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莲花作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莲花 作文 喜爱

管理员

摘要:

喜爱莲花作文   篇一:爱莲  读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觉得他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说得太自负,不符合事实。  莲花,亦名荷莲,别称芙蕖、芙蓉等。在我国,自古至今,人们都喜爱莲花,农村中给女孩取名字,总喜欢带上一个莲字,诸如金莲、银莲、玉莲、翠莲等等,在文……

喜爱莲花作文

  篇一:爱莲

  读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觉得他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说得太自负,不符合事实。

  莲花,亦名荷莲,别称芙蕖、芙蓉等。在我国,自古至今,人们都喜爱莲花,农村中给女孩取名字,总喜欢带上一个莲字,诸如金莲、银莲、玉莲、翠莲等等,在文坛上。那赞美莲花的篇章更是举不胜举。早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有了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可想在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心目中,莲花是多么可爱了。纵横古今,爱莲的岂独是那位周老夫子呢!

  每当盛夏,清清的池塘便被荷花撑起的绿伞挤满了,在这一柄柄绿伞之间,一朵朵荷花卓然开放。红的,像一盏盏宝灯;白的,像一只只玉碗,它们没有牡丹的浓艳,没有桃花的纷集,却叫你看不够,喜不尽。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枝枝花梗轻轻摇曳,那美丽的莲花便会吸住你的目光,钉住你的脚步。

  我从小就喜爱莲花。盛夏时节,我和伙伴们一起嬉游在莲花丛中。我们常常扳着莲梗,像亲小弟弟、小妹妹那样把莲花贴在脸上;我们更爱莲花结出的莲蓬;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横坐在小桥的沿边,头顶着荷花,嘴里磕着莲籽,真是其乐无穷。

  不过,使我真正懂的莲花的美,那还是归功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原来,人们之所以普遍地爱莲,是因为莲花有着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那以后,我每次走过莲塘,都要久久地凝望荷花,我想那池塘的底部,是何等样的一个龌龊世界,那里沉淀着的污水带来的渣滓,腐烂着枯死的水草。我们走下池塘,每移动一步,塘底便咕嘟咕嘟地冒臭气来,莲花就是从这污泥的世界中生长出来的;可它们冰肌玉骨,没有半点污痕,亭亭玉立于清清的涟漪上,没有半点妖艳,没有半点雕饰,风致天然,怪不得有人把莲花誉为花中君子。

  但我后来发现,周敦颐却有言之未到之处。有一次,我听老师讲赵树理的作品《套不住的手》,老师说:赵树理这篇作品好,还有一个方面,那就在于作者把陈秉正这个形象写成了群星中的佼佼者,而不是把他写成了独脚的莲花。

  也许是我对莲花有特别的感情吧,我倒特别注意了独脚莲花这句话。细细一想,是的,莲花总是开在莲叶中间的,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才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倘若真的只有一枝荷花孤零零地开着,近看形影相吊,远看踪迹全无,还有什么可爱呢!

  从那以后,我每次走过荷塘,仍然要观赏荷花,不过当我不再是凝视一朵一朵的莲花和田田的莲叶构成的奇景时,我觉得,只有荷花开在莲叶中间,只有满塘莲花一齐开放,那才显得出真正的美。

  能不能说我真正知道了莲花为什么美呢?我还不敢夸下海口,但我敢说,我知道了某一点似乎带根本性的东西。

  篇二:莲花

  莲花又叫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生于污泥之中,绿叶浮于水面。夏日,莲就摇曳于清水、绿叶之间,似九天仙姝,或玉洁冰清,或高贵艳丽。美、妙,清香,使人爱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从心而发,自然而成。

  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莲是美丽的,莲是高贵的。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士大夫、英雄豪杰,都把莲看做自己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把莲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楷模。在污浊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莲给了人们多少信心、勇气,使人们勇于坚守真、善、美,抗击假丑恶。有多少人像莲一样在污浊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丽,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缕,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凉。

  世人爱莲之美,敬莲之风雅与气质,又称它为出水芙蓉。如果说莲在俗世生活中为人们所爱。那么莲花在东方的佛教中就更为人所称道。莲花的完美,超凡脱俗之气被视为永恒超越的精神象征。在庙堂的壁画,雕塑与典籍中,诸佛与大菩萨常常端坐于莲花之上。在此,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它寄托着人们对永恒,对未来,对超越而美好世界的渴望与理想。

  朋友,或许我们并不是一个佛门的修行者,就如席慕蓉所说: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乐啊忧伤啊,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但是既然我们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幸福美好世界与生活的渴望却都应一致的,那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象莲花一样给世界放出一缕清香,装点一分美丽。

  篇三:莲

  记得小时候,我家旁边就有一个池塘,那个池塘里种的全是莲花。

  一到夏天,莲花开放了,刚开放的是嫩黄的,盛开的是粉红色的,花朵中间,几片花瓣托着莲蓬伫立在水中,中间还露出几个花蕊,花瓣下部分是粉色的,上面泛着白,真像一位浓妆淡抹的少女!几片莲叶围着这朵莲花,如众星捧月般,莲叶是那样绿,把池塘里的水也染成了绿色,莲叶是一簇簇的,挤满了整个池塘,莲花的艳丽把鱼儿也吸引过来了,鱼儿跳出水面,想亲吻一下这美丽的莲花,鱼儿把水珠也带到了莲叶上,这时的莲花好似一个洗完脸的孩子甩了甩头,把身上的珍珠又甩了下去。

  莲花与其他的花不同,它不与莲叶在一起,它是一枝独秀,没有莲叶也能如此美丽。

  池塘中那朵朵莲花,把我和村中的孩子吸引过来,我们赶着早晨的时间来看这美景,早晨的莲叶上有无数的小珍珠,它们闪着银光,尽量的显现出自己的美,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但是,过了早晨,它们就蒸发了。看过美景之后,我们又去挖莲藕、捉泥鳅、钓鱼、玩耍、嬉戏了。

  总之,这一片莲塘,给了我无数的欢乐,它充实了我的童年,它甚至代表着我的童年。

  现在,再也没有如此美景了,现在虽然可以到四海公园的睡莲,它的颜色也很丰富,形态也很多,但它总比不上我心中的那个小莲塘。因为一想起它,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

  篇四:水莲

  喜欢静静的坐在湖边观赏水莲,虽然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不是水莲,但看到它漂浮在水面,显现出如莲花般的容颜,我还是在不轻易间把这两个字叫了出来。挨着湖面,近距离的看着那袅娜开放着的水莲,那莲叶漂浮于水面,那莲花昂然的挺立于水面之上,精致小巧玲珑圣洁,焕发着光泽,充满勃勃生机,给人以向上的张力。而那一大片漂浮在湖面上的莲花则给人以祥和之感,让人在瞬息之间心灵归于平静。

  只是让我深感遗憾的是,这些水莲不是出现在学校后山的湖面上,而是出现在我们教学楼前的池塘里,每天来来往往不停的有人在那穿梭停留,也有人同我一样观赏着水莲,可是这并非我所乐意。我喜欢的是一个人静静的去欣赏自己喜欢的东西,没人察觉,没人打扰,可现在看来这已是不可能的了。我只能在下了晚自习之后,一个人来到这池边,观赏着水莲,静静的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夜色中的水莲显得更为的美幻轻灵,坐在这池边的柳树下,看着它们我不禁想起了电视中曾让我向往的水莲来。那个善良美丽的水莲,那个说话的声音曾让我内心掀起一阵涟漪的水莲,在剧中她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嬉戏打闹的情形,让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她对着笑的男子。她的活泼,她的诮皮,都那样的让我着迷,真希望自己能够像电视中所展现的那样,同水莲并肩看着落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那毕竟不是在现实生活之中,而水莲也只是自己心中一个曾经憧憬着的梦,并且这梦又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篇五:莲花

  小时候,我住在爷爷家。那时他常教我背古诗。每当读荷花荡,轻饶泛兰塘。花娇映江雨,雨笑熏风香关于莲的诗句时,我就感到十分羡慕,羡慕那些诗人可以看到如此美的景色。同时也憧憬着有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目睹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莲花。

  爷爷家附近没有莲池,但他为了满足我的要求不知从何处搬来一口大水缸。爷爷说要用家这口水缸来种莲,并说了,要种莲花还要用到一个成熟的莲藕。

  因此,我一直期盼着,终于等到了莲藕上市了。我立即央求奶奶赶快去买莲藕。爷爷从买来的莲藕中挑了不肥不瘦的几根。他把藕最顶端又细又短的一节给折下来。然后他便在水缸底部铺一层泥土,并在水缸里倒上水让水漫过缸面。待这些程序做好了以后。爷爷就把藕节给插进泥土里。

  此后,我每天都守在缸前等待着莲赶快生长起来,一直等到第二年春天,莲茎才开始伸到水面上来。起初,莲茎十分细,跟手指头差不多。荷叶也是紧紧地合拢在一起的,形状很像一个牛角。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过了几天,荷叶才开始慢慢地舒展开来。它的茎也随着变粗变高。连不蔓不枝,一支茎只长出一片叶子,所以,远远看去就像撑着的雨伞一样。有的荷叶长得根水面一样高,就像漂在水面中的一叶扁舟,又好像是清清的水面上镶着一块绿玛瑙一样。当我用水泼在莲叶上时,它就像是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任由着水的怎样泼洒,叶子上总不会被沾染上半点儿水分,一滴滴的小水珠滴在叶子上面时,它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一样在光的反射下,还会闪闪发光。

  夏天到来了,莲长得更快了。隔几天不见,忽然一次,我发现在叶子下面竟冒出了一朵莲花来。这是一朵白色单瓣莲花。白中还透着点粉红,就像小姑娘脸上的红晕。单一点也不显妖艳。相反,却是纯洁得让人感到窒息。尽管没有了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物,但却别有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味。

  尽管隔了很多年没有再见过莲,但小时候那缸小小的莲花依然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篇六:莲

  提起笔,心中无限遐想。关于莲,关于心中那一片荷塘,仿佛她是误入凡尘的仙子,轻轻走入我的梦里。

  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都无法吟咏出她万分之一的美!而我,仅凭这一支小小的笔,仅凭着一点点粗浅的修养,又怎写得出她千万分之一的风采?

  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纯真而率直的。杨万里笔下的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热烈的,闪烁着活力四射的青春。而李清照笔下的莲是鸥鹭静谧的居所,要不然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中又怎会惊醒一滩鸥鹭呢?我想,这大概也惊醒了莲的好梦吧?

  而我,更爱朱自清笔下的月夜里的莲。

  在月夜的荷塘,作者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于是他说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可以不理。且让我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是啊,白天在人来人往中穿梭漂浮的心啊,驻足吧!

  不信?你看!

  月夜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亭亭玉立如舞女的裙。试想婀娜多姿的舞女穿着绿裙在朦胧的月光里翩翩起舞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而点缀其间的花更是千姿百态: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犹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样的工笔细描和传神的比喻不得不让人想起杨万里《莲花》半是浓妆半淡妆的汉殿三千女。

  在朱自清的笔下,我仿佛也闻到了淡淡的荷花的清香。这香虽然没有《紫藤萝瀑布》中的这里除了光与影,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话一般笼罩着我。紫色的花儿正和阳光互相挑逗的热烈。反而是朦胧的,像久居深闺的倩女。因而他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让人可遇而不可求。我想在屈原的《关雎》、《蒹葭》里那绝色的女子,也不过如此吧?

  这里,动与静的交替也有万种风情。

  一缕微风吹来,霎时荷香如歌,似有似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于是叶、花、形、色、味便浑然一体了。

  这还不是更美的。

  看荷塘上的月色吧: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仿佛月光在流动。而一个浮字又写出了轻雾的朦胧。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漂浮,整个荷塘犹如仙境。

  文中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那杨柳的倩影画在荷叶上,似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而全文在《采莲赋》和《西滁曲》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那如诗如画的轻歌中落下了帷幕。

  于是,我知道:莲,走进了一个宁愿饿死也不愿买美国面粉的傲骨铮铮的中国男儿的灵魂里。

  莲呵,你从唐诗宋词里走来,在秦时的明月里送别过远征的将士,见证了孟姜女的凄凉。你曾与李白举杯相邀明月,放声高歌《将敬酒》。也与杜甫痛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而今,你更见证了朱自清先生的铮铮傲骨。

  莲呵,你以你不朽的灵魂成为世代传颂的经典。

  篇七:莲

  莲,花中的君子,自古以来,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名,就在世上流传已久,并且起了很大的反响,因此,莲拥有许多诗人为其传颂所代表的意义,不仅如此,许多的诗人也借莲花来表述自己的志向或者希望,当然这些都是那种高尚,风雅拥有远大志向的人所向往的。

  时间在流逝,历史在慢慢的重复着,唯有一样莲,似乎永久不变,莲之美,凡是看过之人,无不铭记在心,可是莲所代表的精神,似乎在美丽的外表之下黯然失色,变得无人问,无人瞧,更无人学。人们从莲身上只学到了一样,那就是美,女的爱美,妖娆,艳丽,漂亮,从莲的身上美被学的淋漓尽致。一丝不留,就像小偷入室偷窃一样,能收刮的都被收的干干净净。

  当然有一样东西,因为被美的光芒所掩盖,偷窃者对于莲的品德根本看不上。依旧放在原处,动也不动,看也不看,仿佛那里只有空气或者只是一堆臭不可闻的狗屎,不值得瞧一瞧。

  连,花中的绅士,从古至今,无数的荣誉、花环在它的身边环绕着,在常人的眼里,这无疑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求之不得,还能光宗耀祖,看过去看过来,说过去说过来,愣是找不到一丝弊,典型的可遇不可求,百利而无一害的天大好事,在历史上有如此之好的利益屈指可数,也就那寥寥几个。

  可是人家莲,却不满意,为啥?空有一身荣誉,除了教会人们如何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似乎毫无作为,就连最珍贵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依然放在最底下,最不引人注意的盒子里。

  也许,很多的人喜爱在夏天的美,外出游玩,赏花,莲,是首选,人们在莲花池旁对莲的美一一进行点评,发表自己的感想,而莲所代表的精神,品德完完全全的被忽视了,唯有在作文中,我们才能看到它的存在。

  或许是时代所造成的后果,现在的时代越来越倾向于外在的美,大街上,处处可见打扮时髦的女孩、男孩,各种各样,举不胜数,在现在学习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古代则不一样,上学困难,找个好老师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古代对于品德、思想的教育尤为关注,生不逢时,这也是莲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