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先进学校经验材料范文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培一体的发展思路,将科研、教研、培训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开拓创新,围绕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取得……
校本研修先进学校经验材料范文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培一体的发展思路,将科研、教研、培训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开拓创新,围绕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成绩。仅在二0一一年度,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省教育科学普及百佳先进学校;市教育局教研(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特色办学先进单位;市教师专业发展“三.五”工程先进单位;市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市“每人一绝”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学习意识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校逐年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培力度,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建“外出培训”、“市本研修”“区本研修”和“校本研培”四级学习型培训组织,逐级对教师进行研培活动。以“校本研培”为例,我校业务领导多次以专题讲座辅导、集体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方面的提升。同时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到专业化提升的学习中,制定自我提高计划,确定自己的读书计划,通过下发《教育教学问题提交单》,将教师作为问题的发现者,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提高,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发展、成长。同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对重大问题的共识,从而确定校级教研和科研主题,在绕该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二、开发创造性做法,拓宽研修渠道
(一)小课题研究促课改
教务处对教师提交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整理,确定学校、学年组、学科组和教师自我研修的主题。
我们开展了适合于小组合作研修的课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对待学困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等,小组成员分工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结合课题研究过程,开展探索、实践和共同的研修活动。
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在自己实际教学中,自我反思发现问题,确立适合自己研究的“微型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法系统研究。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设计自学指导,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解读自学指导,语文第二课时如何进行自学检测等课题,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课题研究坚持自我实践反思的同时,与年级组的主题论坛活动相结合,业务领导每月定期深入到各学段的主题教学论坛活动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论坛活动,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真实的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备课改革促发展
我校以实施演示型电子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在2011年寒假前,以年段备课、分头制作、交流互动、指导检查为流程,开始教案的开发制作。学校精选了17名骨干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后,进行教育教学技能强化培训,一是教师全员的媒体运用技能培训,二是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技能培训。寒假,17名教师开始教案模板的制作。一个假期,教师们的教材解析与教学设计能力、媒体技能操作能力均得到迅速提升。制作的教案既彰显个性,又共享智慧。
学校采取系列的研培措施和管理机制,以集中培训,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全员过关为流程,以“三检一测、分头管理”的模式来保证教案是高效应用。
1、集中培训:期初备课期间,业务领导针对电子教案的特点与使用进行详细的阐述辅导。使每位教师了解教案的模式,科学进行二次备课;教案制作者对教案制作的要点、设计思路等进行讲解,使每位教师了解所教年段教案的设计思路以及操作要点,能结合实际科学使用。
2、同伴互助:每所学校教师结成一个合作小组,开展小型的备课研讨等活动落实教案的实际操作与使用。
3、专业引领:教学领导深入每所学校,对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对共性问题集中辅导。
4、全员验收。教导处与信息处组成验收小组,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验收。为了检验电子教案高效的备课情况,我们开展了“教材解读与媒体运用技能”大比武活动,运用模板进行备课,40分钟后进行演示性讲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电子教案的高效备课得到了实践验证。
5、科学规范的评价管理。科学的监测管理与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的热情和应用得以保持与提高,我们采取各村小校长和中心校业务领导分头管理,以“三检一测”为方式,把评比结果记入月考核并纳入年终考核,强化了教师的应用意识与打造优质课堂的意识。三检:即每周必检二次备课的进度,每月抽检二次备课的质量,每月末检查二次备课流程和教学手记;一测即每次随堂听课必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对三率进行分析,以此检测教师二次备课的深度与教案使用的效果程度。
校本培训与规范的管理有利的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形成。电子教案的实效应用,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和密度增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保证,生动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听课必检的做法提高了教师的质量意识。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成为教师深入备课、快速成长的过程,电子教案的使用过程,是优质资源共享的过程,是对素质相对差的教师的专业引领过程,也是约束教师不备课就上不了课的监督过程,既达到了师生减负提质,也有效的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每学期末,学校把教师二次备课的教案模板收存后下发给教师,提出备课要求,教师利用假期对教案进行修改性的二次备课,开学初的集中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头阐述教学设计,集中解决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校成立电子备课室,制定电子备课工作制度,把教师的二次备课和集体备课进行有机结合,业务领导每周跟踪检查指导,解决了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问题,也成为业务领导和教师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校本教研重实效
教务处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问题,确定学校大型教研活动主题。
基本环节为“课前设计——课堂观摩——课后研讨”。具体做法是:
1、教务处下发教研主题和内容,教师根据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然后选择一个课例设计教学方案。
2、授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其他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与自己备好的教学方案对比,引发对困惑的解释、分析和思考。
3、对课例进行研讨,并反思教学方案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思考教学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到位,寻找改进策略。
4、研修小组要把反思的结果形成文字连同教学方案一起整理好后上交学校教导处。
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对比—反思”的模式,要求老师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师反思和学习的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学习过程、反思教学方式等。
几年来的坚持与努力,使我校逐渐形成了教师群体研究的氛围,每位教师都在教学中有了研究意识,教师们在研究中提高了自身素质,促进了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诸多荣誉。
我们将继续根植于这块沃土,不断地去激发和唤醒教师研究和发展的欲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