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教学案 《乡愁》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下面是《乡愁》的教学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
《乡愁》的教学案
《乡愁》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下面是《乡愁》的教学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体味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特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过程、方法:
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
3、态度、情感、价值观:
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激,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邮票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逐层
后来坟墓(托物寄情)↓推进
现在海峡家国之思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离开过爸爸妈妈吗?当离家三五天,或半个月的时候,你们回想家吗?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原离祖国,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海峡两隔,长期不能见到亲人们,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每一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念。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资料助读
1、余光中(1910~)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磁带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停顿、重音)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
教师作简要点评。
4、齐读课文。
其余学生听读,准备点评。
四、研读诗歌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2、学生合作研讨:
⑴《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的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时间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⑵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诗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都紧扣了事物的特征。但海峡明明是“深深的”为什么诗人说是“浅浅的”?
3、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4、比较阅读。
5、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容的《乡愁》也是抒写乡愁,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6、背诵课文:
⑴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自由背诵。
⑶指名背诵。
7、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长新的主题,古诗中有许多象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首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诗人的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分组合作讨论。
自由背诵课文。
五、课堂反馈练习
阅读舒兰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你
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分别指什么?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鉴赏诗歌。
六、作业布置
《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都没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写清楚。
拓展阅读: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
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