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冬至习俗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无锡 冬至 习俗

管理员

摘要:

无锡冬至习俗  据史料记载,古人们在计算二十四节气时,都从冬至开始。因为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可物极必反,所以从冬至开始,白昼即将慢慢回归。民间有谚语“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于是,冬至便成了“岁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无锡冬至习俗,希……

无锡冬至习俗

  据史料记载,古人们在计算二十四节气时,都从冬至开始。因为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可物极必反,所以从冬至开始,白昼即将慢慢回归。民间有谚语“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于是,冬至便成了“岁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无锡冬至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代把冬至定为一年之始,所以无锡地区有冬至过后人增加一岁的说法。无锡在江苏省的东南边,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全省经济排行第二,全国第九。无锡地区的人对冬至这个节气看的也很重要,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赛小年”之说。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无锡冬至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冬至,天子祭祀天地。中国古代以二十四节气计时,冬至是其中节令之一。一般在大雪后十五天。这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又标志冬去春来,是冬春转变之时。关于冬至节的历史相当悠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故冬至为岁首,即我们今天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旧俗仍传,所以无锡地区有冬至过后人增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无锡人对冬至很重视,民间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赛小年”之说。冬至的前一天称“冬至夜”,无锡人要设斋、祭祖,其仪式的隆重和除夕相似,只是供品少一些,一般是三荤三素。冬至夜,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饭,如有出门在外不能归家的,也要留个座位,摆副碗筷,象征性地盛些饭菜,以表团圆之意。

  吃夜饭前,先祭祖宗。祭毕,把菜回锅烧一烧。如不烧就吃,民间认为会使人脑笨。按照习俗,“冬至夜”的饭里要放一些黄豆,叫“元宝饭”。盛饭时,饭碗里预先放两只熟荸荠,吃饭时用筷子把荸荠从米饭里挖出来,叫“掘元宝”,一家人欢笑不断,其乐融融。

  无锡人有“冬至吃团子”的习俗。“冬至夜”那天,家家户户以糯米粉做团子,故有诗云:“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团有大小之分,大的以豆沙、萝卜丝、猪肉等为馅,用以祀先祭灶,并互相赠送,又称稻窠团;小的无馅用于祭祀神灵,称为粉团。

  冬至那天的早晨称“冬至朝”,吃隔夜做好的冬至团子。小辈则要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拜冬,一切礼仪如过年,长辈则向小辈发小年钱,又叫压冬钱,并送些瓜子干果之类的给小孩吃。清人徐士宏的《吴中竹枝词》写道:“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句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描述的就是过冬至的情形。

  无锡冬至习俗详解

  冬至盘

  冬至节前几天,亲朋好友各以食品相馈赠,称之为“冬至盘”。

  提筐担盒,充斥道路。清代时民间互送“冬至盘”的风气更是达到极致,大家相互攀比“扎面子”,不少穷人家苦不堪言。

  旧时送冬至盘上门,收受者要给挑夫赏钱,称“脚力钱”,有些人家到后来甚至连打发挑夫的脚力钱都拿不出来,有的礼物送出后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自己家里,弄得哭笑不得。

  《淸嘉录》中曾引颜度的诗:“至节家家讲物仪,迎来送去费心机,脚钱尽处浑闲事,原物多时却再归。”

  设斋、祭祖

  冬至前一天是冬至夜,无锡百姓要设斋、祭祖。到祠堂拜祭祖宗,其仪式的隆重和除夕相似,只是供品少一些,一般是三荤三素,还有冬至团子、舂糍糕等。

  冬至团子个大馅多,是冬至夜祭祖的必备供品。另外还有一种冬至圆子,个小无馅心,为冬至早晨供神用的。舂糍糕用以祀祖、祭灶,也有以黄米制成黍糕,祭祖供食。

  冬至夜饭

  冬至前一天的冬至夜饭,是无锡人最重视的一顿晚餐。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如有出门在外不能归家的,也要备一副碗筷在餐桌上,留一个座位,象征性地盛些饭菜,以表团圆之意。冬至夜饭的菜肴,一般就是先用来祭祖的,吃时重新回锅烧热,如不烧就吃,民间认为会使脑笨,记忆力要衰退。

  冬至夜吃的饭里要放一些黄豆,叫元宝饭。家长在盛饭时,先在饭碗内放进两只熟荸荠,再盛上元宝饭,孩子们吃时用筷从米饭里把荸荠挖出来,叫“掘元宝”,一家人欢笑不断,其乐融融。

  过去农家自酿的米酒,也会在冬至夜开缸品尝。无锡地区历来盛产优质大米,一般新米上场后,每家每户都要做上几斗米酒,吃上一个冬寒。冬至酒品种很多,也有用草药、香料和糯米制成的,如桂花酒、三白酒、杜茅柴、靠壁清等,色清味冽,香甜润口。另外,老百姓家里腌制的水咸菜,到了冬至也可以开缸食用了。

  拜冬

  冬至既然大如年,人们也自然要相互拜访以示亲情,小辈也要向长辈祝拜,这种习俗称为“拜冬”。

  长辈则向小辈发小年钱,又叫压冬钱,并送些瓜子干果之类的给小孩吃。

  无锡一带流传的《吴中竹枝词》写道:“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句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诗中的”句吴“为吴国的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