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教案范文五上数学教案范文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五上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五上数学教案篇一: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
五上数学教案范文
五上数学教案范文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五上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五上数学教案篇一: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
7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及练习—第1~4题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过程目标: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
如果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3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强调“估计”这个词。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板书:
预设解法
方法1:连加(相同加数相加,体现乘法意义)。
方法2:利用单位间的进率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引导学生说明方法,知识根据,输理思路。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探索新知
(出示0.72×5)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3、小结:
仔细观察乘法算式,你能用你的话说说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吗?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小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
4、练习:结合主题图,提出问题: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风筝呢?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1、2题
2、课本第7页练习一1、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我们大家说点什么?
五、布置作业:2、课本第7页练习一3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0.72
×3×5
10.53.60-------0可以去掉
第二课时
课题: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过程目标: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0.8×1.2
二、探究新知
1.师:自己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你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2.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得出:
先把因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另一个因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3、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主归纳:
先按照整数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占位,再点小数点。
五上数学教案篇二: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
类别: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题目:
单位:临清市尚店镇东白堌中心小学
姓名:姜秀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
知识目标: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
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
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师:现在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花坛画到纸上,我们先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它们的面积哪个比较大?
生:一样大。
生:长方形比较大。
生:平行四边形比较大。
……
师: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测,有很多同学都说一样大,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我先数出整块的,然后这些剩下的小块拼一拼,还可以拼成整块的。
师:那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
师:哦,你们数的结果是都是72平方米,说明……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师:也就是……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72平方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计算公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入性和严密性。也可制造悬念,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欲望。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探究学习并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不加引导的。学生往往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相机诱导,及时介入,以保证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好的学习活动中去。]
2、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比较大呢?……生:我用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然后再把它补到另一边去。
师:非常好,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割补法来看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演示,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平行四边形割补完变成一个长方形了。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
3、师: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时,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的?大家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生: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的。
师: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
生:无数条。
师:所以,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边说边演示平行四变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4、师: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宽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能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你觉得他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生: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下面的底有关。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两条边的长度都有关。
生: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两条边的长度不完全有关系。因为老师黑板上第一个平行四边形与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长度一样,但第一个的面积明显比第三个大。
生: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5、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师:刚才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大家都值得表扬。
7、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师板书“S=a×h”)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基础。在本环节中,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变枯燥的说教为求知的动力。在教学中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在方法上恰当引导,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师小结:面对着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我们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以后我们还要用这种思想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
9、实际运用。
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1)(出示例1)请大家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这道题,请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只要知道其中一组底和高就能求面积了。
(2)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高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将学生带回到了生活中,练习由易到难,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大多数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感觉没什么难处。学生就在运用所学知识给别人帮忙的过程中着实体验了把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自己的学习是有用的,有价值的。”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节课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明线,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暗线。两条主线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成功和成长的场所。]
教学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解决关键性问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奠定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这一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接着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均给予鼓励。因为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间被点燃,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需要同学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五上数学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1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
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
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35
×3×3
10.5元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扩大100倍72
×5×5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425×7
0.7×4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判断
13.5
×2
2.70
3、P2做一做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P7练习一第1、2、3题。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2、小数乘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学生中常见错误有如下几种:
2。32。3*12*12
4。646
2。323
27。66。9
3、计算中积的小数点末尾有0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4、计算结果中小数点末尾的0没去掉,化简。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例4
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