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实录 相信 未来 教学

管理员

摘要: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相信未来》教学实录1  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昏睡状态,个个睡眼惺忪,梨花带雨别样红,飞流直下三千尺,好吧,就说做梦吧。  师:同学们刚才经过了午睡,发现你们睡态真美,(生笑)你们梦到什么了?梦见我了吗?(小刘有些自作多情,生笑……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1

  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昏睡状态,个个睡眼惺忪,梨花带雨别样红,飞流直下三千尺,好吧,就说做梦吧。

  师:同学们刚才经过了午睡,发现你们睡态真美,(生笑)你们梦到什么了?梦见我了吗?(小刘有些自作多情,生笑)其实白日做梦是很正常的。比方作家经常就做白日梦。《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做的白日梦。现实生活中的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梦来实现。我们上节课送给大家毛泽东年轻时候的一首诗——

  生(集体):咏蛙。

  师:现在背诵,像青蛙一样呱呱叫。(生笑)

  (学生集体背诵,颇有气势,听取蛙声一片)

  师:果然是青蛙。此诗用拖物言志的手法。作家的表现手法是灵活多样的。现在让我门回到初中时代,再次重温一起走过的日子。(出示天净沙秋思(下面学生一前兴奋,)有学生在轻声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打住,老师问问大家,初中时候,你们老师是怎样讲解这篇作品的?

  生(1):我们老师就让我们背诵,也没讲什么。

  生(2):老师说,这是讲秋天的游子的思念,写的很苦涩。

  师:你讲到了作品的内容——还有呢?

  生(3):这是一首小令,好象说是秋思之祖,很有地位。

  师:哦,你提到了体裁和价值。

  生(3):还有写景很有特色,与众不同。

  师:讲的详细些。

  生(3):通过一些名词的堆积,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学生接(小桥流水人家)

  基本没有动词。但给人震撼。

  师:怎么个震撼?

  生(3):暗淡的景物。蔓延的黄草秋日冷求的小桥,看到村子中炊烟袅袅,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无聊。马是瘦的,而且行进在萧瑟的西风中,此刻看到的夕阳。正是残阳如血。写出了人生的漂泊。。

  师:讲的太到位了!你融合了个人的情绪体验。谢谢。用意象来体现人物的心态,而这些景物明显就带上了人物的情感。尽管人生失意常八九。我们依然要坚信不经历风雨——

  生(集体):哪能见彩虹。

  师:对,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无出路的寻找出路,有这样一位寻找者,他一直漂泊在诗歌的旅途上,他用他的灵魂在歌唱,像荆棘鸟一样直唱出鲜红的血液,而他又在残忍的误解和冷漠的白眼中定格,被人用无情的食指在背后指指点点:看,这个疯子。然而他仍然站立在诗坛阵地中,是诗歌中的王者,为后代人诠释了一个生活的本质: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语言叹息的贫困的悲哀,尽管我的普通话实在太普通,只要用心,认可挑拨听众。学生跟着轻声朗读,以至声音越来越响)

  师;谢谢同学用心的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心和老师一起跳动的韵律,和食指在心灵上产生的共鸣。不知大家有否注意到此诗的写作时间?

  生(集体):1968年。

  师:这是一段令人难忘和痛心的时代——

  生(部分):学生文化的大革命。

  师:对,就是十年的浩劫,是中国人心中惨痛的记忆。在那个年代,狂热摧毁了理智,血腥染红了大地,成千上万的青年离开城市,上山下乡,投身所谓激情燃烧的时代,激情过后,年轻的心灵明显的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和荒诞,一种被骗的情绪涌上心头,充满了时代的忧虑和个人前途的迷茫,而这首诗就是大雾弥漫中的灯塔,给人以光明和力量。从结构来说:这首是可分做两层,标志性的句子就是——

  生(部分):我之所以这样坚定的相信未来,是因为——

  师;对,可见前三节是写——

  生(部分):我怎样相信未来。

  师:后四节是——

  生(部分):我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师:对。前三节是结果。后四节是原因。现在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你是喜欢前三节还是后半部分。

  (学生讨论)

  生(4):老师,我喜欢后半部分,因为这几节通俗易懂,写的激情澎湃。比如。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师:你是说后几节是直抒胸臆,类似前不见古人

  生(部分):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生(5):我喜欢前三节,前三节诗歌含蓄,有味

  师:刚才同学喜欢直截了当派,你是个含蓄婉约派。那怎么个含蓄法,说说听听——。

  生(5):前三节用了大量的意象。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天净沙类似。

  师:知我者,XX生也。(生笑)既然有很多意象,大家找一找,并且说说你的独特的体会。(学生找意象,然后讨论)

  师: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结果。

  生(6):我喜欢蜘蛛的意象,蜘蛛网给人的感觉是阴森和荒凉,没有生气和活力,甚至有些恐怖。

  师:你让老师联想到西游记中的蜘蛛精。(生笑)

  生(6):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很有意思。炉台就是灶。是产生温暖的地方,是说有某种看不到的势力在扼杀温暖的事物。

  师:讲解有道理。炉台其实就是我们南方的灶,当然我们现在是煤气灶,炉台很少见。就乡我们说床,北方人叫炕。谁在说说?

  生(7):我喜欢紫葡萄,(生笑)

  师(微笑):你是盖北人吧,好说说葡萄吧。(盖北是我市著名的葡萄之乡,称江南吐鲁番。)

  生(7);葡萄是甜美的的水果,却化为深秋的露水,就好比眼泪。是失望的眼泪。并且露水是一见阳光就化了的。有失望之情。

  师:可见这是一滴容易受伤的露水。(生笑)

  生(8):我喜欢鲜花——,

  师:女孩子喜欢鲜花是天性。(生笑)

  生(9):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尤其喜欢。我想这里的鲜花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恋人,或女朋友。是说女朋友不爱我了,跑到别人那里去了。作者感到失落。伤心。

  师:有自己的见解。但鲜花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可能包括爱情。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流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谁还要说?现在葡萄吃光了,鲜花也被人采取了——(生笑)

  生(10):我喜欢雪花,因为雪花代表着纯洁,在那个时代,纯洁的事物不多了,所以作者说美丽的雪花。还有凝露的枯藤,虽然是枯藤,但有露水,就是有生长的希望,作者看到了希望。

  生(11):我喜欢漂亮的温暖的笔杆,对诗人来说,笔是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他来说,笔是油甘甜的。

  师:那为什么说用孩子的笔体写下呢?

  生(部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花朵。

  师:是这样吗?

  生(12):是说孩子的眼光和心灵是纯洁的,是不受污染的,是善良的,充满天真。

  师:孩子的心灵永远是透明的。其实食指在7岁时写过一诗:鸟儿飞上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在着愉快的日子里,问声老师阿姨您好!真正的孩子笔体的诗,就像皇帝新装中说出真相的小家伙。在那个虚伪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找回失落的纯真。诗人从本质上讲都是天真的孩子,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上面的意像中,看到了荒芜饿艰难。贫困和悲哀。那是不是这里的意象都是暗淡的?——

  生(13):不是,后面就不一样。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老师,这几句话读起来很别扭——

  师:那你该怎样朗读?试一试——

  师(摊开手掌):你看,在诗人的眼中,他的他的手指就像

  生(部分):好比涌向天边的排浪。

  师(展开手掌):手掌就好比——

  生(部分):就好比拖住太阳的大海。

  师:这是两个很大气的比喻,当然这只手有点像如来佛的手,大而无边。我们允许诗人想象,我们惊叹诗人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来,我们朗读前三节,一二两接读出承重,深沉,第三节充满豪气和激情。(学生朗读,效果好多了)

  师:前面我们说过,前三节是借助意象来抒情,是间接抒情。后三节是

  生(部分):直抒胸臆。

  师: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的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师生共读后四节,可以看出很投入,完全进去了。简要的谈体会。)

  师:同学们,《相信未来》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光明。在人生的路途中,希望我们用坚韧点燃心灵的火焰,相信这是永远向上的火焰,是生生不息的火焰,是温暖一生的火焰。现在,老师很想和同学们PK一下,模仿前三节诗,写一个片段。当然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超越老师,最后四个字必须是——相信未来。(学生开始仿写)

  师:好,我们来交流分享同学们的成果。学生朗读作品,老师点评,师生兴致高涨,其乐融融。(以下是学生的作品部分展示)

  (当寒风吹落最后一片黄叶,当凝霜孤单的挂满枝桠,我依然固执的摘下檐下的冰棱,在空旷的雪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当鲜花因凋谢而枯萎,当小草因践踏而消逝,我依然固执的用残存的种子,在坚硬的大地躯壳上埋下:相信未来。)

  师;下面老师朗读另一首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节选)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朗读最后,小刘想到了许多,许多,最后竟然失声哽咽,惭愧惭愧)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2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诗名呢,PPT已经展示出来了,请大家大声地把它念出来,题目是——

  生:相信未来。

  师:作者郭路生。郭路生是谁呀?

  生:食指。

  师:我们教材里说呀,《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老师这边啊,特意强调了郭路生,其实不仅仅是强调食指的真名是郭路生,其实啊,还另有寓意在。我们先来看看“郭路生”。

  师:笑得特别开朗的一个爷爷。他呀,生于1948年,名字取得特别有意思,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什么?

  生:娩(miǎn)

  师:所以取名为路生,特别好记。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相信未来》这首诗写于几几年?

  生:1968年。

  师:68年。我们诗歌的末尾已经记录了这个年份。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我们说读诗要知人论世,这个论世相当重要。我们说啊,《相信未来》创作于1968年,但是食指,这个笔名的诞生却是在1978年。那么我想啊,为什么编教材的人哪在课本上署的是食指而不是郭路生,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食指的名气更大;第二个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食指”这个名称更具意蕴。我们来看一下,郭路生取笔名为“食指”的寓意是——别人背后的指点,预备读。

  生: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失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师:所以,“食指”较“郭路生”而言,带有更多的意义在。那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食指的《相信未来》是否展现了食指的健全人格。

  师:诗歌题名《相信未来》,什么是未来?有同学能为“未来”定义一下吗?英芝你来说说吧,你觉得什么是“未来”?

  周英芝:未来是我们以后的意思。

  师:哦,未来是“以后”的意思。好,请坐。你的理解与字典的解释差不多。在20xx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因为新版的词典没有收入这个词条,在20xx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师:一个是短暂的,一个是长久的,但是都是指向——未发生的那么一个时间段,所以未来是未知的。

  师:那么既然未来是未知的,正如我们的PPT背景一片空白一样,未来就是一张白纸,所以未来,可待填充。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食指的《相信未来》——他到底相信怎样的未来?他怎样相信未来?

  师:我们知道读一首诗啊,首先要进入诗歌。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齐声来朗读一下食指的《相信未来》。大家注意慢慢读,语速不要过快。《相信未来》食指,预备起。

  生读:时间03:58——06:25

  师:大家读得很好。这个“杆”字读音注意下。旗杆(gān),笔杆(gǎn)。我们刚才读了这首诗,我想啊,每个人对这首诗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暂且将自己的理解搁在心中,我们来看一下,有个人在读了这首诗以后,对这首诗做出了这么一个评价。这个人是江青同志。她说啊——这是一个灰色的诗人,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师:江青为这首诗选择了一种颜色——灰色,那么现在我也想请大家为这首诗选择一种颜色。把刚才分给你的那张纸拿出来,我们把它对折,在纸的左边写上你的第一感觉:在你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哪种色彩能表达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只用写下你的第一感觉,30秒的时间,请再快速浏览一下全诗,不用深思熟虑,写下你的第一感觉。

  师:好,我看见大家写下的颜色,大多数是偏亮色的(教师只走了半圈,统计有误)。我请一个同学来讲讲。陈静,你是写“昏黄”是吧?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陈静:因为你说用第一感觉。

  师:对。

  陈静:然后我看诗中用了“枯藤”这个意象,就想到了“昏黄”。

  师:哦,看到了“枯藤”就想到了昏黄。

  师:那你(面对罗银飞)为什么写“紫色”呢?

  生(笑):紫葡萄。

  罗银飞:我觉得这首诗里有淡淡的忧郁,所以用了紫色。

  师:很好。看同学的感觉或者是出自文本,或者是进行整体把握,但都很好地表达了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这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进一步地走入这首诗。我们说啊,心悟口诵,如何理解文章便会如何把握朗读的节奏。听别人的朗诵,也可以明晰别人对这首诗的理解。现在我想请大家静下心来,可以闭上眼睛,我们来听听濮存昕是如何朗读这首诗歌的。

  听:时间09:28——13:03(有舒缓的背景音乐,故时间长,为了让学生进入状态,教师让学生听了完整版的朗诵)

  师:听了他的朗诵,且不说他朗诵得好不好,但至少,他读出了自己的理解。那么现在,我们理解了他的理解后,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你还坚持你的第一感觉吗?现在,你觉得哪种色彩更符合这首诗歌?现在要具体地说说理由了,从本诗出发,去进行分析:为什么你用这种色彩?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师:时间到了。我发现啊,有些同学一直坚定自己的立场,有些同学已经“动摇”了。那么,我先请不变的同学来讲讲自己的立场好吗?谁的立场是不变的?陈静?哦,不是。那么谁的第一感觉一直坚持到现在?能举手示意吗?哦,陈含慈,好,请你来说说。先说说你采用了哪种颜色?

  陈含慈:蓝色。就是天空的颜色。

  师:嗯,那你来说说理由?

  陈含慈:哦,其实,一开始我是用蓝色,就算,嗯,后来改成“天空的颜色”。一开始可能觉得是有一朵云压过来,后来觉得冲破了云层,绽放了光亮。

  师:嗯,云是从哪里来的?

  陈含慈:云?

  师:嗯,云这个意象是哪里来的?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吗?

  陈含慈:哦,对。因为第一段话让我读过来感觉是茫茫的一片。

  师:哦?那是阴云?

  陈含慈:呃,是灰色的云,一点点淡下来淡下来,到白,最后化开,化成蓝。

  师:哦,第一段话让你读起来感觉是云的色调,灰色的。

  陈含慈:嗯。

  师:之后你说,一个东西冲进来,打破了,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陈含慈: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从这里开始。

  师:哦,就是诗人已经谈及“为什么相信未来”这个话题了,是吗?

  陈含慈:是。

  师:那么,打破云这个东西,具体来说是什么?

  陈含慈:是不屈不挠的努力,战胜死亡的年轻。

  师:哦,那之前是不是有个信念在?

  陈含慈:是。

  师:那这个信念是?

  陈含慈:相信未来。

  师:那你说前面的白云在作者的笔下具体指的是哪些意象?能和我们说说吗?

  陈含慈:是蜘蛛网、灰烬的余烟,深秋的露水,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凝露的枯藤。

  师:这些意象给你的感觉是灰色的?

  陈含慈:对。

  师:那你觉得第一小节的颜色和第二小节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陈含慈:不一样的。第一小节是绝对的灰色,第二小节是带有一点点希望的感觉,虽然深秋给人的感觉是暗的,但是露水却有一种清澈的感觉;虽然是依偎在别人情怀,却是鲜花,鲜花给人的感觉是新鲜的。

  师:那你说第二小节是秋天的感觉,那第一小节如果也用一个季节来概括,你觉得是哪一季?

  陈含慈:旱冬。

  师:旱冬,好,请坐。陈含慈说第一段是旱冬的感觉,第二段是深秋的感觉,她觉得第一段比第二段更加的灰色,更加的凄凉,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

  师:好,琳琳你说。

  王琳琳:其实我觉得,呃,给我的感觉是,应该是,第一个是最暗的,然后再,感觉就是天亮了一样,迷迷糊糊,就是亮一点,再亮一点,再亮一点。

  师:你能说得具体点吗?

  王琳琳:呃,一开始就是蜘蛛网,很颓败的样子。然后是灰烬,后面是失望的灰烬,然后是雪花。

  师:呃,雪花?

  王琳琳:嗯,雪花虽然是白色,但是在那灰蒙蒙的一片中,雪花给人的感觉很冷。

  师:但我们看啊,作者在“雪花”前用了什么定语?

  王琳琳:美丽的雪花。

  师:那作者是想说雪花的“美丽”,还是想表明它的冷冰冰?

  王琳琳:就是那个,就是,等一下,让我再思考一下。

  师:嗯,好,你可以再考虑一下,先请坐。楼丽娜同学想发表意见,我们先听听她怎么说。

  楼丽娜:我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并没有,所谓的情感上的转变。

  师:你选择了什么颜色?

  楼丽娜:我选择的颜色是黑色。

  师:我看你第一种颜色和第二种颜色有变化。

  楼丽娜:嗯。刚才王琳琳的观点,我觉得,可以概括为,相当于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诗人说相信未来,是相信太阳会出来,但是现在并没有看见太阳,现在是处于最黑暗的时候,是在接近着它。所以我觉得,像看那个,他们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就比“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炉台”更加地具有悲剧的感觉,这我并没有这样的感觉。我第一种颜色是黑色,第二种是灰色。

  师:那请问,外面环境发生着变化,无论这是否更具有悲剧感,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是否会发生变化?你怎样理解作者在第一段是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第二段是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楼丽娜:前面写的是他的意象,但是后面用美丽的雪花写下,凝露的枯藤写下,第三段说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我觉得这个写的地点和前面带有感情的意象,并没有什么关系。

  师:你的意思是说外部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无关?

  楼丽娜:我觉得,他已经是,可以说是现实过分黑暗了,所以才激发了作者如此强烈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师:那如果说让你用美丽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写下呢?是全部一样?还是会有不同,比如可以用楷书、草书、幼圆、宋体之类的?

  楼丽娜:沉默

  生杂。

  师:好,你先请坐。我们一起来思考下,作者三个“相信未来”,情感是否发生变化?

  李汝:我觉得,雪花么,会化掉的,露水呢,比雪花留存的时间稍微长点,笔杆么,可以写下后,就保存的时间更长了。这个时间越来越长,其实也就代表信念越来越坚定。

  师:很好。我们看文本,文本的第一段是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也不要忘了美丽这个词,这个词说明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情感?

  众生:希望

  师:第二段是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茫茫的'大地上,拿着枯藤——

  宋轶伦:我觉得第一个美丽的雪花的话,让人感觉很漂亮,我觉得用字体的话应该用宋体或者仿宋,第二段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用行楷,应该是用比较强劲的草书或者是楷书,第三段的话我觉得是用幼圆那种比较可爱的字体。

  师:大家同意她的观点吗?

  胡丹丹:我觉得雪花是在雪地上的,在雪地上写字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容易的。然后我觉得,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那我觉得这个难度是有点大的。

  生笑。

  胡丹丹:然后,然后用孩子的笔体写“相信未来”,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我觉得困难是越来越大,但是作者在这种现实的压迫下,信念却是越来越坚定的。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徐旭敏: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像它,前面几段,我觉得都是比较惨的么!像蜘蛛网,什么查封了我的炉台。还有第二段里面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这三段前面讲的都是比较黑暗的东西,然后在最后,尽管那么黑暗,他却依然相信未来。需要有这种,就是尽管在这种环境下,依然相信未来,我觉得就是需要有童年的那种天真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如果是我,我觉得三种我都想用孩子的笔体写下,为什么我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对的,为什么第一种要用宋,第二种用行楷怎么样的这种理解呢?

  师:没有说一定是那种理解。大家同意她的说法吗?她觉得外界那么黑暗,好,先请坐,作者依旧保存了天真浪漫的信念,所以她觉得三种都可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用比较幼稚的童真的笔体写下,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杂。

  师:可以吗?同意吗?

  楼丽娜(私底下):不能同意她的,就是三种笔体都是一样的。

  师:徐旭敏的意思就是说关于力度,我们可以从丹丹这种角度来分析,但关乎笔体,她觉得可以都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因为我们所有的信念都来自浪漫天真的心。这样的理解可以吗?

  周英芝: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美丽的雪花,它是会融化的。然后,在凄凉的大地上写字,也会很容易模糊掉。但是,用笔写下的话,恒久的,时间会长点。这样的话,虽然现实是在摧毁,因为是对我们信念的一种摧毁,我倒不在乎用什么笔体写下,我觉得在这种现实下他还能相信未来,就很好了。

  师:按英芝的意思是说三个“相信未来”,无论有没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但是都饱含了作者的一个信念,天真浪漫的信念。无论在怎样的一个黑暗的外界世界,他都珍藏着一颗我要“相信未来”的心。其实这已足矣。我们已经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涌动着的那么多美好的情感。那么现在,我想请大家重点来看看第三段,因为这里有一个比较难的,朗读方面的问题。我看大家第一遍朗诵的时候,是“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断了两断。我们听濮存昕的朗诵,发现他是读成“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现在你们认真琢磨琢磨,你们觉得,是“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好还是“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好?程琰,你来说一下好吗?

  程琰:嗯。我个人的话,是比较倾向于濮存昕那种吧。因为,呃,就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感觉就是好像将手指比作了排浪。

  师:你说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作手指向天空的手势)

  程琰:是“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这样子的话,感觉手指和排浪是配对的。就是说,把手指比作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就是感觉把手掌比作大海,大海就是手掌。然后,那个,这样的话我觉得整个气势会非常的磅礴。

  师:“诗人有像排浪的手指,像大海的手掌”,给你怎样的感觉?

  程琰:呃,就觉得诗人是有掌控能力的。我觉得应该是说,因为他的题目是“相信未来”吗,我觉得如果说我的手指是排浪,我的手掌是大海的话,就是说,我们是有这样的气势的,我们是可以(重音)“相信未来”的。

  师:呵呵。正如上节课学过《沁园春·长沙》。我们可以用哪几句诗来阐释?

  生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师:是的是的。那有没有同学赞成另一种断法?

  生杂。

  师:我看第一遍读的时候,是有同学读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的。能说说原因吗?

  生杂。大多数点头同意。

  师:现在没有赞成这种读法的了?那我们就统一读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那我们就再齐声朗读一下这一小节。“我要用”,预备起。

  师:我们看这首诗的前三段有反复出现的四个字,那便是——

  生:相信未来。

  师:那么他前三段表明了“相信未来”这个信念,后面便开始阐释理由了:他为什么相信未来。作者在哪里开始阐明这个原因?

  生:我之所以坚定的相信未来……

  师:诗人说:“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那么我们接下来齐声朗读一下下面三小节。“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预备起。

  生读。

  师:诗人说坚定地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他到底相信未来人们眼睛会干吗?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的,具体的语言来阐释,他到底相信未来人们的什么呢?会怎么样?银飞你来说说好吗?

  罗银飞:他这里提到“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我觉得他应该是相信人们能够判断能够分析的一种精神和眼光。

  师:人们会分析、判断他们。那重回诗句,你觉得哪句诗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思?

  罗银飞:是——那个第六段。

  师:那你觉得读这一段的话,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

  罗银飞:充满信心。

  师:充满信心!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好吗?

  罗读。

  师:好,谢谢。其实诗人特别“焦急”,我觉得你应该读得再“焦急”点,“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师示范)。因为诗人特别地相信未来,而且相信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并非在很远的地方,就在前方了。所以他特别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是吗?

  罗点头。

  师:好。我们再来看看。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首诗啊,写于1968年。那个年代离我们很远。那些故事,我们或许知道了些,或许也是不知道。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但我们可以看看那个时代的很多诗人,他们经历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那么他们是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它们的。

  师:我数了一下,食指啊在《相信未来》里面,总共用了9个“相信”,但是在那个时代啊,却有一个诗人,却决绝地喊出了——我不相信。他是谁?

  生:北岛。

  师:北岛在《回答》中说:“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5个不相信,但是他不相信的到底是现在还是未来?

  生:现在。

  师: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食指,食指不相信现在吗?

  生:沉默

  师:食指对现在是完全否定吗?他的“现在”如果用色彩来描绘,你觉得是黑色的,还是灰色?

  生:沉默。

  师:他写“现在”,集中在前两小节,我们重点看看前两小节。你觉得给你的感觉是全黑的,还是灰的?思嘉,你觉得呢?

  杨思嘉:我觉得,诗人对“现在”的看法,应该是灰色的吧。

  师:为什么?

  杨思嘉:因为我觉得他,比如第一小节吧,“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觉得主色调是灰色的。

  师:嗳,我们看,灰色的,它后面是什么——余烟。这个灰,是不是死灰,冷冰冰的?

  杨思嘉:不是。

  师:对,它还冒着“余烟”。说明它是刚刚熄灭的。还有点“余烟”在。冷中还有一丝的暖,并非绝冷。是吗?

  杨思嘉:是。

  师:那么下面“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你看作者在“灰烬”前用了什么形容词?

  杨思嘉:失望。

  师:你说如果我们完全否定现在的话,应该用什么词更合适?

  生杂:绝望

  杨思嘉:绝望。

  师:或者是,更悲伤的一个词语,是吗?好,请坐。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不深入探讨了。因为我们更多的是要将目光放在“相信未来”上。那么刚才啊,我们细细品读了《相信未来》,最后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最后再朗读一遍。虽然诗人的写作年代可能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现处的这个时代,依然可能会遭遇到或者是黑色或者是灰色的现实,那么食指这个《相信未来》,便不只是他的“相信未来”,我希望也成为我们同学们的相信未来。那么最后一遍朗诵,我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或者说,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部分内涵,读诗没有终点,所以第一我们要带着情感朗读。第二,要读出你自己的感觉。我们刚才已经在白纸上写下两种色彩来表达你对这首诗的感觉了,现在我们要写下第三种色彩,来表达你对这首诗的这一时刻的理解。第三,要读出你自己来。因为读完之后,我们要在白纸的右面写上(PPT展示)“我的未来”,下面署上你的名字,为你的未来涂抹一种颜色:《我的未来》会是一首什么颜色的诗。所以,我们要把自己拉进这首诗里,与诗人共舞。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相信未来》。

  生读:时间35:44——38:27

  师:这一遍读得非常好,我听出同学们的感情来了。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事。最后,我请大家非常郑重地在白纸上写下你的感受,写下你对这首诗的感受,写下“你的未来”的色彩。我希望,今天,我们和食指的《相信未来》邂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在交会中互放的光亮,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记忆,记得食指的《相信未来》,也记得我们的《我的未来》。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