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导言课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导言 物种

管理员

摘要:

《物种起源》导言课教案《物种起源》导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1895年11月3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而悻悻然。原……

《物种起源》导言课教案

《物种起源》导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1895年11月3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士达尔文的头一部巨著。马克思在仔细研究这部巨著后指出:“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籍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恩格斯则称(物种起源)为“划时代的著作。”

  190年前,“上帝按照特定的目的创造万物”的物质不变论笼罩着整个欧洲大陆,愚弄着芸芸众生。而就在这时--1809年,英国一个医生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生命--达尔文,正是他,在1859年发表了举世震惊的《物种起源》,敲响了“物种不变”的丧钟,确立了被马克思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明”之一的生物进化论,那么《物种起源》是怎样的一部书呢?作者申明了哪些主要观点?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就会了解这些内容了。

  二、介绍作者:

  他出生在英国士鲁兹巴利镇上的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达尔文年轻时,生物学的许多领域处于“神创论”、“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的激烈斗争时期。他大学毕业后,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1831年他以自然学家的身份搭乘一艘军舰作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他在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陆沿岸动植物、地质地貌,收集到不少资料。他有了这样惊人的发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而不是“神创”的、“不变的”。

  1836年达尔文回国后,以进化论观点整理、研究科学考察中获得的资料,又花了14年进行科学实验,收集研究资料,撰写自己得出的结论。为了弄清物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他选择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学实验方法;他细心总结育种专家、固艺家和他自己饲养动物栽培植物获得的实验经验,逐渐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用“生存斗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由于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年轻时也做过环球科学考察,他也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感到震惊,他于是决定把华莱斯的论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纲《物种起源》同时发表。本文即为当时发表(物种起源》时的导言。《物种起源》发表后震动世界。达尔文还有(动物和植物在驯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等名著。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李卜克内西对此作过生动的比喻:“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由于达尔文,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束缚,飞速地发展,进化论引导人们深人地研究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规律,为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近百年来,分子生物学修正、丰富、完善了它。但是,达尔文奠定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远远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在两大哲学阵营对垒中,它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激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巨大喜悦。同时,社会、宗教等观念无不受到它的影响。19世纪末,它传人中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热烈欢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广泛传播进化论。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以及孙中山、李大钊、鲁迅等都成了进化论的拥护者、宣传者。毛泽东同志更是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香花”。他们以“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的观点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列强,为争取生存和进步而斗争,为建设独立、富强的中国而奋斗。总之,进化论成了唤醒中国人民觉悟的思想武器

  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全文共7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整理成书经过。

  第二段:提前发表原因。

  第三段:本书摘要性质。

  第四段:提出基本观点。

  第五段:介绍研究方法。

  第六段:说明研究结论。

  第七段:总结主要观点。

  (2)这7个段落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段,主要是介绍写作经过,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主要是说明基本观点。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水到渠成,使读者容易接受作者这样经过长期研究、小心谨慎地提出的观点。

  (3)后四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第四段作者提出了关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第五、六段是为这个观点提供论据的。第四段中作者在提出观点后,接着说“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如果说不能说明地球上无数生命,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因此,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去了解生物变异及其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结果“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在此基础上,作者在第七段就用“深信”“确信”这样的字眼来归总观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抓住关键句,理清思路,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写作经过,第二部分说明基本观点,重点在第二部分。这节课主要是研读第二部分,从四方面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信息,要明确阅读目的,具备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还要具备辨析文章语言的能力。

  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筛选出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首先可以筛选出下列句子:

  (1)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可以毫不怀疑断创造论的错误。

  (3)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4)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条件。

  然后,对这四个句子进心进行辨析。(1)与(3)句信息是一致的,(2)句是从反面讲的。这样,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有两个:(3)(4)(或(1)(2))

  2.作关于“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方法点拨:一是“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程序”;二是“我们将由此(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同样的,或者更其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积累起来。”

  3、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

  4、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输出。。

  5.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6.用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下面几句话和相应问题(括号中的答案可以随讨论进程显示)。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关于关键句:

  首先,从内容看,段旨句,中心句是关键句,(即反映段落主要意思的中心句)是关键句。一般来说,应用类文章的段中心句所在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大多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在段落中间比较少。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不难找出各段的段旨句:

  第l段的尾句:“..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的尾句:“..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3段的首句:“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第4段的首句;“关于物种的起源问题,……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两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第5段的尾句:“所以这类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

  第6段的首句:“根据上述理由,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以及中间句:“然后,我们将讨论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7段的尾句:“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的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惟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其次,从结构上看,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的句子)、提起句(提起话题,推进内容的句子)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

  例如,第7段的尾句就是全文的总结句,它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第4段的首句是个提起句,它引出文章的核心话题,开始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第五段首句“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承接上一段对“一般博物学家”观点的否定,并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同义文句的反复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作者需要强调自己着力表达的观点,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文章的脉络层次。

  例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