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淮阔州多忽有村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村淮阔州多忽有村古诗翻译赏析,……
小村·淮阔州多忽有村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村·淮阔州多忽有村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村·淮阔州多忽有村》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梅尧臣。其古诗全文如下: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注释】
[1]棘篱:用荆棘编的篱笆。漫:轻易地,此处指草率地。此联意为淮水泛滥之后,形成许多小州。州上小村中人家的篱笆墙已破败了,草草地留个门,景象萧条。
[2]王民:臣民。版籍:交纳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3]鸟翘:像鸟尾翘起的船头。
【翻译】
淮河阔大的洪水过后,大地上形成许多沙洲。忽见一个村落,但见村民门前的篱笆墙已稀疏破敝,草草地搭建个门。寒鸡觅食后,自个儿呼唤着同伴。而一些无衣取暖的老人们怀抱着孙儿,守候亲人归来。野外一只小船泊在河边,只残留下几根断缆。疲惫的鸟儿抬着头无助地打量周围。早已枯萎的桑树,被洪水侵蚀得露出了深深的根部。我哀叹灾民的生活凄惨到如此地步,可他们还被荒谬的官府强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鉴赏】
梅尧臣出身贫困,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此诗描绘的是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洪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艰难的景象。
前六句以“棘篱”、“寒鸡”、“野艇”、“枯桑”等 为意象,写出这个村子人烟稀少、破败荒凉之情景。
其中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格外传神,“寒”生动描绘了鸡瑟缩的样子,巧妙的点名了那时事深秋季节,继而让人想到无衣老者的身寒,百姓的艰苦。“啮”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表现了水灾造成的破坏之大。
近人陈衍评此 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宋诗精华录》)表面上这首诗没有只言片语的指责意,如末句看似只是指出了一个事实:尽管沙州村上人家灾后现状如此凄惨,他们还是被编以户籍以向统治者交纳苛捐杂税,实际上却婉转的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深的同情。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北宋诗人、官员。给事中梅询的侄子。
梅尧臣自幼便跟叔父梅询宦学于各地。天圣六年(1028年),以叔父梅询荫补太庙斋郎,历任河南、河阳主薄,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盐税。庆历八年(1048年)为国子博士。皇佑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与钱惟演、欧阳修是至交好友,经欧阳修举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佑五年(1060年)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是宋代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与欧阳修的古文、蔡襄的书法代表了庆历、嘉祐年间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嘉祐文明在文艺上的集中体现。他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其诗风格“闲肆平淡,涵演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很大。[2]梅尧臣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诗文被编为《宛陵集》60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他尚有《唐载记》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1卷等。
仁宗庆历八年(1048)梅尧臣写过《岸贫》,诗曰:“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