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堂教学设计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乡愁 教学设计 课堂

管理员

摘要:

乡愁课堂教学设计稿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下面是乡愁课堂教学设计稿,欢迎阅读借鉴。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的基本朗……

乡愁课堂教学设计稿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下面是乡愁课堂教学设计稿,欢迎阅读借鉴。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具体物象创造主题鲜明的意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合作学习,准确理解诗的主题。

  ② 通过研读赏析、仿说训练,学会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达抽象情感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主题,体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

  利用具体形象的物象创造具有深刻意义的意象。

  教法设计: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故乡的云》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法设计: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听读、朗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听读课文”、“深情朗读”、“品味赏析”、“迁移运用”。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受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①学生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到各类乡愁诗歌或散文,并自己查找了解有关作

  家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丰富学生的语料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课内外资源整合。②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尤其在课件背景选择上力求贴近教材内容,如:突显海峡两岸的地图背景。从视觉感官上始终为学生创设浓浓的乡愁情境,使学生更易于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有效地完成整堂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活动:诵读乡愁组诗。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导 入:播放《故乡的云》,将学生带入情境。

  师: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更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位诗人也就有一千种乡愁情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板书课题:乡愁(余光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卷首语导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料资源、达到课前积累的目的,而且过渡和衔接自然,再用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浓浓的乡愁氛围,缩短认知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作家身影 ①关于作者,由学生介绍。

  ② 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余光中《乡愁》的印象。同时,在了解作者生平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使学生悠然产生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环节----听读课文:

  听读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

  听读视频朗读,学生边听边留意:朗读这首诗要把握哪些技巧?

  把握技巧: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情感:深挚

  停顿: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设计意图: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对诗人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浅层次的认识;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发现并感知朗诵技巧。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对诗人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浅层次的认识,初步体会游子思乡情怀。

  第二环节------深情朗读

  自由练读:模仿第一小节,练习朗读全诗。

  反馈朗读:①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读的一小节(师生评价)

  ② 指名读全诗

  设计意图: 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汉语,更是如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也知对诗歌的学习重在读,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过反复朗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深入诗歌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语言美,并感悟诗歌表现的主题。

  第三环节------品味赏析

  协作交流:

  ①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的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让诗人怅

  惘不已,这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②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③ 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的?

  集中反馈并明确:

  小时候(少年)——邮票——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船票——夫妻别离

  后 来(中年)——坟墓——母子死别

  现 在(老年)——海峡——思乡念国

  师:乡愁本是非常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情感体验,而诗人要讲究形象性,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向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写作技巧,叫借物抒情或托物寄情。由此,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揭示主题:思念家乡,盼望祖国统一。

  深化主题:深情朗读

  设计意图:“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对文本的理解,提炼文本的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这首诗的新奇之处。学生入情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

  这首诗学生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歌的层次结构及写作技巧,二是诗歌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学生这么多的发现,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诗人的思乡念国之情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热爱家乡、爱国情怀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四环节--------放飞想象,挥洒诗情

  一、佳句仿写:以“乡愁是 ”的句式来说话。

  教师示范:乡愁是一枚青橄榄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的伫望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给学生提供参考物象:金达莱、童话、摇篮曲、热茶、木桥、明月、家书、挥手、小溪、故事、家园、梨花、一幅画……要求学生仿说。

  二、续写诗尾:乡愁是母亲温暖的怀抱;乡愁是万千游子无尽的惆怅与期盼。余光中先生如今已年过古稀,快奔80高龄。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此刻就在海峡对岸登上高处,遥望大陆,久久伫立………………他在想什么?他在盼望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顺着作者的思路,为《乡愁》续写下一节。

  要求:要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情感,注意时间和形式。

  教师示范:将来呢?将来

  乡愁可能是一幅画

  画里有家乡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有家乡的清风明月、人面桃花

  设计意图:学生的即兴写诗,是让他们借助这种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他们积累的、学习汉语的宝贵财富,当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引发时,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地抒发出来,而不是刻意地模仿。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完整、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是在于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心境,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再次受到人文教育。

  作业设计:

  1.背诵并能默写《乡愁》

  2. 选取课文中任选一节诗,发挥想象,给它补充情节,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散文。注意要突出原诗的感情——乡愁,可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想象情节应紧扣邮票、船票等。准备下节课共同赏析。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寓教于乐,让学生自愿而又欢快地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以达到学困生“吃得到”、中等生“吃得饱”、上等生“吃得好”的目的。

  拓展阅读:《乡愁》浅析

  乡愁 -----全诗是按时间顺序组织安排的。这四节诗层层深入,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对祖国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抓住邮票这个意象,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在外求学的学子的 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枚小小邮票引发了他的乡愁。(母子分别)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抓住了船票这个意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在异国(异地)孤客的乡愁,是那一张张把他从新娘身边拉走的窄窄的船票引发的乡愁。(夫妻分离)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抓住坟墓这个意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天的是那一方矮矮的坟墓。(母子诀别)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抓住了海峡这个意象,说现在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抓住了海峡这个意象,说现在的 乡愁,引发他乡愁的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以及期盼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游子与大陆的分别)

  《乡愁》的形式美。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传统的美。统一和变化,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