两个儿子也主动承担起替父母分担家务的责任。大儿子经常去奶奶家帮父母分担家务,二儿子则把爷爷的日常起居揽了下来,比如带着去理发、修脚。

  一个人的力量十分薄弱,但一家人的努力让这个十口之家成为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白文东夫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子女做榜样,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这个道理,子女也从中受益匪浅,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家和万事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2

  走近她,你一定会感受到她的温柔、贤惠和体贴,作为一个女人特有的优雅。她敬老爱老的事迹广为传颂,所在的三口堰村无人不晓,所住xx镇无人不知。在街坊邻居眼中,xx既是一个好母亲,又是一个持家的好妻子,更是一个孝顺婆婆的好儿媳。

  1969年,xx与xx结为夫妻。不久,生下儿子和女儿,夫妻俩恩恩爱爱,互相体贴,互相帮助。那时,丈夫xx从部队退伍回家,由于没有什么特长就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很低,并且还要养育2个孩子,家庭经济状况极差。每一天的劳作和家务都使xx筋疲力尽,但xx仍然在劳累中幸福并快乐着。眼看2个儿女都长

  大成人,老两口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20xx年5月的一天,一场突然的变故改变了这个平静而美满的家庭。

  一天早上,xx的妈妈陈大姐突患脑溢血倒在地上,嘴角直流涎。而这天,丈夫又不在身边。面对这一情景,xx和邻居一起,使出浑身的劲将婆婆陈大姐搀扶到床上,后来送进医院。婆婆一连10多天处于昏迷状态,xx和丈夫的姐姐一家子人一起细心地照料。在医院护理期间,婆婆有段时间大便很硬,老是拉不出来,xx见婆婆憋得实在难受,就用手指伸到婆婆的肛门中把一股股硬大便掏挖出来,所在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无不感动……

  几年来,xx坚持无微不至地照顾偏瘫的婆婆。说起媳妇,婆婆总是乐得合不拢嘴:“人人都夸我们家有个好媳妇,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说话间,婆婆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拖累你们。”xx一边给婆婆擦眼泪一边安慰:“妈,您老千万别这么说,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们拉扯大,现在我们做这些也是应该的。”

  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xx的'丈夫又病倒了。xx不仅要负担婆婆和丈夫两个病人的起居生活,还要干农活,教育2个年幼的孙子。对xx来说,生活的内容或许不全是灿烂的鲜花与甜美的笑脸,生活的零乱与困顿一起向xx压来、向这个家庭压来。家庭的处境的变化,影响了本来心情已经略有好转的婆婆。为了

  扭转婆婆的心情,xx总是说着开心的话语给老人听,让她的心情一天天开朗、乐观起来。经过xx细心照顾,丈夫很快就康复了,婆婆随之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亲情无价。婆婆陈大姐说:“媳妇xx是我们家的福星。”对此,xx只有朴实的话语:“玉喜的母亲将玉喜养育大,付出了许多心血。不管是自己的母亲还是丈夫的母亲,都是自己的亲人,照顾长辈是晚辈应该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希望下一代对我也是这样。我尊敬老人也是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时也要做好表率,让下一代懂得尊敬老人,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3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儿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老人发烧病得不轻,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没有因为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4

  人物简介:马红梅,女,1957年12月12日出生 ,家住宿州市师专巷。

  事迹简介: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

  正文:

  孝顺的好儿媳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好媳妇”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马红梅却从未同婆婆红过脸。天气预报是她每天必听的,掌握天气变化张罗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每天早晨,她五点半就早早地起床,婆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发作,她就给婆婆蒸上治疗老慢支的银耳鸭蛋糕。一年四季公公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公公婆婆生病的时候她就陪着医院、家里两头跑;公公因患病左手没有知觉,她每天都给公公按摩手部、帮着穿外套等,时常提醒他们加衣,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对于这一切,公公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闺女。

  邻里的好帮手

  她不但对自己的婆婆、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亲人。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儿女的好母亲

  马红梅年轻的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婆婆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孩子上小学,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她结婚的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老公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公婆和孩子们吃,自己却吃大家剩下的饭菜。马红梅在单位干的 日常写作好助手是出力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她还负责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马红梅最欣慰的事儿了。

  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的家庭无私地付出着。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5

  xxxx是xxxx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位xxxx年出生的大学生与别的学生有所不同:在租住的棚户房里长大,14岁时,母亲离开贫困的家;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之时,父亲又因脑梗彻底丧失劳动能力。面对种种不幸,xxxx一边打工给爸爸治病,一边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

  坚强的雨中蔷薇

  x日傍晚,在xxxx师范学院内,三三两两的学生们行走在美丽的校园里。xxxx,步履匆匆,她要赶回离校不远的家中,为病瘫在床的父亲做饭,喂饭吃药。自己然后简单“扒拉”一口饭,就得赶到做家教的孩子家中。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来,安顿爸爸睡觉后,还要温习大学的课程,大约十一二点才能休息。

  三年来,xxxx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她就像雨中的蔷薇,顽强地生长着。

  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xxxx临时串了家教课的时间。

  去年,xxxx和爸爸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住进爱民区诗苑新城小区一室一厅的廉租房里。爸爸住的卧室里,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加上两个旧衣柜,屋里十分狭窄。桌上放了五六种张爸爸吃的药,xxxx则住在房厅里。

  xxxx的爸爸盖着厚厚的棉被躺在床上,脸色黯然,不时表情痛苦地说,自己的腿疼。这时,xxxx赶紧给爸爸按摩。

  因为结束供暖,屋子里有些阴冷。xxxx看着窗台上养的花,笑呵呵地说,这已经非常好了。

  所有的苦难都是成长

  在上大学之前,xxxx和爸爸租住在“偏厦子”里,冬天四处漏风,夏天闷热难耐。这也是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家里总断粮,四处借钱。因为没有借到学费,还晚上了一年学。曾经的.记忆即使这样艰苦,xxxx还是说“那时有爸爸妈妈,还是个温暖的家。”

  为了生存,父母四处打零工,没有时间接送xxxx上学。每当下雨天,学校门口挤满了送伞的家长,这让xxxx很羡慕。“我没有伞,所以我必须比别人跑得快。”

  14岁时,xxxx的妈妈因不堪贫困,离开了家。妈妈走后,爸爸外出打工。从此,xxxx不仅要学会洗衣做饭生火,还要照顾80多岁的奶奶。

  xxxx说,不知为什么,生活总像在考验自己。xxxx1年6月,xxxx结束高考,走出考场却得到爸爸突发疾病住院的消息。

  xxxx的高考成绩高出分数线40多分,原本能上更好一些的大学。可是为了照顾病中的爸爸,在填报高考志愿时,xxxx唯一的志愿是xxxx师范学院。

  拿到大学入取通知书,面对十分窘迫的家庭条件,xxxx一直犹豫报不报到。当她硬着头皮到学校的时候,令xxxx没想到的是,学校为她办理了“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她如愿地迈进了大学。“ 那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成为大学生的xxxx不想再四处借钱维持生活了,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爸爸的医药费、生活费和自己学费。为了能赚钱,xxxx最多时做了3份家教,连着上四五个小时的课。有时累得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在大学三年,xxxx没有休过寒暑假。

  学会微笑命运就不会差

  记者在对xxxx采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灿烂微笑。

  xxxx说,这些年来,学校的老师,教职工还有社会各界一直没有间断地给予这个家的帮助。xxxx师范学院知道xxxx不离不弃照顾爸爸、苦苦求学的事情之后,从普通教职员工到学校领导都伸出援助之手。xxxx成了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中贤的帮扶对象,梁书记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资助,而且逢年过节还去家里探望xxxx的爸爸。

  学院职工曹军每个月从微薄工资中拿出一百元钱,资助xxxx。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给xxxx爸爸送药、送钱。xxxx在日记本里记录着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她说,现在没有能力回报好心人,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报他们。

  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艰辛,xxxx都坚强面对。xxxx年她被评为xxxx1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今年又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明年xxxx就要毕业了,她很想当一名教师。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有爸爸在,才有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6

  一块石头,捂久了也会变热,更何况是人心。一个人用35年的任劳任怨,终于在婆婆临走前,捂热了老人孤独的心,她就是xx区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区居民xx。

  xx的家,朴素而整洁,除了一台看起来还很新的冰箱,家里没有什么其他像样的家用电器和家具。“婆婆生前没什么喜好,就喜欢吃点零食。

  所以,为了婆婆买了这个大冰箱。”xx边说便用抹布擦拭着已经很干净的冰箱,餐桌上、冰箱里还摆着各式各样婆婆爱吃的东西。从与xx的交谈中得知,婆婆张志兰已经于今年9月12日安祥地离开了人世。打开婆婆住的卧室,展现在眼前的是还未叠起的被褥和床头摆着的卫生纸、药瓶,仿佛依旧有人住在这里。“老人走了,东西没急着收拾,仿佛她还在我身边一样。”xx说。

  她曾经是一名民办教师,与前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在传统的农村生活是非常艰难,也是很让人瞧不起的,为了证明自己是有能力带好孩子的,也为了不给娘家增加经济负担,xx一个人干起了3、4个人才能干的农活,每天教书、种地、带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生活的很艰辛,但xx还是咬咬牙坚持住了,然而,越来越多的流言蜚语却让她难以承受。1987年,在亲朋的介绍下,她嫁给了家在xx的xx。从此,她带着孩子和这个家和这个婆婆有了不解之缘。

  因为工作需要,xx长时间待在杭州,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回来一次也就待个10天8天的,而每次回来留下的钱也不够补贴家用,照顾孩子和婆婆张志兰的重担就落在了xx的肩上,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问题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除了照顾孩子和老人,她也四处寻找挣钱的商机,那个时候,身边好多的人都下海经商,挣了大钱,她也看着眼红,试着做起了买卖,自己没有本钱,就从别人那里代销商品,由于自己不善于经营,加上别人给的货物又贵,每天的收入总是寥寥无几,最终自己的经商梦还是破灭了。之后,她从事过很多工作,在每个工作岗位上,她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后来,她就在社区干起了保洁工,每天上班的时间也就是3、4个小时,这样离家近了,照顾家人就方便多了。

  2004年,丈夫xx从杭州回来了,本以为丈夫回来了,自己的担子就可以减轻了,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噩运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丈夫因为常年在外操劳,积劳成疾,换上了癌症,为了让丈夫在最后的时刻尽量减少痛苦,她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支付了高昂的医药费用,最终,丈夫xx还是无情的`走了,留下高额的债务和一句话:“谢谢你,我知道你是好人,照顾好她奶奶吧,委屈你了!”,一直到现在,她仍然没有还清债务,尽管好多的亲朋好友都不用她还了,可倔强的她却一直省吃俭用的存钱、还钱,她用一个笔记本清楚的记载着家里所欠的所有债务,她说:“无论我的生活多么艰苦,只要我活着,我就要努力去偿还这些债务。”xx说到做到,当自己的零钱超过5元的时候,她就把它换成一张整的存起来,不舍的花掉,多年来,xx节衣缩食,自己却从未买过一件衣服和鞋子,衣服大多都是亲戚朋友接济来的,直到现在她已经偿还了大部分债务。

  自从xx的丈夫去世后,xx始终记得丈夫的嘱托,对婆婆更加关心照顾。一天傍晚雷雨交加,婆婆嚷嚷着自己难受,望着窗外瓢泼的大雨,xx二话没说,骑上三轮车拉着婆婆就往医院赶。当时水已经没过了膝盖,婆婆撑着伞坐在车上,自己头上只带了个塑料袋,全身上下淋了个透,等医生为婆婆看完病,表示无大碍后,xx才放心,这时xx的脸上、身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还一直在往下滴着。那个时候,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想:要是母亲在我的身边,她一定不会舍得自己的孩子在雨中奔走,她一定会撑起伞,保护她的孩子。

  “妈,咱今天吃什么?”35年来,这句话被xx重复了38000多遍。即使是张志兰去邻居家串门,xx也会到邻居家问好后回来再做饭。起初,xx并不清楚婆婆的脾气,做好饭后,婆婆要么不吃,要么吃的很少,脸上也没有笑容,后来她才弄明白原来是没请示婆婆做什么,她没说做的菜你要是做了,她会大发雷霆,就是倒掉也不会让你吃。婆婆本身不是特别喜欢吃菜,自己和孩子在农村的时候有自己的菜园子,种了好多菜,想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可是在这里没有婆婆的允许是不行的,自己只能腌一点咸菜在没有菜的时候和孩子吃,从那以后,每天问婆婆吃什么成了习惯。直到老人离世,xx不用再问这句话,可每到饭点她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张志兰并不是xx丈夫xx的亲妈,他的母亲在生下他后没多久就过世了。张志兰嫁给xx的爸爸后没有生育,所以张志兰不太会疼晚辈,再加上1984年xx的爸爸去世,老人就更孤单了,所以脾气也变得很古怪,动不动就向xx发火,邻居们都说有她这样的好儿媳,是张志兰的福气”xx的邻居巨桂香说。但xx不这么认为:“我能照顾老人是理所当然的,老人能收留我们娘俩,我们就得对她好。她硬气,我就心软,事事顺着她,这样就能和睦相处了。”婆婆张志兰脾气是出了名的古怪,社区里的邻里们都领教过她的“本领”,面对这样的婆婆,她完全可以放弃,放弃一个与她没有任何血缘的人,带着女儿重新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可是她始终没有。

  说起“退堂鼓”,xx这些年不是没有想过,当年自己带着孩子为了摆脱困境,却不想又进入另一个困境,这让xx真的

  是欲哭无泪,可是自己没有退路,她只能在前进路上继续摸爬滚打,渐渐的,她居然也发现了婆婆的些许优点,比如:婆婆很节俭、爱干净、有爱心等等。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xx从新闻中得知此事后,便立即告诉婆婆说:“妈,你看汶川地震死了那么多的人,好可伶啊,全国人民都在捐款,我们也捐点钱吧?”没想到两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xx出20元,婆婆出30元,xx拿着凑好的50元钱高兴的投到了捐款箱里,50元钱,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但是她们的心里暖烘烘的。

  2012年五一,88岁的婆婆查出食道孔裂疝,因其年事已高,无法进行手术,只能回家静养,可婆婆却因病脾气变得更加焦躁,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就摔板凳、摔脸盆,她能摔动的东西都“在劫难逃”。 为了能全天候的伺候婆婆,xx主动辞掉了社区保洁员的工作,一刻也不敢离开她的视线。婆婆因为身体不能活动,大小便只能拉尿在床上,稍有一点耽误,就会招来一顿痛骂,有时还会将屎尿摸得到处都是,这一切的一切,xx都忍了,“因为她是个老人,更因为她还是个病人”,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角的泪光闪闪。xx为了缓解她婆婆的压力和情绪,竟然还在婆婆面前跳起了从电视里学来的舞蹈,用来分散婆婆的注意力。僵硬的四肢,笨拙的动作,拿女儿杨静的话说:“活像个精神不健全的人。”正是这特殊的舞蹈逗得老人乐了。

  长年的操劳让xx患上了心脏病。每次病发,医生让她留院观察,她都不顾劝告,执意打完针就回家,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她不在家,婆婆的饮食没了着落。有一次病情特别厉害,必须住院治疗,但她却执意要出院,可是医生就是不在她的出院通知书上签字,她就托在医院上班的朋友去找主治医生做工作,医生知道了她的情况,给她开了出院通知并要求她一定配合治疗,不然病情会更加严重,她这才答应下来。

  女儿杨静从小就特别的乖巧,随妈妈改嫁过来的她,不但没有给妈妈添一点的麻烦,反而为这家也付出不少辛劳,为了帮助妈妈,她放弃学业,年少的她只想着快点长大帮妈妈赚钱养家糊口,13岁的杨静曾去帮别人推煤炭,从那落下了腿疼的毛病,看着女儿,xx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辛酸,别人的孩子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跟着妈妈受苦受罪,说到这是,xx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作为奶奶,张志兰没有给杨静应有的爱护,儿时的杨静还问过xx,为什么自己的奶奶和别人家的奶奶不一样。xx说:“奶奶再不一样,也是你的奶奶,你一定要孝顺她。”母亲对奶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杨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受妈妈的感染,杨静对奶奶非常的孝顺,奶奶健康时,杨静知道奶奶爱吃零食,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给她买水果和好吃的,可奶奶似乎不太领情,有一次奶奶想吃的水果没有及时买到,就和xx发起了脾气,接到电话的杨静立马从单位请假给奶奶买好送来,这才哄好了奶奶。奶奶病发时,杨静和丈夫在医院跑前跑后,陪奶奶做一次次的检查,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奶奶病重时,她会在床边喂饭喂药,并告诉她:“我就你一个奶奶,你得快点好起来啊”;本来就挣钱不多的杨静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全给奶奶买了她爱吃的虾和排骨。

  母女的行为终于感动了倔强的老人,弥留之际,张志兰对孙女说了句悄悄话:“‘没有你妈,我早就臭死在床上了’。”杨静把这句话告诉给xx后,xx的眼泪掉了下来,这一刻她的心感到非常欣慰。

  老人在她们母女的照料下安详的走了,她的后事也是由xx一手操办的,给婆婆准备的物件十分周全,一再的嘱托要买最好的,赶来的娘家人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她们母女的行为感动着我们社区及周边的每一个人,只要认识xx的人无人不为之感动和落泪,在今年10月20日,周家社区举办的第一届“孝老爱亲”颁奖晚会上,xx荣获“孝老奖”,她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xx用自己的方式感谢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她让我们懂得,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同时,孝敬父母行动胜过语言,她将在女儿的陪伴下度过美好的晚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7

  二十年如一日,竭力奉养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他就是店集镇镇东村党支部书记韩洪明。

  韩洪明,男,汉族,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二十多年来,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

  韩洪明的父亲在73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韩洪明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年。韩洪明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妻子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韩洪明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年的精心护理,韩洪明的老父亲以84岁的高寿辞世。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老父亲辞世没多久,韩洪明的母亲又病倒在床。白天,韩洪明的妻子邓夫兰在家做饭、喂养老人,韩洪明则尽可能的抽时间给母亲按摩,晚上的时候更是寸步不离的'予以照顾,陪母亲聊天。冬天天冷的时候,怕冻着母亲,就提前买来电炉子、电热毯等给母亲加热,为了母亲的更好的恢复,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母亲翻身。在韩洪明夫妇的悉心照料下,韩洪明的老母亲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儿子、儿媳的福!”。今年3月,韩洪明的老母亲逝世,享年90岁。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店集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韩洪明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店集镇树起了敬老孝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韩洪明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韩洪明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韩洪明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工作上的应酬、朋友之间的聚会他都尽量推掉,是在推不掉的应酬也会提前处理好老人的吃饭问题再参加。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后继续守在老人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他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韩洪明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韩洪明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虽然家里的琐事很多,但是韩洪明并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韩洪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和家里的事情,他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白天忙公事,夜里忙着照顾家庭,工作和家庭得到了兼顾。在他的带领下,镇东村的工作一直在镇里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县、镇等各级部门的表彰,20xx年在全县七一表彰时,荣获“扎根基层奉献奖”。

  这些年,韩洪明尽好儿子的孝道和义务。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韩洪明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8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到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马俊喜,每天都会搀扶着自己的丈夫——马城村小伙儿刘亮散步。

  提起这个姑娘,知情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赞叹。马俊喜和丈夫刘亮有着极其不平凡的恋爱经历。20xx年,刘亮从部队复员后,到天津塘沽区康师傅集团打工,与同在该厂打工的马俊喜相识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婚论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11月2日,刘亮遭遇严重的.车祸,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告诉马俊喜,刘亮可能成为植物人。这晴天霹雳给热恋中的俊喜以极大的打击。这是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她经过深思熟虑,擦干眼泪,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了月工资20xx多元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刘亮。从那以后,马俊喜肩负起了照顾刘亮的责任。从出事后,刘亮就人事不省,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马俊喜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恋人身旁,每天早上5点,她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刘亮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她每天都跟刘亮说话,呼唤着恋人意识深处的觉醒。两个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两个月后,刘亮苏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后又住院两个多月,刘亮的父母为给他治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产,还负债近30万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

  四个多月后,俊喜陪刘亮回到了家乡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顾下,他慢慢地能下床走路了。俊喜每天搀着刘亮进行锻炼,由慢到快,由近及远,持之以恒。纯洁高尚的爱给了刘亮强大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他能自己单独行走了。如今,刘亮已基本康复,仍然天天坚持锻炼,俊喜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着花样给刘亮做好吃的增加营养。20xx年春节前,善良的俊喜与刘亮在马城村举行了婚礼。乡亲们都赶到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有情人。

  婚后夫妻二人一直与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马俊喜对老两口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三年了,她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刘亮行动不便,她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20xx年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养育儿子、操持家务的重担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来,马俊喜总是先想到丈夫、儿子、公婆,帮丈夫穿衣、洗脸,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饭,让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饭洗碗、洗衣拖地而无怨言!全家人的衣裤被褥,她总是拆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她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马俊喜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坐在屋外晒太阳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好儿媳,话匣子就打开了:“要是没有这个好儿媳,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没有这么舒服了!以前日子穷,为了这个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没钱吃药。现在

  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俩口天天与药打交道。多亏了我们家儿媳妇,要不是她在饮食上变换着口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

  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俗话说:生儿才知育儿苦,养儿才知报母恩。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也有老时,我们也有儿女。所以说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贵,或者贫贱,这辈子她都会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忙碌。

  哎,说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9

  XX,男,汉族,出生于1979年1月,XX市XX县XX村人,XX小学教师。

  从教23年的陈连民,年龄较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端汤送药,侍奉母亲。在他十五岁时,父亲病危辞世,他就休学照顾母亲,打理果园。20xx年,母亲病情加剧,他四处借钱,带母亲到处寻诊问药,足迹遍及省内许多大医院。20xx年,母亲手术失败,卧床不起,为了方便照顾,他将母亲带至身边,悉心照料,但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久病的母亲,褥疮严重,他费尽周折打听并买到褥疮垫,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褥疮痊愈。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他从不喊累、不叫苦、不抱怨,他的默默付出,赢得周围人群和社会人士的广泛称赞。闲暇时,他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写出的《果农卖果难上难》网上点击量58万,偶尔制作小手工艺品,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手工制作艺人。

  他20xx年荣获XX县“师德标兵”称号。

  “莲民是孝子。”一提到XX老师,认识不认识的人,因了这句话,就有了同一的话题,娓娓而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XX三个字就成了十里八乡臧否儿女的标尺。

  XX,男,XX市XX县XX村人,XX小学教师。无论是工作,或者家庭,都因他而为人称赞。从教23年,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20xx年获XX县“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家庭中,“孝子”是群众的口碑。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并传承着传统孝文化的故事。

  孝敬父母,想他们之想

  莲民自小家贫,兄弟姐妹五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他排行老五,但是用父母的话说“他醒事早”,从小就似乎懂得孝敬父母、爱怜兄姊。小小年纪,遇到节假日,他便帮父母做做家务,或者下地干活。父母从小小的他身上看到了家庭的希望。1995年父亲病危,老人辛苦一生,噙着泪花,总是不舍:一则老伴常年患病,药不离口;一则小儿尙小,未有家室。重病在身的父亲,总是一万个不放心。此情此景,年仅十五的小莲民,强打精神,安慰父亲:“爸,你不是常说男大十五脱父子,我都十五啦,你放心养病,还有哥哥姐姐帮衬,我能照顾好你和妈妈的。”回天乏术,抑或一语成谶,父亲还是离他而去,但是小小年纪的他,总归是给了父亲些许的安慰。父亲的辞世,使他承担起他承担不起的重担。他唯一的选择便是休学回家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双眼垂泪:“苦了我儿!”家庭的变故并未使他颓废,相反更激发了他的雄心。

  孝敬父母,忧他们之忧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其他人一样靠果园谋生。本就孱弱多病的身体,风里来雨里去,艰辛备至。他揪心母亲,隔三差五总要回家看看母亲。节假日,一头扎进果园帮母亲料理农事。他心里琢磨自己多干一点母亲就可以少干一点,吃苦受累,只要母亲幸福,自己吃点苦受点累,心里也坦然了。然而,天意弄人,20xx年,母亲还是被病魔击倒了,需要手术治疗,难以让人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是,手术失败,母亲无论如何再也站不起来了,余生只能躺在床上。悲痛不已的他,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含着泪把母亲接回家里。本已雪上加霜的他,要工作,要照料母亲,要料理果园,即便钢铁之躯,恐也难以承受,但是他依然艰辛备至的承受着。只要母亲的病痛不再发展,不在遭罪,他就心满意足了。母亲一躺不起,时间一长,身上的褥疮越来越厉害,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到处寻医问药,偏方验方,弄了一大堆,总不见好。母亲疼痛不已,倔强的她,心疼儿子,母亲皱眉咬牙忍者,实在疼痛,轻轻呻吟几声。他到处打听,皇天不负,褥疮垫效果较好,他赶紧上网购买。看着母亲的褥疮一天天好起来,他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当人们称赞他时,他只是附和着笑笑,他心里清楚,只要心里有母亲,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一次他回到家,看到母亲身下的粪便,他心里不是滋味,他默默地给母亲清理干净。他看着母亲的泪花,心里盘算这不是办法。于是她把母亲带到自己身边,只要自己在,就不让母亲遭罪。陈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儿子,只有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给奶奶洗袜子。母亲带到学校,方便照顾,但XX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20xx年,天不作美,气候持续高温,健康的人尚且受不了,何况久卧病床的母亲。为了使母亲度过酷暑,四十多天的暑假,偌大的校园除她和母亲一个人也没有,校园静的可怕,但他在孤寂中还是坚持下来。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陈老师颠覆着人们的“三观”。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不管任何时候看见,他都是笑呵呵的照料瘫痪的母亲,他明白困难再大,也不能把坏心情带给母亲,一方面影响母亲的病情,一方面自己的辛苦就会前功尽弃。

  孝敬父母,做他们所做

  陈老师的故事感染感染着周围的人。就连学校的学生都被感动着,他们用稚嫩的话说:“陈老师真好!”他的言行给学生们演绎着生命至情,小小年纪的学生都知道孝敬老人、尊敬老师、关爱同学,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中,陈老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是学校后勤主任兼学生食堂管理员,几百号人吃饭丝毫马虎不得。食堂的事情,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虽然众口难调,却也有条有理,师生称心。当人们谈及他的故事,他都谦逊地笑着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父母一生不易,生儿育女,历尽艰辛,为人儿女理当尽心尽力。”“咱是教师,为人师表,学生都看着咱呢。”朴素的语言,折射的是陈老师的良知,他不仅侍母勤勉,且育人唯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老师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何尝不是用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尝不是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国家添砖加瓦?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0

  如果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会觉得,原来一切都没有绝对,

  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

  对我而言,她是母亲,是亲人,是朋友,更是知己。她和其他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总是希望她能给孩子最好的。

  十二年前,一场突然到来的横祸,父亲去世了,那时我只有十岁,妈妈也只有三十六岁,我搂着妈妈说:"别人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了",妈妈流着眼泪说:"虽然爸爸不在了,但在我们的心里,他会在天上看着我们,会关心我们,我们一定不会比那些有父母的孩子差的,我们今后也要快乐、健康的生活".从那时起妈妈再也没有在我面前流过泪,每天她陪我写作业,给我讲一些高兴的事情,只要有时间妈妈就带我去爬山,去海边游泳。让生活充实起来,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

  学习上,她从不强求孩子要多么的优秀,她总是鼓励着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自习,晚饭要在学校吃,我那时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妈妈怕我难受,每天下班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饭菜骑着自行车每天坚持给我送饭,三年来从没间段过。晚上自己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都会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边走边聊一些学校的事情,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我也会把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妈妈讲一下,妈妈总是在认真的听,和我聊。上高中时,由于房子小妈妈和我住一间房,我写作业时,妈妈就要在外面的厅里等侯,冬天暖气不好,妈妈就裹个大衣在那里坐着,把电暖气放到我的旁边,不论到几点妈妈都在那里等着,从没有先睡的时候,有时妈妈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早晨妈妈还得早早起来给我准备早点。在孩子压力大的时候,给予安慰。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菜肴,也许是一个礼物。平常的无足挂齿,却体现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上大学后,妈妈跟我说,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学们走到一起是缘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情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我的学校离家比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学校时,妈妈都给我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上,让我给宿舍的同学带回去,因为她说,你的同学家大多数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个电话,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们离家远,学校的饭菜又不可口,带些回去给她们吃吧,问问她们想吃什么,然后我给你们做。同学生病时,妈妈就陪她们去看病,为她们跑前跑后,楼上楼下的忙个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样,后来我们的同学都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认她当妈,到后来她们只要接到我妈妈打来的电话,都喊说是妈妈打来的,都争着喊妈妈。

  父亲去世后,妈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担了起来,爷爷从老家来,她无微不至关怀他老人家,给老人做可口饭菜,爷爷做过直肠癌手术,大便控制不好,经常弄到衣服上,床上,妈妈从没怨言,总是把爷爷的`衣服、床单等给洗的干干净净,还给老人家买好换洗的衣服,比父亲在时还要细心,爷爷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让妈妈弄,但妈妈说:没关系,谁都会有老的时候,年轻人多干点没啥。爷爷回老家时,妈妈怕老人自己走危险,就亲自把老人送回去。

  妈妈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忙时妈妈经常加班,有时忙了,就经常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干,有时我睡醒一觉,看到妈妈还趴在写字台上在写呀算呀,有时在电脑前工作,我劝她早点睡,她总说没关系,干完就睡,有时都到深夜2、3点多钟,这种敬业精神也给我做出了榜样,妈妈曾多次获得过单位嘉奖,还荣过一次三等功。

  在我刚刚工作时,她会担心,因为在家里,从未受过委屈的花朵,刚刚走入社会,一定会

  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从来也不说什么,静静的聆听我电话里委屈的哭诉,但是她会告诉我,一切事情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坚持,妈妈就支持,有一天你飞不动了,想回家了,妈妈永远在这里等着你。很安慰,很感动的话语,我明白她心里的舍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为了女儿的梦,她选择听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让她自己去走,这样她才不会后悔。

  母亲,给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给予我支持,抚慰我心灵。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的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从未说过苦和累,因为她认定,我是宝贝,她是我的守护神。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1

  田义华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吉克毛尔

  吉克毛尔,女,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水井村村民。26年来,作为儿媳的吉克毛尔一直默默守护在婆婆身边,像亲生女儿一般给予婆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8岁的吉克毛尔与老实憨厚的汉族小伙张文贵结为夫妻。她心里一直坚守着“当一个好媳妇、好老婆、好母亲”的信念,从嫁进张家那一天,吉克毛尔便把婆婆王席章当做自己的亲妈一样。每天早晨给婆婆梳头、晚上打洗脚水,成了她的“必修课”。年老体弱的婆婆突因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就一直服侍卧床的婆婆,坚持每天给婆婆喂饭、洗脸、擦洗……婆婆每月要按时送医院复查病情,由于家离医院比较远,婆婆又晕车,因此,每次婆婆生病,吉克毛尔都会背着婆婆翻山越岭到几公里外的医院看病,常常一走就是10多公里,来回就是一整天。而挂在她嘴边的话永远只有一句“她不重,就六七十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竟然一天天地康复起来。婆婆提到媳妇赞不绝口:我有今天,亏得我家的好媳妇啊。曾荣获乐山市“十大孝子”、“中国好人榜”好人等荣誉称号。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08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09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平

  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习蜀绣,马俊平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习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林兴聪

  林兴聪,男,绵阳市安县高川乡甘沟村村民委员会文书。地震夺走了林兴聪相濡以沫22年的妻子,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岳父、岳母。地震也夺走了村民李荣香老实忠厚的丈夫,留下了李荣香的父母和婆婆,还有一个15岁的孩子。他们在震后相遇,无须做媒,也没有嫁妆,就这样两家合成一家,组成了安县灾后首个重组家庭。从此,他们各自带着亡妻和亡夫的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结婚后,他们一同约定彼此可以将逝去爱人的照片放在身边,5位老人,3个孩子,均不分你我,视如己出。对照顾老人、供养孩子,林兴聪有他的秘诀:尊重老人、客气点,多走动、多沟通、多拿点零用钱。林兴聪的`诚恳善良让李荣香的孩子和他特别亲,她的儿子现在有什么事都不告诉李荣香,而是直接跟他这个新爸爸商量。而李荣香的妈妈提到他,总是赞不绝口:“林兴聪可好了,像亲儿子一样对我。”曾荣获绵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包天阳

  包天阳,男,西华师范大学学生。来自射洪县太乙镇的一个小山村,是西华师范大学大二的一名学生。1998年,母亲由于不慎跌倒,导致尾脊骨断裂,年仅九岁的包天阳开始独立照顾母亲近13年。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同时还兼顾家里的农活。2009年,对包天阳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辛苦学习的包天阳终于拿到了高考成绩单,被西华师范大学录取,在学校领导与爱心记者的关心下,他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母亲,对母亲不离不弃。为了补助家里的生活,给母亲买必须的药品,包天阳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兼职,挣取所需生活费。虽然生活的担子很重,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搞到最好,并且在班上担任青志协委员,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曾荣获西华师范大学“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黄惠君

  黄惠君,女,成都崇州市王场镇东风村二组村民。1987年与冯兴国结婚后便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婆婆身患耳残和语言障碍、其哥哥精神失常、两个弟弟残疾年幼。23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同丈夫一道承担起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她在家一面悉心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哥哥弟弟,一面开展副业,用挣来的钱供两个弟弟读书上学。1993年,黄惠君为了帮助弟弟成家,把房子让给两个弟弟住。1995年大弟在他们的帮助下喜结良缘。2000年,在黄惠君夫妇的帮助下,小弟也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2003年,弟媳病逝,留下了一个只有七岁的侄儿,从此以后,她一直把侄儿视若己出,精心照顾。2006年,看到自己母亲和继父住的老房子十分陈旧,就从有限的打工收入中抽出二万余元为二老翻修了新的住房,并为母亲买了农转非征地养老保险。2010年,她又再次支出一万三千多元为继父买了农村养老保险。

  孙国雄

  孙国雄,男,巴中市平昌县云台小学鞍山村小教师。今年52岁的孙国雄,是平昌县云台小学鞍山村小一名扎根基层34年的乡村教师。19年来,他不离不弃背着生病的妻子去教书,以高尚的师德、慈母般的挚爱,诠释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30余年来,孙国雄孝敬父母,照顾病妻。孙国雄的父母晚年先后患上了结肠炎、肺癌等多种疾病。白天他上学教书,晚上回家与妻子照顾老人。在他父母去世后不久,因长期劳累过度,孙国雄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炎、结核性脑膜炎、额头囊肿、精神分裂症等重病……从他妻子患病到现在的19年里,孙国雄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与遭遇病魔折磨的妻子风雨同舟。曾荣获巴中市“十大感动人物”荣誉称号。

  廖成菊

  廖成菊,女,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村民。1980年,孝泉镇廖成菊结婚后,一个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除了在生产队挣工分外,还要料理家务,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和没有自理能力的幺爸。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彻底否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一次,廖成菊感冒高烧,四肢无力,正好这时幺爸的胃病犯了,为了带幺爸去看医生,自己被疾病折磨昏倒在地。2005年,廖成菊带幺爸到镇上做体检,由于路途艰难,车子进不来,廖成菊就自己弯下身子背着幺爸咬紧牙关艰难地行走。春去秋来,廖成菊任劳任怨地服侍瘫痪在床、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幺爸20多个年头。面对荣誉和称赞,腼腆的廖成菊永远都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话:“照顾老人是我们晚辈的义务,我还会继续好好地伺候幺爸。”曾荣获四川省“十佳孝子”等荣誉称号。

  李琳

  李琳,男,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广旺公司安监员。“我愿意做上门女婿,与你终身相伴,共同侍奉你的父母。”1991年,李琳对妻子熊永红许下了誓言。瘫痪的岳父行动极不方便,为了让岳父过上舒适的生活,李琳每周都要背着老人走几里路,带着老人到澡堂洗澡,老人看见李琳累得满头大汗,总是心疼地说“不去澡堂,就在家里擦一擦”,但李琳仍要坚持背老人去,替老人搓背、剪指甲、穿衣服。岳父母牙不好,他就经常买肉回来炖汤等,想着法子让老人吃得好些。老人患有支气管炎,久治不愈,他又买蜂蜜给老人调养……20年来,李琳待两位老人如同亲生父母,从未因家务负担重,经济上拮据而抱怨。有空他就会陪着老人聊天、看电视、听音乐。老人逢人便夸:“女婿对我们真好,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曾荣获四川省“十佳孝星”等荣誉称号。

  陈松珍

  陈松珍,女,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水塘村十二社村民。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丈夫的奶奶)和患白内障的公公的好媳妇。她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瘫痪在床的奶奶和患有白内障的公公,用她那颗善良而包容的心撑起了整个家。1987年,22岁的陈松珍嫁到曾家。丈夫12岁时患脑震荡,喜怒无常,无法理事。作为儿媳妇和孙媳妇的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替奶奶喂饭、换衣、搓身等,直到1996年,96岁的奶奶去世。现年80岁的公公曾凯见人总说:“我能活这么大年纪,多亏儿媳陈松珍多年来对我从不嫌弃,我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一生中最感慰藉的事”。曾荣获四川省“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申萍莲

  申萍莲,女,内江市隆昌县政府办公室机要股股长。她正直、善良,美丽而清瘦的面庞中透露着坚强。工作上,她兢兢业业,处处发挥模范作用;生活中,她满怀深情、无私奉献,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申萍莲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孝行彰显了亲情的伟大。申萍莲主动照顾无子女的舅父、舅母数年,直至2004年二老去世。母亲自2005年摔伤致残后,每日在轮椅上度过;2006年,患严重癫痫病逾四十年的单身小姑子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无任何行为能力;长期患病的父亲2009年底又被诊断为癌症晚期;高龄的婆婆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2010年又不慎腰椎骨折不能动弹;面对四个需要照顾的亲人,她“孝”字当先、“爱”字装心,数年如一日艰辛付出,做出了圆满答案。曾荣获县“优秀公务员”、四川省“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2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 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 , 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3

  陈秋花,女,1954年出生,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漳村煤矿职工任俊山妻子。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山西好人。任俊山1974年退役后来到潞安矿务局漳村煤矿采煤队上班。1976年,他被突然顶板冒落的石头砸中腰部,致使胸椎以下高位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丈夫需要护理,年仅一岁孩子需要抚养,年轻的她面对现实,接受精神、体能的双重磨练。1984年,丈夫的病情稍为稳定后,她利用空余时间自学裁缝,贴补丈夫的治疗费用,增加家庭的额外收入。

  瘫痪卧床的.任俊山,曾两次被陈秋花硬硬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1983年,任俊山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40度多日不退,她一边精心护理丈夫,一边托亲依友四处寻医,在中西医结合医治下,任俊山的体温奇迹般地恢复到正常。20xx年,任俊山因平躺时间过长,不能自行排尿,尿液的残留物使肾脏功能减弱趋向衰退。在她的努力下,丈夫胱造瘘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生命得以延续。她用40年的行为诠释了人间大孝,她以真诚、爱心、责任心温馨着家庭,温暖着社会。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4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 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 1988 年 7 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 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 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 12 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

  1997 年 10 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 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

  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 80 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 24 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