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月光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梧桐月光刘艳疏桐映凉阶,思汝月未眠。 信步亭前望,月色正中天。 ——题记 回忆如潮,相思如水。 那时,错过的梧桐月光。 独坐在门庭阶前,聆听虫声凄凄……
梧桐月光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梧桐月光刘艳疏桐映凉阶,思汝月未眠。
信步亭前望,月色正中天。
——题记
回忆如潮,相思如水。
那时,错过的梧桐月光。
独坐在门庭阶前,聆听虫声凄凄,几缕月光调皮地穿过叶隙,落入那铺满梧桐叶的林荫。我不禁举头遥望天幕上那轮皎洁的圆月,蓦然想起那时的你。恳请清风捎去一声问候:“你在他乡还好吗?”
我与你:相识,相知,相惜,相离,最终依旧错过。梧桐月光依旧,物是人非,远在他乡的你是否记得那时的梧桐月光。
相逢何必曾相识?与你相识,依旧是这片梧桐最美之时;与你相遇,仍是月光最盛之际。在那个夜晚,桐叶凋落,月色朦胧下的你,缓缓向我走来,伸出纤细的手,指向飘落的桐叶,安静的说:“你也爱梧桐月光吗?”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月明。”朱淑真的《秋夜》让两颗心产生了共鸣。那满床的月影,那梧桐支起了明月,架起了我们心中那座相知的桥梁。我们没有高山流水,也不是伯牙子期,我们有的,只是那满床的梧桐月影。那梧桐缺出的月光记录着我们的相知。那晚的月光洒在林荫,风吹过,像深空的倒影。与你的相知,也许是冥冥中早有定数,让我只喜欢梧桐,只喜欢月光下两个人的相知相遇。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相离在即,我们却默然无语,顺着小径漫步到梧桐的尽头。我们没有柳耆卿的晓风杨柳,也没有那千尺的桃花潭水,更没有夕阳落日。只是平淡的转身,无息地离去。残枝上的桐叶迎着风想抓住你留下的衣角,那一刻,梧桐遮住了月光,只剩下无尽的黑暗,我泪流满面。
一样的梧桐,一样的月光,一样的小径,一样的秋风,我的心正向月光寄上相思。远在他乡的你一定站在梧桐树下,聆听风的细语,让清风捎回一句:“安好,勿念。”
梧桐树下有我们美好的私语,月光影中有我们共同的留恋。因为错过,我们学会了珍惜,即使天各一方,也阻断不了心的交融,即使一别经年,依旧是对方心中美好的梧桐月光,即使相对无语,我们也能读懂心中的深情。
我愿借桐叶清风寄去对你的.问候,借月光盛满对你的思念。如果记忆回潮,记忆似水,我愿是天上的银河,永远守护那片梧桐月光。
远方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几缕月光调皮地穿过叶隙,落入那铺满梧桐叶的林荫”中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美好与作者超然宁静的心情。
B.文中对朱淑真的《秋夜》相关诗句的引用,借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和“你”相识、相知时的共鸣与快乐。
C.在回忆离别时,作者化用了一些诗句典故,如通过“梧桐遮住了月光,只剩下无尽的黑暗,我泪流满面”抒发了思念与忧伤。
D.文章开头从眼前所见之景写起,然后展开对往事的回忆与联想,随之又回到眼前现实,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8.文章为何以“梧桐月光”为题?请简要分析。(5分)
9.文章读来似曾相识,颇有古诗词韵味。请从主旨、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简要分析。(5分)
试题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14分)
7.答案:A(“超然宁静”有误),C(引号中内容不是诗句典故)
8.答案要点:
①是文章线索;②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的思念和祝愿;③奠定了情感基调(或渲染氛围)——深沉的忧伤。
(答出一点2分,2点4分,3点5分)
9.答案要点:
①写离别与思念,是为经典情感;②化用典故:柳永与李白;③借梧桐月光等经典意象来表达深沉的思念;④构思虚实结合,富有古典意韵。⑤语言经典隽永,抒情性强。
(答出一点1分,2点3分,3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