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儿歌音乐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小班 儿歌 教案 音乐

管理员

摘要: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儿歌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班儿歌音乐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手指谣》是让幼儿认识并知道……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儿歌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手指谣》是让幼儿认识并知道自己小手上的五个手指头的名称,并能将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在活动开始部分的时候,我伸出画有手指娃娃的手来向幼儿问好,让幼儿一一说出手指娃娃的名称,再让幼儿听着教师的口令相应地伸出自己的手指娃娃来让幼儿熟悉手指的名称。儿歌的内容中用两个手指进行变形的时候都用到了动词“碰、并、捏、翘”,这是幼儿学习儿歌时要重点掌握的一个点,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用到了“重点前置”,把这一重点部分以和幼儿一起来做手指游戏的形式进行了前期的铺垫,为幼儿学习儿歌打下了基础,也符合了小班幼儿“爱游戏”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熟悉手指的名称,乐意用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

  2、学念儿歌,掌握动词:碰、并、捏、翘。

  3、结合手指变形和想象尝试创编儿歌内容。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活动准备

  简易图谱、手指上画上娃娃头像。

  活动过程

  一、熟悉手指名称。

  1、老师伸出一只手,弯曲手指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好!

  刚才是谁向我们问好?

  2、小手有几个手指娃娃?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我们来向它们一个个问好。

  二、学做动作,理解动词

  1、你们的小手上有没有手指娃娃呀?让我来认识一下你们的手指娃娃吧!

  2、游戏:听口令:老师说“食指食指碰碰”等,幼儿就作出相应的动作

  三、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看看老师的手指娃娃变出了什么?怎么变的?(老师按儿歌内容做动作,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达)

  2、老师边做动作边完整朗诵儿歌。

  3、教师边带领幼儿做动作边把儿歌念一遍。

  4、请幼儿分组学念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老师的手指还会变许多的东西呢,看看老师的'手指,又变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这两个手指是怎么变的呀?

  2、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出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进行手指变形)

  你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儿歌的创编)。

  3、完整朗诵创编儿歌。

  4、我们再把这首手指谣去念给没来的小朋友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2

  1.尝试利用大小不同的瓶盖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拓印泡泡。

  2.在游戏中熟悉儿歌,并能根据颜色的不同进行创编。

  3.体验鱼儿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1.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制作好小鱼胸牌。

  2.4个小池塘,红、黄、绿颜料若干,抹布。

  3.幼儿人手一个操作篮,3个不同大小的瓶盖。

  4.电脑,音乐《许多小鱼游来了》。

  一、听音乐《许多小鱼又来了》进活动室。

  师:小鱼们,请你们一起听着音乐游动起来,好吗?

  二、出示池塘,引出小鱼玩吐泡泡的游戏。

  1.小鱼们在河里游的真开心,一条名叫妞妞的小鱼也来了。它游到了哪里?它在干什么?引出儿歌小鱼吐泡泡。

  2.引导幼儿观察妞妞吐的泡泡有几个?是怎么排列的?有些什么颜色?

  3.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一起创编儿歌小鱼吐泡泡。

  4.小鱼妞妞自个儿玩游戏很孤单,想有小鱼陪她一起玩吐泡泡的游戏。

  5.教师边念儿歌边把自己的小鱼也游到池塘,并出示瓶盖及颜料,示范利用瓶盖拓印泡泡,重点指出3个瓶盖先排好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蘸颜料印泡泡。

  6.教师示范完毕,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小鱼吐的泡泡不同颜色一起来创编新的儿歌小鱼吐泡泡。

  7.提问:小朋友们的小鱼们是否也想游到池塘里一起玩吐泡泡的游戏?

  三、许多小鱼一起玩吐泡泡的游戏。

  1.要求幼儿在拓印泡泡时先要将瓶盖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

  2.提醒幼儿的'小鱼游到池塘里游戏的时候不要游的太上面,小鱼往上面吐泡泡要吐不出来的。

  3.指导幼儿在印泡泡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手上不小心蘸到颜料时可以用抹布把手擦干净。

  4.引导幼儿小鱼在吐泡泡时可以边游戏边创编儿歌。

  四、互相欣赏作品,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小鱼吐泡泡的过程。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鱼吐的泡泡的颜色进行儿歌的创编。

  五、和小鱼再见,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师:小鱼们游戏的真开心,我们和小鱼们说再见吧。

  附儿歌:小鱼吐泡泡

  小鱼小鱼,游到池塘,爱玩游戏,来吐泡泡,吐了一个红泡泡,吐了一个黄泡泡,吐了一个绿泡泡。

  本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充满了童趣,因此幼儿非常的感兴趣,整个活动都比较投入。在活动中,始终以游戏的形式吐泡泡贯穿始末,在让幼儿初步熟悉儿歌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泡泡的不同颜色进行儿歌创编,难易程度适合小班幼儿。而且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瓶盖拓印泡泡时,不仅让幼儿学习了拓印这个技能,还渗透了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概念。因此,整个活动涉及了语言、艺术、数学等多领域,整合得很自然,不是因为要整合而整合。但是在活动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幼儿操作时,投放的材料摆放、布局还可以更合理一些,教师让幼儿主动发现、自由表达的还不够充分等等。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模仿各种动物。

  2.引导幼儿通过打招呼游戏,创编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动物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动物图卡:猫、马、鸟、鸭、狗、猪、铃鼓

  各式道具:纱巾、水袖、各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老师今天把音乐书里的宝宝请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带来了那些朋友呢?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师:嗯,宝宝在草坪上正在和小动物们玩游戏呢,宝宝说啊,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要大声的说“到”,可是,小动物们都不会说“到”,该怎么办呢?于是,小动物们都想了个办法,宝宝叫到它们的名字,他们就用美妙的声音来回答。

  二、肢体游戏

  1、点名游戏

  师:我们也一起来玩点名的游戏吧!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大声的说“到”,老师要是说“小朋友”,小朋友就一起说“到”,明白了吗?

  教师引导幼儿以肢体不同部位回答“到”。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巴来回答,还可以用什么回答呢?还可以怎么说?(肩、手、臀、头、舌头)

  2、肢体意识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可以回答的.部位,那他们都会怎样动,来回答老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肩膀可以怎样动。

  肩:耸肩、揉肩、摆肩······

  手:挥手、波浪手、推手······

  脚:跳、跺脚、点地······

  3、打招呼游戏

  师:小动物们和宝宝玩的非常的开心,大家都觉得打招呼游戏真好玩,于是,他们把铃鼓宝宝也请来了,小动物们听到拍铃鼓的声音就会到处走一走,听到摇铃鼓的声音就会和好朋友打招呼,说“你好、哈罗、嗨·····”还会扭动他们的身体哦!我们也一起来玩吧!

  教师拍奏铃鼓,幼儿到处走,教师摇奏铃鼓,幼儿和同伴打招呼。

  三、动物扮演

  1、介绍动物

  逐段播放CD,教师出示图卡,幼儿模仿叫声。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是怎么和宝宝打招呼点的吧!仔细听,看看谁会先出来呢?

  2、角色扮演

  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帮助幼儿回忆不同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发放道具,请幼儿自己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听音乐做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