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大名府杂文随笔 穿上白衬衫牛仔裤,换上运动鞋,戴上耳机,背上行装,我又一次踏上了新的一段旅程,此次的目的地是河北邯郸大名府。 所谓“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当年读《水浒传》的时候,大名府这个地方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由于一直没有机会一……
闲游大名府杂文随笔
穿上白衬衫牛仔裤,换上运动鞋,戴上耳机,背上行装,我又一次踏上了新的一段旅程,此次的目的地是河北邯郸大名府。
所谓“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当年读《水浒传》的时候,大名府这个地方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由于一直没有机会一览它的雄威,这个地方也就成了我多年的向往。
来到大名府,远远映入眼帘的雨后古城如梦如幻,醇古淡雅,像在叙述着往日流逝的历史,城门牌匾上的文字苍劲有力无时不散发着悠久的文化底蕴,路边的古屋翘起的飞檐瓦脊,青砖红瓦似乎在向人展示着它那时光堆积的厚度。穿过古色古香的街道,来到了古城脚下,城墙下石上砖,庄重高大,雄浑古朴,犹如一道铜墙铁壁承载了这座城六百多年的历史,也不枉被称为冀南一大绝妙古建筑。
我是自北向南穿城而过登的城,城上的游客并不是很多,站在北城门楼上,没有嘈杂的声响,没有拥挤的人群,静静地伫立在美景之前,任微风吹动我的.长发,任思绪随意飞扬,瞬间有种感觉,可以褪去人世浮华,静下心来去欣赏这份美丽。
片刻的休息之后,我决定开启我四千多米的沿城之旅,城墙几乎是四方的,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每座城门上都有一座城楼,城楼为两层,红柱蓝瓦,同样飞檐瓦脊翘起。
城墙近年估计修缮过,内外均已包砖,城墙顶部也已铺平,很快就到达了西门。西门内最有名气的当数远近闻名的“卧龙古槐”了,古槐树郁郁葱葱,树干三人合抱方能搂住;上面系满了人们的祈福条,红红绿绿的甚是好看。树冠由东南北三枝主茎组成,周约一亩方圆,尤为奇特之处为东端树枝,平伸向东,形状酷似龙形,顶端龙头逼真,角、须、眼、鼻、口惟妙惟肖,“卧龙古槐”的名字应该也是由此而来的吧。
旁边乘凉的阿姨热心地为我介绍着它的历史,原来明代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花园门前曾植有三株古槐。刘遵宪(1575年-1644年),祖籍大名县西未庄乡刘军庄人,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后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致仕(退休)后,在城内西街购置宅地,路南为住宅区。相传明代刘姓族人购置地基搬迁至此时,有古槐三棵,今仅存一棵。因枝繁叶茂,当地也将“卧龙古槐”誉为“冀南第一古槐”。按照刘遵宪卒年时间推测,“卧龙古槐”距今至少已有372年历史。但据当地文化人士考证,刘姓先祖迁宅时,古槐已然存在,如果按此推断,此古槐应为宋代遗物,约有一千多年了,它传承了千年历史,相伴了古城数十代居民的记忆。阿姨还说去年古槐树曾轰然倒地,令无数人哀叹、惋惜。还好有相关专家积极救治修缮,才使这棵大名人心中的图腾又神圣一般的继续存活了下来。
听完故事,求了根祈福带,虔诚的拜过古槐,告别阿姨,继续登上门楼,这次的目的地是南门“文峰塔”,早有耳闻文峰塔造型玲珑、挺拔、宏伟、蔚为壮观。行至塔下,果然不负厚望,文峰塔底座高两米余,用青石砌成,塔周围青石表面,上刻铭文,塔身北面嵌一石板,刻有“文峰塔”三个大字。塔身为砖结构实心八角形,五层,高十米余,塔顶出檐悬挂铁铃,有风时还发出叮当的响声,过往行人无不为之赞叹。
要说起大名城内还有什么古迹,当数东门内天主教堂了,据说这座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
走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大约上方3米处的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一层的对联估计是想要与时俱进,还换成换成LED显示屏呢。礼拜堂下面几层青石砌成,外墙磨砖对缝,堂内砖饰券顶,中间净跨目测有十来米,三十八个墙柱,二十二个金柱,东西壁为苦路“十四处”油画,据说原来每格窗户均用各种颜色的彩色玻璃拼成菱形,五彩缤纷。后来都被村民扔石头砸碎拿去卖钱了,才换成了现在的普通玻璃。大堂南侧东西部分的长条形窗户顶端各有一个梅花玻璃窗,甚是好看。不巧的是今天大堂大门紧锁,看来是无缘进去参观了。再看建筑北端的钟楼,楼上三面各嵌有一面大钟,钟楼前有月台,两侧建有对称的两个高约20多米的小陪楼,楼前正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那唯美的画面不失为这座古城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转至北门,又回到了起点,仅仅数小时的参观,我发现我恋上了这座城,徘徊在城楼上,享受这微风吹拂我的脸颊,久久不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