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校本 实施方案

管理员

摘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必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必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

  一、跳绳简介

  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跳绳活动,那时称跳绳为“透索”或“跳白索”。可见,跳绳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跳绳活动的广泛开展,跳绳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如有人一分钟能跳二百七十多次(个),有人能做五摇跳(起跳一次,摇绳五回环)。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展跳绳活动,日本也把跳绳列为小学体育课教材。日本有个跳绳能手叫铃木胜己,七岁开始练习跳绳,坚持跳绳四十多年,能跳一百六十多种花样,能一气跳六小时十五分钟,还能完成五摇跳,经常到国外去表演。

  跳绳运动在各项民俗体育运动中是最普遍的项目,一人一绳、多人一绳、多人多绳均可开展,其动作可简可难,变化多样,趣味无穷。更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这项运动特别适合于人多场地小的中小学校开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强。

  二、跳绳的功能

  跳绳是基本运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跳绳动作矫健、优美,富有节奏和韵律。易于学习教材简便,不受场地、季节限制,也不受年龄限制。跳绳种类很多,有跳短绳、跳长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花样跳、有单摇跳、多摇跳;有一般性跳绳锻炼,也有跳绳比赛,等等。由于跳绳的锻炼效果好,也是广大儿童喜爱的活动,所以跳绳已列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

  经常参加跳绳活动能够增强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意志力和节奏感等。有句顺口溜比较简练地概括了跳绳活动的功能:“摇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灵活的根绊腿。”就是说,通过跳绳可以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弹跳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三、跳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跳绳运动是一种极安全的运动,绝少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即使跳跃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用具所伤的危险。况且跳绳者又能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力及方法来自由调节跳绳的速度及次数,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来练习。以下几点是同学练习跳绳时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

  1择适当的场地

  2穿着适当的服装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要有正确的跳绳方法

  ①跳绳方法是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脑部受到震动,当跃起在空中时,不要极度弯曲身体,而应成为自然弯曲的姿势。

  ②握绳的方法是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通常情况下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平,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③摇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大臂靠近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方力作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经过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绳子转动的速度和手绳的速度成正比,摇动越快,则绳子回旋越快。

  ④停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一脚伸出,前脚掌离地,脚跟着地使绳停在脚掌下;向后摇时,则一脚伸出,后脚跟离地,前脚掌着地,使绳停在脚底。

  5要循序渐进练习

  6活动时间

  7严防事故

  以下是几种因跳绳引起的常见事故:

  1相互间拿着跳绳追逐打闹,用绳子当“鞭子”抽打同学。

  2将绳子挂在器械当吊绳,做“千秋”荡,易出事故。

  3从高处将绳子甩下击打同学的头,有时一不小心,也会造成自己受伤。

  以上种种,应加强教育防范,杜绝事故。

  四、跳绳的方法

  1、怎样学跳绳

  跳绳是简便易行的一项运动,尤其适合于冬天。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这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训练。

  第一步,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跳。

  第二步,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幼儿仍空着双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

  第三步,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第四步,双手拿绳实际练习。

  以上四步训练,分解了幼儿学跳绳的难度,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幼儿学习跳绳就容易多了。

  2、跳绳的课堂练习

  应用跳绳进行校本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教学手段,而且能发展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跳绳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原地练习法

  (1)单人跳绳练习:在篮球场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距离4—5m,每人左右之间相距2—3m。两手分别执绳的两段,持绳于身后,进行正、反单、双足跳或单、双足交替跳;正反夹花跳;单、双足双飞跳;蹲着跳(将绳对折单手执绳的一端,蹲下单手贴地摇绳跳)等。

  (2)两人同跳一根绳练习:一人摇绳两人同跳(没摇绳的人站在摇绳同学的前面或后面);两人同摇同跳,(两人同站一排,各执绳的一端,同摇齐跳);两人同摇一人跳,(跳绳人外侧手执绳的一端,没跳者执绳的另一端,同时摇绳)。

  (3)夹物跳练习:双踝夹物跳;双膝夹物跳;双腋夹物跳;双踝、双膝、双腋同时夹物跳。要求:跳绳过程中要控制所夹物体不掉地。

  (4)自我展示跳绳练习:将学生分成几组,依次进行,每组6—8人,让学生自择或自创跳绳方法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交流技艺。

  (5)牵绳练习: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绳子从腰间绕过,两人分别各执绳子一端,通过牵、放绳子来较量,看谁脚下稳或移动来决定胜负。要求:要学会用巧劲来取胜。

  拔河练习:将全班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学生自行组织,将同组内的几根跳绳并在一起,成一根拔河用绳,进行拔河比赛。要求:(1)每组学生自定裁判;(2)按规则进行,采用三局两胜制。

  投掷练习:在场地上画一条起抛线。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进行投掷跳绳比赛,看谁投得远,每位学生将自己的跳绳织成团或其它形状,只要自己认为它便于抛掷就行。要求:(1)抛掷方法不限;(2)不得跨越起抛线。

  跑的练习

  (1)你追我逃:在篮球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站在4块篮球场上,每组再分2小组进行:一组跳绳逃跑,另一组跳绳追,被追住的同学站到场外,直至最后一位同学被追住为止,然后,两小组角色互换再进行练习。要求:A、逃得同学不能出界;B、追的同学不能停绳追,用手拍击逃跑人的身体。

  (2)跳绳往返接力跑:距离10—15m,将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成纵队站立,每组只用一根绳,比赛开始后,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跳绳向前跑出,绕过终点标志物返回,将手中的绳交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重复第一位同学的动作,然后第三、第四、第五……,依次进行,看哪一组最先跑完。要求:用手交接绳,不得抛绳。

  (3)跳绳迎面接力跑:距离15—2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面对面纵队站立,每组用一根绳,准备好后教师发令,每组第一位同学跳绳跑向对面同伴,将绳交给同伴进行,看哪组最先完成判定胜负。要求:A、必须跳绳跑进;B、接绳之前不得跨越起跑线。

  (4)三人两足跑:距离20—3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将学生分成多组,站于起跑线后,各组学生两个、两个一组,可自由组合,用跳绳将自己的一只脚和同伴的一只脚绑在一起,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或跑向终点。要求:配合协调,步调一致。

  (5)蜈蚣赛跑:距离10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在田径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0—12人,成纵队站于起跑线后,每组用各自连接好的两条长绳:一条用来系住各人的左脚踝关节;另一条系住各人的右脚踝关节,每人前后相距一臂距离,后面的人双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向终点线,以各组的最后一人先过终点线为胜。要求:(1)各组之间相距1—1。5m,注意安全;(2)协调一致,走成直线。

  跳长绳练习:在篮球场上进行练习。将学生分成2—4组,每组将短绳接成长绳,进行集体跳长绳练习。要求:(1)学生可自行编制与选择跳长绳的花式;(2)多人花样跳时要注意安全。跳绳运动不但能跳出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提高智力,发展思维……;而此项活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易组织,易普及,易被学生们接受。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贾利民

  成员:李占宇、陈连华、赵福民、付德才、张福义

  授课教师:和明明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6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当今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都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注重家校合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我们绥德二小一贯遵循的办学宗旨,在家校合作方面积累了的丰富经验。

  本学期开发的《家长讲堂》是我校全新打造的一档品牌课程,目的为了拓宽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眼界,为学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感受人间的真善美,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特组织家长们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发挥自身潜质和优势,向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与精彩。

  同时加强了家校合作关系,又提高了家长育子水平。坚持持续化地开展《家长讲堂》,更见证家校合作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收获了学生全方面健康成长。

  二、具体内容

  为了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学校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家长朋友们走进课堂,发挥自身职业优势资源,为孩子们讲述社会大百科,形成别具特色的家长讲堂新局面,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家长讲堂所开设的授课类别安排如下:

 1、百科知识类:

  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给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如:传染病的预防、医药卫生知识、健康知识、理财知识、航空航天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室内装饰知识、自我保护小常识、美容美发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等等。

  2、兴趣特长类:

  结合自身或亲朋好友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等方面,向学生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如:集邮、摄影、书法、绘画、武术、象棋、围棋、乐器演奏、演讲等等。

  3、实践技能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感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可将爱心厨房搬进课堂,教孩子们做营养健康美食,鼓励低碳环保,杜绝垃圾食品。如:烹饪、剪纸、种花、种菜、养草、养鱼等等。

  4、职业特点类:

  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和真实感受向学生说职业功能、讲职业故事、颂职业道德、分享职业的快乐,让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讲堂,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社会,懂得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此外,家长可以通过协调,让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公益单位亲身去实践体验,开阔视野。

  三、活动安排

  1、开课时间:每月以校组织一次,具体安排在周五下午班队活动中,教导处开学一周,进行详细安排。

  2、领导小组成员:延、刘、吴x、王x,领导小组在开课前,组织启动仪式,邀请各讲课家长参与。

  3、家长进课堂之前,班主任老师要与家长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要明确讲座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做好相应的准备指导工作。

  4、家长进课堂开讲之前,各班要打扫好教室卫生,课桌物品摆放整齐,规范,黑板上设计好活动的主题,为家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5、面向全体学生做好文明礼仪知识培训活动,保证家长授课纪律,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学生以饱满激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6、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家长讲坛活动的记录,有文字资料、照片资料、视频影像资料等等。

  7、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做好总结点评,提炼升华,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达成“家长讲坛”的质量和育人效果的双丰收。

  8、学校每一次开课前,领导小组成员周密安排,做好接待工作。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8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资料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构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潜力;社会交际潜力、实践潜力、动手操作潜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务必掌握的新的潜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务必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络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带给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带给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潜力、动手操作潜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构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构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构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初步构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给新的平台。

  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取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决定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潜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给新的载体。

  透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透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构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主角。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潜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构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潜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潜力,促进专业潜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长:王宏卿

  副组长:xx成员:xx、xx、xx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状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状况,为课程管理带给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构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资料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一样的教育哲学与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资料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资料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取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资料。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名胜古迹游、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一种是艺术怡情。可透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垂钓、插花、集邮、拼盘、盆景花卉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好处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潜力和实践潜力为目的。如电子制作、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一样状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资料: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潜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潜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透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资料。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贴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①、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②、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

  ③、学习,老师们透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潜力。

  资料:

  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②、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资料与形式上到达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透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推荐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9

  一、课程说明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习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的目标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习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0

  一、基本理念

  明德兴华中学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贯彻实行“全面+特长”的培养模式,追求高品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二、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对湖南、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领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

  4、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原则

  1、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5、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平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课程设置

  1、校本活动课程在初一年级开设,每个学期约12-14次课,争取实现为学生培养一门特长的目的。

  2、校本活动课程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开展,课时60分钟。为保证校本活动课程质量,周二下午不安排音、体、美等专业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1、科普类:如机器人创新与设计、动画制作、玩转科学、信息学奥赛等。

  2、人文类:如翰墨飘香书法的魅力、英语角、中国象棋、趣味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兴华话剧社、生活学习在美国、漫话美国总统、仰望星空—走进天文、旅游地理、经典诵读、英文经典歌曲欣赏等。

  3、运动类:如竞技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操、武术等。

  4、生活类:如生物与生活、手工钩编、自救与互救、心理学与生活、我是女生、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趣味数学、团体心理辅导、创意手工、烘焙等。

  5、艺术类:如舞蹈、基础素描、小合唱等。

  六、课堂教学

  1、教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对培养学生特长有整体的规划与安排。

  2、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提前了解学情,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3、教师应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教学实际,调整课程进度,实现教学目标。

  七、课程评价

  1、学生对校本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模式提交课程评价反馈表,由教科室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2、校本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平台。教科室综合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学生作品,学生参加课程的表现,对教师承担校本活动课程的能力水准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3、学校把校本活动课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教科室对教师授课情况、课程效果及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作为本年度考核评估优秀的重要依据。

  4、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将以优劳优酬的形成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所有承担校本活动课程老师的酬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报酬,每节课60元;第二部分为浮动报酬,实行平均每节40元的浮动奖励,对前3项考核评价先进的个人,实行优劳优酬的鼓励政策,并另外对精品课程进行奖励。

  八、师资培训

  1、走出去—组织老师参加省(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3、老带新—通过老教师带教,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4、自学—为老师提供各类书籍和学习资料,由老师自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